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1701U -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 Google Patents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1701U
CN207801701U CN201721921311.7U CN201721921311U CN207801701U CN 207801701 U CN207801701 U CN 207801701U CN 201721921311 U CN201721921311 U CN 201721921311U CN 207801701 U CN207801701 U CN 207801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ed blocks
top board
pressurizing unit
limited block
outer limi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13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良平
黄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13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1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1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1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涉及挤压模具的技术领域,挤压装置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呈锥形的凸起;下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内限位块和四个外限位块;两个内限位块和四个外限位块均与下压板滑动连接,四个外限位块沿环形依次间隔设置,且四个外限位块靠近内限位块的一端均设置有豁口;两个内限位块间隔设置在环形内;凸起用于推动两个内限位块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将线圈放入四个豁口形成的环形中,令凸起插入两个内限位块中间的空隙,线圈内环撑开以令待加工的线圈挤压成预设形状。挤压装置能够形成预设形状的模具,令挤压出来的形状更加精准,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背景技术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当运用在电机中时,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或者与磁场产生扭矩,从而令电机正常工作。挤压机是实现金属或者塑料挤压的主要设备,其中金属挤压加工是利用金属塑性压力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其重要的特点是将金属一次性加工成型。
在现有技术中,线圈通常呈圆环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为了配合电机的形状,需要将线圈挤压成与电机配合的形状。目前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改变线圈的形状,这样不仅令线圈的形状不精准,还增加了劳动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线圈需要挤压成不规则形状时,人工手动改变线圈的形状不精准,增加了劳动成本,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装置,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呈锥形的凸起;下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内限位块和四个外限位块;两个内限位块和四个外限位块均与下压板滑动连接,四个外限位块沿环形依次间隔设置,且四个外限位块靠近内限位块的一端均设置有豁口;两个内限位块间隔设置在环形内;凸起用于推动两个内限位块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四个外限位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块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块;两个第一外限位块与两个第二外限位块交错设置;第一外限位块远离内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件,两个第一限位件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上下对应;每个第一限位件上均包括与第一倾斜面平行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位于第一倾斜面的正上方;当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抵接,第一限位件推动第一外限位块朝向内限位块移动。
进一步的,挤压装置还包括两个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下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外限位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限位件均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杆;两个第一限位杆之间存在空隙,复位弹簧与空隙上下对应。
进一步的,挤压装置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下压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下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上压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件;两个第二限位件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块上下对应;两个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两个第二外限位块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第二外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在水平方向贯穿第二外限位块;第一容置槽用于放置线圈的引出线。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水平方向贯穿第二限位件,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上下对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挤压机,线圈挤压机包括驱动机构及挤压装置;驱动机构与上压板固定连接,用于带动上压板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先令四个外限位块滑动至其四个豁口抵接形成环形,然后将待加工的线圈放进环形内部,且套设在两个内限位块外部;接着下压上压板,令上压板上的凸起插入两个内限位块中间的空隙,随着上压板的下压,锥形凸起的直径越来越大,两个内限位块被撑开的距离越来越大,即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线圈的内环撑开成预设的形状;随着线圈被撑开,线圈的外环与豁口形成的环形内壁抵接,以令线圈的外环被挤压成预设的形状。由此可将待加工的线圈挤压成预设的形状。最后使用者抬起上压板,并使四个外限位块朝着远离内限位块的方向滑动,并取出成型的线圈。