CN207823965U -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3965U
CN207823965U CN201820107130.9U CN201820107130U CN207823965U CN 207823965 U CN207823965 U CN 207823965U CN 201820107130 U CN201820107130 U CN 201820107130U CN 207823965 U CN207823965 U CN 207823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oulding cylinder
screw body
platforms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071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迪
吴世彪
杨永强
宋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8201071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3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3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3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成型平台包括:高度相等、直径不等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为空心结构;这三个平台以第一平台为中心,并按照直径大小依次套设并间隙配合,它们被放置在与丝杆机构连接的转接板上;其中,第一平台与转接板固定连接。根据SLM成型零件的尺寸、加工数目不同情况,通过切换到不同平台组合下的工作模式,实现了成型缸容积可变以及打印平台面积可调性,巧妙的实现了成型缸容积以及打印平台尺寸可变。不仅提高SLM技术在尺寸大小不同、批量各异的个性化复杂结构金属零件成型领域的适应性,而且极大的提高了SLM的成型效率,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的成型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背景技术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Melting,SLM)技术能够直接制造冶金结合、组织致密、尺寸精度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的金属零件,可以成型小批量、个性化、具有复杂表面及内部结构的金属零件。SLM相比传统的减材、铸造等制造方式,更适用于具有复杂结构的个性化金属零件(如饰品)的成型。
目前激光选区熔化主流成型范围在100-250mm之间,市场上所有单一设备只具备一种加工范围的指标,假如购置250*250mm的SLM设备,但因为粉末量不够难以成型具有一定高度的零件;或者零件尺寸范围小,但具有一定高度的零件,仍需要大量的金属粉末填入两个缸内,导致设备操作中的诸多不便。如果能够灵活调整缸体成型范围大小,在大设备上可以使用少量的粉末加工出小零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SLM成型过程中平台上的金属粉末在激光作用下与基板实现冶金结合,并以基板为基础一步步稳步成型出零件的全部实体。在加工过程中,粉末要铺满整个平台的基板上部区域。因此,平台的尺寸直接关系到SLM成型零件的铺粉时间,金属粉末用量以及粉末利用率,影响到SLM的成型效率及成型成本。在一些个性化贵金属零件的SLM成型过程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现在市面上的SLM成型设备的成型平台面积大小固定,不具备可调性。因此对于不同的尺寸大小、批量的金属零件的成型要求显得不很灵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包括成型室5、置于成型室5下方的成型缸4,以及搭载成型平台上下运动的丝杆机构8;
所述成型平台包括:高度相等、直径不等的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所述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为空心结构;这三个平台以第一平台1为中心,并按照直径大小依次套设并间隙配合,它们被放置在与丝杆机构8连接的转接板6上;其中,第一平台1与转接板6固定连接;
在成型缸4、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之间的径向接触处,分别设有锁销机构9;
当锁销机构9将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时,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第一平台1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二平台2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二平台2的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当解除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的锁销机构9时,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三平台3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三平台3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当再解除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的锁销机构9时,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成型缸4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
锁销机构9由活动插销91及与其对应的插孔92构成,用于限制或者解除第二平台2或第三平台3在Z轴方向的运动。
所述活动插销91为一侧带有齿条的插销,其与一带有齿牙的拨轮93啮合;当转动拨轮93时,带动插销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的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平台1运行步骤:
通过锁销机构9将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
此时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当丝杆机构8运动时,第一平台1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二平台2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二平台2的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联动步骤:
通过锁销机构9将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解除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的锁止;
此时,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当丝杆机构8运动时,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三平台3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三平台3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联动步骤:
解除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的锁止;
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成一个可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齐平的动平面;当丝杆机构8运动时,这三个平台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成型缸4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简便易行,通过成型缸、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及锁销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打印平台的多尺度组合灵活调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要求,还可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平台,以扩展增大打印平面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平台自身的厚度,以实现更大尺寸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SLM成型零件的尺寸、加工数目不同情况,通过切换到不同平台组合下的工作模式。通过这种结构巧妙的组合,实现了成型缸容积可变以及打印平台面积可调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粉末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成型速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SLM技术在尺寸大小不同、批量各异的个性化复杂结构金属零件成型领域的适应性,而且极大的提高了SLM的成型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三个平台与锁销机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联动运动示意图。
图5为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联动运动示意图。
图6为第一平台1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包括成型室5、置于成型室5下方的成型缸4、搭载成型平台上下运动的丝杆机构8;铺粉10、粉末缸及其升降机构11;
所述成型平台包括:高度相等、直径不等的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所述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为空心结构;这三个平台以第一平台1为中心,并按照直径大小依次套设并间隙配合,它们被放置在与丝杆机构8连接的转接板6上;其中,第一平台1与转接板6固定连接;
在成型缸4、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之间的径向接触处,分别设有锁销机构9;该锁销机构9工作原理类似门窗上的插销。
当锁销机构9将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时,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第一平台1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二平台2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二平台2的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这种组合方式,在缩小了平台尺寸的同时,也降低了成型缸的容积。
