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5617U - 一种除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5617U
CN207745617U CN201721744448.XU CN201721744448U CN207745617U CN 207745617 U CN207745617 U CN 207745617U CN 201721744448 U CN201721744448 U CN 201721744448U CN 207745617 U CN207745617 U CN 207745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ister
level
plate
baffle plate
flus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444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晶晶
米海涛
吴江
余婷
杜慧霞
周俊荣
王旭华
吴茂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Energy Saving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Energy Saving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Energy Saving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444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5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5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5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折流板除雾器,所述折流板除雾器设为二级或三级,每级折流板除雾器由多组形状相互配合的除雾单元拼接组成,每组除雾单元都包括用于分离雾滴的板片和用于固定组装所述板片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设有与板片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和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支撑架、冲洗管和安装于所述冲洗管上的多个喷嘴,每级折流板除雾器上下方各安装有一层与其平行设置的冲洗管且喷嘴均朝向中部的折流板除雾器,每层冲洗管均设有两组,每组配有一只用于控制冲洗时间的电动阀。本实用新型除雾器能够增强除雾效果、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除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器。
背景技术
对于脱硫技术的研究,从世纪初至今己有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一些工业化国家相继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标准,限制燃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脱硫技术的发展。据美国环保局2000年统计,世界各国开发、研究、使用的控制技术己达百种,预计目前的数量将超过一百五十种。这些技术概括起来,可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和煤的转化利用技术。其中烟气脱硫仍然被认为是控制污染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是利用吸收剂或吸附剂去除烟气中的硫化物,并使其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或硫。最早的烟气脱硫技术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目前,世界上燃煤电站所采用的烟气脱硫工艺多种多样,达数百种之多。在这些脱硫工艺中,有的技术较为成熟,己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水平,有的尚处在研究阶段。湿法烟气脱硫是以水溶液或浆液作脱硫剂,生成的脱硫产物存在于水溶液或浆液中,产物为湿态的脱硫工艺。该技术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存在腐蚀严重、运行维护费用高及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湿法脱硫是国外七十年代已经商业化应用的烟气脱硫技术,而石灰石—石膏法以其原料价廉易得最为常用。湿法烟气脱硫应用最多,而其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运行状况最稳定的脱硫工艺。
目前国内雾霾现状严重,燃煤机组排放烟气中的粉尘含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脱硫塔的除尘性能与塔内托盘、喷淋层、除雾器及其它条件相关,其中除雾器的贡献最大。湿法脱硫烟气净化提效的关键在于除雾器的改造。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除雾器通常装在吸收塔的顶部,有的也安装在吸收塔后的烟道上。其作用是捕集脱硫后洁净烟气中的水分,尽可能地保护其后的管路及设备不受腐蚀与站污。否则,酸性液滴会沾污热交换器、烟道及风机等。除雾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能否持续可靠运行,其故障不仅会造成脱硫系统的停运,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发电机组停运。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除雾器对保证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降低除雾器雾滴浓度,进而减少粉尘排放,则每年可为电厂以节省一定排污费支出。
2)雾滴的减排,很大程度改善烟囱排放的观感。改善周边的石膏雨现象,减少周边居民及企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3)大气颗粒物(粉尘、雾滴)的作用可引起气候变化,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其减排可以减轻此类因素造成的影响,环境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家对粉尘排放标准逐步提高,一些企业的脱硫除尘设备的运行已经不能满足烟气的排放标准,针对这一点,对湿式脱硫塔内的除雾器的性能改造,可以部分减少粉尘的排放,这一技术的市场前景良好。
