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0113U -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0113U
CN218070113U CN202222183866.3U CN202222183866U CN218070113U CN 218070113 U CN218070113 U CN 218070113U CN 202222183866 U CN202222183866 U CN 202222183866U CN 218070113 U CN218070113 U CN 218070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rotrusion
height
pressure relief
convex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38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红文
阳明
徐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38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0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0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0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绝缘件和防爆阀,端盖设有泄压孔,防爆阀设于泄压孔,端盖和绝缘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绝缘件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泄压流道,泄压孔和泄压流道朝第一方向依次相连,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设置,使得所形成的泄压流道将电芯和泄压孔隔开,这样电池内部压力过高时。电芯膨胀所产生的冗余部分将首先膨胀至泄压流道,从而避免该冗余部分进入泄压孔造成其堵塞,保证泄压路径的顺畅,从而保证电池泄压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各类新能源装置广泛应用于车辆、电子产品以及储能系统等各个行业。以锂电池为例,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其内部会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气体,为避免内部气压过高而导致变形,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电池的端盖上开设泄压孔,并安装防爆阀,以便在内部气压过高时及时排气泄压。
但是,电池在内部热失控等异常发生后,电池的电芯容易膨胀和变形,这样容易堵住泄压孔,此种情况下将导致防爆阀作用失效,进而出现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解决电池内部压力过大的泄压过程中,电芯的膨胀和变形导致泄压孔堵塞,电池安全性能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端盖设有泄压孔;防爆阀,防爆阀密封泄压孔;以及绝缘件,端盖和绝缘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绝缘件包括本体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凸设于本体部背离端盖的一侧,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泄压流道;本体部避让泄压孔,以使泄压流道向泄压孔引流;其中,第一方向为泄压孔的开设方向。
可选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分别位于泄压孔的两侧。
可选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和本体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一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与第二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相同。
可选地,第一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与第二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不同。
可选地,第一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为H1,第二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为H2,1/30≤|H1-H2|/H1≤1/3。
可选地,第一凸部包括第一子凸部和第二子凸部,第一子凸部和第二子凸部相连,第一子凸部相对本体部凸出的高度,和第二子凸部相对本体部凸出的高度不同;和/或,第二凸部包括第三子凸部和第四子凸部,第三子凸部和第四子凸部相连,第三子凸部相对本体部凸出高度,和第四子凸部相对本体部凸出高度不同;其中,高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背离端盖的端面为第一支撑面,第二子凸部背离端盖的端面为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和第二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和/或,第三子凸部背离端盖的端面为第三支撑面,第四子凸部背离端盖的端面为第四支撑面,第三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和第四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三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一致,和/或,第二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四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一致。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三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不同,和/或,第二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四子凸部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不同。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为H11,第三子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为H21,1/30≤|H11-H21|/H11≤1/3,和/或,第二子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为H12,第四子凸部凸出于本体部的高度为H22,1/30≤|H12-H22|/H12≤1/3。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和第三子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子流道,第二子凸部和第四子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子流道,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共同形成泄压流道,泄压孔、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朝第一方向依次相连。
可选地,设定垂直第一方向的公共基面,第一子流道于公共基面形成第四截面,第二子流道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五截面,第五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四截面的面积,第五截面的外缘围绕第四截面。
