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7933U -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7933U
CN206137933U CN201620847699.XU CN201620847699U CN206137933U CN 206137933 U CN206137933 U CN 206137933U CN 201620847699 U CN201620847699 U CN 201620847699U CN 206137933 U CN206137933 U CN 206137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handle
load cells
pot body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76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韦铭
黄庶锋
梁志佳
刘化勇
羊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76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7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7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7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该内锅包括内锅本体,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空腔内,第一传感器固定体远离内锅本体一端插入第一提手内并与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内锅本体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与第一提手之间留有间隙。在需要称重的时候,只要用手提起第一提手及内锅本体即可;使用方便,并且通过传感器来测量,测量结果较准确;而且本申请公开的内锅与第一提手的连接结构,可以保证通过人手或其他物体触碰第一提手的底部或侧面等位置将内锅本体提起来时,都可导致传感器变形来测量出内锅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内锅和设置有此内锅的烹饪器具,尤其是一种电饭煲和高压锅。
背景技术
煮饭时,往往都会牵涉到各种食料的比例搭配,如米与水的比例不合适的话,做出来的饭,水多了则饭很烂,相反,水少了则饭很硬,如果将各种食材一一单独称重,则会增加很多麻烦。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电饭煲是没有称重功能的,即使有称重功能,称重相关系统都是固定在煲体和底座上,整个系统相对复杂,且为了称量内锅的食材,还要把电饭煲整体重量也要称量,不但承重加大,而且称重传感器的成本也要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操作简单可称重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第一提手、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固定体;所述内锅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所述第一提手内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提手内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所述内锅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第一提手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称重的时候,只要通过第一提手将内锅本体提起即可;使用方便,并且通过传感器来测量,测量结果较准确;而且本申请公开的内锅与第一提手的连接结构,可以保证通过人手或其他物体触碰第一提手的底部或侧面等位置将内锅本体提起来时,都可导致传感器变形来测量出内锅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提手密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弹性件实现第一传感器固定件与第一提手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汤汁等从间隙进入第一提手内,侵蚀第一称重传感器,导致其精度降低甚至是损坏;而且第一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影响第一提手和第一传感器固定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不影响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形变,也就等于不影响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为所述内锅本体的锅沿,所述锅沿插入所述第一提手内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所述内锅本体一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人手直接触碰提手或通过其他物体间接触碰提手并将内锅本体提起来时,由于内锅本体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使内锅本体相对提手向下运动,可使提手与锅沿之间有相对运动;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锅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提手固定连接,那么必然导致第一称重传感器变形,因此可以保证通过人手或其他物体触碰第一提手的底部或侧面等位置来将内锅本体提起来后,都可测量出内锅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为L形板,所述L形板竖边的内侧与所述内锅本体外侧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横边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竖边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横边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提手内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所述内锅本体一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人手直接触碰提手或通过其他物体间接触碰提手并将内锅本体提起来时,由于内锅本体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使内锅本体相对提手向下运动,可使提手与L形板之间有相对运动;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L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提手固定连接,那么必然导致第一称重传感器变形,因此可以保证通过人手或其他物体触碰第一提手的底部或侧面等位置来将内锅本体提起来后,都可测量出内锅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安装在所述第一提手上,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称重的时候,只要通过第一提手提起内锅本体即可在第一显示屏上将内锅本体及其内的调理物的重量测量出来,并通过第一控制器将内锅本体的重量减去,将内锅里的调理物的重量显示与第一显示屏上,使用起来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提手包括第一提手座和第一提手盖,所述第一提手座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提手座靠近所述内锅本体一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提手座外侧的通孔;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所述内锅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通孔通过第一弹性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提手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远离所述内锅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盖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具体的提手结构及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既方便安装又可以将第一称重传感器包裹起来,其他物体不能触碰到第一称重传感器,避免外力导致其损坏。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外并插入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插入所述通孔内一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沿所述第一弹性件长度方向的宽度从所述第一弹性件向外逐渐较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凸起沿第一弹性件密封长度方向的宽度从第一弹性件密封向外逐渐较小,这样密封凸起的顶部更加容易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易于被压缩,因此给第一传感器固定体和第一提手的反作用力小,对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与第一提手的相对运动阻碍下,对第一称重传感器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影响小。
进一步,所述第一提手盖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的内侧面向内延伸出一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的底面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除了连接处,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其他位置均不与第一提手盖和第一提手座接触,避免阻碍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形变。
