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0219U -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0219U
CN207640219U CN201720730196.9U CN201720730196U CN207640219U CN 207640219 U CN207640219 U CN 207640219U CN 201720730196 U CN201720730196 U CN 201720730196U CN 207640219 U CN207640219 U CN 207640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steamer
handle slot
side wall
bottom wall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01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莫林锋
周银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01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0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0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0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蒸笼包括,包括蒸笼底壁和由所述蒸笼底壁向上延伸出的蒸笼侧壁,所述蒸笼侧壁向蒸笼中心方向内凹形成用于取放蒸笼的提手槽。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蒸笼。其优点是:在蒸笼侧壁上形成向中心内凹的提手槽,取放蒸笼的时候,用户的手指或者工具可以抠入提手槽内,方便了蒸笼的取放,不易打滑,端取更方便;提手槽的设计改变了传统蒸笼的直壁结构,赋予蒸笼侧壁更加美观造型的同时增强了蒸笼侧壁的抗变形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如电饭锅、电炖锅、电蒸锅等,都带有蒸笼,用户可以把食物防止在蒸笼上,采用蒸煮的烹饪方式进行加工,但是现有蒸笼结构,一般侧壁为直壁或是近似直壁的结构,这样蒸笼口部强度较差,也不利于蒸笼的取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取放的蒸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笼,包括蒸笼底壁和由所述蒸笼底壁向上延伸出的蒸笼侧壁,所述蒸笼侧壁向蒸笼中心方向内凹形成用于取放蒸笼的提手槽。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槽相较所述蒸笼底壁更靠近所述蒸笼侧壁上端形成的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槽位于所述蒸笼侧壁1/3~1/5高度处。
进一步的,所述蒸笼侧壁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提手槽。
进一步的,所述蒸笼侧壁整周内凹形成环形的提手槽。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槽槽宽10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提手槽的上下两端与蒸笼侧壁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蒸笼底壁上沿其周向连续或者断续设置外支撑筋,所述外支撑筋由蒸笼底壁外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蒸笼底壁上沿其周向连续或者断续设置内支撑筋,所述内支撑筋由蒸笼底壁内凹形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蒸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蒸笼,包括蒸笼底壁和由所述蒸笼底壁向上延伸出的蒸笼侧壁,所述蒸笼侧壁向蒸笼中心方向内凹形成用于取放蒸笼的提手槽,在蒸笼侧壁上形成向中心内凹的提手槽,取放蒸笼的时候,用户的手指或者工具可以抠入提手槽内,方便了蒸笼的取放,不易打滑,端取更方便;提手槽的设计改变了传统蒸笼的直壁结构,赋予蒸笼侧壁更加美观造型的同时增强了蒸笼侧壁的抗变形能力。
所述提手槽相较所述蒸笼底壁更靠近所述蒸笼侧壁上端形成的口部。靠近蒸笼口部设置的提手槽更便于用户施力,取放蒸笼时更加轻松省力,并给蒸笼中下部留出足够空间用于盛放蒸制食材。
所述提手槽位于所述蒸笼侧壁1/3~1/5高度处。使提手槽与蒸笼口部保持一定距离,让蒸笼侧壁提手槽以上的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如果提手槽低于蒸笼侧壁1/3的高度,会影响到蒸笼内部的空间,不利于食物放置。
所述蒸笼侧壁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提手槽。如此设计,能在相邻两个提手槽之间留出空隙,利于蒸笼蒸制食材时内部气流循环流动,提升烹饪质量。
所述蒸笼侧壁整周内凹形成环形的提手槽。如此设计,蒸笼使用时无方向性抓取要求,即用户拿取蒸笼时可以不用刻意对准提手槽方向,操作更具便利性。
所述提手槽槽宽10mm~20mm。提手槽槽宽低于10mm则太窄不利于加工,也不利于手指或者工具完全伸入提手槽内,提手槽槽宽大于20mm则太宽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影响蒸笼容量。
所述提手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提手槽的上下两端与蒸笼侧壁圆弧过渡连接。在手指抠入提手槽内的时候不易划伤,获得更加舒适的手感。
所述蒸笼底壁上沿其周向连续或者断续设置外支撑筋,所述外支撑筋由蒸笼底壁外凸形成。外支撑筋使蒸笼底部与烹饪器具底部形成架空,既便于蒸笼摆放平稳,也可以使蒸汽对蒸笼底部和侧壁均匀加热。
所述蒸笼底壁上沿其周向连续或者断续设置内支撑筋,所述内支撑筋由蒸笼底壁内凹形成。内支撑筋可以对放入蒸笼内的器皿或者食物进行支撑,便于器皿或食物的底部加热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蒸笼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蒸笼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蒸笼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蒸笼底壁1、蒸笼侧壁2、提手槽3、外支撑筋4、内支撑筋5、蒸孔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笼,包括蒸笼底壁和由所述蒸笼底壁向上延伸出的蒸笼侧壁,所述蒸笼侧壁向蒸笼中心方向内凹形成用于取放蒸笼的提手槽。通过提手槽可以方便蒸笼的取放,同时可以有效增加蒸笼口部的强度。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蒸笼,包括蒸笼底壁1和由所述蒸笼底壁1向上延伸出的蒸笼侧壁2,蒸笼底壁1上开有若干蒸孔6,便于蒸汽从底部穿透进入蒸笼内,所述蒸笼侧壁2向蒸笼中心方向内凹形成用于取放蒸笼的提手槽3。
设置了提手槽3后,在拿取蒸笼时,手就可以抠住提手槽3,将端的更稳,同时由于提手槽3朝蒸笼中心方向内凹,也就形成了加强筋,起到对蒸笼侧壁2加强的作用,可以防止蒸笼口部发生变形,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提手槽3相较所述蒸笼底壁1更靠近所述蒸笼侧壁2上端形成的口部,一般选择提手槽3位于所述蒸笼侧壁2的1/3或1/4或1/5高度处,这样既可以保证提手槽3上部的蒸笼侧壁2有足够的强度,也便于用户抠住提手槽施力,还可以保证蒸笼中下部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食材。