可选地,泄压流道设有第一流道口,第一子凸部和第三子凸部分别位于第一流道口的两相对侧,第一流道口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子流道,第一流道口的开设方向、第一方向相交,和/或,泄压流道设有第二流道口,第二子凸部和第四子凸部分别位于第二流道口的两相对侧,第二流道口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子流道,第二流道口的开设方向、第一方向相交。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的第一侧与第三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以及第一子凸部的第二侧与第三子凸部的第二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流道口;和/或,第二子凸部的第一侧与第四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以及第二子凸部的第二侧与第四子凸部的第二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二流道口。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的第一侧与第三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口,第一子凸部的第二侧与第三子凸部的第二侧相连,第一子凸部与第三子凸部构成开口环;和/或,第二子凸部的第一侧与第四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第二流道口,第二子凸部的第二侧与第四子凸部的第二侧相连,第二子凸部与第四子凸部构成开口环。
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口通过泄压流道与第二流道口相互连通。
可选地,本体部包括透气结构,本体部通过透气结构避让泄压孔;泄压孔、透气结构和泄压流道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泄压流道通过透气结构向泄压孔引流。
可选地,透气结构与第一流道口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透气结构位于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之间。
可选地,透气结构包括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间隔设置,泄压孔、第一透气孔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以及,泄压孔、第二透气孔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设定垂直第一方向的公共基面,透气结构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一截面,泄压流道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二截面,第二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截面的面积,第二截面的外缘围绕第一截面;和/或,透气结构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一截面,泄压孔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三截面,第一截面大于或等于第三截面,第一截面的外缘围绕第三截面。
可选地,本体部还包括贴合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均设于贴合部背离端盖的一侧,贴合部朝向端盖的一面为第一基面,透气结构朝向端盖的一面为沉台面,沉台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第一基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第一基面贴合端盖,防爆阀和沉台面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可选地,贴合部背离端盖的一面为第二基面,透气结构背离端盖的一面为凸出面,凸出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第二基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
可选地,透气结构相对于贴合部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部相对于贴合部凸出的高度,以及,小于第二凸部相对于贴合部凸出的高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端盖组件,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成型于壳体至少一侧的开口,电芯设于容纳腔,端盖组件设于开口,端盖、绝缘件和电芯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绝缘件通过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与电芯朝第一方向限位配合,泄压流道位于电芯和泄压孔之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电池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对电池的端盖组件结构进行优化,具体为设置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绝缘件和防爆阀,端盖设有泄压孔,防爆阀设于泄压孔,端盖和绝缘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绝缘件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泄压流道,泄压孔和泄压流道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这样,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设置,使得所形成的泄压流道将电芯和泄压孔隔开,这样电池内部压力过高时。电芯膨胀所产生的冗余部分将首先膨胀至泄压流道,从而避免该冗余部分进入泄压孔造成其堵塞,保证泄压路径的顺畅,从而保证电池泄压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3的II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池内部膨胀气液的泄压流向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端盖组件去除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端盖组件装配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绝缘件在第一视角的半剖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绝缘件在第二视角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盖、
110-泄压孔、
200-绝缘件、
210-第一凸部、
211-第一子凸部、201-第一支撑面、212-第二子凸部、202-第二支撑面、
220-第二凸部、
221-第三子凸部、203-第三支撑面、222-第四子凸部、204-第四支撑面、
230-泄压流道、
231-第一子流道、232-第二子流道、233-第一流道口、234-第二流道口、
240-本体部、
250-透气结构、253-沉台面、254-凸出面、251-第一透气孔、252-第二透气孔、
260-贴合部、261-第一基面、262-第二基面、
270-避让间隙、
300-防爆阀、400-集流体、
500-端盖组件、600-壳体、610-容纳腔、700-电芯、
10-第一流向、20-第二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的端盖组件上通常会开设泄压孔,并安装泄压阀,以便在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及时泄压,但是具体使用过程中,电芯等器件的膨胀容易堵塞泄压孔,致使无法有效泄压,进而出现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本申请的设置目的,正是为了解决此问题,实现电池的有效泄压,下面开始详述。
实施例一:
图1~图5为应用本申请电池的整体结构,电池包括:壳体600、电芯700和端盖组件500。其中,壳体600设有容纳腔610,容纳腔610具有成型于壳体600至少一侧的开口,比如单侧开口,又或者两相对侧均设置开口。电芯700设于容纳腔610,端盖组件500设于开口,以便对开口进行封堵。
电芯700为电池的放电部件,通常由正极片和负极片绕卷而成,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绝缘件200具有绝缘性能,能够避免电池漏电以提高安全性能,故可以将端盖100、绝缘件200和电芯700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泄压时的气液通过泄压孔110的排放方向。绝缘件200通过后文所述的第一凸部210、第二凸部220与电芯700朝第一方向限位配合,泄压流道230可以位于电芯700和泄压孔110之间。
同时,端盖组件500中还可以设置集流体400,并插设极柱,集流体400分别电连接电芯700和极柱,以实现电能传导,进而实现电池的充电和放电。
此种结构中,电芯700将抵靠第一凸部210、第二凸部220上,以对电芯700限位,防止装配后电芯700出现朝第一方向的异常移动。而电池内部的气液将通过泄压流道230和泄压孔110实现排放泄压。
