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08856U - 一种智能障碍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障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08856U
CN207608856U CN201721574706.4U CN201721574706U CN207608856U CN 207608856 U CN207608856 U CN 207608856U CN 201721574706 U CN201721574706 U CN 201721574706U CN 207608856 U CN207608856 U CN 207608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ntant
fixed
motor
retrac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47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国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Euroair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Euroair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Euroair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Euroair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Priority to CN2017215747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08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08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088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障碍车,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障碍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障碍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道障碍栏需要人工装配,需要人工将多组车道障碍栏装配到一起,并进行焊接等作业,装配时间长,作业时影响交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障碍车,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不需要焊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障碍车,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两组左右相对设置的竖杆组件,竖杆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竖杆,至少一组竖杆组件上设有接驳组件。
所述两组竖杆组件上分别设有接驳组件,接驳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之间的导向板及设置在导向板上的若干组伸缩杆组件,导向板上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个导向孔,伸缩杆组件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孔上。
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导向孔上的第一伸缩筒、活动设置在第一伸缩筒内的第二伸缩筒及固定在第二伸缩筒尾部的固定杆,固定杆另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竖杆组件上设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板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伸出和收纳。
所述第一伸缩筒包括尾端贯通的腔体,第一伸缩筒首端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腔体直径,第二伸缩筒尾端设有用于与通孔内侧的腔体底面抵靠的第一限位台,固定杆设置在第一限位台上,第一伸缩筒和导向孔之间、通孔和第二伸缩筒之间均设有无油自润滑轴承,腔体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第一伸缩筒上,弹簧一端抵靠在腔体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台上,第一伸缩筒尾端环设有用于抵靠导向板的第二限位台。
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及传动连接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的第一传动带,第一电机固定在左边竖杆组件的一竖杆外侧部,第一从动带轮通过第一带轮座设置在右边竖杆组件同侧竖杆的外侧部,第一电机具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电机轴,第一主动带轮固定在第一电机轴上。
所述第一传动带包括靠近竖杆组件的内侧传输段及远离竖杆组件的外侧传输段,内侧传输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位于右边竖杆组件的一侧,外侧传输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位于左边竖杆组件的一侧;
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上的连接架、固定在连接架上的第二连接板及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下两端的两第三连接板,连接架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上的第一竖向段、由第一竖向段顶部朝竖杆组件延伸的横向段以及由横向段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段,第二连接板固定在第二竖向段上,第一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与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与右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
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第三连接板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位于外侧,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避空缺口并用于允许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穿过。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顶架组件,顶架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顶部的工字架,工字架包括横跨两竖杆组件的第一连杆及设置在第一连杆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横跨并延伸出同侧两竖杆外,其中一第二连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竖向的第三连杆,第三连杆底端固定有连接到竖杆上的第四连杆;
