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8263U -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48263U CN207648263U CN201721712091.7U CN201721712091U CN207648263U CN 207648263 U CN207648263 U CN 207648263U CN 201721712091 U CN201721712091 U CN 201721712091U CN 207648263 U CN207648263 U CN 2076482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 pipe gallery
- steel frame
- profile steel
- horizontal st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包括型钢钢架、水平支架横梁和抗震斜撑组件;水平支架横梁安装于型钢钢架侧面,与型钢钢架垂直,安装节点处设置隔震缓冲元件;抗震斜撑组件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下方与型钢钢架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隔震、吸能的方式将地震或其他形式震动对管廊内部支架的作用进行吸收,达到抗震效果,起到保护结构稳定性的目的;模块化设计,形式相比于传统结构避免现场焊接,通过螺栓装配式施工,实现快速化施工,更换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处于兴起节段,综合管廊的建设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对解决交通拥堵,管线结构混乱等问题有着很大的作用。支架则是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支撑管廊内部各类管线的作用,是保证综合管廊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之一。
现阶段管廊内部的支架结构形式较为简单单一,仅仅能保证正常自然条件下的管廊工作运行,对应付突发状况(如遇到地震、爆炸等灾害),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明显不足,会存在管线散落、结构坍落等隐患,这样既增大了后期的维修成本,也影响了整个公共市政的运行,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通过减震、隔震、吸能的方式将地震或其他形式震动对管廊内部支架的作用进行吸收,达到抗震效果,起到保护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型钢钢架、水平支架横梁和抗震斜撑组件;
水平支架横梁安装于型钢钢架侧面,与型钢钢架垂直,安装节点处设置隔震缓冲元件;
抗震斜撑组件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下方与型钢钢架之间。
抗震斜撑组件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侧面与综合管廊墙体之间。
型钢钢架通过预埋钢板安装到综合管廊墙体。
抗震斜撑组件包括两段抗震斜撑板,分别为上抗震斜撑板和下抗震斜撑板,上抗震斜撑板和下抗震斜撑板互相搭接并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搭接处垫设有斜撑缓冲垫。
抗震斜撑组件两端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分别与水平支架横梁和型钢钢架铰接。
抗震斜撑组件两端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分别与水平支架横梁和综合管廊墙体铰接。
水平支架横梁顶面外端设置有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具备隔震效果:
发生震动时,通过缓冲元件受力和变形消耗震动能量,使传递到结构上的地震能量大大减少,实现隔震效果。
(2)具备减震效果:
剩余地震能量传递到装置上时,通过抗震斜撑组件的移动与耗能元件的变形耗能,减少装置的地震响应,实现减震效果。
(3)可复原性
在设计耐受震动载荷的范围内,震动结束后装置的结构形式可简单调整后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减少人工维修成本。
(4)形式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模块化设计,形式相比于传统结构避免现场焊接,通过螺栓装配式施工,实现快速化施工,更换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含一组抗震斜撑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含两组抗震斜撑组件的结构图。
图中:1-型钢钢架,2-隔震缓冲元件,3-水平支架横梁,4-限位装置,5-上连接板,6-上连接板铰接螺栓,7-上连接板螺母组件,8-上抗震斜撑板,9-斜撑缓冲垫,10-上抗震斜撑板连接螺栓,11-上抗震斜撑板螺母组件,12-下抗震斜撑板连接螺栓,13-下抗震斜撑板螺母组件,14-下抗震斜撑板,15-下连接板铰接螺栓,16-下连接板螺母组件,17-下连接板,18-综合管廊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包括型钢钢架1、水平支架横梁3和抗震斜撑组件。型钢钢架1通过预埋钢板安装到综合管廊墙体18。水平支架横梁3安装于型钢钢架1侧面,与型钢钢架1垂直,安装节点处设置隔震缓冲元件2。水平支架横梁3顶面外端设置有限位装置4。
抗震斜撑组件可仅竖直方向布置,根据需要,也可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同时布置。设置一组抗震斜撑组件时,抗震斜撑组件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3下方与型钢钢架1之间。设置两组抗震斜撑组件时,另一组抗震斜撑组件可设置于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3侧面与综合管廊墙体18之间。
抗震斜撑组件包括两段抗震斜撑板,分别为上抗震斜撑板8和下抗震斜撑板14,上抗震斜撑板8和下抗震斜撑板14互相搭接并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搭接处垫设有斜撑缓冲垫9。
设置一组抗震斜撑组件时,抗震斜撑组件两端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分别与水平支架横梁3和型钢钢架1铰接。设置两组抗震斜撑组件时,另一组抗震斜撑组件两端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分别与水平支架横梁3和综合管廊墙体18铰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中,型钢钢架1与水平支架横梁3安装节点处的隔震缓冲元件2和抗震斜撑组件为主要抗震元件,在震动的时候产生形变和吸能,起到了抗震的作用。通过两处设置来保障支架结构抗震性能:一是隔震缓冲元件减少地震波传递到支架上的荷载,二是通过抗震斜撑组件变形和位移消耗部分地震能量。从而减少地震对综合管廊支架上部管线等的损坏。
