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7320U -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7320U
CN207777320U CN201721602744.6U CN201721602744U CN207777320U CN 207777320 U CN207777320 U CN 207777320U CN 201721602744 U CN201721602744 U CN 201721602744U CN 207777320 U CN207777320 U CN 207777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ircuit
oil
double
piggybacking
hydraul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027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广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6027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7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7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732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控制阀,液压油缸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油口、卸油口,以及用于驱动液压油缸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还包括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包括伸缩阀体和伸缩销,伸缩销把伸缩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前腔体的两个油路接口分别连接B油缸接口和b输出口。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液压油缸可以与多个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后腔体油路接口进行并联,可以设置更多的控制模式,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是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应用于钢筋成型机折弯机构的联动伸缩阀》(专利号为201310048541.7)公开了一种应用在钢筋弯折机上的伸缩阀结构,该结构可有效控制伸缩销的伸缩,使其与弯折油缸的动作形成一定次序,便于弯折操作,如伸缩销先伸出再进行弯折,弯折完成后,伸缩销先退回,弯折油缸再带动转盘复位。同时,为了解决伸缩阀在使用时各个油路容易产生相互影响的问题,申请人还开发了一种液压油道借道伸缩装置(参见实用新型专利201510263128.1),在伸缩装置设置在油泵到液压油缸之间的油路中,保证伸缩装置的动作在液压油缸之前,同时每个液压油缸与对应的伸缩装置的油路相对独立,不会互相影响,保证液控系统的正常工作。但上述液压油道借道伸缩装置串联在液压油缸的油路中,一个液压油缸只能控制一个伸缩装置动作。而在弯折较长的钢筋时,在一些步骤中只有一个液压油缸动作进行弯折,但在弯折前却需要多个伸缩装置的伸缩销先动作夹持钢筋,保证钢筋在弯折时不会移位,现有的液压油道借道伸缩装置难以完成上述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液压油道借道伸缩装置只能单工位独立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控制阀,
所述液压油缸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液压油缸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
所述控制阀上设置有连接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卸油口,以及用于驱动液压油缸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
还包括双工位油路借道器,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包括伸缩阀体和活动设置在伸缩阀体内的伸缩销,伸缩销前端从设置在伸缩阀体前方的开口伸出,伸缩销后端把伸缩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后腔体设置有一个油路接口,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所述前腔体设置有两个油路接口,前腔体的两个油路接口分别连接B油缸接口和b输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后腔体上只设置有一个油路接口,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一个液压油缸可以与多个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后腔体油路接口进行并联,在液压油缸动作前,可使多个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伸缩销先伸出夹持钢筋,保证钢筋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与控制阀的a输出口之间设置有增压开关,控制阀的a输出口输出的液压需要超过一定阀值才能打开增压开关,往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进行供油,保证了双工位油路借道器中的伸缩销先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开关包括一增压阀体,所述增压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卸油口,增压阀体内活动设置有增压阀芯,所述增压阀芯动作使第二连接口在第一连接口和卸油口之间切换连接,增压阀芯与增压阀体之间设置有使增压阀芯封堵第一连接口的压簧。平时第二连接口连接卸油口,当第一连接口的液压油压力超过压簧压力时,增压阀芯动作使第二连接口切换连接第一连接口,并封堵卸油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增压开关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增压开关的第二连接口连接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阀内设置有用于切换a输出口和b输出口输出的换向阀芯。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阀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换向阀芯状态改变的换向开启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动作路线上设置有液压遥控器,所述液压遥控器连接换向开启器,当活塞杆伸出或复位时触发液压遥控器,使对应的换向开启器动作。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内设置有开关阀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案: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控制阀,
所述液压油缸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液压油缸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