可以看出,此种设置下,通过泄压流道230将电芯700和泄压孔110间隔开,这样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致使电芯700膨胀时,泄压流道230可用于容纳电芯700膨胀产生的冗余部分,避免该冗余部分膨胀至泄压孔110处而造成泄压孔110的堵塞,从而保证电池泄压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下面就端盖组件500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以阐述泄压流道230的成型方式和防堵塞原理。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图8,本申请电池的端盖组件500可以包括:端盖100、绝缘件200和防爆阀300。
端盖100为本申请的安装基础,用于安装端盖组件500的其他部件。具体来说,端盖100可以设有泄压孔110,防爆阀300密封泄压孔110。其中防爆阀300用于实现泄压防爆,比如防爆阀300设置为防爆片,当电池内部压力过高时,膨胀的气液将冲破防爆片,从而通过泄压孔110排气泄压,当然防爆阀300也可以设置为阀体等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同时,端盖100和绝缘件200可以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泄压孔110的开设方向,即后文的第二流向20。如上文所述,绝缘件200能够提供对电池的绝缘保护,故可以采用塑胶等材质进行制作。
绝缘件200可以包括本体部240、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凸设于本体部240背离端盖100的一侧,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之间形成泄压流道230。
本体部240避让泄压孔110,以使泄压流道230向泄压孔110引流,比如本体部240上开设一缺口,该缺口的开设位置正对泄压孔110。又比如本体部240为连接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的筋条,该筋条的设置位置错开泄压孔110,以防止止挡向泄压孔110流通的气液。可以看出,通过本体部240对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的连接,能够提高绝缘件2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安装便携性。
此种设置下,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产生的气液将通过泄压流道230汇入泄压孔110中,以实现气液的排放。同时可以看出,通过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的设置,使得绝缘件200朝向电芯700的一侧出现中空区域,即泄压流道230,泄压流道230便可将电芯700和泄压孔110隔开,这样电池内部压力过高时所产生的冗余部分,比如电芯700膨胀的部分,将首先膨胀至泄压流道230中,从而避免该冗余部分进入泄压孔110造成其堵塞,保证泄压路径的顺畅,从而保证电池泄压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对于绝缘件200的具体结构来说,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之间也可以不做任何连接,即两块独立存在的凸台,分别设于端盖100底面的两侧,这样的结构简单,且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之间所形成的泄压流道230能够具有更大的体积和面积,以保证泄压的流畅性。当然,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之间为保证结构稳定性,也可以进行连接,此处不再详述。
可选地,为保证尽可能多的实现对上述冗余部分的容纳,泄压流道230朝向第一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泄压孔110朝向第一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并且泄压流道230的体积可以大于泄压孔110,即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分别位于泄压孔110的两侧,以避免遮挡泄压孔110,进一步避免泄压过程中发生堵塞,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本体部240、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一体成型,比如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保证结构强度,此处不再详述。
可选地,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的高度可以相同,以对电芯700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和限位效果,这里的高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可选地,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的高度也可以不同,这样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中高度较小的一者,将和电芯700之间形成气道间隙,用于膨胀产生的气液进行流通,此处不再详述。
可选地,第一凸部210凸出于本体部240的高度为H1,第二凸部220凸出于本体部240的高度为H2,1/30≤|H1-H2|/H1≤1/3。这样和电芯700之间所形成的气道间隙不会过小导致阻碍气体流通,也不会过大导致支撑不稳,兼顾支撑稳定性和气体流通性。
可选地,对于第一凸部210的具体结构来说,第一凸部210可以包括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二子凸部212。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二子凸部212相连,第一子凸部211相对本体部240凸出的高度,和第二子凸部212相对本体部240凸出的高度不同。其中,高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此种设置下,第一凸部210可以用于支撑限位不同的部件,比如第一子凸部211可以对集流体400进行支撑,以及朝第一方向的限位,第二子凸部212对电芯700进行支撑,以及朝第一方向的限位,这样可以实现相关部件的快速定位,以提高集流体400和电芯700的装配效率,以及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
同理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部220可以包括第三子凸部221和第四子凸部222,第三子凸部221和第四子凸部222相连,第三子凸部221相对本体部240凸出高度,和第四子凸部222相对本体部240凸出高度不同。其中,高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其中,第三子凸部221可以对集流体400进行支撑,以及朝第一方向的限位。而第四子凸部222可以对电芯700进行支撑,以及朝第一方向的限位。提高集流体400和电芯700的装配效率,以及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此处不再详述。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211背离端盖100的端面为第一支撑面201,第二子凸部212背离端盖100的端面为第二支撑面202,第一支撑面201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和第二支撑面202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即第一子凸部211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面201支撑和限位集流体400,第二子凸部212可以通过第二支撑面202支撑和限位电芯700,此种面接触的方式可以使支撑更稳定。
同理地,第三子凸部221背离端盖100的端面为第三支撑面203,第四子凸部222背离端盖100的端面为第四支撑面204,第三支撑面203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和第四支撑面204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即第三子凸部221通过第三支撑面203支撑和限位集流体400,第四子凸部222通过第四支撑面204支撑和限位电芯700,以通过面接触的方式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和限位效果。
可选地,可以仅设置第一凸部210包括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二子凸部212,或者仅设置第二凸部220包括第三子凸部221和第四子凸部222,以实现对集流体400和电芯700的支撑和限位。
而本申请在第一凸部210包括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二子凸部212的同时,设置第二凸部220包括第三子凸部221和第四子凸部222。
其中,第一子凸部211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三子凸部221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一致,此种设置下,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三子凸部221可以相互配合,以对集流体400的两侧进行支撑,以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和限位效果。
