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9469U -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9469U
CN207619469U CN201721616475.9U CN201721616475U CN207619469U CN 207619469 U CN207619469 U CN 207619469U CN 201721616475 U CN201721616475 U CN 201721616475U CN 207619469 U CN207619469 U CN 207619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ear
motor
rotation axis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164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Yunlin Ba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Yunlin Ba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Yunlin Ba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Yunlin Bai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164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9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9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94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包括支撑柱和冷却台,所述冷却台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贯穿冷却台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主动轮,所述冷却台的内部还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共同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冷却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冷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淬火所产生的热量对转向节进行回火,提高了能源利用,节约了能源,对回火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使得转向节在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转向节又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在现有的锻造转向节的制造流程中,通过淬火油槽进行处理,频繁淬火会造成淬火油槽内油温不均匀,造成转向节锻件淬火硬度不均匀,严重影响转向节机械性能,淬火后的转向节又要重新放入回火炉内高温加热完成回火热处理,操作繁琐,提高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频繁淬火会造成淬火油槽内油温不均匀,造成转向节锻件淬火硬度不均匀,严重影响转向节机械性能,淬火后的转向节又要重新放入回火炉内高温加热完成回火热处理,操作繁琐,提高制造成本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包括支撑柱和冷却台,所述冷却台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贯穿冷却台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主动轮,所述冷却台的内部还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共同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冷却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冷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贯穿冷却箱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贯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传动齿轮的一端贯穿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贯穿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设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贯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三传动齿轮的一端贯穿设有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啮合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冷却台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回火箱,所述回火箱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套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远离移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一,所述固定座一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回火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设有第二主动轮,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均同轴设有第二从动轮,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共同套设有第二传动带,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端共同固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加热器,所述冷却台的下表面对称设有四个支撑柱,位于前方的两个所述支撑柱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吸送风机和降温箱,所述高压吸送风机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和连接管道,且第一管道贯穿冷却台和冷却箱并位于冷却箱的内部,所述降温箱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连接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贯穿冷却台和回火箱并位于回火箱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固定座一位于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降温箱的设有转动门体,所述降温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且第四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四转动轴,且第四转动轴贯穿降温箱并设有第二风扇。
优选地,所述降温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回火箱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移动板位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上。
优选地,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二,两个所述固定座二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螺纹,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相对应的通孔内,并与固定座二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均贯穿设有第一风扇。
优选地,所述回火箱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且第二移动板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上并贯穿设有限位杆。
优选地,所述移动杆上开设有空腔,且限位块位于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中,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工作时输出端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转动通过第一传动带带动第一从动轮一起转动,第一传动带转动带动转向节移动,打开第二电机和高压吸送风机,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二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第三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四传动齿轮转动,第四传动齿轮转动通过第四齿轮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一风扇转动,对经过冷却箱内的转向节进行快速降温,高压吸送风机工作时,将冷却箱内的高温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回火箱内,当转向节通过回火箱时,对转向节进行回火处理;