湿法脱硫工艺中,经吸收塔处理后的烟气夹带了大量的浆体液滴,特别是随着当今吸收塔烟气流速的不断提高,烟气携带液滴量将加剧。如果不除去这些液滴,这些浆体液滴会沉积在吸收塔下游侧设备表面,形成石膏垢,加速设备的腐蚀,对烟气再加器还会影响热交换。如果采用湿排工艺,则会造成烟囱“降雨”(排放液体、固体或浆体)、污染电厂周围环境。除雾器是燃煤或燃油锅炉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FGD 能否连续可靠运行。除雾器按脱硫工艺要求可水平式、屋脊式布置在吸收塔内或垂直布置于烟道中。
烟气通过除雾器的弯曲通道,在惯性力及重力的作用下将气流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脱硫后的烟气以一定的速度流经除雾器,烟气被快速、连续改变运动方向,因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烟气内的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被捕集下来,雾滴汇集形成水流,因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浆液池内,实现了气液分离,使得流经除雾器的烟气达到除雾要求后排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除雾器,增强除雾效果、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雾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
折流板除雾器,所述折流板除雾器设为二级或三级,每级折流板除雾器由多组形状相互配合的除雾单元拼接组成,每组除雾单元都包括用于分离雾滴的板片和用于固定组装所述板片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设有与板片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
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支撑架、冲洗管和安装于所述冲洗管上的多个喷嘴,每级折流板除雾器上下方各安装有一层与其平行设置的冲洗管且喷嘴均朝向中部的折流板除雾器,每层冲洗管均设有两组,每组配有一只用于控制冲洗时间的电动阀。
按以上技术方案,折流板除雾器为二级时,其包括沿气流方向排列的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所述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板片分别为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折流板除雾器为三级时,其包括沿气流方向排列的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所述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的板片分别为二通道板片、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
按以上技术方案,折流板除雾器为二级时,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板片间距分别为42mm和35mm;折流板除雾器为三级时,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的板片间距分别为42mm、 35mm和32mm。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除雾单元包括安装于中部的矩形标准单元和安装于外围的非标准单元。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除雾单元的单件质量不大于60Kg。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板片和喷嘴材料采用挤压成型的增强聚丙烯。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聚丙烯颗粒熔融指数1.0~2.0g/10min,拉伸强度30.5±1.5MPa、弯曲强度40MPa、延伸率大于400%、冲击强度(23℃) 5.4±1.0MPa。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喷嘴采用全锥型实心锥喷嘴或3/4实心锥涡旋喷嘴。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喷嘴的喷淋角度为90度,其喷淋范围叠加率大于或等于130%。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冲洗管与支撑架采用缠绕固定,喷嘴与冲洗管采用螺纹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除雾器二通道板片易于清洗,二通道带钩板片除雾效果更好,两种板片组合使用综合了两者的优势;板片采用增强聚丙烯材质,表面平整,板间距均匀相等,固定牢固;采用四层或六层冲洗时,有效减缓除雾器板片结垢;冲洗管采用FRP材质,强度及刚度更高,对吸收塔的振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除雾器采用卡板式结构,其整体强度提高;整套除雾器分成若干组除雾单元,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级除雾器除雾单元示意图;
图5为二级除雾器除雾单元示意图;
其中:1-折流板除雾器、2-除雾单元、3-支撑架、4-冲洗管(a1~a2-第一层冲洗管、b1~b2-第二层冲洗管、c1~c2-第三层冲洗管、d1~d2-第四层冲洗管)、5-喷嘴、6-板片、7-支承板、8-吸收塔、9-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除雾器,其包括
折流板除雾器1,所述折流板除雾器1设为二级或三级,每级折流板除雾器1由多组形状相互配合的除雾单元2拼接组成,每组除雾单元2都包括用于分离雾滴的板片6和用于固定组装所述板片6的支承板7,所述支承板7上设有与板片6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
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支撑架3、冲洗管4和安装于所述冲洗管4上的多个喷嘴5,每级折流板除雾器1上下方各安装有一层与其平行设置的冲洗管4且喷嘴5均朝向中部的折流板除雾器1,每层冲洗管4均设有两组,每组配有一只用于控制冲洗时间的电动阀