同理,第二子凸部212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四子凸部222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一致,第二子凸部212和第四子凸部222也可以相互配合,以对电芯700两侧进行支撑,以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和限位效果。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211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三子凸部221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不同。这样集流体400将和第一子凸部211、第三子凸部221中的一者贴合,另一者形成气道间隙,以提高泄压时的气体流通性。
同理,第二子凸部212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与第四子凸部222朝向第一方向的高度不同。这样电芯700将和第二子凸部212、第四子凸部222中的一者贴合,另一者形成气道间隙,以提高泄压时的气体流通性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211凸出于本体部240的高度为H11,第三子凸部221凸出于本体部240的高度为H21,1/30≤|H11-H21|/H11≤1/3。这样不会因高度差过小导致与集流体400之间形成的气隙过小,流通性增加效果不明显,也不会因高度差过大导致对集流体400的支撑限位不稳定,以兼顾气体流通性能和支撑限位性能。
同理,第二子凸部212凸出于本体部240的高度为H12,第四子凸部222凸出于本体部240的高度为H22,1/30≤|H12-H22|/H12≤1/3。这样不会因高度差过小导致与电芯700之间形成的气隙过小,流通性增加效果不明显,也不会因高度差过大导致对电芯700的支撑限位不稳定,以兼顾气体流通性能和支撑限位性能。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三子凸部221之间形成第一子流道231。第二子凸部212和第四子凸部222之间形成第二子流道232。第一子流道231和第二子流道232共同形成泄压流道230,泄压孔110、第一子流道231和第二子流道232朝第一方向依次相连。
此种设置下,电池膨胀产生的气液,将依次通过第二子流道232、第一子流道231逐级汇流至防爆阀300,再通过泄压孔110进行排放,泄压方式更加合理。
可选地,设定垂直第一方向的公共基面,其中第一子流道231于公共基面形成第四截面,第二子流道232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五截面,第五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四截面的面积,第五截面的外缘围绕第四截面。
这样第二子流道232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子流道231的流通面积。这样在在泄压的逐级汇流过程中,不会存在对气体的遮挡,并且膨胀的气液能够更加迅速的进行汇集,排放更加流畅。
可选地,泄压流道230可以设有第一流道口233,第一子凸部211和第三子凸部221分别位于第一流道口233的两相对侧,第一流道口233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子流道231,第一流道口233的开设方向、第一方向相交。其中第一流道口233的开设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一流向10,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二流向20。
同理地,泄压流道230设有第二流道口234,第二子凸部212和第四子凸部222分别位于第二流道口234的两相对侧,第二流道口23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子流道232,第二流道口234的开设方向、第一方向相交。
这样膨胀产生的气液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汇入泄压孔110,能够更好的实现排气泄压,保证排气的通畅性。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211的第一侧与第三子凸部221的第一侧之间,以及第一子凸部211的第二侧与第三子凸部221的第二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流道口233。和/或,第二子凸部212的第一侧与第四子凸部222的第一侧之间,以及第二子凸部212的第二侧与第四子凸部222的第二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二流道口234。
这样,第一流道口233和第二流道口234开设的越多,膨胀的气液汇入泄压孔110的位置也就越多,泄压排放的通畅性越好。
可选地,第一子凸部211的第一侧与第三子凸部221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口233。第一子凸部211的第二侧与第三子凸部221的第二侧相连,第一子凸部211与第三子凸部221构成开口环。和/或,第二子凸部212的第一侧与第四子凸部222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第二流道口234,第二子凸部212的第二侧与第四子凸部222的第二侧相连,第二子凸部212与第四子凸部222构成开口环。
这样,通过控制第一流道口233和第二流道口234的数目,保证气液流通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绝缘件2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口233通过泄压流道230与第二流道口234相互连通,这样可以降低气液的流通阻力,提高流通效率。
可选地,对于本体部240避让泄压孔110的方式来说,可以设置本体部240包括透气结构250,本体部240可以通过透气结构250避让泄压孔110;比如,透气结构250可以是本体部240上开设的一缺口,该缺口分别连通泄压孔110和泄压流道230,以实现避让泄压孔110的效果,较好的保证排放的顺畅。
其中,泄压孔110、透气结构250和泄压流道230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这样泄压流道230通过透气结构250向泄压孔110引流,从而避免本体部240遮挡在泄压孔110和泄压流道230之间,保证泄压孔110和泄压流道230的互通性,保证排放流畅性,提高泄压效率。
可选地,透气结构250与第一流道口233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这样通过第一流道口233的气流将迅速向透气结构250汇集,进而通过泄压孔110泄压,保证泄压效率,降低了气流流通阻力。
可选地,透气结构250可以位于第一流道口233与第二流道口234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其他部件对透气结构250形成遮挡,从而保证气流流通效率。
可选地,透气结构250可以包括第一透气孔251和第二透气孔252,第一透气孔251和第二透气孔252间隔设置,泄压孔110、第一透气孔251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以及,泄压孔110、第二透气孔252朝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此种透气结构250较之开设缺口的方式来说,能够具有更高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避免对泄压孔110和泄压流道230造成止挡,保证排放的流畅性。
可选地,设定垂直第一方向的公共基面,透气结构250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一截面,泄压流道230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二截面,第二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截面的面积,第二截面的外缘围绕第一截面。即泄压流道230的流通面积大于或等于透气结构250的流通面积,这样膨胀的气液能够迅速由泄压流道230向透气结构250汇集,泄压效率更高。
同理地,透气结构250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一截面,泄压孔110于公共基面形成第三截面,第一截面大于或等于第三截面,第一截面的外缘围绕第三截面。即泄压孔110的流通面积小于或等于透气结构250的流通面积,这样膨胀的气液能够迅速由透气结构250向泄压孔110汇集,泄压效率更高。
可选地,本体部240还可以包括贴合部260,第一凸部210和第二凸部220均设于贴合部260背离端盖100的一侧。贴合部260朝向端盖100的一面为第一基面261,透气结构250朝向端盖100的一面为沉台面253。沉台面253朝第一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基面261朝第一方向的高度,第一基面261贴合端盖100,防爆阀300和沉台面253之间形成避让间隙270。
