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0664U -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0664U
CN207800664U CN201820179587.0U CN201820179587U CN207800664U CN 207800664 U CN207800664 U CN 207800664U CN 201820179587 U CN201820179587 U CN 201820179587U CN 207800664 U CN207800664 U CN 207800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jection
injection hole
cap assembly
blocking parts
lamina tec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95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勇
郭志君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795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0664U/zh
Priority to US15/927,515 priority patent/US10749163B2/en
Priority to EP18165104.3A priority patent/EP3522250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0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0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4Lid or cover comprising an axial bore for receiving a central current col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H01M50/655Plu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n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包括顶部、在厚度方向上与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从顶部朝底部贯通的注液孔,注液孔具有设置于顶部的入口和设置于底部的出口;以及遮挡部件,设置于底部,并且遮挡部件沿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遮挡出口;其中,遮挡部件与顶盖板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与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应用于动力电池时,能够改变电解液流动方向,减小注液时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端部产生的冲击力。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一般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和顶盖组件。其中,电极组件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收容在壳体内,顶盖组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且与电极组件在卷绕轴线上的端部相对应设置。顶盖组件的顶盖片包括顶盖片以及设置于顶盖片上的电极端子,其中电极组件的极耳与顶盖组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顶盖片上设有与封闭空间相连通的注液孔。
然而,由于顶盖片上的注液孔与电极组件在卷绕轴线上的端部彼此位置相对,因此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时(为了提高注入电解液的效率,往往需要加大电解液的注射压力),电解液会对电极组件在卷绕轴线上的端部进行冲击,此时由于电解液的冲击力过大,从而会导致处于端部位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发生变形移位,进而会导致正极片和负极片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应用于动力电池时,能够改变电解液流动方向,减小注液时电解液对电极组件的端部产生的冲击力。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包括顶部、在厚度方向上与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从顶部朝底部贯通的注液孔,注液孔具有设置于顶部的入口和设置于底部的出口;以及遮挡部件,设置于底部,并且遮挡部件沿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遮挡出口;其中,遮挡部件与顶盖板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与出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遮挡部件沿厚度方向的投影完全地遮挡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注液孔和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一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包括设置于底部上的凸台,凸台与第一端部对应设置,凸台用于抵压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遮挡部件连接于凸台、且遮挡部件的底面与凸台的底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防爆膜,防爆膜设置于顶部、且覆盖注液孔,防爆膜的边缘与顶部形成环形接缝,以使防爆膜和顶盖板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注液孔的轴线与防爆膜的轴线偏心设置、且防爆膜的轴线相对于注液孔的轴线更靠近第二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防爆膜的位于环形接缝内的表面面积与注液孔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5~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部具有朝向底部凹陷的凹部,注液孔与凹部相连通,防爆膜容纳于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遮挡部件和顶盖板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包括具有注液孔的顶盖板以及设置于顶盖板、且用于遮挡注液孔的遮挡部件。在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应用于动力电池时,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注液操作过程中,从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被遮挡部件阻挡,从而改变电解液的流动方向,使得电解液不再继续沿着注液孔的轴向流动。这样,遮挡部件能够使得电解液的流速减小,从而可以减小从注液孔中直接排出的电解液对动力电池所包括的电极组件的端部造成的冲击力,进而减小电极组件所包括的隔膜由于受到较大冲击力而发生移位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具有沿卷绕轴线相对的两个端部,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以及如上述的顶盖组件,覆盖开口、且与端部相对应设置;其中,遮挡部件设置于顶盖板和端部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顶盖组件;