所述控制阀上设置有连接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卸油口,以及用于驱动液压油缸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双工位油路借道器,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包括伸缩阀体和活动设置在伸缩阀体内的伸缩销,所述伸缩销上设置有分隔段,所述分隔段把伸缩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所述前腔体的油路接口连接b输出口;所述伸缩阀体两端或者其中一端设置有借道器,借道器内设置有借道油路,借道油路上端连接口连接B油缸接口,借道油路下端连接口与前腔体的油路接口一起连接b输出口,所述伸缩销穿过借道器,伸缩销上设置有控制借道油路开断的导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销的分隔段上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有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后腔体上只设置有一个油路接口,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一个液压油缸可以与多个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后腔体油路接口进行并联,可以设置更多的控制模式,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6是实施例一在一个动作周程中各个工作状态的油路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油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工作过程中借道器的两个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液压油缸; 2(2’)、转盘;
3、双工位油路借道器; 4(4’)、控制阀;
5、增压开关; 6、第一液压遥控器;
7、第二液压遥控器; 8、单工位借道伸缩阀;
A、A油缸接口; B、B油缸接口;
a、a输出口; b、b输出口;
O、卸油口; 11、活塞杆;
12、增压装置; 21、中心销轴;
22、旋转销; 31、伸缩阀体;
32、伸缩销; 33、前腔体;
34、后腔体; 41、换向阀芯;
42、开关阀芯; 61、第一换向开启器;
71、第二换向开启器; 72、开关阀开启器;
9、双工位油路借道器; 91、伸缩阀体;
92、伸缩销; 93、前腔体;
94、后腔体; 95、借道器;
921、分隔段; 922、导油槽;
951、借道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实施例对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应用在用于弯折钢筋的液压弯曲机构上。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包括液压油缸1、由液压油缸1驱动转动的转盘2、控制油路输出方向的控制阀4。所述液压油缸1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液压油缸1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所述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连接转盘2并驱动转盘2旋转。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中心销轴21和旋转销22,所述中心销轴21可伸缩设置在转盘2上,所述转盘2下方设置有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包括伸缩阀体31和伸缩销32,所述伸缩销32连接中心销轴21并驱动中心销轴21进行伸缩。所述控制阀4上设置有连接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卸油口O,以及用于与液压油缸1构成油路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控制阀4内还设置有用于切换a输出口和b输出口输出的换向阀芯41,以及用于控制进油口进油的开关阀芯42。进一步,所述换向阀芯41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换向阀芯41状态改变的第一换向开启器61和第二换向开启器71,所述开关阀芯42一端设置有开关阀开启器72;所述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的前进路线上设置有第一液压遥控器6,活塞杆11的复位路线上设置有第二液压遥控器7,所述第一液压遥控器6连接第一换向开启器61并控制其动作,推动换向阀芯41切换输出口;第二液压遥控器7分别连接第二换向开启器71和开关阀开启器72,第二液压遥控器7被触发后,可控制第二换向开启器71和开关阀开启器72动作,使换向阀芯41和开关阀芯42进行复位。
参照图2,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结构如下:包括伸缩阀体31和活动设置在伸缩阀体31内的伸缩销32,伸缩销32前端从设置在伸缩阀体31前方的开口伸出,伸缩销32后端把伸缩阀体31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33和后腔体34。所述后腔体34设置有一个油路接口,后腔体34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1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4的a输出口。所述前腔体33设置有两个油路接口,前腔体33的两个油路接口分别连接B油缸接口和b输出口。
当a输出口进行输出时,为了保证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伸缩销32先于液压油缸1进行动作,所述液压油缸1的A油缸接口与控制阀4的a输出口之间设置有增压开关5。具体的,所述增压开关5包括一增压阀体,所述增压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卸油口O,所述增压开关5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控制阀4的a输出口,增压开关5的第二连接口连接液压油缸1的A油缸接口;增压阀体内活动设置有增压阀芯,所述增压阀芯动作使第二连接口在第一连接口和卸油口O之间切换连接,增压阀芯与增压阀体之间设置有使增压阀芯封堵第一连接口的压簧。平时第二连接口连接卸油口O,当第一连接口的液压油压力超过压簧弹力时,增压阀芯动作使第二连接口切换连接第一连接口,并封堵卸油口。
