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4337U -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4337U
CN207594337U CN201721666532.4U CN201721666532U CN207594337U CN 207594337 U CN207594337 U CN 207594337U CN 201721666532 U CN201721666532 U CN 201721666532U CN 207594337 U CN207594337 U CN 207594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rive part
endless drive
linkage
driv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65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
方映斌
何惠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ONG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ONG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ONG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ONG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665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4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4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4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其中联动装置包括第一环形传动件,第一环形传动件具有一呈直线形设置的第一传动边且其上设有第一缺口;第二环形传动件且其上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环形传动件和第一环形传动件通过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第二环形传动件位于第二缺口两侧的传动边分别为第二传动边和第三传动边;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组件、第二转轮组件和第一驱动源,第二转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基体组件和用于驱动基体组件、第二转轮组件和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的第二驱动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联动,以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

Description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3D打印机中一般采用相互独立的X轴与Y轴驱动装置来带动打印头的移动,该相互独立的X轴与Y轴驱动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装置,旨在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联动,以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动装置,包括:
第一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具有一呈直线形设置的第一传动边,所述第一传动边上设有第一缺口;
第二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和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缺口两侧的传动边分别为第二传动边和第三传动边;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连接的第一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连接处的第一转轮和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连接处的第二转轮;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轮组件的基体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基体组件、第二转轮组件和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的第二驱动源;
其中,当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边和/或第三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包绕所述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设置;
所述第二转轮组件还包括第五转轮,所述第五转轮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远离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的一端的内侧壁处。
优选地,所述基体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第一基体和用于支撑所述第五转轮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滑动适配的第一导轨和与所述第二基体滑动适配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沿与所述第一传动边平行的直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固定连接的第四环形传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第五环形传动件;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和第五环形传动件相对且平行设置、并具有相平齐的一端;一传动杆同时与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和第五环形传动件相平齐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传动杆均与一第六环形传动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第二环形传动件、第三环形传动件、第四环形传动件、第五环形传动件和第六环形传动件均为皮带。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二传动边平行设置;
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二传动边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导轨滑动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均为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呈平铺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3D打印机,包括打印头和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
第一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具有一呈直线形设置的第一传动边,所述第一传动边上设有第一缺口;
第二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和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缺口两侧的传动边分别为第二传动边和第三传动边;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连接的第一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连接处的第一转轮和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连接处的第二转轮;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轮组件的基体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基体组件、第二转轮组件和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的第二驱动源;
其中,当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
所述打印头与所述第二传动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和第二环形传动件通过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如此,设置一滑块与第二环形传动件上的第二传动边固定连接时,且当第一驱动源驱动该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时,滑块会跟着第二传动边沿着所述第二传动边的移动轨迹移动;当第二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即此时滑块不仅会跟随第二传动边做平移移动,而且还会跟随第二传动边的传动沿着所述第二传动边的移动轨迹移动,即实现了联动的效果,相对现有技术中独立的X轴与Y轴驱动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存在联动的结构,可以减少部分传动件结构的设置,从而能够大大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联动装置中第三环形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第三环形传动件 11 第一环形传动件