11、顶盖板;11a、第一端部;11b、第二端部;111、注液孔;112、凸台;113、防爆膜;113a、轴线;
12、电极端子;
X、厚度方向;Y、长度方向;
2、遮挡部件;
3、引流通道;
4、壳体;
5、电极组件;51、正极引出端;52、负极引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的分解结构。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的俯视结构。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的剖视结构。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的剖视结构。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的剖视结构。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分解结构。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剖视结构。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剖视结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应用于动力电池。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括壳体4、电极组件5以及顶盖组件1。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5具有沿卷绕轴线相对的两个端部。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后在每个端部形成螺旋状的绕圈。电极组件5设置于壳体4内,顶盖组件1与电极组件5的端部相对应地设置。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板11、设置于顶盖板11上的电极端子12以及设置于顶盖板11上的遮挡部件2。本实施例的顶盖板11具有预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其中,以图1所示的顶盖组件1的放置位置为对象,并且以顶盖板11的厚度方向为厚度方向X,以顶盖板11的长度方向为长度方向Y,以同时垂直于厚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图中未标记)。本实施例的顶盖板11包括在厚度方向X上相对的顶部和底部,以及贯通顶部和底部的注液孔111。注液孔111具有设置于顶部的入口和设置于底部的出口。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应用于动力电池时,顶盖组件1能够与壳体4密封连接以形成容纳电极组件5的封闭空间,并且能够通过注液孔111向封闭空间内注入电解液。本实施例的遮挡部件2设置于顶盖板11的底部。遮挡部件2位于注液孔111的下方,并且遮挡部件2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遮挡注液孔111的出口。遮挡部件2与顶盖板11之间形成引流通道3。引流通道3与注液孔111的出口相连通。引流通道3与注液孔111呈预定角度。由注液孔111的入口注入的电解液沿厚度方向X流动至注液孔111的出口,并且在遮挡部件2的阻挡下转过预定角度,然后再由引流通道3排出,从而避免电解液从注液孔111的出口排出时仍继续沿厚度方向X流动。这样,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注液操作时,由于从注液孔111注入的电解液受到遮挡部件2的阻挡,因此高压注入的电解液流速会有所减缓,对电极组件5的端部产生的冲击力会减小,从而减小电极组件5所包括的隔膜在电解液的冲击力下发生位置移动而导致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提高完成注液工作后的动力电池的良品率,同时消除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保证后续使用过程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遮挡部件2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完全地遮挡注液孔111的出口,从而使得从注液孔111的出口排出的全部电解液都必须转过预定角度后再经引流通道3而排出,进一步地有效阻止电解液冲击电极组件5的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顶盖板11包括在长度方向Y上相对的第一端部11a和第二端部11b。注液孔111和遮挡部件2均设置于第一端部11a。顶盖板11和遮挡部件2形成的引流通道3的出液口朝向电极端子12。从注液孔111的入口注入的电解液会在遮挡部件2的阻挡作用下,转过预定角度,再从引流通道3排出。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引流通道3与注液孔111之间形成的预定角度为90°,从而电解液沿厚度方向X注入,沿长度方向Y排出。这样,进入到壳体4内的电解液的流速会降低,同时也不会直接冲击电极组件5的端部,减小隔膜受到电解液冲击后发生移位而导致绝缘失效进而引发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应用于动力电池,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注液操作时,可以先将动力电池水平放置,即顶盖板11处于竖直状态(将图7或图8所示的动力电池的放置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此时第一端部11a处于第二端部11b上方,然后再进行注液操作。这样,设置于顶盖板11的第一端部11a上的注液孔111处于高位,从引流通道3中排出的电解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沿抛物线轨迹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对电极组件5的端部的冲击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遮挡部件2和顶盖板11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同时也便于一次性加工制造,减少加工工序和加工难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遮挡部件2与顶盖板11形成的引流通道3的出液口朝向顶盖板11的第一端部11a。从注液孔111的入口注入的电解液会在在遮挡部件2的阻挡作用下,转过预定角度,再从引流通道3排出。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引流通道3与注液孔111之间形成的预定角度为90°,从而电解液沿厚度方向X注入,沿长度方向Y排出。这样,进入到壳体4内的电解液的流速会降低,同时也不会直接冲击电极组件5的端部,减小隔膜受到电解液冲击后发生移位而导致绝缘失效进而引发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应用于动力电池,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注液操作时,可以先将动力电池水平放置,即顶盖板11处于竖直状态(将图7或图8所示的动力电池的放置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此时第一端部11a处于第二端部11b上方,然后再进行注液操作。这样,设置于顶盖板11的第一端部11a上的注液孔111处于高位,从引流通道3中排出的电解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沿抛物线轨迹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对电极组件5的端部的冲击力。另外,由于引流通道3朝向第一端部11a,从而在避免注入的电解液从注液孔111溢出的前提下,能够向壳体4内注入更多的电解液。