顶架组件上设有灯具升降组件,灯具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连杆和相邻的竖杆上的电机座,电机座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方的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带轮座,第二带轮座上转动设有第二从动带轮,第二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带上设有呈倒置的L型升降支架,L型升降支架上设有指示灯,电机座上设有与L型升降支架传动连接并引导其上下移动的导轨组件。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底部的底架组件,移动轮机构包括按前后分布设置在底架组件上的驱动轮组件及转向轮组件;
驱动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轮轴及设置在驱动轮轴左右两侧的驱动轮,底架组件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轮轴的轴座,驱动电机具有驱动电机轴,驱动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三主动带轮,驱动轮轴上固定有第三从动带轮,第三主动带轮和第三从动带轮通过第三传动带传动连接;
转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上的横杆,横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向轴,转向轴沿其轴向竖直设置,转向轴下端固定有倒置的L型支架,L型支架包括竖直向下的连接段及由连接段顶部朝驱动轮组件横向延伸的定位段,连接段上传动连接转向轮,两转向轴的定位段通过转向杆传动连接,转向杆左右两端均通过竖向设置在定位段上的转动轴销传动连接在两定位段上;
其中一转向轴上端固定有第四从动带轮,横杆上固定有转向电机,转向电机具有转向电机轴,转向电机轴上固定有第四主动带轮,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通过第四传动带传动连接。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连接底架组件和竖杆组件之间的两侧架组件,车壳组件包括覆盖同侧竖杆组件和侧架组件的T型侧板、横跨并覆盖两侧架组件的护板、覆盖在顶架组件上的盖板、覆盖两组竖杆组件侧部和两组侧架组件顶部的L型侧板及设置在底架组件底部的底板,T型侧板上对应伸缩杆组件开设有第一伸出孔,盖板上对应对应指示灯开设有第二伸出孔,第二伸出孔上设有护环,车壳组件上设有用于检测车辆和行人的传感器;
车架机构上设有电源组件、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的驱动控制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均与驱动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并且通过每台障碍车的移动轮机构,围栏可整体移动,可用于双向多车道的道路上,围栏用于分隔道路,根据双向车道的车流情况,如某一方向的道路车辆较少,围栏会根据时机向该方向道路移动,将该方向道路的一条或以上的车道让与给另一方向道路,有效改善道路通行效率。
伸缩杆组件运行时稳定和准确,围栏内部的障碍车需要配备两组接驳组件,用于接驳两边的障碍车,相邻两障碍车的伸缩杆组件对接。
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配套使用,增长了伸缩杆组件的伸出长度,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长度合理,保证两者的强度和抗弯性能,并且,第二伸缩筒设置在第一伸缩筒内,保证了伸缩杆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伸缩杆组件整体长度合理,使伸缩杆组件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
第一电机运行时,第一传动带会驱动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分别朝相反方向运动,即同时朝障碍车外侧伸出,或者,同时朝障碍车中心收纳,保证两组伸缩杆组件伸出和收纳动作的一致性,无需配备两套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隐藏车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隐藏车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接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接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灯具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灯具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驱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多台障碍车的接驳示意图。
附图标记:竖杆11;导向板20;第一伸缩筒21;腔体211;第二限位台212;第二伸缩筒22;第一限位台221;固定杆23;第一连接板24;避空缺口241;无油自润滑轴承25;弹簧26;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带轮32;第一从动带轮33;第一传动带34;内侧传输段341;外侧传输段342;第一带轮座35;连接架36;第一竖向段361;横向段362;第二竖向段363;第二连接板37;第三连接板38;第二传动带40;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第四连杆44;电机座45;第二电机46;第二主动带轮47;第二从动带轮48;第二带轮座49;L型升降支架51;指示灯52;导轨组件53;底架组件61;驱动电机62;第三主动带轮63;第三从动带轮64;第三传动带65;驱动轮轴66;驱动轮67;轴座68;第四传动带70;横杆71;转向轴72;连接段731;定位段732;转向轮74;转向杆75;转动轴销76;第四从动带轮77;转向电机78;侧架组件81;T型侧板82;护板83;盖板84;L型侧板85;电源组件87;驱动控制装置8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1,本智能障碍车,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如图11所示,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并且通过每台障碍车的移动轮机构,围栏可整体移动,可用于双向多车道的道路上,围栏用于分隔道路,根据双向车道的车流情况,如某一方向的道路车辆较少,围栏会根据时机向该方向道路移动,将该方向道路的一条或以上的车道让与给另一方向道路,有效改善道路通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两组左右相对设置的竖杆组件,竖杆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竖杆11,至少一组竖杆组件上设有接驳组件,如图11所示,构成围栏两端的障碍车紧拥有一组接驳组件,有效降低一组接驳组件障碍车的生产制造成本,有利于控制器尺寸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两组竖杆组件上分别设有接驳组件,接驳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11之间的导向板20及设置在导向板20上的若干组伸缩杆组件,导向板20上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个导向孔,伸缩杆组件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孔上,保证伸缩杆组件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图11所示,围栏内部的障碍车需要配备两组接驳组件,用于接驳两边的障碍车,相邻两障碍车的伸缩杆组件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导向孔上的第一伸缩筒21、活动设置在第一伸缩筒21内的第二伸缩筒22及固定在第二伸缩筒22尾部的固定杆23,第一伸缩筒21和第二伸缩筒22配套使用,增长了伸缩杆组件的伸出长度,第一伸缩筒21和第二伸缩筒22长度合理,保证两者的强度和抗弯性能,并且,第二伸缩筒22设置在第一伸缩筒21内,保证了伸缩杆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伸缩杆组件整体长度合理,使伸缩杆组件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固定杆23另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4,竖杆组件上设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板24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伸缩筒21和第二伸缩筒22伸出和收纳。