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1739U -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1739U
CN207651739U CN201721564457.0U CN201721564457U CN207651739U CN 207651739 U CN207651739 U CN 207651739U CN 201721564457 U CN201721564457 U CN 201721564457U CN 207651739 U CN207651739 U CN 20765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wer
contact
under
contac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644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增祥
阎国栋
杨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ong Xiang Parking Apparatu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ong Xiang Parking Apparatu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ong Xiang Parking Apparatu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ong Xiang Parking Apparatu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644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停车设备技术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机械停车设备充电接驳装置刚性连接易损坏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其主要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包括上固定板和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的上的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定位销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插座组件包括筒体、绝缘滑块组件和第一弹性件,绝缘滑块组件设置在筒体内;第一弹性件对称设置在绝缘滑块的侧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绝缘滑块相连,另一端与筒体的内壁相连;绝缘滑块组件包括绝缘滑块和固定安装在绝缘滑块上的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绝缘滑块还设有与定位销轴匹配的定位通孔。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辆的日趋普及,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进一步变得迫切,而车库作为长时间停放车辆的场所,人们希望电动车辆在车库泊车的同时能进行充电,这样将有效地利用停车时间为电动车辆补充电能。特别在立体停车设备方面,高效地存取车并及时充电,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与舒适。
现有的立体停车设备通常采用载车板将车辆横移入库,即立体车库存放平台设置多个升降横移装置,每个升降横移装置通过钢丝绳与其下方的载车板连接,汽车停放在载车板上后,升降横移装置驱动载车板上升至升降横移装置所在存放平台实现停车入库。升降横移装置上连接有供电线缆;载车板上设置有与汽车连接充电的电缆接头、电流转换装置及充电控制系统;升降横移装置与载车板通过充电接驳装置实现有线连接。
但是在存取库位其它车辆时,为腾挪出存取通道,吊挂载车板的升降横移装置需要横向移动,而在升降横移装置起动、停止时,吊挂在升降横移装置下方的载车板由于惯性产生横向摆动。现有的充电接驳装置通常为刚性连接,摆动过程中极易使充电接驳装置受力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机械停车设备充电接驳装置刚性连接易损坏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上固定板和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的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定位销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筒体、绝缘滑块组件和至少四个第一弹性件,所述绝缘滑块组件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绝缘滑块的侧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绝缘滑块相连,另一端与筒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绝缘滑块组件包括绝缘滑块和固定安装在绝缘滑块上的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所述绝缘滑块还设有与所述定位销轴匹配的定位通孔;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与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与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上触头与第二动力下触头以及第二信号上触头与第二信号下触头均采用插接的方式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插座组件还包括下固定板,所述筒体是由四个侧板首尾相连而成的具有上下开口的矩形箱体,筒体的下部固设底板;所述下固定板与底板通过第二弹性件相连;第二弹性件能够使载车板与升降横移装置之间的垂直高度预留可调距离,有效弥补了垂直方向的安装误差。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为了增强压缩弹簧的稳定性,上述筒体的四个侧板以及下固定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压缩弹簧匹配的导向杆。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左右两个侧板上的导向杆为第一导向杆,所述绝缘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匹配的通孔;为了提高第一弹性件压缩弹簧的调节范围,上述左右两个侧板上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绝缘滑块上的通孔,其两端搭接在所述条形孔上,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侧板和绝缘滑块上。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前后两个侧板上的导向杆为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焊接在侧板上,另一端为自由悬臂端,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其一端焊接在侧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绝缘滑块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均为阶梯轴,其一端均设有螺纹,另一端均为圆锥头,中部均设有定位轴肩;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为阶梯轴,其一端均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插接用的盲孔,设有螺纹一端的轴颈小于设有盲孔的一端的轴颈。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漏电,保证在正常使用及检修维护时的人身、设备安全,所述上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的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固连在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第一动力上触头、第二动力上触头和第二信号上触头上套装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位于所述螺栓与上固定板之间;所述定位轴肩与上固定板之间设有绝缘板。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相匹配的阶梯孔;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的螺纹端穿过所述阶梯孔,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固定在绝缘滑块上;