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遮挡部件2和顶盖板11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同时也便于一次性加工制造,减少加工工序和加工难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顶盖板11包括在长度方向Y上相对的第一端部11a和第二端部11b。注液孔111和遮挡部件2设置于第一端部11a。顶盖板11还包括设置于底部上的凸台112。凸台112与第一端部11a在厚度方向X上对应设置。凸台112用于抵压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5,以阻止电极组件5在壳体4中上下窜动,提高电极组件5的位置稳定性和抗振动性能。可选地,凸台112和第一端部11a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的遮挡部件2连接于凸台112、且遮挡部件2的底面与凸台112的底面齐平,遮挡部件2的底面和凸台112的底面能够同时抵压于电极组件5的端部上。遮挡部件2和顶盖板11形成的引流通道3的出液口朝向电极端子12。优选地,引流通道3与注液孔111之间形成的预定角度为90°,从而电解液沿厚度方向X注入注液孔111,沿长度方向Y从引流通道3排出,减小电解液沿厚度方向X对电极组件5施加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应用于动力电池,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注液操作时,可以先将动力电池水平放置(将图7或图8所示的动力电池的放置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即顶盖板11处于竖直状态,此时顶盖板11的第一端部11a在第二端部11b的上方,然后再进行注液操作。这样,顶盖板11的注液孔111处于高位,从引流通道3中排出的电解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沿抛物线轨迹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对电极组件的端部的冲击力。另外,由于注液孔111和引流通道3均位于第一端部11a,因此能够进一步向壳体4内注入更多的电解液。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遮挡部件2和凸台112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同时也便于一次性加工制造,减少加工工序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顶盖板11还包括设置于底部上的两个凸台112,其中,一个凸台112与第一端部11a在厚度方向X上对应设置,另一个凸台112与第二端部11b在厚度方向X上对应设置,从而更加有效地阻止电极组件5在壳体4中发生上下窜动情况。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还包括防爆膜113。防爆膜113设置于顶盖板11的顶部、且覆盖注液孔111。防爆膜113的边缘与顶部形成环形接缝,以使防爆膜113和顶盖板11密封连接。在通过注液孔111完成电解液注入操作后,将防爆膜113与顶盖板11的顶部密封连接,以保证动力电池内部处于密闭状态。当动力电池内部出现压力大于防爆膜113设计压力的情况时,防爆膜113会发生破裂,从而释放动力电池内部压力,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防爆膜113的形状可以是长条结构,也可以是圆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5所示,注液孔111的轴线与防爆膜113的轴线113a偏心设置、且防爆膜113的轴线113a相对于注液孔111的轴线更靠近顶盖板11的第二端部11b。防爆膜113的轴线113a指的是防爆膜113的与长度方向Y相垂直的中心轴线。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大防爆膜113受力面积;另一方面,从注液孔111进行注液时,可以向壳体4内注入更多的电解液并有效防止电解液从注液孔111逆流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爆膜113上位于环形接缝内的表面面积与注液孔111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5~10。防爆膜113上位于环形接缝内的表面面积为防爆膜113的有效受力面积。从注液孔111排出的气体能够对防爆膜113上位于环形接缝内的表面施加压应力。注液孔111的横截面面积指的是注液孔111在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面积。防爆膜113位于环形接缝内的表面面积越大,其破裂时所需的压力就越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板11的顶部具有朝向底部凹陷的凹部。注液孔111与凹部相连通,防爆膜113容纳于凹部。顶盖板11的顶部设置的凹部能够对防爆膜113起到定位作用,以便于快速将防爆膜113安装固定于顶盖板11上的预定位置。同时,便于对防爆膜113和顶盖板11之间形成的接缝进行焊接操作,有利于防爆膜113和顶盖板11之间实现快速连接。另外,能够避免设置的防爆膜113增加顶盖板11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包括具有注液孔111的顶盖板11以及设置于顶盖板11、且用于遮挡注液孔111的遮挡部件2。在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应用于动力电池时,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注液操作过程中,从注液孔111注入的高压电解液能够被遮挡部件2阻挡,从而改变电解液的流动方向,使得电解液不再继续沿着注液孔111的轴向流动。这样,遮挡部件2能够使得电解液的流速减缓,从而减小从注液孔111中直接排出的电解液对动力电池所包括的电极组件5的端部施加的冲击力,进而减小电极组件5所包括的隔膜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发生移位而导致电极组件所包括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4、设置于壳体4内的电极组件5以及与壳体4相连接且覆盖壳体4的开口的顶盖组件1。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5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电极组件5具有沿卷绕轴线相对的两个端部。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后形成的端部为螺旋式卷绕结构。顶盖组件1与电极组件5的端部相对应设置,其中,遮挡部件2设置于顶盖组件1所包括的顶盖板11和电极组件5的端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动力电池的壳体4为筒状结构,其包括两个开口。电极组件5设置于壳体4内、且电极组件5的卷绕轴线平行于厚度方向X。电极组件5沿卷绕轴线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开口对应设置。两个端部中的一者设置正极引出端51,另一者设置负极引出端52。两个顶盖组件1分别覆盖两个开口。每个顶盖组件1上设置一个电极端子12。两个顶盖组件1中的一者的电极端子12与电极组件5的正极引出端51电连接,另一者与电极组件5的负极引出端52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所包括的顶盖板11的第一端部11a和第二端部11b上均设置有凸台112,从而第一端部11a和第二端部11b上的凸台112能够同时抵压电极组件5的端部,以使电极组件5位置更加稳定。两个凸台112之间形成间隙,以容纳正极引出端51或负极引出端52。
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在需要进行注液操作时,可以先将动力电池水平放置,也即顶盖板11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一端部11a处于第二端部11b的上方,电极端子12处于水平状态,然后再进行注液操作。这样,顶盖板11上的注液孔111处于高位,从引流通道3中排出的电解液会受到遮挡部件2的阻挡,流速减缓,减小对电极组件5的端部的冲击力,同时电解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沿抛物线轨迹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对电极组件5的端部的冲击力。