具体安装步骤为:
(1)提前将连接板预先焊接在型钢钢架1、水平支架横梁3或者综合管廊墙体18的预埋钢板上。
(2)将型钢钢架1固定安装到管廊侧壁预留的预埋钢板位置处。
(3)连接隔震缓冲装置2和水平支架横梁3,并将其一并安装到型钢钢架1上。
(4)将两段抗震斜撑板搭接,并和斜撑缓冲垫9用螺栓进行连接,构成斜撑组件。
(5)将步骤(4)连接完成的抗震斜撑组件一端和水平支架横梁3上的连接板用螺栓组件铰接,另一端和型钢钢架1上的连接板用螺栓进行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型钢钢架(1)、水平支架横梁(3)和抗震斜撑组件;
水平支架横梁(3)安装于型钢钢架(1)侧面,与型钢钢架(1)垂直,安装节点处设置隔震缓冲元件(2);
抗震斜撑组件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3)下方与型钢钢架(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抗震斜撑组件设置于水平支架横梁(3)侧面与综合管廊墙体(1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型钢钢架(1)通过预埋钢板安装到综合管廊墙体(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抗震斜撑组件包括两段抗震斜撑板,分别为上抗震斜撑板(8)和下抗震斜撑板(14),上抗震斜撑板(8)和下抗震斜撑板(14)互相搭接并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搭接处垫设有斜撑缓冲垫(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抗震斜撑组件两端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分别与水平支架横梁(3)和型钢钢架(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抗震斜撑组件两端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分别与水平支架横梁(3)和综合管廊墙体(18)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水平支架横梁(3)顶面外端设置有限位装置(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12091.7U CN207648263U (zh) | 2017-12-11 | 2017-12-11 |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12091.7U CN207648263U (zh) | 2017-12-11 | 2017-12-11 |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48263U true CN207648263U (zh) | 2018-07-24 |
Family
ID=6287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12091.7U Active CN207648263U (zh) | 2017-12-11 | 2017-12-11 |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482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93878A (zh) * | 2017-12-11 | 2018-04-10 | 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
2017
- 2017-12-11 CN CN201721712091.7U patent/CN2076482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93878A (zh) * | 2017-12-11 | 2018-04-10 | 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CN107893878B (zh) * | 2017-12-11 | 2024-07-12 | 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9489B (zh) | 塔式起重机悬爬式支护系统 | |
CN102483183B (zh) | 结构管道支承系统 | |
CN109898705B (zh) | 一种阻尼接地型装配式钢板组合调频减震墙 | |
CN107893878A (zh) | 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
CN105756214A (zh) | 预制装配式悬臂框架水平、竖向多维隔震耗能系统 | |
CN207648263U (zh) | 一种综合管廊减隔震支架 | |
CN202809885U (zh) | 一种消能墙结构 | |
CN210529715U (zh) | 可拆卸的深基坑开挖支撑系统 | |
CN110725335B (zh) | 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 | |
JP2008038504A (ja) | 橋梁の耐震性能向上工法 | |
CN112695611A (zh) | 一种震后易替换的桥梁延性抗震结构 | |
CN210827152U (zh) | 一种桥梁加固结构 | |
CN203766764U (zh) | 一种地铁站台加固装置 | |
CN108755966B (zh) | 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悬挂结构体系 | |
CN213142770U (zh) | 一种x型高架桥减震支座 | |
CN106835952B (zh) | 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 | |
CN206843937U (zh) | 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 | |
JP2000304202A (ja) | ボイラ本体の制振構造体及び制振方法 | |
CN213143127U (zh) | 震动所导致管廊舱体破坏的装配式保护结构 | |
CN205010324U (zh) |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的打气泵托架 | |
CN212613011U (zh) | 一种装配式减震框架 | |
CN210066473U (zh) | 一种桥梁减隔震体系 | |
CN209941756U (zh) | 一种地铁车辆基地消能减震装置 | |
CN207277373U (zh) | 一种用于基坑施工中的马道 | |
CN215441923U (zh) |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的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