所述阶梯孔的大孔与相应第一信号下触头、第一动力下触头、第二动力下触头和第二信号下触头设有盲孔一端的轴颈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为1mm左右,这样设置使得下触头与阶梯孔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对中过程中,上触头与盲孔之间留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有利于对中插接动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可靠性,上述第一弹性件为八个,每两个第一弹性件为一组设置在绝缘滑块的侧壁与筒体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四个,其两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钣金件,其中部向内凸起、两侧折边,形成“几”字形状;为了提高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强度,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凸起的底面相邻的两个侧面边缘之间设有加强钢板;为了方便连接,上述筒体的四个侧板之间通过铝型材固连;为了提高接驳插接的安全平稳性,上述筒体的相对两个侧板上方设有用于对上固定板进行粗定位的角钢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接驳装置在横向、纵向设置弹性件如压缩调节弹簧进行柔性连接,具有相应的自调范围,能够对摆动进行有效缓冲,使得本装置不易损坏、使用可靠。
2、本实用新型在下固定板与筒体之间设置弹性件如压缩调节弹簧进行柔性连接,能够有效弥补载车板与升降横移装置之间由于制造或安装带来的高度误差,使垂直方向具有充足灵活的安装、调试余量。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的上下触头接触牢固,导电安全可靠,不易发生断电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
1—插头组件,
11—上固定板,111—第一信号上触头、112—第一动力上触头、113—定位销轴、114—第二动力上触头、115—第二信号上触头、116—绝缘套、117—绝缘板、118—定位轴肩;
2—插座组件,
21—筒体,211—侧板、212—底板、213—角钢护板、214—条形孔,
22—绝缘滑块组件,221—绝缘滑块、222—定位通孔、223—第一信号下触头、224—第一动力下触头、225—第二动力下触头、226—第二信号下触头;
23—第一弹性件,
24—第二弹性件,241—导向杆,
25—下固定板、251—加强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使用了特定“左”、“右”“前”“后”的方向术语,这是以对应的附图为参照的,并不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图面的定义方向发生改变时,这些词语表示的方向应当解释为相应的不同方向。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包括插头组件1和插座组件2。插头组件1包括上固定板11、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定位销轴113、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插座组件2包括筒体21、下固定板25、绝缘滑块组件22和第一弹性件23。绝缘滑块组件22包括绝缘滑块221和固定安装在绝缘滑块221上的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
第一信号上触头111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分别与升降横移装置上的正负控制信号线缆连接;第一信号下触头223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分别与载车板上的充电控制系统相连。第一动力上触头112和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分别与升降横移装置上的正负电源线缆连接;第一动力下触头224和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分别与载车板上的电流转换装置相连。
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25均为钣金件,其中部向内凸起、两侧折边,形成“几”字形状。与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25凸起的底面相邻的两个侧面边缘之间设有加强钢板251。凸起的底面两侧的折边为固定部,插头组件1通过折边安装在升降横移装置上,插座组件2通过折边安装在载车板上。
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均为阶梯轴,其一端均设有螺纹,另一端均为圆锥头,中部均设有定位轴肩118。上固定板11设有与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相匹配的通孔,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的螺纹端穿过通孔,通过螺栓将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固连在上固定板11上;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上套装有绝缘套116;绝缘套116位于螺栓与上固定板11之间;定位轴肩118与上固定板11之间设有绝缘板117。
筒体21是由四个侧板211首尾通过铝型材用螺钉固连而成的具有上下开口的矩形箱体,筒体21的相对两个侧板211上方设有用于对上固定板11进行粗定位的角钢护板213;筒体21的下部固设底板212。下固定板25与底板212通过第二弹性件24相连;第二弹性件24可根据载车板与升降横移装置之间的高度安装误差,灵活的自动调节垂直方向的距离。
绝缘滑块组件22设置在筒体21内;绝缘滑块221设有与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相匹配的阶梯孔;还设有与定位销轴113匹配的定位通孔222。
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亦均为阶梯轴,其一端均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插接用的盲孔,设有螺纹一端的轴颈小于设有盲孔的一端的轴颈。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的螺纹端穿过阶梯孔,通过螺栓将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固定在绝缘滑块221上;阶梯孔的大孔与相应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设有盲孔一端的外轴颈之间留有1mm间隙。
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24均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23为八个,每两个第一弹性件23为一组对称设置在绝缘滑块221的侧壁与筒体21的侧板211之间;第一弹性件23的一端与绝缘滑块221相连,另一端与筒体21的内壁相连,形成中间浮动框架。第二弹性件24为四个,其两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筒体21的四个侧板211以及下固定板25上均设有与压缩弹簧匹配的导向杆241。
筒体21的四个侧板211以及下固定板25上均设有与压缩弹簧匹配的导向杆241。筒体21左右两个侧板上的导向杆为第一导向杆,绝缘滑块221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杆匹配的通孔,左右两个侧板上设有条形孔214;第一导向杆穿过绝缘滑块221上的通孔,其两端搭接在条形孔214上,压缩弹簧套装在第一导向杆上,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侧板和绝缘滑块上。筒体21前后两个侧板上的导向杆为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一端焊接在侧板上,另一端为自由悬臂端,压缩弹簧套装在第二导向杆上,其一端焊接在侧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绝缘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当载车板上升至预定位置时,定位销轴113进入绝缘滑块221的定位通孔内,完成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初定位,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分别与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对接,上触头的锥头部分会自动调节滑入相应的下触头使其顺利对接,最终使上触头插入下触头内,完成充电接驳。
当载车板下降时,充电接驳装置的插头组件1和插座组件2分别在上固定板11与下固定板25作用下分离。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组件(1)和插座组件(2);
所述插头组件(1)包括上固定板(11)和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11)上的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定位销轴(113)、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
所述插座组件(2)包括筒体(21)、绝缘滑块组件(22)和至少四个第一弹性件(23),所述绝缘滑块组件(22)设置在所述筒体(2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3)对称设置在所述绝缘滑块(221)的侧壁与筒体(21)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23)的一端与绝缘滑块(221)相连,另一端与筒体(21)的内壁相连;