优选的,所述蒸笼侧壁2整周内凹形成环形的提手槽3,这样用户无论从哪个角度伸手,都可以抠入提手槽3实现蒸笼的取放。或者在蒸笼侧壁2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提手槽3,提手槽3最好关于轴截面对称设置,这样在提携蒸笼的时候能保持蒸笼的平衡,同时在相邻的提手槽之间流出空隙,也便于蒸笼整治食材时内部气体流动,提升烹饪质量。
优选的,所述提手槽3槽宽可以为10mm、15mm、18.3mm或者20mm,这个槽宽正好可以将手指伸入,如果槽宽再窄手指不能完全伸入,容易造成打滑或者拿不稳,还不利于加工,槽太宽会影响蒸笼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提手槽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提手槽3的上下两端与蒸笼侧壁2圆弧过渡连接,采用圆弧形设计不会割手,防止意外割伤,另外也可以将一段圆弧改为多段圆弧,提手槽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一段或多段圆弧,或者是直线与弧形、弧形与弧形、直线与直线的组合。
实施例二
参阅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蒸笼底壁1上延其周向断续设置外支撑筋4,所述外支撑筋4由蒸笼底壁1外凸形成,这样在将蒸笼放在锅内后,蒸笼底壁1与锅底架空,有利于蒸汽均匀从蒸笼底壁1的蒸孔6进入到蒸笼内,对蒸笼内的食物进行均匀加热。
优选的,所述蒸笼底壁1上延其周向连续设置内支撑筋5,所述内支撑筋5由蒸笼底壁1内凹形成,内凹的内支撑筋5可以将放入蒸笼内的食物撑起一定高度,使食物不会直接贴在蒸笼底壁1上,从而保证食物下方的蒸孔6不会被食物堵住而造成加热不均匀。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蒸笼底壁1和蒸笼侧壁2可以一次冲压成型,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拼接,而提手槽3、外支撑筋4和内支撑筋5也都采用冲压的方式成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胆,锅胆容置在锅体内,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蒸笼,蒸笼放置于锅胆中并可从锅胆中取出。
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压力锅、电饭锅、电炖锅、电热锅、电蒸锅等器具。

Claims (10)

1.一种蒸笼,包括蒸笼底壁和由所述蒸笼底壁向上延伸出的蒸笼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侧壁向蒸笼中心方向内凹形成用于取放蒸笼的提手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槽相较所述蒸笼底壁更靠近所述蒸笼侧壁上端形成的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槽位于所述蒸笼侧壁1/3~1/5高度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侧壁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提手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侧壁整周内凹形成环形的提手槽。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槽槽宽10mm~20mm。
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提手槽的上下两端与蒸笼侧壁圆弧过渡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底壁上沿其周向连续或者断续设置外支撑筋,所述外支撑筋由蒸笼底壁外凸形成。
9.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底壁上沿其周向连续或者断续设置内支撑筋,所述内支撑筋由蒸笼底壁内凹形成。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蒸笼。
CN201720730196.9U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640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0196.9U CN207640219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0196.9U CN207640219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0219U true CN207640219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0196.9U Active CN207640219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02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4319A (zh) * 2018-10-18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笼及蒸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4319A (zh) * 2018-10-18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笼及蒸具
CN109124319B (zh) * 2018-10-18 2024-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笼及蒸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578B2 (en) Cookware article
CN207640219U (zh)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CN110051211B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02698901U (zh) 电饼铛
CN205125907U (zh) 煮饭隔板
CN209404516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4427742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6080087U (zh) 一种具有微沸防溢功能的锅
CN206080102U (zh) 一种玻璃陶瓷不粘锅
CN207640143U (zh) 一种蒸笼及其烹饪器具
CN209995957U (zh) 一种简捷式开盖方便的电压力锅
CN204889688U (zh) 一种改进的蒸笼
CN209996069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6700028U (zh) 可立锅盖
CN208640456U (zh) 微波烤锅
CN207306539U (zh) 一种电磁煮锅
CN207640148U (zh)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CN206462850U (zh) 液体加热容器的壶盖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04931299U (zh) 多用组合锅具
CN208259505U (zh) 一种带多组电极插孔的多功能锅
CN214906061U (zh) 烤盘
CN208692945U (zh) 陶瓷电炖锅及电炖锅系统
CN204445367U (zh) 与带煮饭功能的电磁加热灶具配合使用的锅
CN215777614U (zh) 一种防烫效果好的锅耳
CN210227938U (zh) 锅把手和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