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4660U -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4660U
CN207774660U CN201820086732.0U CN201820086732U CN207774660U CN 207774660 U CN207774660 U CN 207774660U CN 201820086732 U CN201820086732 U CN 201820086732U CN 207774660 U CN207774660 U CN 207774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ire
rope guiding
wire rope
guiding device
rot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6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青
严兵
赵之栋
黄玮东
彭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6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4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4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4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其中,钢丝绳导绳装置包括:支撑部;旋转部,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供钢丝绳穿过的导绳孔,每一所述导绳孔贯穿所述旋转部,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部旋转,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导绳孔的贯穿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导绳装置,钢丝绳不相互缠绕干涉,避免拧结缠绕在一起。

Description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传统起重机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海洋开发领域的特殊工况要求,鉴于桅杆式起重机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开始选择桅杆式起重机,尤其是在石油平台、铺管船的应用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前景十分广阔。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20385417.5)公开了一种桅杆式起重机,其包括:回转底座、桅杆、吊臂、起重卷扬机、以及变幅卷扬机,回转底座包括:底架;回转齿圈,固定在底架上;回转轴承,由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构成,轴承内圈固定在底架上,位置与回转齿圈同轴;以及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电机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轴承外圈上,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转子轴上,与回转齿圈啮合;轴承外圈上设有回转架,用于连接桅杆和吊臂,回转架上设有托台,变幅卷扬机设置在托台上;桅杆和吊臂均由抱杆节拼接而成,桅杆底节内设有固定台,起重卷扬机设置在固定台上。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438237.3)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包括由吊臂、人字架、底座、卷扬机和电气系统构成的桅杆式起重机主体、底座基础,还包括压重和油缸,底座基础上铺设滑轨,底座底部设有与该滑轨相匹配的滑槽,底座安放在滑轨上;压重配置在底座后部;油缸一端固定在底座基础上,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油缸伸缩臂与底座基础上滑轨方向平行,油缸带动底座移动进而带动起重机主体沿滑轨滑动。
其中,桅杆式起重机内部钢丝绳组在起重机回转时会产生缠绕混乱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包括:支撑部;旋转部,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供钢丝绳穿过的导绳孔,每一所述导绳孔贯穿所述旋转部,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部旋转,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导绳孔的贯穿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导绳孔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绳孔组,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绳孔组,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绳孔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绳孔组、所述第二导绳孔组及所述第三导绳孔组的对称中心线相同。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绳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与钢丝绳可转动连接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绳孔至少部分由滚轮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绳孔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四个滚轮围成,其中两个滚轮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滚轮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围成所述导绳孔的内表面,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能够与钢丝绳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具有容纳部,所述旋转部设于所述容纳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呈圆形状,所述容纳部呈圆形状,所述旋转部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容纳部沿径向滚动连接,所述径向垂直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
进一步地,沿轴向,所述旋转部面向所述容纳部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容纳部沿轴向滚动连接,所述轴向平行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轮为多个且沿同一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盖设于所述旋转部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用于限制所述旋转部在所述轴向上的运动。
进一步地,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容纳部滚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桅杆式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
进一步地,包括:将军柱,沿竖直方向,顶部设有滑轮组,底部设有绞车,所述绞车通过多根钢丝绳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设于所述将军柱,且位于所述绞车和所述滑轮组之间,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将军柱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导绳孔一一对应,每一根所述钢丝绳穿过相应的导绳孔后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臂架,所述臂架的一端与所述将军柱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其中,所述臂架的一端在所述将军柱的竖直横截面内和水平横截面内可转动地与所述将军柱连接;
所述臂架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设定角度时,穿过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的多根钢丝绳不相互缠绕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为两个,且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滑轮组和所述臂架的一端之间,所述将军柱的所述滑轮组至所述臂架的一端的部分被两个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均分为三部分。