参照图3至图6,本实施例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如图3所示,控制阀4的开关阀芯42打开,控制阀4的a输出口进行输出,输出的液压油先进入伸缩阀体31的后腔体34,驱动伸缩销32动作,中心销轴21伸出配合旋转销22夹持钢筋。如图4所示,当输出的液压积累超过一定阀值时,克服增压开关5的压簧弹力,打开增压开关5,往液压油缸1的A油缸接口进行供油,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向前移动,驱动转盘2旋转进行钢筋弯折,活塞前端残留的液压油借道伸缩阀体31的前腔体33回流到b输出口,同时,活塞杆11移动到最前端后触发第一液压遥控器6。如图5所示,第一换向开启器61动作使换向阀芯41进行状态切换,控制阀4的b输出口进行输出,液压油借道伸缩阀体31的前腔体33进入液压油缸1的B油缸接口,驱动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复位,活塞后端残留的液压油通过增压开关5的卸油口O回流到油箱,同时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伸缩销32复位,后腔体34的液压油回流到a输出口,活塞杆11完全复位后触发第二液压遥控器7。如图6所示,第二换向开启器71和开关阀开启器72同时动作,使换向阀芯41和开关阀芯42复位,完成一个动作流程。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有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后腔体34上只设置有一个油路接口,后腔体34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1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一个液压油缸1可以与多个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后腔体34油路接口进行并联,可以设置更多的控制模式,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进一步,为了保证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复位时的液压能同时驱动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伸缩销32进行复位,所述液压油缸1的后端设置有增压装置12,增加活塞杆11复位时的阻力,从而提高液压油的压力,保证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伸缩销32顺利复位。
实施例二:
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包括两个液压油缸1、1’,两个转盘2、2’以及两个控制阀4、4’,分别组成两个钢筋弯折装置,其中第一组钢筋弯折装置中设置有单工位借道伸缩阀8(参照实用新型专利201510263128.1),单工位借道伸缩阀8与控制阀4的a输出口之间设置有增压开关5,第二组钢筋弯折装置中设置有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后腔体连接第一组钢筋弯折装置的控制阀4的a输出口,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前腔体的两个油路接口分别连接第二组钢筋弯折装置的控制阀4’的b输出口和液压油缸1’的B油缸接口。如图7所示,当第一组钢筋弯折装置动作时,控制阀4的a输出口进行输出,输出的液压油先进入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的后腔体,驱动伸缩销动作,使第二组钢筋弯折装置转盘2’上的中心销轴先伸出配合旋转销夹持钢筋;当输出的液压油压力超过增压开关5的阀值后,增压开关5打开,单工位借道伸缩阀8和液压油缸1依次动作。本实施例利用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显示了另一种控制模式:第一组钢筋弯折装置动作时,可先驱动第二组钢筋弯折装置转盘上的中心销轴伸出,两组钢筋弯折装置配合先夹持钢筋,使钢筋更稳定,然后再进行弯折,第二组钢筋弯折装置的中心销轴在第二组钢筋弯折装置的液压油缸1’动作后才进行复位。当钢筋弯折装置设置有多组时,利用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可实现所有钢筋弯折装置的中心销轴在第一组液压油缸动作前同步伸出夹持钢筋,保证钢筋在弯折过程中不会移位;每一组钢筋弯折装置的液压油缸动作完毕后,可令该组的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复位,而其他的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不复位,复位的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驱动中心销轴缩回,不会妨碍钢筋的进一步动作,。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还可以利用双工位油路借道器3进行信号传达,设置更多的控制模式,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实施例三:
参照图9、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同样的,包括液压油缸1、由液压油缸1驱动转动的转盘2、控制油路输出方向的控制阀4。所述液压油缸1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液压油缸1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所述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连接转盘2并驱动转盘2旋转。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中心销轴21和旋转销22,所述中心销轴21可伸缩设置在转盘2上,所述转盘2下方设置有双工位油路借道器9,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9包括伸缩阀体91和伸缩销92,所述伸缩销92连接中心销轴21并驱动中心销轴21进行伸缩。所述控制阀4上设置有连接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卸油口O,以及用于与液压油缸1构成油路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控制阀4内还设置有用于切换a输出口和b输出口输出的换向阀芯41,以及用于控制进油口进油的开关阀芯42。进一步,所述换向阀芯41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换向阀芯41状态改变的第一换向开启器61和第二换向开启器71,所述开关阀芯42一端设置有开关阀开启器72;所述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11的前进路线上设置有第一液压遥控器6,活塞杆11的复位路线上设置有第二液压遥控器7,所述第一液压遥控器6连接第一换向开启器61并控制其动作,推动换向阀芯41切换输出口;第二液压遥控器7分别连接第二换向开启器71和开关阀开启器72,第二液压遥控器7被触发后,可控制第二换向开启器71和开关阀开启器72动作,使换向阀芯41和开关阀芯42进行复位。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最大区别为双工位油路借道器的结构差异。本实施例的双工位油路借道器9的结构如下:包括伸缩阀体91和活动设置在伸缩阀体91内的伸缩销92,所述伸缩销92上设置有分隔段921,所述分隔段921把伸缩阀体91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93和后腔体94;所述后腔体94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1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4的a输出口,所述前腔体93的油路接口连接b输出口;所述伸缩阀体91两端或者其中一端设置有借道器95,借道器95内设置有借道油路951,借道油路951分上油路和下油路,上油路的连接口连接B油缸接口,下油路的连接口与前腔体93的油路接口一起连接b输出口,所述伸缩销92穿过借道器95,伸缩销92上设置有控制借道油路951的上下油路连通的导油槽922。进一步,所述伸缩销92的分隔段921上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液压油缸1的B油缸接口进行供油和回油时,需要经过借道器95的借道油路951,而伸缩销92可控制借道油路951的导通与否。参照图9,当伸缩销92向前伸出到最大行程后,位于伸缩销92右侧的导油槽922进入位于伸缩阀体91右侧的借道器95内,并导通借道器95的借道油路951,使B油缸接口借道连通b输出口进行回油。参照图10,当伸缩销92复位后,位于伸缩销92左侧的导油槽进入位于伸缩阀体91左侧的借道器内,并导通借道器的借道油路,使b输出口借道连通B油缸接口进行供油。本实施例对比实施例一的进步之处在于,必须在伸缩销完全伸出或者完全复位后,才能导通借道油路,才能使液压油缸1进行动作,保证了动作的次序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控制阀,