所述绝缘滑块组件(22)包括绝缘滑块(221)和固定安装在绝缘滑块(221)上的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所述绝缘滑块(221)还设有与所述定位销轴(113)匹配的定位通孔(222);
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111)与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上触头(112)与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上触头(114)与第二动力下触头(225)以及第二信号上触头(115)与第二信号下触头(226)均采用插接的方式匹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2)还包括下固定板(25),
所述筒体(21)是由四个侧板(211)首尾相连而成的具有上下开口的矩形箱体,筒体(21)的下部固设底板(212);
所述下固定板(25)与底板(212)通过第二弹性件(2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24)均为压缩弹簧;
所述筒体(21)的四个侧板(211)以及下固定板(25)上均设有与所述压缩弹簧匹配的导向杆(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21)左右两个侧板上的导向杆为第一导向杆,所述绝缘滑块(2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匹配的通孔,所述左右两个侧板上设有条形孔(214);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绝缘滑块(221)上的通孔,其两端搭接在所述条形孔(214)上,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侧板和绝缘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21)前后两个侧板上的导向杆为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焊接在侧板上,另一端为自由悬臂端,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其一端焊接在侧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绝缘滑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均为阶梯轴,其一端均设有螺纹,另一端均为圆锥头,中部均设有定位轴肩(118);
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为阶梯轴,其一端均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插接用的盲孔,设有螺纹一端的轴颈小于设有盲孔的一端的轴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固定板(11)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相匹配的通孔,
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的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固连在上固定板(11)上;
所述第一信号上触头(111)、第一动力上触头(112)、第二动力上触头(114)和第二信号上触头(115)上套装有绝缘套(116);所述绝缘套(116)位于所述螺栓与上固定板(11)之间;
所述定位轴肩(118)与上固定板(11)之间设有绝缘板(1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滑块(221)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相匹配的阶梯孔;
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的螺纹端穿过所述阶梯孔,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固定在绝缘滑块(221)上;
所述阶梯孔的大孔与相应第一信号下触头(223)、第一动力下触头(224)、第二动力下触头(225)和第二信号下触头(226)设有盲孔一端的外轴颈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23)为八个,每两个第一弹性件(23)为一组设置在绝缘滑块(221)的侧壁与筒体(21)的侧板(211)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件(24)为四个,其两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25)均为钣金件,其中部向内凸起、两侧折边,形成“几”字形状;与所述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25)凸起的底面相邻的两个侧面边缘之间设有加强钢板(251);所述筒体(21)的四个侧板(211)之间通过铝型材固连;所述筒体(21)的相对两个侧板(211)上方设有用于对上固定板(11)进行粗定位的角钢护板(213)。
CN201721564457.0U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Active CN20765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4457.0U CN207651739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4457.0U CN207651739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1739U true CN207651739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64457.0U Active CN207651739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17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275A (zh) * 2018-09-07 2018-11-2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9779363A (zh) * 2019-03-14 2019-05-21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275A (zh) * 2018-09-07 2018-11-2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8868275B (zh) * 2018-09-07 2023-11-14 西安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9779363A (zh) * 2019-03-14 2019-05-21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9779363B (zh) * 2019-03-14 2023-12-05 西安领充无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0977B (zh) 自动快速插接抽屉式电动车电池箱
CN208856869U (zh) 一种搬运车
CN207651739U (zh) 一种充电接驳装置
CN107237527B (zh) 一种带有快捷充电式二层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CN204905912U (zh) 基于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
CN108944545B (zh) 一种用于智能机械车库的自动插接充电装置
CN108116266A (zh) 一种agv自动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23939A (zh) 多车型电动小客车共享智能快换的双工位换电控制方法
CN11000137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快换装置、电动汽车及快换方法
CN208216680U (zh) 一种电池快换装置和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
CN210174826U (zh) 基于多车型的共享智能快速换电的双工位换电站
CN203967521U (zh) 一种多功能框架连接件
CN210793622U (zh) 一种具有降落辅助结构且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
CN215360950U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和无人机
CN20791018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N204669048U (zh) 超级电容无轨电车用快速充电结构
CN204144481U (zh) 一种带有夹持压力指示灯的接地线接电夹
CN206340774U (zh) 车载活动连接器及其浮动连接器
CN209913149U (zh) 一种立体车库充电桩插接装置
CN209904555U (zh) 一种可调节自适应的agv用自动充电装置
CN211493675U (zh) 支撑结构
CN2120223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立式充电设备
CN202454987U (zh) 轨道车辆底架线槽电缆预组工装
CN207338838U (zh) 一种应用广泛的四芯电连接器
CN213333561U (zh) 一种便携式电控影视轨道移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