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1200U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51200U CN207751200U CN201721333891.8U CN201721333891U CN207751200U CN 207751200 U CN207751200 U CN 207751200U CN 201721333891 U CN201721333891 U CN 201721333891U CN 207751200 U CN207751200 U CN 2077512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
- heat exchanger
- channel heat
- outlet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所述换热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并行设置,所述进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所述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分液头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解决进入微通道换热管的冷媒不均匀的问题,达到分流均匀,换热完全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家用空调等换热器采用的是管翅式换热器,或者是铝合金金属平行流换热器,但是该类换热器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且换热器的形状难以配合结构弯曲改变。因此行业应运而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换热器,但是该种换热器目前还存在冷媒分流不均,流程过短的原因,导致换热不完全,换热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微通道换热器存在冷媒分流不均,导致流程过短、换热不完全和换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并行设置,所述进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所述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分液头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腔之间相互独立。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分液头相对应的分液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微通道换热管为金属圆管微通道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包括两个或以上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并行设置,所述进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所述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第一分液头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进液管与其相邻的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有的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除位于最末端之外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腔与其相邻的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有的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位于最末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两个或以上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时,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通过第二分液头与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进液管中设置若干个第一隔板,将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分流腔,每一个分流腔连接有多个微通道换热管,通过分液头对各分流腔进行分液,实现均匀分液,分液头将冷媒均匀分流至各分流腔后,冷媒从分流腔进入至与该分流腔连通的微通道换热管中,相比现有不进行分隔的方案,可以避免冷媒进入进液管中由于流路长,导致进液管不同位置的冷媒不均匀,进而进入微通道换热管的冷媒不均匀的问题,达到分流均匀,换热完全的目的。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进液管11、出液管12以及连接在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13,微通道换热管13之间并行设置,进液管11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14,第一隔板14将进液管11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分流腔11a,分流腔11a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3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分液头15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本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进液管11中设置若干个第一隔板14,将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每一个分流腔连接有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相当于将微通道换热管进行分组,每一组对应连接一个分流腔,通过分液头对各分流腔进行分液,实现对各组的微通道换热管均匀分液,分液头将冷媒均匀分流至各分流腔后,由于各分流腔的长度较进液管短很多,流路缩短,因此冷媒可以从分流腔均匀的进入至与该分流腔连通的各微通道换热管中,相比现有不进行分隔的方案,可以避免冷媒进入进液管中由于流路长,导致进液管不同位置的冷媒不均匀,进而进入微通道换热管的冷媒不均匀的问题,达到分流均匀,换热完全的目的。
优选第一隔板14将进液管11的内腔均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分流腔,也即,分流腔11a之间相互独立,分流腔11a配合分液头15的均分功能,保证所有微通道换热管流过的冷媒的均匀性。
为了方便连接分液头15和进液管11,分流腔11a通过连接管16与分液头15相对应的分液出口相连通。分液头15的分液出口的数量优选与所隔成的分流腔11a的数量一致,保证了均匀分液,或者分液头15的分液出口的数量大于所隔成的分流腔11a的数量,在使用时,在将分流腔11a与分液出口一一连接后,把剩余的分液头15的分液出口堵住即可。
为了解决目前微通道换热器受微通道换热管的长度限制,流程短、换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多个相串联连接,以增加流程,提高换热性能,因此,为了方便多个微通道换热器之间连接,出液管12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17,第二隔板17将出液管12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12a,每个集流腔12a上开设有冷媒出口,用于与其他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11a一一对应连接,因此,在分液头能够为分流腔11a均匀分液的前提下,从分流腔11a流入至集流腔12a的冷媒也相应是均匀的,可以保证当多个微通道换热器串联时,位于后级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液均匀性,进而保证可以达到换热完全的目的。
当然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还可以设置成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的样式,当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时,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若采用本结构样式,可以通过分液头将前端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与后端微通道换热器的各分流腔11a相对应连接。
还可以根据相串联的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出液口样式的微通道换热器,例如,除位于最末端之外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中可以设计成由多个第二隔板17将其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12a的样式,方便与位于其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连接,而位于最末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的样式,方便连接在制冷循环管路中。
本实施例中的微通道换热管优选为金属圆管微通道换热管,还可以为扁管微通道换热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基于实施例一中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或以上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三个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为例,按照冷媒的流通方向分别为微通道换热器10、微通道换热器20以及微通道换热器30,以位于首端的微通道换热器10为例,微通道换热器10的细节图可参见图1所示,包括进液管11、出液管12以及连接在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13,微通道换热管13之间并行设置,进液管11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14,第一隔板14将进液管11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分流腔11a,分流腔11a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3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分液头15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也即微通道换热器20)的进液管与其相邻的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也即微通道换热器10)的出液管相连接。冷媒进入微通道换热器10进行换热后,流入微通道换热器20继续换热,延长了冷媒的流程,保证了充分换热。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方便相邻两微通道换热器连接,以及前端微通道换热器流出的冷媒能够均匀进入后端微通道换热器的各换热管中,优选所有的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除位于最末端之外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17,如图1所示,以位于首端的微通道换热器10为例,出液管12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17,第二隔板17将出液管12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12a,每个集流腔12a上开设有冷媒出口,用于与其他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11a一一对应连接,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腔(也即微通道换热器10)与其相邻的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也即微通道换热器20)的分流腔一一对应连接。因此,在分液头能够为分流腔11a均匀分液的前提下,从分流腔11a流入至集流腔12a的冷媒也相应是均匀的,可以保证当多个微通道换热器串联时,位于后级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液均匀性,进而保证可以达到换热完全的目的。
