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2928U -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2928U
CN206062928U CN201620695067.6U CN201620695067U CN206062928U CN 206062928 U CN206062928 U CN 206062928U CN 201620695067 U CN201620695067 U CN 201620695067U CN 206062928 U CN206062928 U CN 206062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at
interior pot
eye ring
load cells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50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韦铭
林毅
梁志佳
黄庶锋
彭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50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2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2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2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内锅包括内锅本体;提手座和穿线管设置在内锅本体上;第一提手座上安装有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控制器;第二提手座上安装有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一导线穿在所述穿线管内。通过第一导线将第二称重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连接,如果将第一导线直接设置在内锅本体的外侧,很容易就将导线刮断,影响使用,也不美观;内锅在使用时需要加热,直接将导线设置在内锅本体内,也不合适;因此在内锅本体上设置导线管,既可以将第一导线包裹起来,也使第一导线与内锅本体之间有一定间隙,减少内锅本体在加热时传递给第一导线的热量,延长第一导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内锅和装配有此内锅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煮饭时,往往都会牵涉到各种食料的比例搭配,如米与水的比例不合适的话,做出来的饭,水多了则饭很烂,相反,水少了则饭很硬,如果将各种食材一一单独称重,则会增加很多麻烦。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电饭煲是没有称重功能的,即使有称重功能,称重相关系统都是固定在煲体和底座上,整个系统相对复杂,且为了称量内锅的食材,还要把电饭煲整体重量也要称量,不但承重加大,而且称重传感器的成本也要增加。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一般至少设置两个称重传感器,两个传感器之间需要通过导线来连接,而导线的设置位置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将影响导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具有称重功能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提手座和穿线管;所述提手座和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上;所述提手座至少包括第一提手座和第二提手座,所述第一提手座上安装有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提手座上安装有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穿在所述穿线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称重的时候,只要用手提起内锅即可在第一显示屏上将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的重量测量出来;为了将第二称重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必然需要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而如果将第一导线直接设置在内锅本体的外侧,在使用时很容易就将导线刮断,影响使用,也不美观;内锅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加热,直接将导线设置在内锅本体内,也不合适;因此在内锅本体上设置导线管,既可以将第一导线包裹起来,也使第一导线与内锅本体之间有一定间隙,减少内锅本体在加热时传递给第一导线的热量,延长第一导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不影响内锅的使用。
进一步,所述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提手座和所述第二提手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第一导线无外漏不部分,整条第一导线都在提手座和穿线管内,进而保证第一导线不被刮断,也可以避免汤汁等溅到第一导线上,影响第一导线的使用。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提手盖和/或第二提手盖,所述第一提手座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提手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座连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盖连接;
所述第二提手座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二提手座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提手盖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座连接,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盖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具体的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安装时只需要将称重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提手盖和提手盖连接即可。当手按压提手盖时,会导致称重传感器的变形,进而测量出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内锅本体一侧与所述第一提手盖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水平布置,其靠近内锅本体一侧与所述第二提手盖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给称重传感器的形变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提手座阻碍称重传感器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具有称重功能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提手座和穿线管;所述提手座和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上;所述提手座至少包括第一提手座和第二提手座,所述第一提手座上安装有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提手座上安装有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二显示屏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在所述穿线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称重的时候,只要用手提起内锅即可在第一显示屏上将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的重量测量出来;为了将第二称重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必然需要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而如果将第一导线直接设置在内锅本体的外侧,在使用时很容易就将导线刮断,影响使用,也不美观;内锅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加热,直接将导线设置在内锅本体内,也不合适;因此在内锅本体上设置导线管,既可以将第一导线包裹起来,也使第一导线与内锅本体之间有一定间隙,减少内锅本体在加热时传递给第一导线的热量,延长第一导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不影响内锅的使用。
进一步,所述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提手座和所述第二提手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第一导线无外漏不部分,整条第一导线都在提手座和穿线管内,进而保证第一导线不被刮断,也可以避免汤汁等溅到第一导线上,影响第一导线的使用。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提手盖和/或第二提手盖,所述第一提手座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提手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座连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盖连接;