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20上设置有三组伸缩杆组件,导向板20上对应伸缩杆组件开设有三个自上而下排列的导向孔,三组伸缩杆组件分别活动设置在导向孔上,三组伸缩杆组件的固定杆23均固定在第一连接板24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筒21包括尾端贯通的腔体211,第一伸缩筒21首端设有与腔体211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腔体211直径,第二伸缩筒22尾端设有用于与通孔内侧的腔体211底面抵靠的第一限位台221,固定杆23设置在第一限位台221上,第一伸缩筒21和导向孔之间、通孔和第二伸缩筒22之间均设有无油自润滑轴承25,腔体211设有弹簧26,弹簧26套装在第一伸缩筒21上,弹簧26一端抵靠在腔体211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台221上,第一伸缩筒21尾端环设有用于抵靠导向板20的第二限位台212,实现第一伸缩筒21和第二伸缩筒22的伸出和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带轮32、第一从动带轮33及传动连接第一主动带轮32和第一从动带轮33的第一传动带34,第一电机31固定在左边竖杆组件的一竖杆11外侧部,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第一带轮座35设置在右边竖杆组件同侧竖杆11的外侧部,第一电机31具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电机轴,第一主动带轮32固定在第一电机轴上,用于驱动伸缩杆组件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带34包括靠近竖杆组件的内侧传输段341及远离竖杆组件的外侧传输段342,内侧传输段34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位于右边竖杆组件的一侧,外侧传输段34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位于左边竖杆组件的一侧,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长度的第一传动带34,确保第一传动带34的尺寸大小合理,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
第一电机31运行时,第一传动带34会驱动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分别朝相反方向运动,即同时朝障碍车外侧伸出,或者,同时朝障碍车中心收纳,保证两组伸缩杆组件伸出和收纳动作的一致性,无需配备两套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
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上的连接架36、固定在连接架36上的第二连接板37及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连接板37上下两端的两第三连接板38,连接架36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上的第一竖向段361、由第一竖向段361顶部朝竖杆组件延伸的横向段362以及由横向段362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段363,第二连接板37固定在第二竖向段363上,第一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与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与右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侧面固定连接,此种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和第一连接板24的连接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长度的第一传动带34,确保第一传动带34的尺寸大小合理,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
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第三连接板38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位于外侧,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上设有避空缺口241并用于允许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穿过,即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和右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重叠运行,有效利用两组竖杆组件之间有限的距离,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机构包括顶架组件,顶架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顶部的工字架,工字架包括横跨两竖杆组件的第一连杆41及设置在第一连杆41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杆42,第二连杆42横跨并延伸出同侧两竖杆11外,其中一第二连杆42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竖向的第三连杆43,第三连杆43底端固定有连接到竖杆11上的第四连杆44,顶架组件有效保证障碍车顶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顶架组件上设有灯具升降组件,灯具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连杆43和相邻的竖杆11上的电机座45,电机座45上设有第二电机46,第二电机46上方的第二连杆42上设有第二带轮座49,第二带轮座49上转动设有第二从动带轮48,第二电机46具有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二主动带轮47,第二主动带轮47和第二从动带轮48通过第二传动带4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带40上设有呈倒置的L型升降支架51,L型升降支架51上设有指示灯52,电机座45上设有与L型升降支架51传动连接并引导其上下移动的导轨组件53,指示灯52可以实现稳定顺畅的升降功能,上升到车壳组件外部,通过亮起不同颜色起到不同的指示作用,或者,不使用时下降到车壳组件内部,有效保护指示灯52,防止其置于外部环境中的老化损伤等。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机构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底部的底架组件61,底架组件61有效保证障碍车底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移动轮机构包括按前后分布设置在底架组件61上的驱动轮组件及转向轮组件,驱动轮组件和转向轮组件的配合运行实现障碍车的灵活移动。