进一步,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第一提手座的底端面和/或所述第一提手盖顶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密封圈设置在密封圈安装槽内,避免使用时密封圈的位置偏移,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透明保护板,所述第一提手座的顶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透明保护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透明保护板起到保护第一显示屏不被划伤,避免汁液溅落在第一显示屏上,延长第一显示屏的寿命。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对称安装在所述内锅本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双手分别通过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提起内锅本体,提起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和稳定。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称重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固定体;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提手内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提手内并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靠近所述内锅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第二提手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称重传感器受力均匀,测量结果也就更加的精确。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固定体、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提手内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提手内并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靠近所述内锅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第二提手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安装在所述第二提手上,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不仅测量结果更加的精确,而且多了一个显示屏,也就多了一个选择,查看起来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操作简单的可称重的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种内锅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锅的第一种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锅的第二种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锅的第三种结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锅的第四种结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D-D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E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内锅本体,2、第一提手,3、第一称重传感器,4、锅沿,5、L形板,6、第一显示屏,7、第一提手座,8、第一提手盖,9、第一透明保护板,10、第二提手,11、第二称重传感器,12、第二显示屏,13、第二提手座,14、第二提手盖,15、第二透明保护板,16、密封圈,17、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在内锅本体1的外侧且靠近顶部与L形板5的竖边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一般是指焊接,或者也可以是L形板5与内锅本体1是一体成型制成的。L形板5的横边向远离内锅本体1伸出。
第一提手2包括第一提手座7和第一提手盖8。在第一提手座7的底端面向第一提手座7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顶端面向第一提手座7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
在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一控制器和第一显示屏6,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控制器为电路板,而第一显示屏6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一般采用通过螺栓将第一电路板固定在第二凹槽内,并且保证从第一提手座7的顶部可以观察到第一显示屏6。第一透明保护板9覆在第二凹槽的上方。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第一透明保护板9粘贴在第一提手座7的上表面。
在第一凹槽的一端设置有一通孔,L形板5的横边的远离其竖边的一端穿过这个通孔。
在第一凹槽内水平设置了第一称重传感器3,并且使第一称重传感器3不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避免影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形变。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一端与L形板5的横边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螺栓连接老实现的。
第一提手盖8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在第一提手盖8与第一提手座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第一提手座7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或者在第一提手盖8顶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或者也可以同时在第一提手座7的底端面和第一提手盖8顶端面上设置密封圈安装槽;将密封圈16设置在密封圈安装槽内,且使密封圈16与密封圈安装槽为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6选用空心的密封圈16。
在第一提手盖8靠近第一称重传感器3一面且靠近第一称重传感器3远离内锅本体1一端向上延伸出一固定凸起,固定凸起的顶端与第一称重传感器3紧贴并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螺栓连接老实现的。
L形板5的横边与通孔之间留有间隙,形成L形板5的横边活动的行程空间。当然也可以在该间隙中设置第一弹性件17,并通过第一弹性件17实现L形板5的横边与通孔的密封连接。
第一弹性件17由依次连接的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组成,小直径部伸入通孔,大直径部的靠近小直径部的一侧压接在第一提手座7的外侧壁上。
在小直径部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凸起,密封凸起在竖直平面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或者圆弧形等,使密封凸起沿第一弹性件17密封长度方向的宽度从第一弹性件17密封向外逐渐较小。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弹性件17由硅胶制成。
第一称重传感器3和第一显示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当人手直接触碰第一提手2或通过其他物体间接触碰第一提手2并将内锅本体1提起来时,由于内锅本体1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使内锅本体1相对提手向下运动,压迫第一弹性件17变形,可使第一提手2与L形板5之间有相对运动;而L形板5与内锅本体1的固定连接的,也就是说第一提手2与内锅本体1之间有相对运动;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一端与L形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提手2固定连接,那么必然导致第一称重传感器3变形,因此可以保证通过人手或其他物体触碰第一提手2的底部或侧面等位置来将内锅本体1提起来后,都可测量出内锅及其内调理物的重量。
实施例二
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不设置L形板5。
内锅本体1顶部的边沿向外延伸出有一环形的凸起,这个环形的凸起即为锅沿4。锅沿4向外在延伸出一板型的凸起,将这个板型的凸起穿过通孔并与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内锅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或者也可以是第一提手座7靠近内锅本体1的一侧向第一提手座7内凹陷形成一个与锅沿4形状适配的凹槽,并且此凹槽的底部与通孔连通,内锅穿过凹槽及通孔并与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内锅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
使用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6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第二提手10,第一提手2与第二提手10对称安装在内锅本体1上。
使用方式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7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又设置了第二提手10。第二提手10与第一提手2对称设置。第二提手10由第二提手座13和第二提手盖14构成,并设置了第二控制器、第二显示器、第二称重传感器11和第二透明保护板15。
第二提手座13、第二提手盖14、第二控制器、第二显示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1的结构和之间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或二完全相同。
实施例五
如图8至10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提手盖14只设置了第一凹槽,未设置第二凹槽;并且只在第一凹槽内设置了第二称重传感器11,第二称重传感器11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实施例六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设置有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一种内锅。