为了方便将本微通道换热器组连接在制冷循环管路中,所有的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位于最末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本实施例中最末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为图2中微通道换热器30,由图2中可知,微通道换热器30的出液管31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
当然两微通道换热器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可以将所有的两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都做成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的结构,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通过分液头与后端微通道换热器的各分流腔11a相对应连接,同样可以达到为后端微通道换热器均匀分液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不限于上述举例的三个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还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以上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通过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的方式,可以延长冷媒的流程,保证了换热的充分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并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所述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分液头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之间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分液头相对应的分液出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管为金属圆管微通道换热管。
7.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或以上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换热管,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并行设置,所述进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所述进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一方面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相连通,另外一方面与第一分液头的分液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进液管与其相邻的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除位于最末端之外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液管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集流腔,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腔与其相邻的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一一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相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位于最末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一端部封堵,另外一端部开有出液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或以上微通道换热器相串联时,位于前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出液管通过第二分液头与位于后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腔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33891.8U CN207751200U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33891.8U CN207751200U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51200U true CN207751200U (zh) | 2018-08-21 |
Family
ID=6314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33891.8U Active CN207751200U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5120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0934A (zh) * | 2020-05-18 | 2020-08-11 |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3192911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
CN113790476A (zh) * | 2021-09-01 | 2021-12-14 | 中山富雪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减排的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
-
2017
- 2017-10-17 CN CN201721333891.8U patent/CN2077512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0934A (zh) * | 2020-05-18 | 2020-08-11 |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3192911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
CN113790476A (zh) * | 2021-09-01 | 2021-12-14 | 中山富雪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减排的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89328B (zh) | 一种纯逆流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 | |
CN207751200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 |
CN100587383C (zh) | 一种蓄热换热器 | |
KR20170012878A (ko) | 열교환기 | |
CN101858698A (zh) | 微通道热交换器 | |
CN201539997U (zh) | 一种高效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WO2016155367A1 (zh) |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
CN103913019A (zh) |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高性能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5890408B (zh) | 多路多程管壳式气液换热器 | |
CN105020940A (zh) | 一种可均匀分配制冷剂流量的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6514572U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6440883A (zh) | 卧式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4676981A (zh) |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 |
CN101776357A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102767983A (zh) | 一种可实现流体均匀分配的导流装置及换热器 | |
CN108548326A (zh) | 一种热水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 | |
CN203249530U (zh) |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 |
CN205066240U (zh) |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7247399U (zh) | 一种换热设备和非对称传热系统 | |
CN203454474U (zh) |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0470155A (zh) | 换热管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 |
CN203310165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02041023U (zh) | 一种空调表冷器 | |
CN206739939U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 |
CN206160567U (zh) | 一种冷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