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9344U -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9344U
CN207779344U CN201820017141.8U CN201820017141U CN207779344U CN 207779344 U CN207779344 U CN 207779344U CN 201820017141 U CN201820017141 U CN 201820017141U CN 207779344 U CN207779344 U CN 207779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thin metal
film
modular construction
super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71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彦龙
檀珺
金尚忠
金国君
王玲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0171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9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9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93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该部件由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三棱镜,以及沉积在三棱镜表面的低折射率介质薄膜组成。测试时可将该部件中镀有介质薄膜面与超薄金属薄膜接触,三棱镜另外两个面为光入射的端面和出射端面,当三棱镜顶角与椭圆偏振光入射角满足一定条件时,三棱镜内的入射光会在镀有介质薄膜的端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在一定厚度的介质薄膜内形成倏逝波,当波矢满足表面等离子体激发条件时,倏逝波能够激发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提高椭圆偏振光反射光对相位变化的灵敏度,最终提高测试超薄金属厚度时的测试灵敏度。该部件结构简单且便于应用到传统椭偏仪测试系统中,避免了传统Otto结构测试需要不断移动三棱镜来寻找合适空隙层的不足,十分有利于快速测量超薄金属薄膜以及金属薄膜在原子层级的厚度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用部件结构,特别是一种对超薄金属薄膜厚度变化敏感的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测量薄膜的光学常数和厚度的方法有很多,非光学法主要有探针测量法,利用一个高精度的机械触针在薄膜表面运动来感知薄膜表面的变化,台阶仪运用的就是探针测量法,但探针法只能测量薄膜的厚度。用探针法测量薄膜厚度时需露出薄膜基底,要对薄膜进行二次加工,且探针在薄膜表面移动时对薄膜有一定的损伤。
光学方法中可以同时测量薄膜光学参数和厚度的方法主要有光谱法和椭圆偏振法。光谱法的原理是薄膜上光的反射引起双光束或多光束的干涉效应,不同特性的薄膜有着不同的光谱反射率,通过测量薄膜的光谱特性计算得到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椭圆偏振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束已知偏振态的偏振光与薄膜发生作用,测量其反射光的偏振态,对比光束偏振态的变化分析得到薄膜的光学性质和厚度。椭偏法的优点是反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对薄膜的厚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有很高的测试灵敏度和精度。薄膜厚度越大,测试精度越高。当薄膜厚度较小,薄膜的折射率与基底折射率相近时,用椭偏仪测得的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与实际相差较大,有较大的偏差,因此,椭偏法测量超薄金属薄膜的精度不够。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振荡的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用部件,通过该部件测量超薄金属薄层可以提高薄膜的测量精度以及原子级厚度变化的灵敏度。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受电场力的作用能在金属中移动。金属或半导体的表面电子行为类似于自由电子气,其表面的表面等离激元被边界上的外来电场激发产生表面电荷的集体振荡,即表面等离激元振荡。这种振荡相当于一种在界面传播的波,所以也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波。表面等离子体波不能与平面电磁波直接耦合,而当光波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时产生速衰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耦合。
传统Otto结构装置按棱镜,空气,金属的顺序,光从棱镜进入到空气,当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产生速衰波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耦合。基于Otto结构装置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椭偏仪可以用于测量超薄膜的光学常数和厚度。通过改变入射光波长,空气间隙的厚度得到由超薄金属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反射光的偏振角(ψ)和相位移(Δ)的变化曲线,拟合ψ和Δ的变化曲线,得到超薄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
等腰三棱镜,介质薄膜,超薄金属薄膜可以看作是在玻璃基底上的多层堆叠。入射材料为等腰三棱镜,出射材料为玻璃基底。则有每层的特征矩阵计算如下:
(1) 在TE波(S极化)下每层的特征矩阵为:
Ma=
(2) 在TEM波(P极化)下每层的特征矩阵为:
Ma=
其中,n,z,分别为波数,折射率,厚度介电常数,磁导率和光与层之间的入射角,重叠层特征矩阵以标准型式计算为:
M=……=,小标123…..a表示由上往下层序数,
TE波的反射比为:=
TEM波的反射比为:=
其中分别为入射材料和出射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则复合折射率=
专利CN106403830A也曾提出在传统Otto结构的棱镜和待测金属薄膜之间增加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的曲率边缘实现对空气间隙的控制,以此提高对超薄金属薄膜测试灵敏度,该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移动寻找合适位置进行测试,且空气间隙的厚度难以通过实验精准测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在等腰三棱镜上镀制介质薄膜取代空气间隙,通过改变入射波长和介质薄膜的厚度,实现对超薄导电薄膜光学常数和厚度相关数据的初步测量。其特点在于该结构稳定,操作方便,介质薄膜的厚度容易控制且精度高,不会影响后面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结构由折射率为的等腰三棱镜,折射率为的介质薄膜和玻璃基底组成。测试时,表面镀有介质薄膜的等腰三棱镜置于金属薄膜之上,调整椭偏仪起偏器端与检偏器端相对于水平面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经过等腰三棱镜并在靠近介质薄膜的端面形成全反射后从三棱镜的另外一个面出射,全反射引发的倏逝波与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耦合提高光反射后相位变化的灵敏度,反射光被椭偏仪检偏器接收并分析出射光与入射光s偏振与p偏振反射率比值,从而获得金属薄膜的相关信息。
所述的等腰三棱镜折射率不小于1.5。
所述的等腰三棱镜顶角不大于45°。
所述的介质薄膜折射率不大于1.4。
所述的镀于等腰三棱镜表面的介质薄膜厚度不大于1um。
所述的测试时经由起偏器入射三棱镜的偏振光入射角
所述的从椭偏仪起偏器端发出的入射光束尺寸为63um×70um。
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实验步骤如下:
(1) 选用A、B、C三个等腰三棱镜,分别在三个等腰三棱镜上镀制不同厚度的介质薄膜,三组介质薄膜的厚度均不超过1um;
