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9351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9351U
CN207799351U CN201721848169.8U CN201721848169U CN207799351U CN 207799351 U CN207799351 U CN 207799351U CN 201721848169 U CN201721848169 U CN 201721848169U CN 207799351 U CN207799351 U CN 207799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uni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81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用平
何新超
聂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81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9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9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9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开闭单元,所述开闭单元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所述开闭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为盖设在所述开口上;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单元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沿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单元在打开的过程中较容易发生转轴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以及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其功能是在成像介质上形成可视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包括:主体和位于主体内的成像组件。主体上设有开口,成像组件可从该开口放入主体内。主体上设置有开闭单元,开闭单元通过转轴与主体转动连接,且能够盖设在主体上的开口上。当需要从主体内取出成像组件时,操作人员将开闭单元打开,开闭单元从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有可能撞击到桌面或其它物件,较大的撞击力会导致转轴变形甚至断裂。
还有一些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主体与开闭单元之间设置了连接件,用于限制开闭单元能够打开的最大角度,避免了开闭单元与桌面或其它物件产生撞击。但是开闭单元在打开并开到最大角度的时候,与主体之间会产生刚性撞击,仍然会导致转轴变形甚至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单元在打开的过程中较容易发生转轴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开闭单元,所述开闭单元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所述开闭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为盖设在所述开口上;
还包括:阻尼机构;
所述阻尼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单元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沿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阻尼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阻尼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单元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开闭单元接触,并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所述制动力矩。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阻尼部,所述阻尼部用于与所述开闭单元接触。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靠近所述开闭单元的转轴的位置处,所述阻尼部朝向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并与开闭单元中靠近所述转轴的内侧端部接触。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基部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基部与主体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基部沿第三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施加制动阻力,进而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所述制动力矩。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基部沿第三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拉伸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产生所述制动阻力。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弹性件为柱形弹簧,所述柱形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阻尼部相连,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基部下方的主体上。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基部为圆盘状,通过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中心轴与主体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阻尼部为一体形成在所述基部边缘的凸起;
所述凸起中用于与开闭单元接触的端部表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设置开闭单元,开闭单元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当转动至关闭状态时盖设在主体的开口上,图像形成装置上还设置有阻尼机构,用于在开闭单元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开闭单元施加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以对开闭单元的打开过程进行缓冲,促使开闭单元缓慢地打开,避免开闭单元与主体、桌面或其它物件产生刚性撞击,进而避免转轴因受到较大的振动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也避免了开闭单元在打开过程中因撞击其它物体而产生较大的异响。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开闭单元与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弹性件与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开闭单元与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体; 11-开口;