当回火箱内的温度高于回火所需温度时,打开降温箱上的转动门体,然后打开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工作时通过第四转动轴带动第二风扇转动,对经过降温箱内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使得回火箱内的温度稳定在所需范围内,当回火箱内的温度低于回火所需的温度时,打开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工作时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转动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两个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二从动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齿轮转动,第一转动齿轮通过限位块带动移动杆移动,移动杆移动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第三转动杆转动带动固定座一和第一移动板移动,第一移动板移动带动第二移动板移动,第二移动板移动带动加热器移动,移动到所需位置时,关闭第三电机,打开加热器,对回火箱的内部进行升温,使得温度稳定在回火所需温度范围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加热器可受无线控制,相关的具体结构和通信原理为现有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多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淬火所产生的热量对转向节进行回火,提高了能源利用,节约了能源,对回火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使得转向节在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中冷却箱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中第一转动齿轮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中第三电机部分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中降温箱部分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支撑柱、2冷却台、3第一转动轴、4第一主动轮、5第一从动轮、6第一传动带、7冷却箱、8散热箱、9第二电机、10第二转动轴、11第一齿轮、12第一传动齿轮、13第一转轴、14第二传动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一转动杆、17第二齿轮、18第三传动齿轮、19第二转轴、20第四传动齿轮、21第四齿轮、22第二转动杆、 23回火箱、24第一转动齿轮、25限位块、26移动杆、27第三转动杆、28固定座一、29第一移动板、30第三电机、31第二主动轮、32 第二从动轮、33第二传动带、34第二移动板、35加热器、36支撑板、 37高压吸送风机、38降温箱、39第一管道、40第二管道、41连接管道、42第四电机、43第二风扇、44第二过滤网、45固定板、46固定座二、47第一风扇、48限位杆、49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包括支撑柱1和冷却台2,冷却台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动轴3,且第一转动轴3贯穿冷却台2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主动轮4,冷却台2的内部还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5,第一主动轮4和第一从动轮5共同套设有第一传动带6,冷却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7,冷却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箱8,冷却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二转动轴10,且第二转动轴10贯穿冷却箱7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1啮合设有第一传动齿轮12,第一传动齿轮12贯穿设有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远离第一传动齿轮12的一端贯穿设有第二传动齿轮14,第二传动齿轮14啮合设有第三齿轮15,第三齿轮15贯穿设有第一转动杆16,第二齿轮17 啮合设有第三传动齿轮18,第三传动齿轮18贯穿设有第二转轴19,冷却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二46,两个固定座二46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设有螺纹,且第一转轴13和第二转轴19位于相对应的通孔内,并与固定座二46螺纹连接,对第一转轴13和第二转轴19进行支撑且不影响其转动,第二转轴19远离第三传动齿轮 18的一端贯穿设有第四传动齿轮20,第四传动齿轮20啮合设有第四齿轮21,第四齿轮21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轴10、第一转动杆16和第二转动杆22均贯穿设有第一风扇47,散热箱8的底面开设有第一过滤网,便于第一风扇47转动对经过冷却箱7中的转向节进行快速降温淬火;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台2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回火箱23,回火箱23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齿轮24,回火箱23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且第二移动板3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上并贯穿设有限位杆48,对第二移动板34进行限位,且同时减小第二移动板34移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两个第一转动齿轮24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限位块25上套设有移动杆26,移动杆26上开设有空腔49,且限位块25位于空腔49内,便于限位块25转动带动移动杆26移动,移动杆26远离限位块2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7,第三转动杆27远离移动杆2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一 28,固定座一28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29,第一移动板29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固定座一28位于第一凹槽内,便于第三转动杆27转动时带动固定座一28和第一移动板29一起移动,回火箱23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45,两个固定板45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移动板29位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上,减小第一移动板29移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回火箱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30,第三电机30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贯穿设有第二主动轮31,两个第一转动齿轮24均同轴设有第二从动轮32,两个第二从动轮32和第二主动轮31共同套设有第二传动带33,两个第一移动板29的下端共同固连接有第二移动板34,第二移动板34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加热器35;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台2的下表面对称设有四个支撑柱1,位于前方的两个支撑柱1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6,支撑板36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吸送风机37和降温箱38,所述降温箱38的设有转动门体,降温箱3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42,且第四电机42的输出端焊接有第四转动轴,且第四转动轴贯穿降温箱38并设有第二风扇43,降温箱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44,高压吸送风机37 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39和连接管道41,且第一管道39贯穿冷却台2和冷却箱7并位于冷却箱7的内部,降温箱38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连接管道41和第二管道40,且第二管道40贯穿冷却台2和回火箱23并位于回火箱23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工作时输出端带动第一转动轴3转动,第一转动轴3转动带动第一主动轮4转动,第一主动轮4转动通过第一传动带6带动第一从动轮5一起转动,第一传动带 6转动带动转向节移动,打开第二电机9和高压吸送风机37,第二电机9工作带动第二转动轴10转动,第二转动轴10转动带动第一齿轮 11和第二齿轮17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2通过第一转轴13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16转动,第二齿轮17转动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8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8通过第二转轴19带动第四传动齿轮20转动,第四传动齿轮20转动通过第四齿轮21带动第二转动杆22转动,第二转动轴 10、第一转动杆16和第二转动杆22转动带动第一风扇47转动,对经过冷却箱7内的转向节进行快速降温,高压吸送风机37工作时,将冷却箱7内的高温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管道39、连接管道41和第二管道40输送到回火箱23内,当转向节通过回火箱23时,对转向节进行回火处理;