所述液压油缸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液压油缸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
所述控制阀上设置有连接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卸油口,以及用于驱动液压油缸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双工位油路借道器,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包括伸缩阀体和活动设置在伸缩阀体内的伸缩销,伸缩销前端从设置在伸缩阀体前方的开口伸出,伸缩销后端把伸缩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后腔体设置有一个油路接口,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所述前腔体设置有两个油路接口,前腔体的两个油路接口分别连接B油缸接口和b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与控制阀的a输出口之间设置有增压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开关包括一增压阀体,所述增压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卸油口,增压阀体内活动设置有增压阀芯,所述增压阀芯动作使第二连接口在第一连接口和卸油口之间切换连接,增压阀芯与增压阀体之间设置有使增压阀芯封堵第一连接口的压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开关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增压开关的第二连接口连接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内设置有用于切换a输出口和b输出口输出的换向阀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换向阀芯状态改变的换向开启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动作路线上设置有液压遥控器,所述液压遥控器连接换向开启器,当活塞杆伸出或复位时触发液压遥控器,使对应的换向开启器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内设置有开关阀芯。
8.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控制阀,
所述液压油缸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液压油缸上设有分别位于活塞两侧的A油缸接口和B油缸接口,
所述控制阀上设置有连接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的卸油口,以及用于驱动液压油缸的a输出口和b输出口,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双工位油路借道器,所述双工位油路借道器包括伸缩阀体和活动设置在伸缩阀体内的伸缩销,所述伸缩销上设置有分隔段,所述分隔段把伸缩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后腔体的油路接口和液压油缸的A油缸接口并联在一起,并连接控制阀的a输出口,所述前腔体的油路接口连接b输出口;所述伸缩阀体两端或者其中一端设置有借道器,借道器内设置有借道油路,借道油路上端连接口连接B油缸接口,借道油路下端连接口与前腔体的油路接口一起连接b输出口,所述伸缩销穿过借道器,伸缩销上设置有控制借道油路开断的导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销的分隔段上设置有密封圈。
CN201721602744.6U 2017-11-24 2017-11-24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77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2744.6U CN207777320U (zh) 2017-11-24 2017-11-24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2744.6U CN207777320U (zh) 2017-11-24 2017-11-24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7320U true CN207777320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274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77320U (zh) 2017-11-24 2017-11-24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7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769A (zh) * 2017-11-24 2018-04-20 冯广建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769A (zh) * 2017-11-24 2018-04-20 冯广建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0455U (zh) 新型臂架伸缩液压控制回路
CN102072217B (zh) 双作用自动增压阀
CN207777320U (zh)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CN205154777U (zh) 双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
CN204284043U (zh) 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和泵
CN207715463U (zh) 一种顺序伸缩油缸及起重机
CN206029939U (zh) 一种凸轮式液压机械手
CN110500335B (zh) 一种机械锁紧液压油缸
CN205013405U (zh) 一种液控换向装置及其应用的超高压增压器
CN207333130U (zh) 一种电磁柱塞泵
CN107939769A (zh) 双工位油路串联式弯销伸缩控制装置
CN208010675U (zh) 带微复位节流控制装置的双工位弯销伸缩机构
CN202768380U (zh) 泵送分配机构、泵送装置及混凝土泵
CN205895721U (zh) 一种单多控转换往复增压器
CN210949338U (zh) 一种垃圾压缩用液压站
CN201236777Y (zh) 一种液压泥浆泵
CN107630856A (zh) 一种顺序伸缩油缸及起重机
CN209340257U (zh) 一种往复式增压装置的自动换向装置
CN208471475U (zh) 一种可留托盘推拉器专用液压系统
CN208010978U (zh) 带联动臂的多工位信号开启油路开关转换控制装置
CN204127008U (zh) 一种双退活塞液压阀组及双退活塞液压装置
CN210660796U (zh) 一种柱塞式污泥输送设备液压控制系统
CN106555745A (zh) 液控先导式水力自动调压注水泵
CN107956758B (zh) 一种实现单独动作的液压阀块
CN207261338U (zh) 串列借道式多路液压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