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2635U - 头戴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2635U
CN207652635U CN201721429571.2U CN201721429571U CN207652635U CN 207652635 U CN207652635 U CN 207652635U CN 201721429571 U CN201721429571 U CN 201721429571U CN 207652635 U CN207652635 U CN 207652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ound
absorption cotton
sound absorption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95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都
谢小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95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2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2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2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罩及连接两个耳罩的头箍,耳罩包括壳体、耳垫、吸声棉及拾音器,耳垫设于壳体的一外侧表面上,吸声棉设于壳体的空腔内,且空腔的空闲区域均被吸声棉填充,拾音器的外侧壁上包覆有一层橡胶垫,拾音器通过橡胶垫固设于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头戴式耳机,通过在壳体空腔内设置吸声棉,并提取壳体空腔的空闲空间的形状和尺寸来作为吸声棉的外形参数,以使壳体空腔的所有空闲区域都能够被吸声棉填满,使得吸声棉能够全方位吸收噪声,被动降噪效果好,此外,通过橡胶垫来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振动传递,及设置耳垫来与佩戴者的耳廓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被动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头戴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高技术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及移动通信产品的不断普及,耳机作为这些产品不可缺少的一种配件,也随之得到了广泛使用。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有稳定的通信质量,还要能在嘈杂甚至高噪环境下隔离不需要的噪声而进行正常的通信联络,这就要求需要对耳机进行降噪处理。
目前市场上的耳机按照佩戴方式来分可以归类为头戴式及耳塞式,头戴式耳机的降噪方式主要有:采用隔音材料来进行物理降噪(也称被动降噪)和采用电子线路来进行有源降噪(也称主动降噪)两种,然而对于一些脉冲、冲击波等类型的噪源,有源降噪取不到降噪效果,只能采用物理降噪,因此物理降噪极为重要。
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头戴式耳机通常只是在壳体间隙处设置简单的橡胶垫来进行物理降噪,被动降噪效果差,最多只能对25dB以内的噪声进行隔离,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动降噪效果好的头戴式耳机。
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箍及两个耳罩,两个所述耳罩经所述头箍连接,所述耳罩包括壳体、耳垫、吸声棉及拾音器,所述耳垫设于所述壳体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吸声棉设于所述壳体的空腔内,且所述空腔的空闲区域均被所述吸声棉填充,所述拾音器的外侧壁上包覆有一层橡胶垫,所述拾音器通过所述橡胶垫固设于所述壳体上。
上述头戴式耳机,通过在所述壳体空腔内设置所述吸声棉,增大了所述壳体空腔的吸声能力,并提取所述壳体空腔的空闲空间的形状和尺寸来作为所述吸声棉的外形参数,以使所述壳体空腔的所有空闲区域都能够被所述吸声棉填满,使得所述吸声棉能够全方位吸收噪声,防止噪声传导到佩戴者的耳朵,被动降噪效果好。此外,通过所述橡胶垫来安装所述拾音器,避免刚性连接,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振动传递,同时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耳垫,所述耳垫将与佩戴者的耳廓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被动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厚度位于3mm至4mm之间,所述壳体由PC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耳罩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内侧壳体和外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外侧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吸声棉之间,所述拾音器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拾音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罩还包括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吸声棉上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相对布置,所述扬声器收容在所述二出音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壳体呈平板状,其中部设有一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连通,所述耳垫设于所述内侧壳体的外表面上,且环绕于所述贯通孔的外围,所述耳垫由记忆海绵材质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倾斜向下布置,且倾斜角度位于30°至60°,所述吸声棉的吸声系数为0.99。