所述第二提手座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二提手座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提手盖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座连接,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盖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具体的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安装时只需要将称重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提手盖和提手盖连接即可。当手按压提手盖时,会导致称重传感器的变形,进而测量出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靠近内锅本体一侧与所述第一提手盖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水平布置,其靠近内锅本体一侧与所述第二提手盖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给称重传感器的形变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提手座阻碍称重传感器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操作简单的具有称重功能的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种内锅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锅的第一种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锅的第二种结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内锅本体,2、第一提手座,3、第一称重传感器,4、第一控制器,5、第一显示屏,6、第一提手盖,7、第一透明保护板,8、第一提手支架,9、第二提手座,10、第二称重传感器,11、第二提手盖,12、第二提手支架,13、第二透明保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在内锅本体1的外侧面且靠近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提手座2和第二提手座9。在内锅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一穿线管,穿线管为弧形,且使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提手座2和第二提手座9连接。
图3所述,内锅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提手支架8,这里所说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或一体成型等。在第一提手支架8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提手座2,这里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卡接或者磁吸连接等。
在第一提手座2的底端面向第一提手座2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顶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在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一控制器4和第一显示屏5,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控制器4为电路板,而第一显示屏5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一般采用通过螺栓将第一电路板固定在第二凹槽内,并且保证从第一提手座2的顶部可以观察到第一显示屏5。第一透明保护板7覆在第二凹槽的上方。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第一透明保护板7粘贴在第一提手座2的上表面。
第二凹槽不在第一提手座2顶部的中心,而是靠近第一提手座2的一端(远离内锅本体1一端)。在第一凹槽内,且靠近第一提手座2的另一端(靠近内锅本体1一端)固定了一块支撑板,这里的固定一般是指卡接或螺栓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器3水平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并与第一电路板连接,这里所说的连接是指电连接和通信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一侧(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内锅本体1一侧)的顶端面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和第一提手座2连接;支撑板的设置是为了使第一称重传感器3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第一提手盖6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并在第一提手盖6靠近第一称重传感器3一面且靠近第一称重传感器3另一侧(第一称重传感器3远离内锅本体1一侧)位置延伸出一凸起,螺栓穿过提手盖6、凸起和第一称重传感器3,将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另一端的底端面与第一提手盖6连接,使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底端面与第一提手盖6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凸起的厚度为0.1~3㎜,优选的为0.5~1㎜;这个厚度可以保证第一提手盖6不会阻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这里用的螺栓的顶部与第一电路板离的很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1~3㎜,优选的为0.5~1㎜;这个距离可以保证第一电路板不会阻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当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过重时,使此螺栓抵靠在第一电路板上,又能避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过大形变而损坏。
如图4所示,第二提手座9的底端面向第二提手座9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第二称重传感器10水平设置在第三凹槽内。在第三凹槽内,且靠近第二提手座9的另一侧(靠近内锅本体1一侧)固定了一块支撑板,这里的固定一般是指卡接或螺栓连接。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一端(第二称重传感器10靠近内锅本体1一端)的顶端面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和第二提手座9连接。第二提手盖11设置在第三凹槽的开口位置,并在第二提手盖11靠近第二称重传感器10一面且靠近第二称重传感器10另一侧(第二称重传感器10远离内锅本体1一侧)位置延伸出一凸起,使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底端面与第二提手盖11之间留有第二间隙。螺栓穿过第二提手盖11、凸起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0,将第二称重传感器10另一端的底端面与第二提手盖11连接。凸起的厚度为0.1~3㎜,优选的为0.5~1㎜;这个厚度可以保证第二提手盖11不会阻碍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这里用的螺栓的端部与第三凹槽的底部离的很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1~3㎜,优选的为0.5~1㎜;这个距离可以保证第三凹槽不会阻碍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当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过重时,使此螺栓抵靠在第三凹槽的底部,又能避免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过大形变而损坏。
这里的第二称重传感器10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提手座2内安装的第一电路板连接;第一导线暴露在第一提手座2和第二提手座9外部的部分穿在穿线管内。
第一提手盖6与第一提手座2的安装方式与第二提手盖11与第二提手座9的安装方式相同;下面就第一提手盖6与第一提手座2的安装方式具体说明。
第一提手盖6的结构分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第一提手盖6的面积大于第一凹槽开口的面积;第二种情况、第一提手盖6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一凹槽开口的面积。
第一种情况时,将第一提手盖6与第一提手座2之间留有0.1~3㎜的间隙,优选的为0.5~1㎜;这个间隙可以保证第一提手盖6不会阻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当内锅及内锅里的食物过重时,使第一提手盖6抵靠在第一提手座2上,又能避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过大形变而损坏。