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能够形成预设形状的模具,令挤压出来的线圈形状更加精准,并且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上压板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下压板;2-上压板;3-凸起;4-内限位块;5-外限位块;6-环形;7-第一倾斜面;8-第二倾斜面;9-第一限位件;10-复位弹簧;11-限位板;12-定位凸起;13-定位凹槽;14-第二限位件;15-第一容置槽;16-第二容置槽;17-凸块;18-固定板;51-第一外限位块;52-第二外限位块;91-第一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上压板的仰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包括上压板2和下压板1;上压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呈锥形的凸起3;下压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内限位块4和四个外限位块5;两个内限位块4和四个外限位块5均与下压板1滑动连接,四个外限位块5沿环形6依次间隔设置,且四个外限位块5靠近内限位块4的一端均设置有豁口;两个内限位块4间隔设置在环形6内;凸起3用于推动两个内限位块4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其中,上压板2的下表面可设置有凸块17,凸块17与环形6上下对应。在使用过程中,当上压板2与下压板1抵接时,凸块17压在线圈的上表面,以将线圈的上表面压出凹陷部分。
本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先令四个外限位块5朝向内限位块4滑动,至其四个豁口抵接形成环形6,然后将待加工的线圈放进环形6内部,且套设在两个内限位块4外部;接着下压上压板2,令上压板2上的凸起3插入两个内限位块4中间的空隙,随着上压板2的下压,呈锥形的凸起3的直径越来越大,两个内限位块4被撑开的距离越来越大,即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线圈的内环撑开成预设的形状;随着线圈被撑开,线圈的外环与豁口形成的环形6内壁抵接,以令线圈的外环被挤压成预设的形状。由此可将待加工的线圈挤压成预设的形状。最后使用者抬起上压板2,并使四个外限位块5朝着远离内限位块4的方向滑动,并取出成型的线圈。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能够形成预设形状的模具,令挤压出来的线圈形状更加精准,并且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图3为图1所示的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四个外限位块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块5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块52;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与两个第二外限位块52交错设置;第一外限位块51远离内限位块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7;上压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件9,两个第一限位件9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上下对应;每个第一限位件9上均包括与第一倾斜面7平行的第二倾斜面8;第二倾斜面8位于第一倾斜面7的正上方;当第一倾斜面7与第二倾斜面8抵接,第一限位件9推动第一外限位块51朝向内限位块4移动。
其中,较佳地,第二倾斜面8的面积小于第一倾斜面7的面积。这样的设置能够在令第一限位件9推动第一外限位块51的前提下,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下压板1的上表面可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外限位块51在第一滑槽中滑动,第二外限位块52在第二滑槽中滑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设置能够令第一外限位块51和第二外限位块52在与下压板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有特定的轨迹,以便令四个豁口围设成环形6。
进一步的,第一滑槽可以与下压板1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两个第二外限位块52滑至预设位置后,下压上压板2,上压板2上的两个第一限位件9向下移动,从而令第一限位件9上的第二倾斜面8与第一外限位块51上的第一倾斜面7抵接;随着上压板2继续下压,第一倾斜面7与第二倾斜面8配合以令第一限位件9推动第一外限位块51朝向内限位块4移动。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移动至与两个第二外限位块52抵接,令四个豁口形成环形6。当线圈挤压成型后,使用者抬起上压板2,将四个外限位块5向远离内限位块4的方向滑动,然后取出成型的线圈。第一倾斜面7与第二倾斜面8的设置能够自动将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便与两个第二外限位块52围成环形6,避免人工手动操作,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挤压装置还包括两个复位弹簧10;两个复位弹簧10的一端均与下压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固定连接。
其中,较佳地,复位弹簧10与第一外限位块51的连接处设置在第一外显为块倾斜面的下端中部,这样能够避免与其他结构产生干涉,且令第一外限位块51受到复位弹簧10的拉力更均匀。
进一步的,下压板1上设置有穿设复位弹簧10的通孔。复位弹簧10远离第一外限位块5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8。在使用过程中,复位弹簧10穿设在通孔中,固定板18与下压板1远离第一外限位块51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与第一外限位块5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线圈被挤压成特定形状后,使用者将上压板2抬起,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由于复位弹簧10的拉力作用,朝着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二者的距离拉开,以便使用者取出成型的线圈。复位弹簧10的设置能够令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在使用完毕后自动朝着远离内限位块4的方向滑动,留出使用者取出线圈需要的空间,避免了人工手动将两个第一外限位块51滑开,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每个第一限位件9均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杆91;两个第一限位杆91之间存在空隙,复位弹簧10与空隙上下对应。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上压板2下压时,两个第一限位杆91与第一外限位块51接触配合,复位弹簧10穿设在两个第一限位杆91之间的空隙中。这种设置能够避免在上压板2下压的过程中,第一倾斜面7与第二倾斜面8抵接时,与复位弹簧10的设置位置产生干涉,影响装置正常运行;并且能够令第一外限位块51受到朝向内限位块4的推力更加均匀。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挤压装置还包括限位板11;限位板11与下压板1的上表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其中,较佳地,限位板11可以与下压板1的上表面螺栓连接。螺栓连接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够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板11,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待加工的线圈。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下压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12;上压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12相配合的定位凹槽13。