12-缓冲凸起; 2-开闭单元;
21-转轴; 22-内侧端部;
23-外侧端部; 3-连接件;
4-阻尼机构; 41-基部;
42-阻尼部; 43-中心轴;
5-弹性件; 44-柱形弹簧。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开闭单元与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或者集复印、打印、扫描、传真功能于一体的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有开口11的主体1。主体1上设置有开闭单元2,开闭单元2可相对于主体1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开闭单元2处于关闭状态时为盖设在开口11上。
开口11可以设置在主体1的顶面或四个侧面中的任意一个侧面。本实施例仅以开口11设置在主体1的侧面为例,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开闭单元2通过转轴21与主体1转动连接,开闭单元2可以向下旋转打开、向上旋转打开、向左旋转打开或向右旋转打开。本实施例仅以向下旋转打开为例,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主体1上对称设置盲孔,转轴21的两端分别插入盲孔内,从而使开闭单元2能够相对于主体1转动。
主体1与开闭单元2之间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件3,也可以不采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上述连接件3,用于限制开闭单元2能打开的最大角度。
图1中,开闭单元2在受到操作人员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向下转动打开,直至连接件3所限制的最大角度。开闭单元2也可以向上转动至关闭状态,具体的,在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卡紧件(图中未标示),用于在开闭单元2转动至关闭状态时将开闭单元2卡紧。
图像形成装置上还设置有阻尼机构4,用于对开闭单元2的转动过程进行缓冲,以使开闭单元2缓慢地打开,直至打开到最大角度,避免了开闭单元2与主体1、桌面或其它物体产生刚性撞击。
具体的,阻尼机构4用于在开闭单元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开闭单元2施加沿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转动方向可以为开闭单元2打开的方向,阻尼机构4对开闭单元2施加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制动力矩,其目的就是减慢开闭单元2的打开速度,实现缓冲。
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设置开闭单元,开闭单元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当转动至关闭状态时盖设在主体的开口上,图像形成装置上还设置有阻尼机构,用于在开闭单元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开闭单元施加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以对开闭单元的打开过程进行缓冲,促使开闭单元缓慢地打开,避免开闭单元与主体、桌面或其它物件产生刚性撞击,进而避免转轴因受到较大的振动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也避免了开闭单元在打开过程中因撞击其它物体而产生较大的异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优化,尤其是对阻尼机构4的实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上述阻尼机构4可以设置在主体1上,也可以设置在开闭单元2上,本实施例仅以阻尼机构4设置在主体1上为例,对其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阻尼机构4设置在主体1上,阻尼机构4用于在开闭单元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与开闭单元2接触,并对开闭单元2施加上述沿第二方向的制动力矩。
阻尼机构4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包括:转动轴、阻尼杠杆和弹簧。阻尼杠杆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在主体1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主体1上,另一端与阻尼杠杆朝向开闭单元2的端部相连。阻尼杠杆朝向开闭单元2的端部用于与开闭单元2接触,并能够在开闭单元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与开闭单元2接触。在该过程中,弹簧拉伸蓄积弹性势能,弹性势能能够阻碍阻尼杠杆的转动,实现对开闭单元2施加沿第二方向的制动力矩。
或者,阻尼机构4还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如下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阻尼机构4包括:设置于主体1上的基部41、以及设置于基部41上的阻尼部42。阻尼部42用于在开闭单元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打开的过程中与开闭单元2的一端接触,且阻尼部42对开闭单元2施加沿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
上述第一转动方向即为开闭单元2转动打开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开闭单元2设置在主体1的侧面,且向下翻转(逆时针转动)打开,即:第一转动方向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S方向。第二转动方向为S方向的反方向。
阻尼部42用于在开闭单元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打开的过程中与开闭单元2的一端接触,具体的,阻尼部42可以在开闭单元2打开的过程中始终与开闭单元2接触,也可以在开闭单元2打开到一定角度之后才开始接触。
当阻尼部42与开闭单元2的一端接触之后,在开闭单元2继续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阻尼部42对开闭单元2施加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以对开闭单元2施加一定的阻力,减慢开闭单元2的转动速度。
图1和图2展开的是开闭单元2打开的状态,转轴21位于开闭单元2靠近底端的位置处,将与转轴21距离较近的一端称为内侧端部22,将与转轴21距离较远的一端称为外侧端部23。
上述阻尼部42与开闭单元2接触的端部可以为外侧端部23,也可以为内侧端部22。实际上,阻尼部42也可以与开闭单元2的内侧端部22和外侧端部23之间的任何部位接触并产生制动力矩均可。例如:在主体1与开闭单元2之间设置气动阻尼杆,该气动阻尼杆作为阻尼机构4,气动阻尼杆的一端与主体1相连,另一端用于与开闭单元2的中心位置或外侧端部23接触并产生制动力矩。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阻尼部42与开闭单元2的内侧端部22接触并施加制动力矩。具体的,将基部41设置在主体1上靠近转轴21的位置处,阻尼部42朝向转轴21的方向延伸并与开闭单元2中的内侧端部22接触并对内侧端部22产生制动力矩。
至于阻尼机构4,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