可选地,如图7所示,每个顶盖组件1上设置的注液孔111位于电极端子12和第一端部11a之间。两个顶盖组件1上各自设置的注液孔111在长度方向Y上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两个注液孔111可以同时向壳体4内注入电解液,提高注液效率;另一方面,两个注液孔111由于相互对应设置,能够保证从两个注液孔111注入的电解液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处于高位的注液孔111注入的电解液从处于低位的注液孔111中溢出。
可选地,如图8所示,每个顶盖组件1上设置的注液孔111位于顶盖板11的第一端部11a。两个顶盖组件1上各自设置的注液孔111在长度方向Y上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两个注液孔111可以同时向壳体4内注入电解液,提高注液效率;另一方面,两个注液孔111相互对应设置,能够保证从两个注液孔111注入的电解液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处于高位的注液孔111注入的电解液从处于低位的注液孔111中溢出;再一方面,由于注液孔111靠近顶盖板11的端部,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电解液的注入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括具有注液孔111和遮挡部件2的顶盖组件1以及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的电极组件5。在进行注液操作时,由于从注液孔111注入的电解液会受到遮挡部件2的阻挡,因此从注液孔111排出的电解液会在转过预定角度后再从遮挡部件2和顶盖板11形成的引流通道3排出,从而减小电解液对电极组件5的端部施加的冲击力,有效减小电极组件5所包括的隔膜发生移位而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开进而导致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短路的概率,有效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良品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11),包括顶部、在厚度方向(X)上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从所述顶部朝所述底部贯通的注液孔(111),所述注液孔(111)具有设置于所述顶部的入口和设置于所述底部的出口;以及
遮挡部件(2),设置于所述底部,并且所述遮挡部件(2)沿所述厚度方向(X)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遮挡所述出口;
其中,所述遮挡部件(2)与所述顶盖板(11)之间形成引流通道(3),所述引流通道(3)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2)沿所述厚度方向(X)的投影完全地遮挡所述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11)包括在长度方向(Y)上相对的第一端部(11a)和第二端部(11b),所述注液孔(111)和所述遮挡部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1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11)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上的凸台(112),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端部(11a)对应设置,所述凸台(112)用于抵压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所述遮挡部件(2)连接于所述凸台(112)、且所述遮挡部件(2)的底面与所述凸台(112)的底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1)还包括防爆膜(113),所述防爆膜(113)设置于所述顶部且覆盖所述注液孔(111),所述防爆膜(113)的边缘与所述顶部形成环形接缝,以使所述防爆膜(113)和所述顶盖板(11)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111)的轴线与所述防爆膜(113)的轴线(113a)偏心设置、且所述防爆膜(113)的轴线(113a)相对于所述注液孔(111)的轴线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1b)。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膜(113)的位于所述环形接缝内的表面面积与所述注液孔(111)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5~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具有朝向所述底部凹陷的凹部,所述注液孔(111)与所述凹部相连通,所述防爆膜(113)容纳于所述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2)和所述顶盖板(11)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4),具有开口;
电极组件(5),通过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围绕卷绕轴线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5)具有沿所述卷绕轴线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电极组件(5)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1),覆盖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端部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遮挡部件(2)设置于所述顶盖板(11)和所述端部之间。
CN201820179587.0U 2018-02-01 2018-02-01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Active CN207800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9587.0U CN207800664U (zh) 2018-02-01 2018-02-01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US15/927,515 US10749163B2 (en) 2018-02-01 2018-03-21 Cap assembly and power battery
EP18165104.3A EP3522250B1 (en) 2018-02-01 2018-03-29 Cap assembly and power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9587.0U CN207800664U (zh) 2018-02-01 2018-02-01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0664U true CN207800664U (zh) 2018-08-31

Family

ID=6186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9587.0U Active CN207800664U (zh) 2018-02-01 2018-02-01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9163B2 (zh)
