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21875U -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21875U
CN207721875U CN201720730820.5U CN201720730820U CN207721875U CN 207721875 U CN207721875 U CN 207721875U CN 201720730820 U CN201720730820 U CN 201720730820U CN 207721875 U CN207721875 U CN 20772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ibial plateau
support plate
outside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08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文
颜冰冰
陆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yu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uyu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yu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uyu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7207308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2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2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218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包括用于与胫骨前外侧配合的主体支撑板、用于与胫骨平台前外侧配合并起支撑作用的颈体支撑板、横跨于腓骨头上方并与胫骨平台外侧配合的头部支撑板和包绕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弧形翼板,主体支撑板与颈体支撑板轴线方向之间夹角为25°,主体支撑板与颈体支撑板所处平面之间夹角为30°,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上开有螺钉孔,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头部支撑板和弧形翼板上有缝线通孔,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均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爪。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可靠固定胫骨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拧入胫骨的螺钉数量,从而降低螺钉对正常血液循环的影响,减少骨量损失,保证患者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骨板,具体讲是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背景技术
目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8%-15%,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扭伤、坠落伤等轻度暴力亦可造成此类骨折。随着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研究的不断深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日益受到骨科医生们的关注。由于胫骨平台外侧皮质较内侧薄,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也不少见,其受伤机制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即膝关节屈曲时受到轴向暴力作用造成胫骨平台后髁在冠状面上的损伤。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且骨折块多有明显移位,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关节面平整、牢固固定,力求早期功能锻炼。
由于受到后外侧腓骨头的遮挡,膝关节后侧又有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走行,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存在诸多困难,这也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难点之一。膝关节后外侧解剖结构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入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手术入路选择直接影响手术中骨折部位的显露,进而影响骨折复位、植骨和内固定。目前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学者主张行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后侧支撑钢板固定治疗,主要在于该入路后侧直接支撑下其力学稳定性好,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后侧支撑钢板固定。虽然通过支撑钢板能够起到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目的,但是,现有支撑钢板在固定时一般拧入的螺钉较多,这在钻孔过程中,对胫骨内骨质破坏非常严重,会损失过多的骨量,容易造成胫骨塌陷;此外,过多的螺钉插入胫骨内,还会对该区域的正常血液循环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在保证可靠固定胫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拧入胫骨的螺钉数量,从而降低螺钉对正常血液循环的影响,减少骨量损失,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包括用于与胫骨前外侧配合的主体支撑板、用于与胫骨平台前外侧配合并起支撑作用的颈体支撑板、横跨于腓骨头上方并与胫骨平台外侧配合的头部支撑板以及包绕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弧形翼板,颈体支撑板位于主体支撑板顶部,头部支撑板位于颈体支撑板顶部,弧形翼板位于头部支撑板顶部,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头部支撑板和弧形翼板为一整体结构,主体支撑板与颈体支撑板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5°,主体支撑板与颈体支撑板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35°,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上均开设有螺钉孔,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头部支撑板和弧形翼板上开设有缝线通孔,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弧形卡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中,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头部支撑板与胫骨相接触的弧形面上设置有若干半球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中,半球形凸起的直径为4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中,主体支撑板与颈体支撑板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5°,主体支撑板与颈体支撑板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中,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上开设的螺钉孔朝不同方向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为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中,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头部支撑板和弧形翼板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仅依靠螺钉将接骨板固定在胫骨上不同,本实用新型接骨板中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弧形卡爪,因此,在对胫骨进行固定时,弧形卡爪能够卡在胫骨上,起到固定作用,正因如此,从而有效减少置入胫骨内的螺钉数量,降低螺钉对该区域血液循环的影响,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螺钉数量的减少有效避免了钻孔时,胫骨损失过多的骨量,防止了胫骨局部部位的塌陷,手术损伤更小。
若干半球形凸起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头部支撑板与胫骨表面的大面积紧贴,从而减轻接骨板对胫骨大面积的压迫,进而有效保护胫骨骨折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将半球形凸起的直径设为4mm,可使效果更好。