其中,下压板1的上表面和上压板2的下表面可以为矩形。定位凸起12可以为四个,分别设置在下压板1的上表面的四个角的位置,相应的,定位凹槽13也为四个,分别设置在上压板2的下表面的四个角的位置。
进一步的,定位凸起12远离下压板1的一端呈半球形,这种设置能够起到预定位的作用,能够更快的将定位凸起12插进定位凹槽13中。
进一步的,四个定位凸起12也可分两两分别设置在下压板1的上表面和上压板2的下表面。四个定位凹槽13也可分两两分别设置在下压板1的上表面和上压板2的下表面。其中,同一面上的定位凸起12与定位凹槽13件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上压板2下压,定位凸起12插入定位凹槽13内,以固定上压板2与下压板1的相对位置,以便凸起3与内限位块4配合精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上压板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件14;两个第二限位件14分别与两个第二外限位块52上下对应;两个第二限位件14用于限制两个第二外限位块52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其中,第二外限位块52远离内限位块4的一端可设置有第三倾斜面,第二限位件14上包括与第一倾斜面7平行的第四倾斜面,第三倾斜面位于第四倾斜面的正上方,当第三倾斜面与第四倾斜面抵接时,第二限位件14推动第二外限位块52朝向内限位块4移动。
本实施例中,上压板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件14。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凸起3对内限位块4造成挤压,线圈随之变形,在线圈的变形过程中,线圈对第二外限位块52产生推力,第二限位件14的设置能够阻止第二外限位块52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防止在挤压线圈的过程中,环形6损坏,保证线圈成型的精确度。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其中一个第二外限位块52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5;第一容置槽15在水平方向贯穿第二外限位块52;第一容置槽15用于放置线圈的引出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5用于防止线圈的引出线,防止上压板2与下压板1抵接时,引出线被压坏变形。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其中一个第二限位件14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6;第二容置槽16水平方向贯穿第二限位件14,第二容置槽16与第一容置槽15上下对应。
其中,当第二限位件14与第二外限位块52抵接配合时,第二容置槽16底部的高度应大于第一容置槽15底部的高度,这样能够流出设置线圈的引出线的间隙,防止引出线被压坏。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4上的第二容置槽16与第一容置槽15上下对应。在使用过程中,第二限位件14下压并与第二外限位块52配合时,第二容置槽16能够留出防止引出线的间隙,防止引出线被压坏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挤压机,线圈挤压机包括驱动机构及挤压装置;驱动机构与上压板2固定连接,用于带动上压板2上下移动。
其中,驱动机构可以为液压驱动。
进一步的,线圈挤压机还可以包括支架,驱动机构、上压板2和下压板1均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在使用过程中,驱动机构带动上压板2在支架上上下移动,从而完成挤压过程。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先令四个外限位块5滑动至其四个豁口抵接形成环形6,然后将待加工的线圈放进环形6内部,且套设在两个内限位块4外部;接着利用驱动机构带动上压板2向下移动,令上压板2上的凸起3插入两个内限位块4中间的空隙,随着上压板2的下压,呈锥形的凸起3的直径越来越大,两个内限位块4被撑开的距离越来越大,即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线圈的内环撑开成预设的形状;随着线圈被撑开,线圈的外环与豁口形成的环形6内壁抵接,以令线圈的外环被挤压成预设的形状。由此可将待加工的线圈挤压成预设的形状。最后使用者利用驱动机构带动上压板2向上移动,再将四个外限位块5朝着远离内限位块4的方向滑动,并取出成型的线圈。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能够形成预设形状的模具,令挤压出来的线圈形状更加精准,并且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
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呈锥形的凸起;所述下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内限位块和四个外限位块;两个所述内限位块和四个所述外限位块均与所述下压板滑动连接,四个所述外限位块沿环形依次间隔设置,且四个所述外限位块靠近所述内限位块的一端均设置有豁口;两个所述内限位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内;所述凸起用于推动两个所述内限位块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外限位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块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块;
两个所述第一外限位块与两个所述第二外限位块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外限位块远离所述内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
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上下对应;
每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均包括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平行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正上方;当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所述第一限位件推动所述第一外限位块朝向所述内限位块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复位弹簧;
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下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外限位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均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杆;