驱动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61上的驱动电机62、驱动轮轴66及设置在驱动轮轴66左右两侧的驱动轮67,底架组件61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轮轴66的轴座68,驱动电机62具有驱动电机轴,驱动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三主动带轮63,驱动轮轴66上固定有第三从动带轮64,第三主动带轮63和第三从动带轮64通过第三传动带65传动连接,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障碍车移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转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61上的横杆71,横杆7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向轴72,转向轴72沿其轴向竖直设置,转向轴72下端固定有倒置的L型支架,L型支架包括竖直向下的连接段731及由连接段731顶部朝驱动轮组件横向延伸的定位段732,连接段731上传动连接转向轮74,两转向轴72的定位段732通过转向杆75传动连接,转向杆75左右两端均通过竖向设置在定位段732上的转动轴销76传动连接在两定位段732上,当其中一转向轮74转动时,通过转向杆75的作用,另一转向轮74亦跟随转动,保证两转向轮74转向的一致性。
其中一转向轴72上端固定有第四从动带轮77,横杆71上固定有转向电机78,转向电机78具有转向电机轴,转向电机轴上固定有第四主动带轮,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77通过第四传动带70传动连接,通过控制转向电机78的运行,可实现与其传动连接的转向轮74的主动转向,配合驱动轮组件,而实现障碍车的转向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机构包括连接底架组件61和竖杆组件之间的两侧架组件81,侧架组件81保证障碍车侧部的强度和稳定性,车壳组件包括覆盖同侧竖杆组件和侧架组件81的T型侧板82、横跨并覆盖两侧架组件81的护板83、覆盖在顶架组件上的盖板84、覆盖两组竖杆组件侧部和两组侧架组件81顶部的L型侧板85及设置在底架组件61底部的底板,车壳组件有效保护障碍车内部的部件,T型侧板82上对应伸缩杆组件开设有第一伸出孔821,允许伸缩杆组件的伸出和收纳,盖板84上对应对应指示灯52开设有第二伸出孔,允许指示灯52的伸出和收纳,第二伸出孔上设有护环842,车壳组件上设有用于检测车辆和行人的传感器,当感应到周围没有车辆、行人或者其他障碍物的时候,障碍车可以进行移动,保证障碍车的使用安全;
车架机构上设有电源组件87、与电源组件87电连接的驱动控制装置88及远程控制装置,障碍车用于交通道路、施工工地等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地方,通过远程控制装置控制障碍车的移动,作业人员不需要与障碍车进行直接接触,确保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6、驱动电机62和转向电机78均与驱动控制装置88电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两组左右相对设置的竖杆组件,竖杆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竖杆(11),至少一组竖杆组件上设有接驳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竖杆组件上分别设有接驳组件,接驳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11)之间的导向板(20)及设置在导向板(20)上的若干组伸缩杆组件,导向板(20)上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个导向孔,伸缩杆组件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导向孔上的第一伸缩筒(21)、活动设置在第一伸缩筒(21)内的第二伸缩筒(22)及固定在第二伸缩筒(22)尾部的固定杆(23),固定杆(23)另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4),竖杆组件上设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板(24)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伸缩筒(21)和第二伸缩筒(22)伸出和收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筒(21)包括尾端贯通的腔体(211),第一伸缩筒(21)首端设有与腔体(211)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腔体(211)直径,第二伸缩筒(22)尾端设有用于与通孔内侧的腔体(211)底面抵靠的第一限位台(221),固定杆(23)设置在第一限位台(221)上,第一伸缩筒(21)和导向孔之间、通孔和第二伸缩筒(22)之间均设有无油自润滑轴承(25),腔体(211)设有弹簧(26),弹簧(26)套装在第一伸缩筒(21)上,弹簧(26)一端抵靠在腔体(211)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台(221)上,第一伸缩筒(21)尾端环设有用于抵靠导向板(20)的第二限位台(2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带轮(32)、第一从动带轮(33)及传动连接第一主动带轮(32)和第一从动带轮(33)的第一传动带(34),第一电机(31)固定在左边竖杆组件的一竖杆(11)外侧部,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第一带轮座(35)设置在右边竖杆组件同侧竖杆(11)的外侧部,第一电机(31)具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电机轴,第一主动带轮(32)固定在第一电机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带(34)包括靠近竖杆组件的内侧传输段(341)及远离竖杆组件的外侧传输段(342),内侧传输段(34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位于右边竖杆组件的一侧,外侧传输段(34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位于左边竖杆组件的一侧;
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上的连接架(36)、固定在连接架(36)上的第二连接板(37)及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连接板(37)上下两端的两第三连接板(38),连接架(36)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上的第一竖向段(361)、由第一竖向段(361)顶部朝竖杆组件延伸的横向段(362)以及由横向段(362)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段(363),第二连接板(37)固定在第二竖向段(363)上,第一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与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与右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侧面固定连接;
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第三连接板(38)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位于外侧,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上设有避空缺口(241)并用于允许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机构包括顶架组件,顶架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顶部的工字架,工字架包括横跨两竖杆组件的第一连杆(41)及设置在第一连杆(41)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杆(42),第二连杆(42)横跨并延伸出同侧两竖杆(11)外,其中一第二连杆(42)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竖向的第三连杆(43),第三连杆(43)底端固定有连接到竖杆(11)上的第四连杆(44);