例如:阻尼机构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阻尼机构4可固定在主体1上,阻尼部42在受到外力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偏移量,使得偏离其自然状态所处的位置,并且在外力消失时能够恢复原状。在开闭单元2向下翻转打开的过程中,开闭单元2的内侧端部22向上转动并与阻尼部42接触,对阻尼部42施加向上的压力。阻尼部42在开闭单元2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在变形的过程中蓄积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能够对开闭单元2的转动产生制动力矩,降低开闭单元2的转动速度。
再例如:阻尼机构4中的基部41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固定在主体1上。而阻尼部4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一端固定在基部41上,另一端用于与开闭单元2的内侧端部22接触,对内侧端部22施加制动力矩的原理参照上述内容。
再例如:阻尼机构4中的基部41和阻尼部42均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基部41与阻尼部42之间设置弹性件,该弹性件可以为柱形弹簧44,使得阻尼部42能够在受到开闭单元2施加的压力作用下相对于基部41产生移动,并拉伸或压缩弹性件,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势能用于对开闭单元2产生制动力矩。当开闭单元2施加的压力消失后,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阻尼部41回到初始位置。
或者,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如下方式:
基部41转动设置在主体1上,基部41与阻尼部42固定连接,或者基部41与阻尼部42为一体形成结构,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基部41与主体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用于对基部41沿第三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施加制动阻力,进而对开闭单元2施加制动力矩。
在开闭单元2向下翻转打开的过程中,开闭单元2的内侧端部22向上转动并与阻尼部42接触,对阻尼部42施加向上的压力,促使基部41沿第三转动方向(即:M方向)转动。在基部41转动的过程中,拉伸弹性件5,使得弹性件4蓄积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能够对基部41沿M方向的转动产生阻力。基部41的转动角度和转动速度都受到限制,则进一步阻碍了开闭单元2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当基部41转动至极限角度时,开闭单元2也转动至极限位置。
具体的,弹性件5的一端与基部41相连,另一端与主体1相连。基部41沿第三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拉伸弹性件5,以使弹性件5蓄积弹性势能以产生用于阻碍基部41转动的制动阻力。
上述弹性件5可以为柱形弹簧,如图2和图3所示,柱形弹簧的一端与阻尼部42相连,另一端连接至基部下方的主体1上。则当基部41沿M方向转动时,柱形弹簧被拉伸,蓄积弹性势能。
或者,弹性件5也可以为扭簧,扭簧具有一个中心转动部。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弹性件与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基部41上设置中心轴43,扭簧的中心转动部套设于该中心轴43上,与中心转动部相连的一端与主体1相连,另一端与基部41或阻尼部42相连。当基部41沿M方向转动时,扭簧被压缩,也绕着固定柱转动并蓄积弹性势能。
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设置开闭单元,开闭单元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当转动至关闭状态时盖设在主体的开口上,图像形成装置上还设置有阻尼机构,用于在开闭单元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开闭单元施加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以对开闭单元的打开过程进行缓冲,促使开闭单元缓慢地打开,避免开闭单元与主体、桌面或其它物件产生刚性撞击,进而避免转轴因受到较大的振动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也避免了开闭单元在打开过程中因撞击其它物体而产生较大的异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优化,尤其是对阻尼机构4的实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6所示,基部41具体为圆盘状,通过设置于基部41的中心轴43与主体1转动连接。
阻尼部42设置在基部41上,具体可以为一体形成在基部41边缘的凸起结构。阻尼部42与基部41所形成的结构为轴对称结构。
阻尼部42用于与开闭单元2接触的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本实施例中,将阻尼部42中用于与开闭单元2接触的表面设置为弧面,且位于阻尼部42与基部41的对称轴两侧的部分均为弧面。
在开闭单元2打开的过程中,受阻尼机构4的缓冲作用停止在极限位置时,操作人员可以继续对开闭单元2施力,使开闭单元2继续沿S方向转动。在继续转动过程中,开闭单元2的内侧端部22在阻尼部42的表面滑动,进而越过阻尼部42的限制,也即从图2和图3的视图角度看,内侧端部22能够转动至阻尼部42的上方,实现增大了开闭单元2打开的角度,使得操作人员从主体1内拆卸成像组件的过程更加便捷。
在开闭单元2关闭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推动开闭单元2沿S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开闭单元2与阻尼部42接触,并对阻尼部42施加力矩,促使基部41转动并压缩弹性件5。开闭单元2继续转动的过程中,内侧端部22在阻尼部42的圆弧表面滑过,越过阻尼部42,即:内侧端部22转动至阻尼部42的下方,之后,开闭单元2可以沿S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关闭状态。
实施例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开闭单元与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的阻尼机构4设置在开闭单元2上,用于与主体1相互抵触,以实现对开闭单元2的转动进行缓冲。
阻尼单元4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阻尼机构4设置在开闭单元2上。
图7展示了阻尼单元4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阻尼单元4包括基部41和阻尼部42,基部41转动设置在开闭单元2上。弹性件5为柱形弹簧,其一端连接至开闭单元2,另一端连接至基部41。
在主体1上设置缓冲凸起12,当开闭单元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阻尼部42与缓冲凸起12接触,缓冲凸起12对阻尼部42施加阻力,促使基部41与开闭单元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并拉伸弹性件5。弹性件5蓄积的弹性势能对开闭单元2施加阻力,以阻碍开闭单元2的继续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设置开闭单元,开闭单元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当转动至关闭状态时盖设在主体的开口上,图像形成装置上还设置有阻尼机构,用于在开闭单元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开闭单元施加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以对开闭单元的打开过程进行缓冲,促使开闭单元缓慢地打开,避免开闭单元与主体、桌面或其它物件产生刚性撞击,进而避免转轴因受到较大的振动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也避免了开闭单元在打开过程中因撞击其它物体而产生较大的异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开闭单元,所述开闭单元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所述开闭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为盖设在所述开口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阻尼机构;