当解除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的锁销机构9时,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三平台3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三平台3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这种组合方式,在逐渐扩展平台尺寸的同时,也相应加大了成型缸的容积。
当再解除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的锁销机构9时,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成型缸4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这种组合方式,使平台尺寸进一步得到了扩展,成型缸的容积也相应进一步加大。
上述三种组合方式,简单有效地实现了打印平台及成型缸容积的可调性,极大地提高了SLM技术在尺寸大小不同、批量各异的个性化复杂结构金属零件成型领域的适应性。
为了防止各平台之间间隙处漏粉,在不影响平台上下运行的情况下,可在平台的周壁增设刚性较好的薄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能。
锁销机构9由活动插销91及与其对应的插孔92构成,用于限制或者解除第二平台2或第三平台3在Z轴方向的运动。
所述活动插销91为一侧带有齿条的插销,其与一带有齿牙的拨轮93啮合;当转动拨轮93时,带动插销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的调节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第一平台1运行步骤:
通过锁销机构9将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
此时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当丝杆机构8运动时,第一平台1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二平台2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二平台2的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联动步骤:
通过锁销机构9将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解除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的锁止;
此时,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当丝杆机构8运动时,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三平台3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三平台3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联动步骤:
解除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的锁止;
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成一个可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齐平的动平面;当丝杆机构8运动时,这三个平台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成型缸4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包括成型室(5)、置于成型室(5)下方的成型缸(4),以及搭载成型平台上下运动的丝杆机构(8);
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平台包括:高度相等、直径不等的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所述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为空心结构;这三个平台以第一平台(1)为中心,并按照直径大小依次套设并间隙配合,它们被放置在与丝杆机构(8)连接的转接板(6)上;其中,第一平台(1)与转接板(6)固定连接;
在成型缸(4)、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之间的径向接触处,分别设有锁销机构(9);
当锁销机构(9)将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锁止时,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第一平台(1)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二平台(2)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二平台(2)的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当解除第二平台(2)与第三平台(3)的锁销机构(9)时,第三平台(3)的上表面与成型室铺粉平台7整合成一个静止平面,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第三平台(3)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此时第三平台(3)内侧壁作为成型缸的缸壁;
当再解除第三平台(3)与成型缸(4)的锁销机构(9)时,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整合成一个动平面,并同步跟随丝杆机构(8)在成型缸(4)内作活塞式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其特征在于:锁销机构(9)由活动插销(91)及与其对应的插孔(92)构成,用于限制或者解除第二平台(2)或第三平台(3)在Z轴方向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插销(91)为一侧带有齿条的插销,其与一带有齿牙的拨轮(93)啮合;当转动拨轮(93)时,带动插销轴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的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
CN201820107130.9U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Active CN207823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07130.9U CN207823965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07130.9U CN207823965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3965U true CN207823965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07130.9U Active CN207823965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39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8394A (zh) * 2018-01-22 2018-06-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与方法
CN112092372A (zh) * 2020-09-15 2020-12-18 杭州德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型缸组件及具有其的成型设备
CN114700500A (zh) * 2022-04-13 2022-07-05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缸顶升功能的金属3d打印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8394A (zh) * 2018-01-22 2018-06-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与方法
CN112092372A (zh) * 2020-09-15 2020-12-18 杭州德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型缸组件及具有其的成型设备
CN114700500A (zh) * 2022-04-13 2022-07-05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缸顶升功能的金属3d打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8394A (zh)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与方法
CN207823965U (zh) 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成型缸的面积可调成型平台
WO2021164138A1 (zh) 一种粉料干压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04262318U (zh) 一种压铸模具的特异排溢系统
CN110330321A (zh) 一种微纳跨尺度混合陶瓷基板的流延-温压复合成型工艺
CN102794400A (zh) 一种低熔点合金模具的间接制备方法
CN207736479U (zh) 一种适用于流延成型手机后壳的模具
CN205147284U (zh) 压铸模具抽真空装置
CN203155981U (zh) 红外定位式铝压铸模具
CN203155993U (zh) 排气型铝压铸模具
CN107116183A (zh) 陶瓷型芯和可溶型芯配合制备复杂空心型腔铸件的方法
CN101582611A (zh) 用于电机的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的一次成型工艺及其模具
CN205816739U (zh) 一种半自动砂芯成型装置
CN108032409B (zh) 一种适用于流延成型手机后壳的模具
CN211027982U (zh) 一种梯级模具定模
CN206839056U (zh) 一种液压泵斜盘铸造模具
KR20040028876A (ko) 가압식 다이캐스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이캐스팅 방법
CN219044160U (zh) 一种磁瓦压机的脱模油路结构
CN207629133U (zh) 一种快速成型模具
CN106799471B (zh) 一种液压缸及其制造方法及液压弹簧操动机构
CN100413638C (zh) 熔射制造模具的方法
CN102166633A (zh) 铸钢板坯的模铸尺寸调节装置
CN217166364U (zh) 可调水口蜡型模具
CN20843765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后盖的压铸模具
CN203156004U (zh) 压力控制型铝压铸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OGUAN HUAYAN MACHINERY Co.,Ltd.

Assigno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331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rea adjustable forming platform for 3D printer forming cylinder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22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