主体支撑板、颈体支撑板和头部支撑板上开设的螺钉孔朝不同方向倾斜,且轴线的倾斜角度为5°,这种结构使得穿过螺钉孔的螺钉能够在胫骨的全部面积区域内均匀分布,设计更为合理,受力均匀,这在保证连接牢靠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置入螺钉的数量,从而降低螺钉对胫骨骨折区域血液循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包括用于与胫骨前外侧配合的主体支撑板10、用于与胫骨平台前外侧配合并起支撑作用的颈体支撑板11、横跨于腓骨头上方并与胫骨平台外侧配合的头部支撑板12以及包绕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弧形翼板13。颈体支撑板11位于主体支撑板10顶部,头部支撑板12位于颈体支撑板11顶部,弧形翼板13位于头部支撑板12顶部,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和弧形翼板13为一整体结构;主体支撑板10与颈体支撑板11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5°(当然也可以是15°~35°之间的其它角度),主体支撑板10与颈体支撑板11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当然也可以是20°~35°之间的其它角度);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和头部支撑板12上均开设有螺钉孔15,这些螺钉孔15朝不同的方向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为5°;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和弧形翼板13上开设有缝线通孔14;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和头部支撑板12的底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弧形卡爪16;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和弧形翼板13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主体支撑板10和颈体支撑板11的厚度均为4mm,头部支撑板12的厚度为3mm,弧形翼板13的厚度为2.5mm。
为了避免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与胫骨表面大面积紧贴,减轻本实用新型接骨板对胫骨大面积的压迫,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与胫骨相接触的弧形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半球形凸起17,半球形凸起17的直径为4mm。
本实用新型接骨板中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和头部支撑板12的底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弧形卡爪16,因此,在对胫骨进行固定时,弧形卡爪16能够卡在胫骨上,起到固定作用。正因如此,从而有效减少置入胫骨内的螺钉数量,降低螺钉对该区域血液循环的影响,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螺钉数量的减少有效避免了钻孔时,胫骨损失过多的骨量,防止了胫骨局部部位的塌陷,手术损伤更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胫骨前外侧配合的主体支撑板(10)、用于与胫骨平台前外侧配合并起支撑作用的颈体支撑板(11)、横跨于腓骨头上方并与胫骨平台外侧配合的头部支撑板(12)以及包绕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弧形翼板(13),所述颈体支撑板(11)位于主体支撑板(10)顶部,头部支撑板(12)位于颈体支撑板(11)顶部,弧形翼板(13)位于头部支撑板(12)顶部,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和弧形翼板(13)为一整体结构,所述主体支撑板(10)与颈体支撑板(11)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5°,所述主体支撑板(10)与颈体支撑板(11)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35°,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和头部支撑板(12)上均开设有螺钉孔(15),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和弧形翼板(13)上开设有缝线通孔(14),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和头部支撑板(12)的底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弧形卡爪(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与胫骨相接触的弧形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半球形凸起(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凸起(17)的直径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板(10)与颈体支撑板(11)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5°,所述主体支撑板(10)与颈体支撑板(11)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和头部支撑板(12)上开设的螺钉孔(15)朝不同方向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为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板(10)、颈体支撑板(11)、头部支撑板(12)和弧形翼板(13)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CN201720730820.5U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2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0820.5U CN207721875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0820.5U CN207721875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21875U true CN207721875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9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082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21875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218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6232A (zh) * 2018-10-31 2019-02-12 济南大学 胫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6232A (zh) * 2018-10-31 2019-02-12 济南大学 胫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7284B (zh) 胫骨平台后外侧接骨板
CN107928774A (zh) 一种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板
CN105395242A (zh) 一种胫骨近端接骨板系统
CN107789099A (zh) 保留骨量单关节置换膝关节假体
CN102525631B (zh) 用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处骨折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接骨板
US20150066093A1 (en) Proximal tibial posterior plateau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CN206964672U (zh) 一种接骨板
CN207721875U (zh)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
CN209220466U (zh) 一种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锁定接骨板
CN207012231U (zh)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万向锁定内固定装置
CN101507653A (zh) 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接骨板
CN203425021U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108095814A (zh) 一种肱骨远端外侧接骨板
CN209285690U (zh) 一种用于胫骨平台外侧合并后侧骨折的接骨板
CN202397582U (zh) 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CN210354878U (zh)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专用钢板
CN208677548U (zh) 一种肱骨远端外侧接骨板
CN201365972Y (zh) 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接骨板
CN202859276U (zh)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
CN201912215U (zh) 用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处骨折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接骨板
CN205814407U (zh) 髌骨接骨爪
CN205359610U (zh) 股骨髁上骨折内侧辅助锁定板
CN107789045B (zh) Hoffa骨折专用内固定器
CN210250037U (zh) 一种胫骨近端外侧l型接骨板
CN204655086U (zh) 一种胫骨外侧平台后髁骨折复位内固定专用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