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6572U -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 Google Patents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6572U
CN207806572U CN201721921255.7U CN201721921255U CN207806572U CN 207806572 U CN207806572 U CN 207806572U CN 201721921255 U CN201721921255 U CN 201721921255U CN 207806572 U CN207806572 U CN 207806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ving platen
grid
placed cavity
soli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12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建新
朱珂
章鲁敏
陈卫方
李京兵
单继伟
张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 X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n X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n X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n X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12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6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6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6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和定模板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板栅模具放置腔和压铸流道,压铸流道一端与动模板和定模板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相连通,压铸流道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在动模板上设置有排气镶条,排气镶条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动模板上,定模板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动模板和定模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定模板上还设置有顶出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减少使用劳动力资源。

Description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电力储能系统,尤其是铅酸蓄电池在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式的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效率也已经成为企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正板栅的压铸是铅酸蓄电池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但是现在所用的正板栅模具主要以单腔或双腔位置,且控温系统和冷却系统不完善,不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还一定程度上降低的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劳动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还能够减少使用劳动力资源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和定模板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和压铸流道,压铸流道一端与动模板和定模板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相连通,压铸流道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储气槽Ⅰ和储气槽Ⅱ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在动模板上设置有排气镶条,排气镶条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动模板上,定模板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动模板和定模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定模板上还设置槽孔,槽孔内设置有顶出装置。
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板栅模具放置腔Ⅱ、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板栅模具放置腔Ⅰ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Ⅲ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后部。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将动模板和定模板内侧对应设置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且前端设置两个放置腔,后部设置两个放置腔,前后两个板栅模具放置腔的铅筋位置相连通,压铸流道设置两条,一端均与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安装板栅模具后的板耳相连通,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配合动模板和定模板内设置的加热装置、测温装置和顶出装置,能够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优选,顶出装置包括设置在槽孔底部的顶出板,顶出板上方设置顶杆固定板,顶杆固定板固定顶杆的一端,顶杆的另一端穿过定模板顶部与板栅模具放置腔内的板栅模具相配合,顶杆固定板顶部与槽孔顶部之间的顶杆上套装有弹簧。通过外接设备与顶出装置的配合,能够方便压铸完成后的正板栅取出,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进一步地优选,定模板和动模板的两侧及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定模板和动模板两侧的冷却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压铸完成后方便模具的降温冷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优选,动模板和定模板通过铰链铰接为一体。连接方便。
进一步地优选,加热装置采用加热棒,且分别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设置四根。
进一步地优选,测温装置采用热电偶,且分别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设置两个。
进一步地优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分别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插空设置。
进一步地优选,动模板和定模板末端设置有集线盒。方便加热装置、测温装置等线路的收集和整理。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通过将模具内侧设置为四个放置腔,能够将板栅的生产效率提高四倍,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的使用,且配合有温控系统,能够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B处放大图;;
其中,1、动模板;2、压铸流道;3、板栅模具放置腔;4、定模板;5、储气槽Ⅰ;6、出水口;7、储气槽Ⅱ;8、出气槽;9、进水口;10、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1、冷却水管路;12、铅液入口;13、集线盒;14、排气镶条;15、加热装置;16、测温装置;17、铰链;18、槽孔;19、顶出装置;20、顶杆;21、顶杆固定板;22、顶出板;23、弹簧;24、调节螺栓;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7、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包括动模板1和定模板4,动模板1和定模板4通过铰链17铰接为一体,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和压铸流道2,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对,压铸流道2一端与动模板1和定模板4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12相连通,压铸流道2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4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在动模板1上设置有排气镶条14,排气镶条14通过调节螺栓24固定在动模板1上,定模板4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8,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动模板1和定模板4末端设置有集线盒13,定模板4上还设置槽孔18,槽孔18内设置有顶出装置19。
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后部。