顶架组件上设有灯具升降组件,灯具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连杆(43)和相邻的竖杆(11)上的电机座(45),电机座(45)上设有第二电机(46),第二电机(46)上方的第二连杆(42)上设有第二带轮座(49),第二带轮座(49)上转动设有第二从动带轮(48),第二电机(46)具有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二主动带轮(47),第二主动带轮(47)和第二从动带轮(48)通过第二传动带(4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带(40)上设有呈倒置的L型升降支架(51),L型升降支架(51)上设有指示灯(52),电机座(45)上设有与L型升降支架(51)传动连接并引导其上下移动的导轨组件(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机构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底部的底架组件(61),移动轮机构包括按前后分布设置在底架组件(61)上的驱动轮组件及转向轮组件;
驱动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61)上的驱动电机(62)、驱动轮轴(66)及设置在驱动轮轴(66)左右两侧的驱动轮(67),底架组件(61)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轮轴(66)的轴座(68),驱动电机(62)具有驱动电机轴,驱动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三主动带轮(63),驱动轮轴(66)上固定有第三从动带轮(64),第三主动带轮(63)和第三从动带轮(64)通过第三传动带(65)传动连接;
转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61)上的横杆(71),横杆(7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向轴(72),转向轴(72)沿其轴向竖直设置,转向轴(72)下端固定有倒置的L型支架,L型支架包括竖直向下的连接段(731)及由连接段(731)顶部朝驱动轮组件横向延伸的定位段(732),连接段(731)上传动连接转向轮(74),两转向轴(72)的定位段(732)通过转向杆(75)传动连接,转向杆(75)左右两端均通过竖向设置在定位段(732)上的转动轴销(76)传动连接在两定位段(732)上;
其中一转向轴(72)上端固定有第四从动带轮(77),横杆(71)上固定有转向电机(78),转向电机(78)具有转向电机轴,转向电机轴上固定有第四主动带轮,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77)通过第四传动带(70)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机构包括连接底架组件(61)和竖杆组件之间的两侧架组件(81),车壳组件包括覆盖同侧竖杆组件和侧架组件(81)的T型侧板(82)、横跨并覆盖两侧架组件(81)的护板(83)、覆盖在顶架组件上的盖板(84)、覆盖两组竖杆组件侧部和两组侧架组件(81)顶部的L型侧板(85)及设置在底架组件(61)底部的底板,T型侧板(82)上对应伸缩杆组件开设有第一伸出孔(821),盖板(84)上对应对应指示灯(52)开设有第二伸出孔,第二伸出孔上设有护环(842),车壳组件上设有用于检测车辆和行人的传感器;
车架机构上设有电源组件(87)、与电源组件(87)电连接的驱动控制装置(88)及远程控制装置,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6)、驱动电机(62)和转向电机(78)均与驱动控制装置(88)电连接。
CN201721574706.4U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智能障碍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08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4706.4U CN207608856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智能障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4706.4U CN207608856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智能障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08856U true CN207608856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5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470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08856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智能障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088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1617A (zh) * 2017-11-22 2018-03-06 广州市优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障碍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1617A (zh) * 2017-11-22 2018-03-06 广州市优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障碍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8856U (zh) 一种智能障碍车
CN102170097B (zh) 两翼调节重心式高压输电线巡检机器人
CN105967116B (zh) 前驱前转向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01362331A (zh) 移动机器人机构
CN205601804U (zh) 小型汽车携升降平移器
CN104278868A (zh) 无避让立体车库的驱动装置
CN105858563B (zh) 后驱前转向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CN205972606U (zh) 全自动密集架存储库
CN106351491B (zh) 一种可用于载车板横向、纵向移动的机械装置
CN207608872U (zh) 一种融雪车及其蒸汽罩组件
CN205769003U (zh) 汽车及其侧门踏板联动机构
CN102758550A (zh) 轮胎式流动智能泊车机器人
CN107761617A (zh) 一种智能障碍车
CN204186104U (zh) 无避让立体车库的驱动装置
CN202669526U (zh) 轮胎式流动智能泊车机器人的行车机构
CN108657058B (zh) 无人机车载装置
CN105672722A (zh) 骑跨马路双(单)排单层悬挂式停车场
CN202990499U (zh) 双龙门高架停车库
CN203066560U (zh) 一种新型地坑停车设备
CN206144230U (zh) 一种可用于载车板横向、纵向移动的机械装置
CN209687396U (zh) 一种列车车顶维护平台
CN106639428A (zh) 一种两段式横向移动载车板框装置
CN208733823U (zh) 移动式伸缩房
CN209836689U (zh) 一种隧道内可交会错车的无轨摊铺车
CN209293520U (zh) 载车板存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