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8075U -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8075U
CN207768075U CN201620478729.4U CN201620478729U CN207768075U CN 207768075 U CN207768075 U CN 207768075U CN 201620478729 U CN201620478729 U CN 201620478729U CN 207768075 U CN207768075 U CN 207768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er
scale
level scale
rice
ric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787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达华
潘典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787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8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8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80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内锅根包括:锅体,锅体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每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对应于同一种烹饪模式,且均沿锅体的轴向分布;每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中,水位刻度包括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分别设置在米位刻度沿锅体的周向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米量不用阿拉伯数字的形式标识,而是与水位一样用米位刻度的形式标识,使得用户可以直观清晰地明白不同量的米在相应烹饪模式时所对应的水位,降低用户对于米水比标识的困扰,更重要的是采用米位刻度的形式标识米量,可以使得用户摆脱对量杯的依赖。

Description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饭煲及电压力锅的内锅上设有米水刻度线,如图1所示,图中的1、2、3..8、9等阿拉伯数字表示米的杯数,阿拉伯数字左侧设置9条水位刻度线,分别与东北米相应的米量相对应,阿拉伯数字右侧也设置9条水位刻度线,分别与丝苗米相应的米量相对应。但一般的消费者比较难以看懂米水刻度线的对应关系,使得消费者在煮饭时常常受到非常大的困扰,更重要的是上述米水刻度线对应关系严重依赖电饭煲及电压力锅厂商所配的量杯,由于米位刻度对应的只是阿拉伯数字,而不是准确的刻度。因此如果用户不小心将量杯丢失,将不能准确称取合适的米量,相应的不能加对应的水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锅,所述内锅能够使得用户清楚地明白米水比,降低用户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内锅的烹饪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每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对应于同一种烹饪模式,且均沿所述锅体的轴向分布;每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中,所述水位刻度包括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分别设置在所述米位刻度沿所述锅体的周向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米量不用阿拉伯数字的形式标识,而是与水位一样用米位刻度的形式标识,使得用户可以直观清晰地明白不同量的米在在相应烹饪模式时所对应的水位,降低用户对于米水比标识的困扰,更重要的是采用米位刻度的形式标识米量,可以使得用户摆脱对量杯的依赖。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米位刻度、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分别为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
可选地,所述米位刻度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的长度范围为0.5-2cm。
可选地,所述米位刻度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锅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靠近所述米位刻度线的一端止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米位刻度为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米位刻度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为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为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所述锅体上设有沿轴向串接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的第三连接线和连接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的第四连接线,所述米位刻度线的两端分别止于所述第三连接线和所述第四连接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米位刻度为米位刻度点,所述锅体上设有串接所述米位刻度点的第五连接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中的至少一者为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靠近所述米位刻度点的一端止于所述第五连接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米位刻度与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的颜色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上设有两组沿所述锅体周向间隔开分布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第一组所述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适用于煮饭模式,第二组所述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适用于煮粥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位刻度通过刻蚀或压铸设在所述锅体的内壁面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内锅的烹饪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内锅,用户使用时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知道同一模式时不同米种需要添加的米量和水量,提高用户使用便利性,降低用户对于米水比的困扰,同时可摆脱用户对于量杯的依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的的水位刻度和米位刻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的水位刻度和米位刻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的水位刻度和米位刻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的水位刻度和米位刻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米位刻度,11:第一米位刻度,12:第二米位刻度;
2:水位刻度,21:第一水位刻度;211:第一米种煮饭模式水位刻度,212:第二米种煮饭模式水位刻度,22:第二水位刻度,221:第一米种煮粥模式水位刻度,222:第二米种煮粥模式水位刻度,23: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4:第二米种水位刻度;
31:第一连接线,32:第二连接线,33:第三连接线,34:第四连接线,35:第五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可以包括锅体,锅体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组米位刻度1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每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对应于同一种烹饪模式,且沿锅体轴向分布,每一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中,水位刻度2包括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分别设置在米位刻度1沿锅体的周向的两侧。