进一步,所述臂架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220度时,穿过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的多根钢丝绳不相互缠绕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至靠近所述滑轮组的钢丝绳导绳装置之间的多根钢丝绳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7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
两个钢丝绳导绳装置之间的多根钢丝绳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7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
所述绞车至靠近所述绞车的钢丝绳导绳装置之间的多根钢丝绳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8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绞车包括:变幅绞车,第一变幅钢丝绳和第二变幅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所述变幅绞车、所述滑轮组及所述臂架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中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绳孔组;
主钩绞车,第一主钩钢丝绳和第二主钩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所述主钩绞车、所述滑轮组及所述臂架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中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绳孔组;
副钩绞车,第一副钩钢丝绳和第二副钩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所述副钩绞车、所述滑轮组及所述臂架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中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绳孔组。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丝绳导绳装置运用在桅杆式起重机后,支撑部设于桅杆式起重机的支撑部上,桅杆式起重机上的钢丝绳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的导绳孔后,在臂架做回转运动时,钢丝绳会驱动旋转部绕竖直方向相对支撑部旋转,各钢丝绳被导绳孔所分隔开,不相互缠绕干涉,避免拧结缠绕在一起。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桅杆式起重机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丝绳导绳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丝绳导绳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1,钢丝绳导绳装置1包括支撑部10和旋转部20,钢丝绳导绳装置1通过支撑部10安装于桅杆式起重机2上。其中,桅杆式起重机2包括:沿竖直方向(图1中M方向所示)布置的将军柱3,沿竖直方向,将军柱3的顶部设有滑轮组7,底部设有绞车4,绞车4通过多根钢丝绳6与滑轮组7连接;桅杆式起重机2还包括:臂架5,臂架5的一端与将军柱3连接,另一端通过钢丝绳6与滑轮组7连接;臂架5的一端在将军柱3的竖直横截面内和水平横截面内可转动地与将军柱3连接。
需说明的是,竖直横截面为将军柱3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水平横截面为将军柱3沿水平方向(图1中N方向所示)的横截面。也即,臂架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同时,臂架5也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其中,“竖直方向”可以是严格的竖直方向,也可以是在竖直方向上偏移一定角度的方向,“水平方向”可以是严格的水平方向,也可以是在水平方向上偏移一定角度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钢丝绳导绳装置1中的旋转部20设于支撑部10,参考图3和图4,旋转部20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供将军柱3上的钢丝绳6穿过的导绳孔20a,每一导绳孔20a贯穿旋转部20。本实施例中,钢丝绳导绳装置1设于将军柱3,且位于绞车4和滑轮组7之间,导绳孔20a的贯穿方向为竖直方向。钢丝绳导绳装置1的支撑部10与将军柱3固定连接,钢丝绳6与导绳孔20a一一对应,每一根钢丝绳6穿过相应的导绳孔20a后与滑轮组7连接。
当臂架5在竖直方向转动时,钢丝绳6会沿着竖直方向在导绳孔20a内运动,相互之间不会干涉;当臂架5在水平方向转动时,即臂架5发生回转运动时,钢丝绳6会绕竖直方向旋转,钢丝绳6有发生拧转的可能性。由于本实施例中,在将军柱3上设置了钢丝绳导绳装置1,钢丝绳导绳装置1的旋转部20能够相对支撑部10旋转,旋转部20的旋转中心线(图2中X所示)平行于导绳孔20a的贯穿方向(图2中Z方向所示)。也即,旋转部20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这样设计后,当钢丝绳6绕竖直方向旋转时,每根钢丝绳6穿过一个导绳孔20a,会驱动旋转部20绕竖直方向相对支撑部10旋转,各钢丝绳6被导绳孔20a所分隔开,不相互缠绕干涉,避免拧结缠绕在一起。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不限于运用在桅杆式起重机2上,其它领域涉及钢丝绳会相互缠绕在一起时也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
此外,导绳孔20a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钢丝绳6的数量做相应设置。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导绳孔20a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绳孔组28,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绳孔组21,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绳孔组29。各导绳孔组的相互位置关系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供相应的钢丝绳穿过即可。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导绳孔组28、第二导绳孔组21及第三导绳孔组29的对称中心线(图3中L所示)相同。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穿过每个导绳孔20a的钢丝绳6绕竖直方向旋转时,旋转部20可以顺利地随钢丝绳6同步旋转。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导绳孔20a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与钢丝绳6可转动连接的内表面。其中,导绳孔20a至少部分由滚轮形成。导绳孔20a至少部分由滚轮形成后,钢丝绳6穿过导绳孔20a后与导绳孔20a的接触至少部分为滚动摩擦,不会损坏钢丝绳6,同时钢丝绳6可以顺利地在导绳孔20a内运动。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每个导绳孔组内的导绳孔20a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四个滚轮围成,其中两个滚轮21a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滚轮21b相对设置,相邻的滚轮的外表面围成导绳孔20a的内表面,导绳孔20a的内表面横截面呈圆形。滚轮的外表面能够与钢丝绳6可转动连接。这样设计后,钢丝绳6与导绳孔20a的接触的部分均为滚动摩擦,可以更顺利地在导绳孔20a内运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绳孔20a可以是由一个滚轮形成,也可以是由其它数量的滚轮形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绳孔组内的导绳孔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四个滚轮围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部分导绳孔组内的导绳孔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四个滚轮围成,部分导绳孔组内的导绳孔部分由滚轮形成。
继续参考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10具有容纳部11,旋转部20设于容纳部11。旋转部20的形状和容纳部11的形状不做限定,只要旋转部20设于容纳部11后能够相对支撑部10旋转即可。支撑部1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将军柱3固定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旋转部20呈圆形状,支撑部10呈圆形状,容纳部11呈圆形状;也即,旋转部20的横截面呈圆形,支撑部10的横截面呈圆形,容纳部11的横截面呈圆形。旋转部20的中心处设有减重孔20b,实现了旋转部20的轻量化。