当回火箱23内的温度高于回火所需温度时,打开降温箱38上的转动门体,然后打开第四电机42,第四电机42工作时通过第四转动轴带动第二风扇43转动,对经过降温箱38内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使得回火箱23内的温度稳定在所需范围内,当回火箱23内的温度低于回火所需的温度时,打开第三电机30,第三电机30工作时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二主动轮31转动,第二主动轮31转动通过第二传动带33带动两个第二从动轮32转动,第二从动轮32转动带动第一转动齿轮24转动,第一转动齿轮24通过限位块25带动移动杆26移动,移动杆26移动带动第三转动杆27转动,第三转动杆27转动带动固定座一28和第一移动板29移动,第一移动板29移动带动第二移动板34移动,第二移动板34移动带动加热器35移动,移动到所需位置时,关闭第三电机30,打开加热器35,对回火箱23的内部进行升温,使得温度稳定在回火所需温度范围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9、第三电机30、第四电机42和加热器35可受无线控制,相关的具体结构和通信原理为现有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多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包括支撑柱(1)和冷却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台(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转动轴(3),且第一转动轴(3)贯穿冷却台(2)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主动轮(4),所述冷却台(2)的内部还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5),所述第一主动轮(4)和第一从动轮(5)共同套设有第一传动带(6),所述冷却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7),所述冷却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箱(8),所述冷却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二转动轴(10),且第二转动轴(10)贯穿冷却箱(7)的外侧壁并贯穿设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1)啮合设有第一传动齿轮(1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贯穿设有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远离第一传动齿轮(12)的一端贯穿设有第二传动齿轮(14),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4)啮合设有第三齿轮(15),所述第三齿轮(15)贯穿设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二齿轮(17)啮合设有第三传动齿轮(18),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8)贯穿设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远离第三传动齿轮(18)的一端贯穿设有第四传动齿轮(20),所述第四传动齿轮(20)啮合设有第四齿轮(21),所述第四齿轮(21)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22),所述冷却台(2)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回火箱(23),所述回火箱(23)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齿轮(24),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齿轮(24)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所述限位块(25)上套设有移动杆(26),所述移动杆(26)远离限位块(2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7),所述第三转动杆(27)远离移动杆(2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一(28),所述固定座一(28)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29),所述回火箱(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30),所述第三电机(30)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设有第二主动轮(31),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齿轮(24)均同轴设有第二从动轮(32),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32)和第二主动轮(31)共同套设有第二传动带(33),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29)的下端共同固连接有第二移动板(34),所述第二移动板(34)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加热器(35),所述冷却台(2)的下表面对称设有四个支撑柱(1),位于前方的两个所述支撑柱(1)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6),所述支撑板(36)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吸送风机(37)和降温箱(38),所述高压吸送风机(37)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39)和连接管道(41),且第一管道(39)贯穿冷却台(2)和冷却箱(7)并位于冷却箱(7)的内部,所述降温箱(38)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连接管道(41)和第二管道(40),且第二管道(40)贯穿冷却台(2)和回火箱(23)并位于回火箱(2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29)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固定座一(28)位于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38)的设有转动门体,所述降温箱(3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42),且第四电机(42)的输出端焊接有第四转动轴,且第四转动轴贯穿降温箱(38)并设有第二风扇(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箱(23)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45),两个所述固定板(45)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移动板(29)位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二(46),两个所述固定座二(46)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螺纹,且第一转轴(13)和第二转轴(19)位于相对应的通孔内,并与固定座二(46)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0)、第一转动杆(16)和第二转动杆(22)均贯穿设有第一风扇(4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箱(23)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且第二移动板(3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上并贯穿设有限位杆(4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26)上开设有空腔(49),且限位块(25)位于空腔(49)内。
CN201721616475.9U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19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6475.9U CN207619469U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6475.9U CN207619469U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9469U true CN207619469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2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1647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19469U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9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2363B (zh) 一种双循环真空热处理炉
WO2022257165A1 (zh) 一种齿轮热处理多工位装置
CN206418160U (zh) 一种节能回火炉
CN113652529B (zh) 一种自动预冷空气淬火装置
CN207498412U (zh) 一种转向节回火温度调节装置
CN103555921A (zh) 车轮热处理系统
CN106086342B (zh) 一种真空多用炉
CN207619469U (zh)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CN204325431U (zh) 一种双室气冷真空炉
CN107937667A (zh) 一种转向节回火温度调节装置
CN101011690B (zh) 金属管道内外壁热滚塑工艺及设备
CN107937694A (zh) 一种锻造转向节冷却控温系统
CN201361989Y (zh) 一种车灯退火设备
CN207147210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箱式电阻炉
CN103204625A (zh) 一种圆周反边圆台面钢化炉
CN209481723U (zh) 一种铝合金加工装置
CN214881701U (zh) 一种感应式推土机轮体自动淬火装置
CN209706547U (zh) 一种加热系统
CN209910331U (zh) 一种泡沫塑料件烘干车间
CN203212453U (zh) 一种圆周反边圆台面钢化炉
CN206803823U (zh) 一种冷却筒
CN105156635A (zh) 差速器壳体以及其锻造工艺锻造装备
CN205957702U (zh) 一种盐芯烧结专用炉
CN207826717U (zh) 一种热收缩膜机
CN202643768U (zh) 台车式燃气热处理炉的车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