具体地,锅体上可设有一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也可设有多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每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对应于同一烹饪模式的米水比,例如,可以表示煮粥或煮饭时的米水比。多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可以分别表示不同烹饪模式的米和水的比例。其中,米位刻度1表示米的用量,水位刻度2表示水的用量,米位刻度1沿轴向分布。如图2-图5所示,米位刻度1可以沿轴向分为多个刻度,多个刻度表示的米量沿从下向上的方向依次增加,水位刻度2沿锅体的轴向分布且与米位刻度1相适配。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水位刻度2包括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表示第一米种处于一种模式时水的用量,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表示第二米种处于同一烹饪模式时水的用量,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分别设置在米位刻度1的沿锅体的周向的两侧,米位刻度1分别与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对应。这样,在同一烹饪模式时,根据米位刻度1以及米种可选择相应的水位刻度2,从而使得用户容易明白米水比,降低用户对米水比的困扰。
同时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直接设在内锅上,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相对应,内锅中的米量不需要使用杯数表示,即米量不用阿拉伯数字的形式标识,米位刻度1直接与水位一样用米位刻度1显示,根据米对应的米位刻度1可选择相应的水位刻度2。这样,用户可准确选择合适的米量和水量,从而不需要使用量杯来称取米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设在内锅的内表面上,水位刻度2包括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米位刻度1分别与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相对应。由此,内锅中的米量不需要使用杯数表示,即米量不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的形式标识,直接与水位一样用米位刻度1显示,使得用户可以直观清晰地明白不同米种在同种烹饪模式时对应的水位刻度2,降低用户对于米水比标识的困扰,从而可提高内锅的使用便利性,同时用户可不使用量杯来称取米量,可直接使用内锅的米位刻度1来称取米量。这样用户对于添加的米和水的米水比掌握更加准确,使得内锅做出的食物更加美味可口。也可以使得用户摆脱对量杯的依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米位刻度1、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可分别为沿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如图2和图3所示,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刻度线,多个刻度线沿锅体的周向延伸且沿锅体的轴向分布,从而方便用户对米位刻度1、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的读取,有利于米位刻度线分别与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的对应。
可选地,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的长度分别为0.5-2cm,也就是说,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沿锅体的周向的长度分别为0.5-2cm。从而可保证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更加清楚明了。
可选地,米位刻度线的两侧可分别设有沿锅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31和第二连接线32,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靠近米位刻度线的一端止于第一连接线31和第二连接线32。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线31和第二连接线32分别位于米位刻度线的沿锅体的周向的两侧,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与第一连接线31相连且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与第二连接线32相连。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一连接线31位于米位刻度线的左侧,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连接线32位于米位刻度线的右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米位刻度1可为沿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为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为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锅体上设有沿轴向串接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的第三连接线33和连接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的第四连接线34,米位刻度线的两端分别止于第三连接线33和第四连接线34。
换言之,米位刻度1形成为沿锅体周向延伸的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分别形成为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可分别包括多个沿锅体的轴向分布的刻度点,第三连接线33沿锅体轴向串联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第四连接线34沿锅体轴向串联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米位刻度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线33和第四连接线34相连。从而可简化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米位刻度1可为米位刻度点,锅体上设有串接米位刻度点的第五连接线35,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中的至少一者为沿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靠近米位刻度点的一端止于第五连接线35。
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米位刻度点包括多个,第五连接线35串联米位刻度点,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分别为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分别沿锅体的周向延伸且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邻近米位刻度点的一端分别与第五连接线35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米位刻度1与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的颜色可以不同。由此,不仅使得米位刻度1与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更加醒目美观,而且用户可以更加直观清楚的明白米位刻度1、第一米种水位刻度23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锅体上可设有两组沿锅体周向间隔开分布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第一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适用于煮饭模式,第二组米位刻度1和水位刻度2适用于煮粥模式。
如图3所示,第一组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可以为第一米位刻度11和第一水位刻度21,第一水位刻度21包括第一米种煮饭模式水位刻度211和第二米种煮饭模式水位刻度212,第二组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可以为第二米位刻度12和第二水位刻度22,第二水位刻度22包括第一米种煮粥模式水位刻度221和第二米种煮粥水位刻度222。用户选择煮饭时,根据不同米种可以清楚选择煮饭模式的米量和水量。用户煮粥时,通过第二水位刻度22根据不同米种可以选择煮粥的米量和对应的水量。可选地,第一米种可以为东北米,第二米种可以为丝苗米。