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空隙上下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下压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件;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上下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两个所述第二外限位块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外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
所述第一容置槽在水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外限位块;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放置线圈的引出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
所述第二容置槽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上下对应。
10.一种线圈挤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挤压装置;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上压板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上压板上下移动。
CN201721921311.7U 2017-12-28 2017-12-28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Active CN207801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311.7U CN207801701U (zh) 2017-12-28 2017-12-28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311.7U CN207801701U (zh) 2017-12-28 2017-12-28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1701U true CN207801701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1311.7U Active CN207801701U (zh) 2017-12-28 2017-12-28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17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582A (zh) * 2017-12-28 2018-06-05 广东东辉恒力电机有限公司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582A (zh) * 2017-12-28 2018-06-05 广东东辉恒力电机有限公司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CN108123582B (zh) * 2017-12-28 2024-04-02 山西东辉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92032U (zh) 一种扩散器圆口整形模具
CN207801701U (zh)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CN107081866A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208324035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模具
CN108123582A (zh) 挤压装置及线圈挤压机
CN211071826U (zh) 一种粉末冶金成型模具
CN217704333U (zh) 一种塑胶玩具成型设备
CN205668377U (zh) 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装置
CN203061703U (zh) 一种v形折弯模具
CN21396851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13321494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螺栓加工模具
CN211165104U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制造模具
CN202088349U (zh) 一种内圆倒扣脱模机构
CN204019922U (zh) 滑块侧向顶出模具
CN104228002B (zh) 滑块侧向顶出模具及方法
CN209527705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图案的月饼压纹模具
CN207014641U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208164247U (zh) 一种具有垂直检测功能的汽车装饰盖注塑一体机
CN205270619U (zh) 独立弹簧箱
CN204604793U (zh) 一种铸造用蜡成型模具
CN205075216U (zh) 中胶筒模具
CN205289368U (zh) 一种制作压力容器椭圆封头外半管的装置
CN219079424U (zh) 一种用于制作手工皂的定型模具
CN210497861U (zh) 一种金属板材旋压装置
CN219683925U (zh) 一种金属铸造模具用脱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30006 rooms 601, 602 and 605, 6 / F, building 1, No. 4, Dongyi second lane, high tech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06 rooms 601, 602 and 605, 6 / F, building 1, No. 4, Dongyi second lane, high tech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1

Address after: 100000 room c-0063, 2f, building 3, yard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uifeng Capital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06 rooms 601, 602 and 605, 6 / F, building 1, No. 4, Dongyi second lane, high tech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Address after: 030000 Rooms 601, 602 and 605, Floor 6, Building 1, No. 4, Dong'e'er Lane, Taiyuan Xuefu Park, Taiyuan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c-0063, 2 / F, building 3, yard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uifeng Capital Invest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