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吸声棉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上,所述螺纹连接结构包括若干螺钉及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且含有螺纹孔的若干凸柱,每个所述螺钉均依次穿过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吸声棉,并旋装在一个所述凸柱的螺纹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壳体与所述内侧壳体扣合连接的位置上设有一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头箍包括调节段及设于所述调节段两端的两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第一枢接块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C”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段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设有第二枢接块,所述第一枢接块固设于所述调节段的末端上,所述连接杆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围,且所述壳体枢接在所述第一枢接块和所述第二枢接块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耳罩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耳罩 10 头箍 20
壳体 11 耳垫 12
吸声棉 13 拾音器 14
电路板 15 扬声器 16
内侧壳体 111 外侧壳体 112
空腔 113 贯通孔 1111
橡胶垫 141 凸柱 1
第一出音孔 151 第二出音孔 131
调节段 21 连接段 22
第一枢接块 221 连接杆 222
第二枢接块 222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罩10及一个头箍20,两个所述耳罩10经所述头箍20连接。
所述耳罩包括壳体11、耳垫12、吸声棉13、拾音器14、电路板15及扬声器16。
其中,所述壳体11包括内侧壳体111和外侧壳体112,所述内侧壳体111和所述外侧壳体112扣合连接,以形成一空腔113,所述内侧壳体111呈平板状,其中部设有一贯通孔1111,同时所述外侧壳体112与所述内侧壳体111扣合连接的位置上设有一橡胶圈(图未示),以避免振动传递。当佩戴者佩戴所述头戴式耳机时,所述内侧壳体111朝向佩戴者的头部,所述外侧壳体112则朝外。
具体地,所述壳体11的厚度为4mm,所述壳体11由PC材料制作而成。可以理解的,在满足壳体重量、成型及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壳体材料的密度越大、壳体厚度越大及壳体上开孔面积越小,则壳体的隔声效果越好,因此在本实施例当中,选取PC材料作为所述壳体11的成型材料,同时将所述壳体11的厚度设定为4mm(现有耳罩的壳体厚度通常为2mm),以在满足各项要求下,尽可能提高所述壳体11的隔声效果。此外,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壳体11的厚度还可以为3mm至4mm之间的任意值。
其中,所述耳垫12呈环形,所述耳垫12设于所述内侧壳体111的外表面上,且环绕于所述贯通孔1111的外围,所述耳垫12由记忆海绵材质制作而成,以使所述耳垫12能够与佩戴者的耳廓充分密封接触,防止噪声进入到人耳。
其中,所述吸声棉13设于所述空腔113内,且所述空腔113的空闲区域均被所述吸声棉13填充,所述空腔113的空闲区域为安装所有元器件后剩余未被占用的空间。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提取所述空腔113的空闲区域的形状和尺寸来作为所述吸声棉13的外形参数,然后在按照该外形参数来开模制作所述吸声棉13,以使所述吸声棉13能够填充所述空腔113的所有空闲区域。
此外,所述吸声棉13的吸声系数为0.99,其可由纳米吸声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拾音器14的外侧壁上包覆有一层橡胶垫141,所述拾音器14通过所述橡胶垫141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112的外表面上。
在具体实施时,可在所述外侧壳体112的外表面上开设一贯穿所述外侧壳体112的安装孔,然后将所述橡胶垫141套入到所述拾音器14的外侧壁上,然后将所述橡胶垫141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即可。
此外,所述拾音器13倾斜向下布置,且倾斜角度(与水平夹角)为45°,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拾音器13倾斜向下的角度还可以为30°至60°之间的任意值。
其中,所述电路板15连接在所述内侧壳体111和所述吸声棉13之间,所述扬声器16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112的内表面上。所述拾音器13与所述电路板15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14也与所述电路板15电性连接,所述拾音器13采集的音频数据将由所述电路板15转化为音频模拟信号,而后再经所述扬声器14播放。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15和所述吸声棉13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上,所述螺纹连接结构包括若干螺钉(图未示)及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且含有螺纹孔的若干凸柱1,每个所述螺钉均依次穿过所述电路板15和所述吸声棉13,并旋装在一个所述凸柱1的螺纹孔上,以将所述电路板15和所述吸声棉13固定。
此外,所述电路板15上设有第一出音孔151,所述吸声棉13上设有第二出音孔131,所述第一出音孔151和所述第二出音孔131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出音孔151与所述贯通孔1111连通,所述扬声器16收容在所述二出音孔131内,以使所述扬声器16播放的声音依次经过所述二出音孔131、所述第一出音孔151和所述贯通孔1111后传入人耳。
所述头箍20包括调节段21及设于所述调节段21两端的两个连接段22,每个所述连接段22上连接一个所述耳罩10,所述调节段21用于调节所述头箍20的长度,其结构与现有的无差别。
其中,所述连接段22包括第一枢接块221及连接杆222,所述连接杆222呈“C”形,所述连接杆222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段21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杆222的另一端固设有第二枢接块2221,所述第一枢接块221固设于所述调节段21的末端上,所述连接杆222设于对应的所述壳体11的外围,且所述壳体11枢接在所述第一枢接块221和所述第二枢接块2221之间,以使所述耳罩10可以转动。