如图3所示,第一组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可以表示煮饭时东北米和丝苗米的米量和相对应的水量,第二组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可以表示煮粥时东北米和丝苗米的米量和相对应的水量。可选地,在第一组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处可以具有表示煮饭模式的标志,在第二组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处可以具有表示煮粥模式的标志,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清楚明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位刻度2通过刻蚀或压铸设在锅体的内壁面上。从而方便水位刻度2的形成,使得水位刻度2与锅体结构更加紧密。可以理解的是,米位刻度1也可通过刻蚀或压铸设在锅体的内壁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设在锅体的内壁面上,例如,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可通过移印或冲压设在锅体的内表面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的烹饪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可以为电饭煲以及电压力锅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内锅,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内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内锅,水位刻度2和米位刻度1设在内锅上且相对应设置,使得用户使用时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知道不同烹饪模式时需要添加的米量和水量,同时可不需要使用量杯等测量工具称取米量,可提高用户使用便利性,降低用户对于米水比的困扰。也可摆脱用户对量杯的依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每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对应于同一种烹饪模式;
每一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中,所述水位刻度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开的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多个沿轴向间隔开的第二米种水位刻度,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分别设置在所述米位刻度沿所述锅体的周向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与多个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的高度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位刻度、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分别为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米位刻度线、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位刻度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的长度范围为0.5-2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位刻度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锅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靠近所述米位刻度线的一端止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位刻度为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米位刻度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为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为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点,所述锅体上设有沿轴向串接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的第三连接线和连接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点的第四连接线,所述米位刻度线的两端分别止于所述第三连接线和所述第四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位刻度为米位刻度点,所述锅体上设有串接所述米位刻度点的第五连接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中的至少一者为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线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线靠近所述米位刻度点的一端止于所述第五连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位刻度与所述第一米种水位刻度和所述第二米种水位刻度的颜色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设有两组沿所述锅体周向间隔开分布的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第一组所述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适用于煮饭模式,第二组所述米位刻度和水位刻度适用于煮粥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刻度通过刻蚀或压铸设在所述锅体的内壁面上。
10.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CN201620478729.4U 2016-05-23 2016-05-23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68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8729.4U CN207768075U (zh) 2016-05-23 2016-05-23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8729.4U CN207768075U (zh) 2016-05-23 2016-05-23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8075U true CN207768075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787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68075U (zh) 2016-05-23 2016-05-23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8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95215A1 (en) Pan with temperature displaying
EP2398297B1 (en) Induction coil assembly and induction hob cooking zone
CN204862610U (zh) 一种带有称重功能的电饭煲
CN106539488A (zh) 烹饪器具
CN207768075U (zh)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05923708U (zh)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109691885A (zh) 烹饪器具及其防溢出控制方法和装置
AU2017201466B2 (en) Jug with temperature indicator
CN206252288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JP5634050B2 (ja) 計量カップ
CN204378871U (zh) 电压力锅
CN103070600A (zh) 一种自动控制液位的烹调方法及应用其方法的烹调器
JP3216954U (ja) 計量標識付き鍋
CN209826236U (zh) 一种能显示油量的锅具
CN205585816U (zh) 一种新型电力锅
CN206080212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6137933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7684348A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TWM536519U (zh) 具油量計量儲油結構之鍋體
ITTO940261A1 (it) Piano di cottura domestico, con bruciatori di gas ad assetto variabile
JP3117596U (ja) インスタント食品用目盛り付き調理器具
CN206062928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5738465U (zh) 一种动态显示标识的厨具
JP5904871B2 (ja) 電気調理器、及び、その電気調理器に使用される鍋料理用の鍋
CN208692907U (zh) 内胆及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