具体的,若折流板除雾器1为二级,其包括沿气流方向排列的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所述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板片6分别为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若折流板除雾器1为三级,其包括沿气流方向排列的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所述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的板片6分别为二通道板片、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
具体的,若折流板除雾器1为二级,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板片6间距分别为42mm和35mm;若折流板除雾器1为三级,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的板片6间距分别为42mm、 35mm和32mm。
具体的,所述除雾单元2包括安装于中部的矩形标准单元和安装于外围的非标准单元。
优选的,所述除雾单元2的单件质量不大于60Kg。
优选的,所述板片6和喷嘴5材料采用挤压成型的增强聚丙烯。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颗粒熔融指数1.0~2.0g/10min,拉伸强度30.5±1.5MPa、弯曲强度40MPa、延伸率大于400%、冲击强度(23℃) 5.4±1.0MPa。
具体的,所述喷嘴5采用全锥型实心锥喷嘴或3/4实心锥涡旋喷嘴。
优选的,所述喷嘴5的喷淋角度为90度,其喷淋范围叠加率大于或等于130%。
具体的,所述冲洗管4与支撑架3采用缠绕固定,喷嘴5与冲洗管4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流板除雾器为二级,板片型式采用成熟的脱硫吸收塔除雾器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板片结构简单,阻力小,易于冲洗。板片材料采用增强聚丙烯,聚丙烯颗粒熔融指数为1.0~2.0g/10min,成品除雾器能够满足300kg/m2动载荷的要求。所述增强聚丙烯材质板片的相关参数如下:拉伸强度30.5±1.5MPa、弯曲强度40MPa、延伸率大于400%、冲击强度(23℃) 5.4±1.0MPa。除雾器的增强聚丙烯材质板片采用机制挤压成型,板片表面光滑、尺寸规整、无变型翘曲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收塔除雾器布置型式采用平板式水平布置。为便于安装和拆卸,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装配和维修方便,将整套除雾器分成若干组除雾单元(像塔盘一样),每级除雾器包括26组标准单元和28组非标准单元,每组除雾单元尺寸和重量的大小考虑到能方便地从人孔进塔内或塔间烟道,除雾单元单件重量不大于60Kg,可方便的从人孔门进入,保证安装维护人员自如拆装。每组除雾单元之间的组合设计成相互配合的型式,可牢固地进行自固定。除雾器板片与支承板组装时,先用刀具在支承板上切割成与板片外型相一致的安装槽,然后将板片嵌进安装槽中,并在板片与支承板之间固定。所述吸收塔除雾器组件为自紧式,保证其整体的强度及刚性。除雾器采用卡板式结构,其整体强度比采用穿孔定距杆的除雾器高很多,每平方米可承受200kg动载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洗装置采用四层冲洗(烧结烟气粉尘较多,且含有硅、铁等粉尘,采用三层冲洗时,板片上结垢较快,二级除雾器冲洗不干净),且冲洗管材质采用FRP(乙烯基树脂玻璃钢),冲洗管采用FRP材质比常规PP材质的强度及刚度更高,对吸收塔的振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冲洗管与支撑架采用缠绕固定;喷嘴为全锥型实心锥喷嘴(或采用3/4″实心锥涡旋喷嘴),采用增强聚丙烯材质,喷淋角度为90度,其喷淋范围叠加率大于等于130%,以保证100%冲洗堵塞部位,即使冲洗水杂质多时也不堵塞喷嘴,喷嘴与冲洗管的连接为螺纹连接,充分保证了组装后的除雾器表面平整,板间距均匀相等,固定牢固,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洗装置采用时间控制结合压差控制,其中压差控制为优先级,时间控制为次优先级。设定除雾器压差为200Pa时冲洗管均冲洗一遍。每组管道配电动阀一只。一小时循环一个周期。以时间控制进行冲洗时按第一层冲洗管a1~a2、第二层冲洗管b1~b2、第三层冲洗管c1~c2、第四层冲洗管d1~d2的顺序运行,每组每个循环周期开启3min(0min时开启a1管时,其它管口应关闭,运行3min后a1管关闭;其余类同。60min时开启动a1,第二个循环周期开始)。停机检修时按冲洗顺序整体冲洗一遍。
以下为本实施例除雾器的详细数据:
除雾器数据表
本实用新型除雾器根据不同需要,可在折流板除雾器的板片上设置增加除雾效果的锥形钉结构,所述锥形钉结构与所述板片一体成型。
还可在板片表面涂一层疏水型耐腐蚀涂料,所述耐腐蚀涂料可采用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中,出口烟气中残留水分的测定方法:根据VDI3679碰撞测量方法。主塔出口烟气含水量不大于75mg/m3。保证所供应设备的可利用率大于98%(年8000h)。除雾器在烟气温度等于或低于80℃的工况下不会受到任何损坏,且当烟气温度短时间(10分钟)达到90℃时,除雾器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折流板除雾器,所述折流板除雾器设为二级或三级,每级折流板除雾器由多组形状相互配合的除雾单元拼接组成,每组除雾单元都包括用于分离雾滴的板片和用于固定组装所述板片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设有与板片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