所述的定模板4和动模板1的两侧及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冷却水管路11,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两侧的冷却水管路11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和出水口6。所述的加热装置15采用加热棒,且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设置四根,测温装置16采用热电偶,且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设置两个,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插空设置。
如图4-5所示,顶出装置19包括设置在槽孔18底部的顶出板22,顶出板22上方设置顶杆固定板21,顶杆固定板21固定顶杆20的一端,顶杆20的另一端穿过定模板4顶部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内的板栅模具相配合,顶杆固定板21顶部与槽孔18顶部之间的顶杆20上套装有弹簧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使用时,将正板栅产品的板耳、横梁和铅筋按照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位置放置好,且前部两个正板栅产品与后部两个正板栅产品的铅筋相连通,前部两个正板栅产品的板耳与压铸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方便液体铅的流入。
正板栅产品安装完成后,将定模板4和动模板1关闭,然后通过铅液入口12将液态铅注入到压铸流道2内,通过压铸流道2将液态铅输送至前部正板栅产品的板耳内,通过板耳进入到横梁和铅筋内部,液态铅并经过前部的铅筋进入到后部的正板栅产品内侧。在液态铅注入的过程中,开启加热装置15、测温装置16和冷却水管路11,通过三者的配合将温度控制在一个恒定的温度,定模板4和动模板1内部的冷却水管路11与正板栅产品的横梁相对应,保证横梁部位的温度恒定。
在压铸过程中,通过后部的排气系统将模具内腔的空气排出,根据排气量,通过调节螺栓24调节排气镶条14与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之间的缝隙,该缝隙能够使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两侧的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相连通,在排气时,模具内腔的空气会先在储气槽Ⅰ5内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缝隙进入储气槽Ⅱ7进行再次缓冲后通过后端的出气槽8排出即可,空气的排出,能够保证压铸件无气泡。
压铸完成以后,将动模板1打开,然后通过外接设备的操作杆顶压顶出板22,顶出板22顶压顶杆固定板21和顶杆20压缩弹簧23将压铸完成后的正板栅产品顶出即可,然后外接设备的操作杆复位,在弹簧23的作用下,顶出装置19复位,整个压铸过程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正板栅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为一体的动模板(1)和定模板(4),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侧设置有相配合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和压铸流道(2),压铸流道(2)一端与动模板(1)和定模板(4)前端外侧的铅液入口(12)相连通,压铸流道(2)的另一端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的板耳放置位置相连通,定模板(4)的后部设置有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储气槽Ⅰ(5)和储气槽Ⅱ(7)之间形成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对应排气镶条配合平台(10)在动模板(1)上设置有排气镶条(14),排气镶条(14)通过调节螺栓(24)固定在动模板(1)上,定模板(4)的后端还设置有出气槽(8),动模板(1)和定模板(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定模板(4)上还设置槽孔(18),槽孔(18)内设置有顶出装置(19);
所述的四个板栅模具放置腔(3)包括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前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的后部,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外侧且分别与压铸流道(2)的末端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Ⅰ(25)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Ⅱ(26)的铅筋放置位置与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铅筋放置位置相连通,板栅模具放置腔Ⅲ(27)和板栅模具放置腔Ⅳ(28)的板耳放置位置设置在动模板(1)和定模板(4)后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装置(19)包括设置在槽孔(18)底部的顶出板(22),顶出板(22)上方设置顶杆固定板(21),顶杆固定板(21)固定顶杆(20)的一端,顶杆(20)的另一端穿过定模板(4)顶部与板栅模具放置腔(3)内的板栅模具相配合,顶杆固定板(21)顶部与槽孔(18)顶部之间的顶杆(20)上套装有弹簧(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板(4)和动模板(1)的两侧及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冷却水管路(11),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两侧的冷却水管路(11)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和出水口(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板(1)和定模板(4)通过铰链(17)铰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15)采用加热棒,且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设置四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装置(16)采用热电偶,且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设置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15)和测温装置(16)分别在定模板(4)和动模板(1)上插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板(1)和定模板(4)末端设置有集线盒(13)。
CN201721921255.7U 2017-12-29 2017-12-29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Active CN207806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255.7U CN207806572U (zh) 2017-12-29 2017-12-29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255.7U CN207806572U (zh) 2017-12-29 2017-12-29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6572U true CN207806572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1255.7U Active CN207806572U (zh) 2017-12-29 2017-12-29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65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8648A (zh) * 2020-04-15 2020-06-23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重力浇铸凹凸结构板栅模具及铸造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8648A (zh) * 2020-04-15 2020-06-23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重力浇铸凹凸结构板栅模具及铸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7538B (zh) 一种锂电池极板焊接模具
CN206579179U (zh) 一种秸秆压块机
CN207806572U (zh) 正板栅一模四腔模具
CN206869030U (zh) 一种齿辊式破碎机辊齿铸造系统
CN203250814U (zh) 节能高效简易挤膏机
CN204276874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
CN207447308U (zh) 一种隔热压铸模具
CN203418089U (zh) 熔模铸造管件产品的内腔成型装置
CN202963216U (zh) 锂电池生产冲模机用自动脱模装置
CN203779741U (zh) 一种新型模具
CN203956004U (zh) 一种自动低温注蜡机
CN204118207U (zh) 一种铝壳锂离子电池手动封口、厚超和鼓胀电池整形的模具
CN206633351U (zh) 一种用于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03401699U (zh) 熔模铸造模具自动抽芯装置
CN206732067U (zh) 一种前后布置双工位射芯机
CN207188748U (zh) 一种新型铝制底座铸造机
CN206242386U (zh) 一种锂电池顶盖片成型模具
CN205464284U (zh) 一种电池壳模具
CN202781663U (zh) 一种电池框通用注塑模具
CN207682847U (zh) 一种混合型电池充电器上壳及下壳的注塑模具
CN205069794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滚槽机
CN204894596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压块机
CN212917595U (zh) 一种高温铸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4394997U (zh) 立式多腔袖筒式空气弹簧模具
CN213104414U (zh) 一种压铸模具隔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