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20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滚轮23,本实施例中旋转部20的外周面设有多个第一滚轮23,图3中示出了六个第一滚轮23,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第一滚轮。每个第一滚轮23与容纳部11沿径向(图2和图4中Y方向所示)滚动连接,如图2所示,径向垂直于旋转部20的旋转中心线。这样设置后,旋转部20在径向和容纳部11的接触为滚动摩擦,利于旋转部20绕旋转中心线相对支撑部10旋转。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旋转部20的外周面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部22,第一滚轮23设于两个第一夹持部22之间,并通过轴50与第一夹持部22实现转动连接。
继续参考图2、图3和图6,沿轴向(图2和图6中Z方向所示),旋转部20面向容纳部11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滚轮24,本实施例中旋转部20面向容纳部11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二滚轮24,图3中示出了八个第二滚轮24,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第二滚轮。第二滚轮24与容纳部11沿轴向滚动连接,如图2所示,轴向平行于旋转部20的旋转中心线。这样设置后,旋转部20在轴向和容纳部11的接触为滚动摩擦,利于旋转部20绕旋转中心线相对支撑部10旋转。
本实施例中,第二滚轮24为多个且沿同一周向间隔布置,这样可以使得旋转部20通过第二滚轮24平稳地与容纳部11滚动连接,利于旋转部20绕旋转中心线相对支撑部10旋转。
继续参考图2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钢丝绳导绳装置1还包括盖板30,盖设于旋转部20上,与支撑部10连接,用于限制旋转部20在轴向(图2和图6中Z方向所示)上的运动,同时使得旋转部20限定在支撑部10的容纳部11内做回转运动,即绕旋转中心线相对支撑部10旋转。支撑部10与盖板3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连接后能够限制旋转部20在轴向上的运动即可;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与盖板30通过螺栓40连接。
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旋转部20上设有沿轴向贯穿旋转部20的通孔,旋转部20面向盖板30的部分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二夹持部25,第二滚轮24设于两个第二夹持部25之间,并通过轴60与第二夹持部25实现转动连接。同时,沿轴向(图6中Z方向所示),第二滚轮24穿过通孔分别与盖板30和容纳部11滚动连接。这样设计,旋转部20通过第二滚轮24在轴向上分别与盖板30和容纳部11滚动连接,更利于旋转部20绕旋转中心线相对支撑部10旋转。
继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桅杆式起重机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桅杆式起重机2包括:将军柱3,沿竖直方向(图1中M方向所示),顶部设有滑轮组7,底部设有绞车4,绞车4通过多根钢丝绳6与滑轮组7连接。钢丝绳导绳装置1设于将军柱3,且位于绞车4和滑轮组7之间,钢丝绳导绳装置1的支撑部10与将军柱3固定连接,钢丝绳6与导绳孔20a一一对应,每一根所述钢丝绳6穿过相应的导绳孔20a后与滑轮组7连接。桅杆式起重机2还包括:臂架5,臂架5的一端与将军柱3连接,另一端通过钢丝绳6与滑轮组7连接;臂架5的一端在将军柱3的竖直横截面内和水平横截面内可转动地与将军柱3连接。臂架5在水平横截面内回转设定角度时,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1的多根钢丝绳6不相互缠绕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桅杆式起重机2上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至少为两个,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其它数量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本实施例中,桅杆式起重机2为1600T桅杆式起重机。钢丝绳导绳装置1为两个,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于将军柱3的滑轮组7和臂架5与将军柱3连接的一端之间,与将军柱3连接的滑轮组7至臂架5与将军柱3连接的一端的部分被两个钢丝绳导绳装置1均分为三部分。使得臂架5在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220度时,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1的多根钢丝绳6不相互缠绕干涉。
其中,滑轮组7至靠近滑轮组7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之间的多根钢丝绳6在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7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两个钢丝绳导绳装置1之间的多根钢丝绳6在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7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绞车4至靠近绞车4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之间的多根钢丝绳6在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8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即,通过在将军柱3上布置两个钢丝绳导绳装置1,使得臂架5在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220度时,各钢丝绳6不相互缠绕干涉,避免拧结缠绕在一起。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绞车4包括:变幅绞车,第一变幅钢丝绳和第二变幅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变幅绞车、滑轮组7及臂架5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1中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绳孔组28;主钩绞车,第一主钩钢丝绳和第二主钩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主钩绞车、滑轮组7及臂架5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1中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绳孔组21;副钩绞车,第一副钩钢丝绳和第二副钩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副钩绞车、滑轮组7及臂架5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1中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绳孔组29。
相当于,本实施例中,桅杆式起重机2上的两根主钩钢丝绳、两根副钩钢丝绳及两根变幅钢丝绳在臂架5回转时不发生相互缠绕混乱及相互干涉的现象,桅杆式起重机2可以正常工作。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绞车4的数量不做限制,钢丝绳6的数量不做限制,以及臂架5回转的角度也不做限制。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绞车4的数量、钢丝绳6数量以及臂架5回转的角度选择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导绳装置1,只要能够保证臂架5回转时,钢丝绳6不发生相互缠绕混乱及相互干涉的现象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0)

1.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