此种设置使得透气结构250不会直接和防爆阀300形成接触,从而避免对防爆阀300造成挤压而导致防爆阀300变形失效,进一步保证泄压的有效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贴合部260背离端盖100的一面为第二基面262,透气结构250背离端盖100的一面为凸出面254。凸出面254朝第一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二基面262朝第一方向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透气结构250在远离防爆阀300的同时,能够保持和贴合部260一样的厚度,进而保证透气结构250足够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绝缘件200采用上文所述的塑胶件,并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制得,对于透气结构250可采用凹凸模配合进行型面控制,具体来说,通过模具控制形状,使得透气结构250朝向端盖100的一侧,相对于贴合部260朝向端盖100的一侧进行朝第一方向的凹陷,与此同时,透气结构250背离端盖100的一侧,相对于贴合部260背离端盖100的一侧进行朝第一方向的凸出,此处不再详述。
可选地,透气结构250相对于贴合部260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部210相对于贴合部260凸出的高度,以及,小于第二凸部220相对于贴合部260凸出的高度。这样第一凸部210、第二凸部220在支撑限位集流体400或者电芯700时,集流体400或者电芯700不会挤压透气结构250,进而避免安装干涉,保证装配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用电设备可以是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此处不再详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设有泄压孔;
防爆阀,所述防爆阀密封所述泄压孔;以及
绝缘件,所述端盖和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绝缘件包括本体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凸设于所述本体部背离所述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泄压流道;
所述本体部避让所述泄压孔,以使所述泄压流道向所述泄压孔引流;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泄压孔的开设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分别位于所述泄压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H2,
1/30≤|H1-H2|/H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包括第一子凸部和第二子凸部,所述第一子凸部和所述第二子凸部相连,所述第一子凸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凸出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子凸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凸出的高度不同;和/或,
所述第二凸部包括第三子凸部和第四子凸部,所述第三子凸部和所述第四子凸部相连,所述第三子凸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凸出高度,和所述第四子凸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凸出高度不同;
其中,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凸部背离所述端盖的端面为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子凸部背离所述端盖的端面为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和/或,
所述第三子凸部背离所述端盖的端面为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子凸部背离所述端盖的端面为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和所述第四支撑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一致,和/或,
所述第二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四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不同,和/或,
所述第二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四子凸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H11,所述第三子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H21,
1/30≤|H11-H21|/H11≤1/3,和/或,
所述第二子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H12,所述第四子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H22,
1/30≤|H12-H22|/H12≤1/3。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凸部和所述第三子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子凸部和所述第四子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子流道,
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流道共同形成所述泄压流道,所述泄压孔、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流道朝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设定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公共基面,
所述第一子流道于所述公共基面形成第四截面,所述第二子流道于所述公共基面形成第五截面,
所述第五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五截面的外缘围绕所述第四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泄压流道设有第一流道口,第一子凸部和所述第三子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流道口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子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口的开设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和/或,
所述所述泄压流道设有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二子凸部和所述第四子凸部分别位于第二流道口的两相对侧,第二流道口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子流道,
所述第二流道口的开设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凸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三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子凸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三子凸部的第二侧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口;和/或,
所述第二子凸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四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子凸部的第二侧与第四子凸部的第二侧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流道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凸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三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口,