综上,本实施例当中的头戴式耳机,通过在所述空腔113内设置所述吸声棉13,增大了所述空腔113的吸声能力,并提取所述空腔113的空闲空间的形状和尺寸来作为所述吸声棉13的外形参数,以使所述空腔113的所有空闲区域都能够被所述吸声棉13填满,使得所述吸声棉13能够全方位吸收噪声,防止噪声传导到佩戴者的耳朵,被动降噪效果好。此外,通过所述橡胶垫141来安装所述拾音器14,避免刚性连接,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振动传递,且通过在所述壳体11上设置所述耳垫12,以使所述耳垫12能与佩戴者的耳廓紧密接触,同时合理选取所述壳体11的厚度及材料,并合理布置所述耳罩10的结构,以使所述耳罩10在满足重量、成型及使用等要求的情况下,结构紧凑,且达到最好的隔声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被动降噪效果,所述头戴式耳机可以达到对36dB的噪声进行隔离,足够满足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箍及两个耳罩,两个所述耳罩经所述头箍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包括壳体、耳垫、吸声棉及拾音器,所述耳垫设于所述壳体的一外侧表面上,所述吸声棉设于所述壳体的空腔内,且所述空腔的空闲区域均被所述吸声棉填充,所述拾音器的外侧壁上包覆有一层橡胶垫,所述拾音器通过所述橡胶垫固设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厚度位于3mm至4mm之间,所述壳体由PC材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内侧壳体和外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外侧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内侧壳体和所述吸声棉之间,所述拾音器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拾音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还包括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吸声棉上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相对布置,所述扬声器收容在所述二出音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壳体呈平板状,其中部设有一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连通,所述耳垫设于所述内侧壳体的外表面上,且环绕于所述贯通孔的外围,所述耳垫由记忆海绵材质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倾斜向下布置,且倾斜角度位于30°至60°,所述吸声棉的吸声系数为0.99。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吸声棉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上,所述螺纹连接结构包括若干螺钉及固设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表面且含有螺纹孔的若干凸柱,每个所述螺钉均依次穿过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吸声棉,并旋装在一个所述凸柱的螺纹孔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壳体与所述内侧壳体扣合连接的位置上设有一橡胶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包括调节段及设于所述调节段两端的两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第一枢接块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C”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段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设有第二枢接块,所述第一枢接块固设于所述调节段的末端上,所述连接杆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围,且所述壳体枢接在所述第一枢接块和所述第二枢接块之间。
CN201721429571.2U 2017-10-31 2017-10-31 头戴式耳机 Active CN207652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9571.2U CN207652635U (zh) 2017-10-31 2017-10-31 头戴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9571.2U CN207652635U (zh) 2017-10-31 2017-10-31 头戴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2635U true CN207652635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9571.2U Active CN207652635U (zh) 2017-10-31 2017-10-31 头戴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26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0026A (zh) * 2017-10-31 2018-03-02 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0026A (zh) * 2017-10-31 2018-03-02 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50026A (zh) 头戴式耳机
CN103475968B (zh) 一种耳机
US6831984B2 (en) Noise reducing
US20060269090A1 (en) Supra-aural headphone noise reducing
CN104244130B (zh) 一种耳机
CN203590402U (zh) 一种耳机
CN105100996B (zh) 二合一扬声器单元和头戴式耳机
CN102843621A (zh) 共振便携式音响
CN206370934U (zh) 一种可调节音质的耳塞
CN204465800U (zh) 扬声器装置和耳机
CN207652635U (zh) 头戴式耳机
CN206585739U (zh) 一种低音增强音箱
CN204316703U (zh) 双后音腔耳机
CN209283460U (zh) 音箱及其麦克风结构
CN218041770U (zh) 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8940169U (zh) 耳机和耳机单元
US11671745B2 (en) Headphone earcup with adsorptive material
CN103414974A (zh) 一种喇叭音室结构
CN209462574U (zh) 音箱用扬声结构及音箱
CN209562751U (zh) 入耳式耳机
CN208316960U (zh) 一种耳机的密封式耳壳结构
CN209089189U (zh) 一种防风降噪的头戴式耳机
CN203399243U (zh) 一种喇叭音室结构
CN205179347U (zh) 一种组合分频式骨导耳机
CN207638826U (zh) 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