EP (1) EP3522250B1 (zh)
CN (1) CN20780066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8664A1 (zh) * 2018-02-01 2019-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0534799A (zh) * 2019-09-05 2019-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
WO2020143466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1599951A (zh) * 2020-06-23 2020-08-28 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
WO2024007411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16308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9597B (zh) * 2022-11-11 2023-03-24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5272B2 (ja) 2004-11-22 2009-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JP5227752B2 (ja) * 2007-11-26 2013-07-03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及びこの密閉型電池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と、この電池パック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JP6260590B2 (ja) * 2015-07-14 2018-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
KR102572693B1 (ko) 2015-10-02 2023-08-3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467002B1 (ko) 2015-11-24 2022-1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6450070B (zh) 2016-12-19 2019-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液孔密封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动力电池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8664A1 (zh) * 2018-02-01 2019-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US11489221B2 (en) 2018-02-01 2022-11-0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Power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WO2020143466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EP3726626A4 (en) * 2019-01-07 2021-04-14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11088398B2 (en) 2019-01-07 2021-08-1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10534799A (zh) * 2019-09-05 2019-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
CN111599951A (zh) * 2020-06-23 2020-08-28 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
CN111599951B (zh) * 2020-06-23 2024-02-20 湖南领湃达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
WO2024007411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16308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49163B2 (en) 2020-08-18
US20190237743A1 (en) 2019-08-01
EP3522250A1 (en) 2019-08-07
EP3522250B1 (en)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00664U (zh)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CN206742372U (zh) 二次电池
KR20010030515A (ko) 밀봉된 장방형 축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800781U (zh) 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09515844U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WO2019165648A1 (zh) 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CN216389662U (zh) 一种圆柱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EP4290659A1 (en) Battery and assembly process therefor
US9166219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CN207800659U (zh) 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WO2019113970A1 (zh) 纽扣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9144454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锂离子电池
CN109585717A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216872122U (zh) 一种新型圆柱电池端盖结构
WO2023151321A1 (zh) 防爆阀、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16928878U (zh) 一种新型电池
CN206040813U (zh) 负极组件及圆柱电池
EP3326221B1 (en) Battery
CN208767347U (zh) 一种电池的止动架和电池
CN20978605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7165429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CN219959201U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其电池
CN218070113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070002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242018U (zh) 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结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