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支撑架、冲洗管和安装于所述冲洗管上的多个喷嘴,每级折流板除雾器上下方各安装有一层与其平行设置的冲洗管且喷嘴均朝向中部的折流板除雾器,每层冲洗管均设有两组,每组配有一只用于控制冲洗时间的电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折流板除雾器为二级时,其包括沿气流方向排列的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所述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板片分别为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折流板除雾器为三级时,其包括沿气流方向排列的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所述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的板片分别为二通道板片、二通道板片和二通道带钩板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折流板除雾器为二级时,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板片间距分别为42mm和35mm;折流板除雾器为三级时,一级除雾器、二级除雾器和三级除雾器的板片间距分别为42mm、 35mm和3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安装于中部的矩形标准单元和外围的非标准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的单件质量不大于60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和喷嘴材料采用挤压成型的增强聚丙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颗粒熔融指数1.0~2.0g/10min,拉伸强度30.5±1.5MPa、弯曲强度40MPa、延伸率大于400%、冲击强度(23℃) 5.4±1.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采用全锥型实心锥喷嘴或3/4实心锥涡旋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喷淋角度为90度,其喷淋范围叠加率大于或等于13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与支撑架采用缠绕固定,喷嘴与冲洗管采用螺纹连接。
CN201721744448.XU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除雾器 Active CN207745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4448.XU CN207745617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除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4448.XU CN207745617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除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5617U true CN207745617U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4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44448.XU Active CN207745617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除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56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4334A (zh) * 2022-06-24 2022-08-16 台州临港热电有限公司 烟气除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4334A (zh) * 2022-06-24 2022-08-16 台州临港热电有限公司 烟气除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75827U (zh) 一种低阻力、节水催化裂化烟气吸收塔
CN203329558U (zh) 湿式烟气脱硫尾气再净化的装置
CN204672085U (zh) 一种密度板加工厂的废气收集净化装置
CN208008493U (zh) 一种将烟道余热用于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设备
CN205517261U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5561776A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206391788U (zh) 喷淋式惯性除尘器
CN208287661U (zh) 一种多级管束式除雾除尘器
CN207745617U (zh) 一种除雾器
CN204247036U (zh) 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
CN105498434A (zh) 多管旋流除尘除雾器单体及多管旋流除尘除雾器
CN203525501U (zh) 折板式除雾器
CN108926968A (zh) 一种尾气余热吸收净化分离装置及方法
CN201949811U (zh) 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
CN208824210U (zh) 一种尾气余热吸收净化分离装置
CN1158752A (zh) 多功能烟气净化器
CN109876551A (zh) Gh型涡流分布式湍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
CN202803101U (zh) 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雾滴脱除装置
CN101433792A (zh) 一种烟气洗涤方法及装置
CN211050964U (zh) 一种具有初级除雾功能的吸收塔除雾器冲洗水收集装置
CN209173617U (zh) 一种新型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旋流板塔
CN203484012U (zh) 一种泡沫除尘器
CN208727079U (zh) 复合式微米级气雾处理装置
CN102527220B (zh) 双涡流烟气脱硫除尘清洗系统
CN208032246U (zh) 一种综合吸收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16

Address after: 430223 A12 Finance Port, 77 Guangg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00, No. three, No. 5, Fenghuang garden, Phoenix Industrial Park, East Lake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SINOMA ENERGY CONSERVATION (WUHA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