第二种情况,第一提手盖6内嵌在第一凹槽内,第一提手盖6可以在第一凹槽内上下往复的自由运动,不会阻碍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形变,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实施例二
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第二提手座9还安装了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显示屏;第一提手座、第一控制器、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提手盖的位置关系、安装方式与第二提手座、第二控制器、第二显示屏和第二提手盖的位置关系、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控制器4与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导线穿在穿线管内。
实施例三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设置有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内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本体(1)、提手座和穿线管;所述提手座和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1)上;
所述提手座至少包括第一提手座(2)和第二提手座(9),所述第一提手座(2)上安装有第一称重传感器(3)、第一显示屏(5)和第一控制器(4),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和所述第一显示屏(5)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连接;所述第二提手座(9)上安装有第二称重传感器(10);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穿在所述穿线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提手座(2)和所述第二提手座(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提手盖(6)和/或第二提手盖(11),所述第一提手座(2)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2)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提手盖(6)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座(2)连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盖(6)连接;
所述第二提手座(9)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二提手座(9)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提手盖(11)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座(9)连接,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盖(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内锅本体(1)一侧与所述第一提手盖(6)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靠近内锅本体(1)一侧与所述第二提手盖(11)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6.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本体(1)、提手座和穿线管;所述提手座和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1)上;
所述提手座至少包括第一提手座(2)和第二提手座(9),所述第一提手座(2)上安装有第一称重传感器(3)、第一显示屏(5)和第一控制器(4),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和所述第一显示屏(5)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连接;
所述第二提手座(9)上安装有第二称重传感器(10)、第二显示屏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4)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在所述穿线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管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提手座(2)和所述第二提手座(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提手盖(6)和/或第二提手盖(11),所述第一提手座(2)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一提手座(2)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提手盖(6)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座(2)连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手盖(6)连接;
所述第二提手座(9)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二提手座(9)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提手盖(11)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座(9)连接,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手盖(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3)靠近内锅本体(1)一侧与所述第一提手盖(6)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10)靠近内锅本体(1)一侧与所述第二提手盖(11)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1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锅。
CN201620695067.6U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6062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5067.6U CN206062928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5067.6U CN206062928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2928U true CN206062928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5067.6U Active CN206062928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2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59422U (zh) 称重组件及电饭煲
IT201800000794A1 (it) Piano cottura con cappa aspirante e bilancia integrate
KR101339945B1 (ko) 선택적 가열과 크기맞춤을 통해 가열체 고정 및 무게 측정이 가능한 전기 레인지
CN106618271A (zh) 料理机
CN206062928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6080212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7684348A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0185373U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07136739U (zh) 分体式电饭煲
CN209446596U (zh) 一种免疫层析用恒温孵育器
CN206137933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6080213U (zh) 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1811799U (zh) 一种商用电磁炉的测温装置
CN206137886U (zh) 一种用于压力煲的承压结构及含其压力锅
CN204378871U (zh) 电压力锅
CN205322085U (zh) 双层水壶
CN205251334U (zh) 一种测温锅把手
CN100516660C (zh) 一种微波炉
CN105615621A (zh) 一种新型电力锅
CN205625568U (zh) 一种智能电饭煲及含其智能家居系统
CN206543133U (zh) 一种盖板安装检测装置、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5923708U (zh) 内锅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05697141U (zh)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锅
CN205568740U (zh) 一种方便安装wifi的电饭煲及含其智能家居系统
CN208658721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外锅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