(2) 选用上述等腰三棱镜A,先选取椭偏仪起偏器的夹角的角度,调节检偏器夹角的角度,使出射光线能够恰好入射到检偏器内并使光信号达到最大。然后选用入射光波长的范围为300nm到1200nm,每隔1nm测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振角(ψ)和相位移(Δ)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3) 选取三个不同的偏振光入射角度,重复步骤(2);
(4) 选用上述等腰三棱镜B、C,重复步骤(2),(3),最终得到反射光的偏振角(ψ)和相位移(Δ)随入射波长,入射角和介质薄膜厚度变化的曲线。拟合ψ和Δ的变化曲线,得到超薄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测量装置稳定,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对超薄金属薄膜无破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用于测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等腰三棱镜,2-介质薄膜,3-金属薄膜,4-玻璃基底,5-椭偏仪起偏器端,6-椭偏仪检偏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性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试灵敏度的部件,等腰三棱镜(1)由折射率为1.5168的BK7玻璃制成,顶角α为60°顶角,介质薄膜(2)由制成。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选用A、B、C三个等腰三棱镜,分别在三个等腰三棱镜上镀制厚度为100nm、200nm、400nm的介质薄膜;
(2) 选用上述等腰三棱镜A,先选取椭偏仪起偏器的夹角为66°,调节检偏器夹角的角度,使出射光线能够恰好入射到检偏器内并使光信号达到最大。然后选用入射光波长的范围为300nm到1200nm,每隔1nm测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振角(ψ)和相位移(Δ)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3) 选取三个不同的偏振光入射角度分别为70°,74°,78°,重复步骤(2);
(4) 选用上述等腰三棱镜B、C,重复步骤(2),(3),最终得到反射光的偏振角(Δ)和相位移(Δ)随入射波长,入射角和介质薄膜厚度变化的曲线。拟合ψ和Δ的变化曲线,得到超薄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

Claims (7)

1.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结构由折射率为n1的等腰三棱镜(1),折射率为n2的介质薄膜(2)和玻璃基底(4)组成;测试时,表面镀有介质薄膜的等腰三棱镜置于金属薄膜之上,调整椭偏仪起偏器端与检偏器端相对于水平面法线的夹角θ1和θ2;入射光经过等腰三棱镜并在靠近介质薄膜的端面形成全反射后从三棱镜的另外一个面出射,全反射引发的倏逝波与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耦合提高光反射后相位变化的灵敏度,反射光被椭偏仪检偏器接收并分析出射光与入射光s偏振与p偏振反射率比值,从而获得金属薄膜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腰三棱镜(1)折射率n1不小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腰三棱镜(1)顶角α不大于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薄膜(2)折射率θ2不大于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镀于等腰三棱镜(1)表面的介质薄膜(2)厚度不大于1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测试时经由起偏器入射三棱镜的偏振光入射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椭偏仪起偏器端发出的入射光束尺寸为63um×70um。
CN201820017141.8U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79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7141.8U CN207779344U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7141.8U CN207779344U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9344U true CN207779344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23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714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79344U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9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7672A (zh)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试灵敏度的测试方法
US10145785B2 (en) Optical element rotation type Mueller-matrix ellipsometer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Mueller-matrix of sample using the same
Gonçalves et al.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CN107270822B (zh) 测定多孔薄膜厚度和孔隙率的方法
CN113777049B (zh) 一种角分辨快照椭偏仪及其测量系统与方法
CN207964629U (zh) 一种基于光程补偿技术的激光测量装置
CN109115690A (zh) 实时偏振敏感的太赫兹时域椭偏仪及光学常数测量方法
CN101846499A (zh) 一种薄膜生长中原位弱吸收光学薄膜厚度检测方法
CN110285766B (zh) 一种利用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测量纳米级薄膜厚度的方法
US6057928A (en) Free-space time-domain method for measuring thin film dielectric properties
CN106091954B (zh) 利用介质薄膜控制Otto结构中空气隙厚度的方法
CN109883553B (zh) 一种偏振测量装置及偏振测量方法
CN103759661A (zh) 一种用于介质内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装置
CN207779344U (zh) 一种用于提高超薄金属薄膜测量灵敏度的部件结构
TW201305530A (zh) 小角度及小位移之量測方法及其裝置
US6731386B2 (en) Measurement technique for ultra-thin oxides
CN109709068A (zh) 调谐长程spr器件及利用该器件检测折射率的方法
CN114910422A (zh) 一种可变入射角的光谱椭偏仪
TWI481855B (z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detection system with multilayer film structure
RU2713162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ди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проницаемости материала
Richter et al. Calibrating an ellipsometer using x-ray reflectivity
JPH055699A (ja) 異方性薄膜の屈折率及び膜厚測定方法
Chen et al.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and thickness of a thin metal film
JPH07208937A (ja) 膜厚及び誘電率の測定装置及びその測定方法
CN110687052A (zh) 一种测量光学带隙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