所述第一子凸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三子凸部的第二侧相连,所述第一子凸部与所述第三子凸部构成开口环;和/或,
所述第二子凸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四子凸部的第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口,
所述第二子凸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四子凸部的第二侧相连,所述第二子凸部与所述第四子凸部构成开口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泄压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口相互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透气结构,
所述本体部通过所述透气结构避让所述泄压孔;
所述泄压孔、所述透气结构和所述泄压流道朝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泄压流道通过所述透气结构向所述泄压孔引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流道口朝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口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包括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和所述第二透气孔间隔设置,
所述泄压孔、所述第一透气孔朝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所述泄压孔、所述第二透气孔朝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设定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公共基面,
所述透气结构于所述公共基面形成第一截面,所述泄压流道于所述公共基面形成第二截面,
所述第二截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截面的外缘围绕所述第一截面;
和/或,
所述透气结构于所述公共基面形成第一截面,所述泄压孔于所述公共基面形成第三截面,
所述第一截面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截面,所述第一截面的外缘围绕所述第三截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还包括贴合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设于所述贴合部背离所述端盖的一侧,
所述贴合部朝向所述端盖的一面为第一基面,所述透气结构朝向所述端盖的一面为沉台面,
所述沉台面朝所述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基面朝所述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所述第一基面贴合所述端盖,所述防爆阀和所述沉台面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背离所述端盖的一面为第二基面,所述透气结构背离所述端盖的一面为凸出面,
所述凸出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基面朝第一方向所在位置的高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相对于所述贴合部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贴合部凸出的高度,以及,小于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贴合部凸出的高度。
2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和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
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成型于所述壳体至少一侧的开口,
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端盖组件设于所述开口,
所述端盖、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电芯朝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电芯朝所述第一方向限位配合,
所述泄压流道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泄压孔之间。
2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
28.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2183866.3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8070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3866.3U CN218070113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3866.3U CN218070113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0113U true CN218070113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3866.3U Active CN218070113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0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82158U (zh) 电池、包括电池的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设备
CN102456857B (zh) 电池模块
US20230042566A1 (en) Battery pack housing,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US20220359936A1 (en) Sealing assembly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N207800664U (zh) 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CN216773367U (zh) 电池顶盖、电池及电池包
CN108155309B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第二绝缘件、顶盖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WO2023217212A1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WO2023065974A1 (zh) 一种电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US11916183B2 (en) Bipolar battery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5602994A (zh) 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8070113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WO2023217226A1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9419393U (zh) 一种电池及动力设备
CN114678652B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218070013U (zh)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6529115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7848103U (zh) 一种电池盖板、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978605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9892347U (zh) 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CN221057536U (zh) 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21379647U (zh) 电池包及动力装置
CN219419467U (zh) 一种电池及动力设备
CN116914274B (zh) 二次电池
CN219643091U (zh)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