所述阻尼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单元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沿第二转动方向的制动力矩,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阻尼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单元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开闭单元接触,并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所述制动力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阻尼部,所述阻尼部用于与所述开闭单元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靠近所述开闭单元的转轴的位置处,所述阻尼部朝向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并与开闭单元中靠近所述转轴的内侧端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基部与主体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基部沿第三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施加制动阻力,进而对所述开闭单元施加所述制动力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基部沿第三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拉伸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产生所述制动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柱形弹簧,所述柱形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阻尼部相连,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基部下方的主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为圆盘状,通过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中心轴与主体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部为一体形成在所述基部边缘的凸起;
所述凸起中用于与开闭单元接触的端部表面为弧面。
CN201721848169.8U 2017-12-26 2017-12-26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07799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8169.8U CN207799351U (zh) 2017-12-26 2017-12-26 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8169.8U CN207799351U (zh) 2017-12-26 2017-12-26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9351U true CN207799351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8169.8U Active CN207799351U (zh) 2017-12-26 2017-12-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93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59803A (ja) * 2017-03-23 2018-10-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521562A (zh) * 2018-12-29 2019-03-26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光扫描单元及电子成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59803A (ja) * 2017-03-23 2018-10-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521562A (zh) * 2018-12-29 2019-03-26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光扫描单元及电子成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99351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A1094881A (en) Impact damping of printing cylinders
KR101444467B1 (ko) 써멀 프린터
CN1291168C (zh) 铰链装置
JP4434263B2 (ja) 開閉支持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US9415655B2 (en) Rotary damper
CN101524846B (zh) 具有力矩和位置感知的仿人假手拇指机构
JPS6087050A (ja) フロントグリツパ駆動装置
CN104717381B (zh)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0876201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TWI299703B (en) Pick-up apparatus
JPS58113636A (ja) ダンパ−デイスク
CN102207705B (zh)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CN206930899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208351252U (zh) 保护罩和处理盒
JP2009096200A (ja) 枚葉紙印刷機の印刷ユニットの間の渡し胴
US7753361B2 (en)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with damping gear on swing arm
CN106379035A (zh) 一种可变规格印刷机的电动墨辊水辊离合机构
CN106677640B (zh) 大型设备用扭矩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8284439A (zh) 一种推拉翻转机构
CN207937761U (zh) 处理盒
CN10825504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09400862U (zh) 一种处理盒
JP2006248788A (ja) 画像形成及び反転装置
JP7303350B2 (ja) 外倒し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