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7938U - 锅把手和锅具 - Google Patents

锅把手和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7938U
CN210227938U CN201920660501.0U CN201920660501U CN210227938U CN 210227938 U CN210227938 U CN 210227938U CN 201920660501 U CN201920660501 U CN 201920660501U CN 210227938 U CN210227938 U CN 210227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pot
holding rod
handle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05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ei Li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andia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andia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andia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andia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05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7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7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7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锅把手和锅具。该锅把手包括握持杆,握持杆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和至少三个棱面,至少三个握持面中每个握持面和至少三个棱面中每个棱面均为凸曲面,且棱面的弧度与握持面的弧度不同,至少三个握持面包括的握持面呈环形分布在握持杆的外表面上,至少三个棱面中每个棱面均位于至少三个握持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之间,锅把手还包括隔热部,隔热部与握持杆固定连接,隔热部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本申请解决了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且把手和锅体之间没有隔热区域的问题。

Description

锅把手和锅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把手和锅具。
背景技术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人们对于食物的美味和安全的追求也远远没有止境,在科技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所使用的炊具还严重依赖于锅的使用,锅把手作为锅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锅把手采用圆柱形。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锅把手和锅体之间没有隔热区域。
针对相关技术中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且锅把手和锅体之间没有隔热区域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把手和锅具,以解决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且锅把手和锅体之间没有隔热区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把手。
根据本申请的锅把手包括:握持杆;
握持杆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和至少三个棱面,至少三个握持面中每个握持面和至少三个棱面中每个棱面均为凸曲面,且棱面的弧度与握持面的弧度不同,至少三个握持面包括的握持面呈环形分布在握持杆的外表面上,至少三个棱面中每个棱面均位于至少三个握持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之间,锅把手还包括隔热部,隔热部与握持杆固定连接,隔热部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握持面的宽度沿握持杆底部向握持杆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隔热部与握持杆之间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的,握持杆内部设有通孔,通孔沿握持杆底部向握持杆顶部方向贯穿握持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
根据本申请的锅具包括:锅把手和锅体,锅体与握持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锅具还包括螺钉,螺钉穿过握持杆与锅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其中锅把手采用握持杆,所述握持杆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和至少三个棱面,所述至少三个握持面中每个握持面和所述至少三个棱面中每个棱面均为凸曲面,且棱面的弧度与握持面的弧度不同,所述至少三个握持面包括的所述握持面呈环形分布在所述握持杆的外表面上,所述至少三个棱面中每个棱面均位于所述至少三个握持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之间,上述结构的握持杆从人体工学角度与手指更贴合,圆三棱状的把手,更符合手指关节在握紧状态下的骨骼结构形态,在实际握持中,手感更好,手指接触部分受力更加均匀,进而解决了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且锅把手和锅体之间没有隔热区域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锅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锅把手的底部端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锅把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套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锅把手,包括:握持杆10;
握持杆10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2和至少三个棱面3,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每个握持面2和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为凸曲面,且棱面3的弧度与握持面2的弧度不同,至少三个握持面2包括的握持面2呈环形分布在握持杆10的外表面上,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位于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杆10即为手指与锅把手接触的部件,握持杆10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2和至少三个棱面3,进一步的,握持面2和棱面3的最优数量均为三个,一个握持面水平设置,两个握持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当锅体水平放置时,位于两个倾斜的握持面之间的楞面,靠近锅体的一端对应的R角更大。