旋转部,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供钢丝绳穿过的导绳孔,每一所述导绳孔贯穿所述旋转部,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部旋转,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导绳孔的贯穿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孔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绳孔组,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绳孔组,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绳孔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绳孔组、所述第二导绳孔组及所述第三导绳孔组的对称中心线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绳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与钢丝绳可转动连接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孔至少部分由滚轮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孔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四个滚轮围成,其中两个滚轮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滚轮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围成所述导绳孔的内表面,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能够与钢丝绳可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容纳部,所述旋转部设于所述容纳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呈圆形状,所述容纳部呈圆形状,所述旋转部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容纳部沿径向滚动连接,所述径向垂直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轴向,所述旋转部面向所述容纳部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容纳部沿轴向滚动连接,所述轴向平行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为多个且沿同一周向间隔布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盖设于所述旋转部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用于限制所述旋转部在所述轴向上的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容纳部滚动连接。
13.一种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钢丝绳导绳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军柱,沿竖直方向,顶部设有滑轮组,底部设有绞车,所述绞车通过多根钢丝绳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设于所述将军柱,且位于所述绞车和所述滑轮组之间,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将军柱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导绳孔一一对应,每一根所述钢丝绳穿过相应的导绳孔后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臂架,所述臂架的一端与所述将军柱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其中,所述臂架的一端在所述将军柱的竖直横截面内和水平横截面内可转动地与所述将军柱连接;
所述臂架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设定角度时,穿过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的多根钢丝绳不相互缠绕干涉。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为两个,且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滑轮组和所述臂架的一端之间,所述将军柱的所述滑轮组至所述臂架的一端的部分被两个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均分为三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220度时,穿过所述钢丝绳导绳装置的多根钢丝绳不相互缠绕干涉。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至靠近所述滑轮组的钢丝绳导绳装置之间的多根钢丝绳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7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
两个钢丝绳导绳装置之间的多根钢丝绳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7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
所述绞车至靠近所述绞车的钢丝绳导绳装置之间的多根钢丝绳在所述水平横截面内回转正负80度时不相互缠绕干涉。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桅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车包括:
变幅绞车,第一变幅钢丝绳和第二变幅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所述变幅绞车、所述滑轮组及所述臂架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中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绳孔组;
主钩绞车,第一主钩钢丝绳和第二主钩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所述主钩绞车、所述滑轮组及所述臂架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中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绳孔组;
副钩绞车,第一副钩钢丝绳和第二副钩钢丝绳分别依次连接所述副钩绞车、所述滑轮组及所述臂架的另一端,且分别穿过钢丝绳导绳装置中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绳孔组。
CN201820086732.0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Active CN207774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732.0U CN207774660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732.0U CN207774660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4660U true CN207774660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3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6732.0U Active CN207774660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4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5194A (zh) 起重机钢丝绳绕绳装置及绕绳方法
CN103790113A (zh) 一种钢绞线斜拉索穿索装置及其穿索方法
CN207774660U (zh)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CN204752064U (zh) 具有排线装置的卷扬机
CN108046142A (zh) 一种钢丝绳导绳装置及桅杆式起重机
CN208700266U (zh) 一种高效缠丝机
CN207192643U (zh) 一种折线式多层高扬程卷筒固定式卷扬起重机
CN206203758U (zh) 一种新型卷扬机
CN217808437U (zh) 一种双臂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
CN202429936U (zh) 一种高强度电动葫芦
CN203568723U (zh) 桅杆式起重机
CN109502496A (zh) 一种差动式卷扬提升方法
CN201942465U (zh) 钢丝绳穿绕系统
CN207002089U (zh) 一种升降机构的定位导丝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起重机
CN205204702U (zh) 卷扬系统、梯架及云梯消防车
CN104276515B (zh) 桅杆式起重机
CN210655895U (zh) 一种大俯仰角度臂架钢丝绳缠绕装置
CN204569232U (zh) 桅杆内钢丝绳组件
CN210973607U (zh) 一种平衡性高的新型吊具
CN108163711B (zh) 起重机的吊钩固定装置
CN203729210U (zh) 一种钢绞线斜拉索穿索装置
CN208499988U (zh) 一种电缆打卷装置
CN207811121U (zh) 一种轮式液压起重机
CN105584938A (zh) 一种应用于河网地区的桅杆式起重机
CN210915072U (zh) 中空式单点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