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或者是高压锅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本体(1)、第一提手(2)、第一称重传感器(3)和第一传感器固定体;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所述第一提手(2)内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提手(2)内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第一提手(2)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7),所述第一弹性件(17)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17)与所述第一提手(2)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为所述内锅本体(1)的锅沿(4),所述锅沿(4)插入所述第一提手(2)内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为L形板(5),所述L形板(5)竖边的内侧与所述内锅本体(1)外侧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5)横边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5)竖边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5)横边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提手(2)内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一显示屏(6),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屏(6)安装在所述第一提手(2)上,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和所述第一显示屏(6)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手(2)包括第一提手座(7)和第一提手盖(8),所述第一提手座(7)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7)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提手座(7)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一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提手座(7)外侧的通孔;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通孔通过第一弹性件(17)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提手盖(8)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盖(8)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7)套设在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体外并插入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17)插入所述通孔内一段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沿所述第一弹性件(17)长度方向的宽度从所述第一弹性件(17)向外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手盖(8)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的内侧面向内延伸出一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的底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16),所述第一提手座(7)的底端面和/或所述第一提手盖(8)顶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16)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透明保护板(9),所述第一提手座(7)的顶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7)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显示屏(6)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透明保护板(9)覆盖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提手(10),所述第一提手(2)与所述第二提手(10)对称安装在所述内锅本体(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称重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固定体;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侧;所述第二提手(10)内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10)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提手(10)内并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第二提手(10)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称重传感器(11)、第二传感器固定体、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侧;所述第二提手(10)内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10)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远离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提手(10)内并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靠近所述内锅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体与所述第二提手(10)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显示屏(12)安装在所述第二提手(10)上,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1)和所述第二显示屏(12)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
14.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锅。
CN201620847699.XU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6137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7699.XU CN206137933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7699.XU CN206137933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7933U true CN206137933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7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7699.XU Active CN206137933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7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4348A (zh) * 2016-08-04 2018-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4348A (zh) * 2016-08-04 2018-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7684348B (zh) * 2016-08-04 2023-07-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59422U (zh) 称重组件及电饭煲
CN206137933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KR101339945B1 (ko) 선택적 가열과 크기맞춤을 통해 가열체 고정 및 무게 측정이 가능한 전기 레인지
CN107684348A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1354281A (zh) 一种厨房用的勺子秤
CN206228228U (zh) 一种自动称重面包机
CN206080212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9528013B (zh) 一种可探知锅内温度及容量的锅具
CN207136739U (zh) 分体式电饭煲
CN208909794U (zh) 烹煮电器及其防溢出检测装置
CN206080213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6062928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KR20160011546A (ko) 라이스 플래너
CN105615621A (zh) 一种新型电力锅
CN113397394B (zh) 物料称重总成及厨房烹饪装置
CN202477183U (zh) 测温碗
CN206700028U (zh) 可立锅盖
CN220379751U (zh) 电磁灶的称重模块设置结构
CN201974250U (zh) 一种新型温度计
CN218528512U (zh) 一种带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烤箱
CN210055616U (zh)
CN213963019U (zh) 一种可准确对位的食物托盘结构
CN218390719U (zh) 一种能称重的烹饪器具
JP5904871B2 (ja) 電気調理器、及び、その電気調理器に使用される鍋料理用の鍋
CN20737055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