在本实施例中,当锅体水平放置时,在靠近锅体的把手的一端,两个倾斜的握持面2之间R角的角度大于倾斜的握持面2与水平的握持面2之间R角的角度,以使手指与握持杆10的贴合性更好,握持面2棱面3均为凸曲面,且棱面3的弧度与握持面2的弧度不同,棱面3的弧度比握持面2的弧度大,至少三个握持面2包括的握持面2呈环形分布在握持杆10的外表面上,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位于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2之间,握持面2和棱面3交叉位于握持杆10的外表面。解决了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3,握持面2的宽度沿握持杆10底部向握持杆10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3,锅把手还包括隔热部1,隔热部1与握持杆1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1和握持杆10固定连接,隔热部1的尺寸大于握持杆10的尺寸,使得一旦手握持到隔热部1附近时,由于粗细差异,能起到明显的“定位”作用,如果手掌从握持杆的底部滑动握向握持杆的顶部,到了隔热部1附近,由于粗细变化,隔热部1能起到明显的阻隔作用,使得手掌不会越过把手,接触到高温金属部分,隔热部1包含至少三个棱面3和至少三个侧面,侧面的形状为凸曲面,截面形状与握持杆10近似,为圆三棱形。
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3,隔热部1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1的底部与握持杆10无缝衔接,且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使隔热部1形成凸起,使得隔热部1的防热效果最好且美观。
进一步的,隔热部1与握持杆10之间形成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1与握持杆10之间形成夹角,以使隔热部1的防热效果最好。
进一步的,夹角为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1与握持杆10之间形成钝角,以使隔热部1与握持杆10的固定效果好且防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握持杆10内部设有通孔4,通孔4沿握持杆10底部向握持杆10顶部方向贯穿握持杆10。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杆10内部设有通孔4,通孔4沿握持杆10底部向握持杆10顶部方向贯穿握持杆10。
进一步的,锅具还包括螺钉,螺钉穿过握持杆10与锅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钉包括螺杆和螺头,螺杆穿过通孔4与锅体可拆卸连接,握持杆10还设有用于容纳螺头的容纳腔5,容纳腔5的轴线与通孔4的轴线相同,以使螺钉与握持杆10形成一个整体,使舒适度更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握持杆10,述握持杆10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2和至少三个棱面3,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每个握持面2和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为凸曲面,且棱面3的弧度与握持面2的弧度不同,至少三个握持面2包括的握持面2呈环形分布在握持杆10的外表面上,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位于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2之间。本申请解决了圆柱形的锅把手与手指贴合性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锅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杆(10);
所述握持杆(10)包括至少三个握持面(2)和至少三个棱面(3),所述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每个握持面(2)和所述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为凸曲面,且棱面(3)的弧度与握持面(2)的弧度不同,所述至少三个握持面(2)包括的所述握持面(2)呈环形分布在所述握持杆(10)的外表面上,所述至少三个棱面(3)中每个棱面(3)均位于所述至少三个握持面(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握持面(2)之间,所述锅把手还包括隔热部(1),所述隔热部(1)与所述握持杆(10)固定连接,所述隔热部(1)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2)的宽度沿所述握持杆(10)底部向所述握持杆(10)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1)与所述握持杆(10)之间形成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10)内部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沿所述握持杆(10)底部向所述握持杆(10)顶部方向贯穿所述握持杆(10)。
6.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锅把手和锅体,所述锅体与所述握持杆(10)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握持杆(10)与所述锅体可拆卸连接。
CN201920660501.0U 2019-05-09 2019-05-09 锅把手和锅具 Active CN210227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501.0U CN210227938U (zh) 2019-05-09 2019-05-09 锅把手和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501.0U CN210227938U (zh) 2019-05-09 2019-05-09 锅把手和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7938U true CN210227938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0501.0U Active CN210227938U (zh) 2019-05-09 2019-05-09 锅把手和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7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578B2 (en) Cookware article
CN106943045A (zh) 一种防烫锅柄
CN204133124U (zh) 一种多用平底锅
CN210227938U (zh) 锅把手和锅具
CN205125907U (zh) 煮饭隔板
CN103006036A (zh) 一种方便煮食食物的火锅
CN207640219U (zh)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US20170265671A1 (en) Saucepan
CN202179453U (zh) 一种锅体
JP2017000262A (ja) 加熱調理器
AU2016101593A4 (en) Saucepan
CN202020277U (zh) 一种护手炒锅
CN210227783U (zh) 把手套和锅具
CN108903709A (zh) 一种防烫伤锅铲
CN215993611U (zh) 一种多功能不粘锅
CN211559691U (zh) 一种可用于炒菜的煲汤锅
CN209186351U (zh) 一种防烫炒锅
CN209331721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8567314A (zh) 一种稳定安全的家用炒锅
CN211511416U (zh) 一种新型的套锅
CN208144895U (zh) 一种纯陶瓷不沾平底锅
CN219895349U (zh) 一种涮锅烧烤两用锅
CN202801202U (zh) 一种分体组合式陶瓷容器
CN210330389U (zh) 一种新型炒锅
CN218588827U (zh) 一种备料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