111 第一传动边 12 第二环形传动件
121 第二传动边 122 第三传动边
13 第一缺口 13 第二缺口
14 第四环形传动件 15 第五环形传动件
16 第六环形传动件 21 第一转轮
22 第二转轮 23 第三转轮
24 第四转轮 25 第五转轮
31 第一基体 32 第二基体
41 第一导轨 42 第二导轨
43 第三导轨 44 第四导轨
50 传动杆 60 滑块
71 第一驱动源 72 第二驱动源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联动装置。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联动装置包括:
第一环形传动件11,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具有一呈直线形设置的第一传动边111,所述第一传动边111上设有第一缺口13;
第二环形传动件12,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上设有第二缺口13,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和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通过所述第二缺口13和第一缺口13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10,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位于所述第二缺口13两侧的传动边分别为第二传动边121和第三传动边122;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连接的第一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的第一驱动源71,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边121与所述第一传动边111连接处的第一转轮21和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边122与所述第一传动边111连接处的第二转轮22,该第一转轮21和第二转轮22起着导向的作用,和将所述第一缺口13和第二缺口13定型的作用;其中,第一转轮21和第二转轮22与第三环形传动件10的外侧壁转动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轮组件的基体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基体组件、第二转轮组件和第二环形传动件12,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111的轨迹平移的第二驱动源72;
其中,当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111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此时所述第一缺口13和第二缺口13也会跟着一起做平移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和第二环形传动件12通过第二缺口13和第一缺口13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10,如此,设置一滑块60与第二环形传动件12上的第二传动边121固定连接时,且当第一驱动源71驱动该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时,滑块60会跟着第二传动边121沿着所述第二传动边121的移动轨迹移动;当第二驱动源72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111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即此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在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111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属于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10的一部分)还会由于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10的传动而绕着自身的移动轨迹传动;相应的,此时与第二环形传动件12上的第二传动边121固定连接的滑块60不仅会跟随第二传动边121做平移移动,而且还会跟随第二传动边121的传动沿着所述第二传动边121的移动轨迹传动,即实现了联动的效果,相对现有技术中独立的X轴与Y轴驱动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存在联动的结构,可以减少部分传动件结构的设置,从而能够大大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
其中,在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以及第二环形传动件12平移的过程中,最初的第一环形传动件11会转动到最初的第二环形传动件12的位置,相应的,最初的第二环形传动件12会转动到最初的第一环形传动件11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中提到的滑块60不仅会跟随第二传动边121做平移移动,跟随第二传动边121的传动沿着所述第二传动边121的移动轨迹移动的移动均是包括一条直线的正负反向的,具体的方向,应参照具体的结构而定。且滑块60也可设置成与第三传动边122固定连接,且其中的第二传动边121和第三传动边122的命名可以互换。
如图1和2所示,为了方便控制上述中与第二传动边121固定连接的滑块60的移动,设置第二传动边121与所述第一传动边111垂直,此时,该滑块60的移动,可看做是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的移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将第一传动边111看做是Y轴,将第二传动边121看做是X轴,此时,当第一驱动源71驱动该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时,滑块60会沿着X轴方向移动,当第二驱动源72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111的轨迹平移时,滑块60会同时沿着X轴和Y轴移动,由于X轴和Y轴是垂直的,对于滑块60运动位置的计算及建模相对来说会简单很多。具体的,如图1所示,当通过第一驱动源71驱动第二传动边121沿着X轴正方向移动A距离时,滑块60就会向X轴正方向移动A距离;当第二驱动源72驱动第二环形传动件12向Y轴正方向平移B距离时,滑块60不仅会在Y轴正方向上移动B距离,还会在X轴负方向移动B距离,即实际上,该滑块60沿着与Y轴正方向呈45°的方向向左上角移动了√2B距离(√2即根号2)。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边121和/或第三传动边122与所述第一传动边111呈某一角度设置,如30°、45°或60°等角度。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轮23和第四转轮24,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包绕所述第三转轮23和第四转轮24设置;所述第二转轮组件还包括第五转轮25,所述第五转轮25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12远离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的一端的内侧壁处。该结构在实现本实用的功能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实用。
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驱动源71与第三转轮23转动连接,从而带动伸缩第三环形传动件10的传动。为了降低第三环形传动件10传动时的摩擦力,设置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10呈平铺状。
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基体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转轮21和第二转轮22的第一基体31和用于支撑所述第五转轮25的第二基体32,所述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所述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做平移移动,设置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31滑动适配的第一导轨41和与所述第二基体32滑动适配的第二导轨42,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均沿与所述第一传动边111平行的直线设置。具体的,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呈杆状(如长条的圆柱形),所述第一基体31上贯穿有与所述第一导轨41穿插匹配的第一通孔(未标示),所述第二基体32上贯穿有与所述第二导轨42穿插匹配的第二通孔(未标示)。当然,其它的类似凹槽和凸起配合的导轨结构也可考虑。
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的第三导轨43,所述第三导轨43与所述第二传动边121平行设置;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二传动边121固定连接的滑块60,所述滑块60与所述第三导轨43滑动适配,如此,可降低滑块60移动时重力或摩擦力。为了加强对该滑块60的支撑作用以及方便滑块60的滑动,同时设置一与第三导轨43平行的第四导轨44,该第四导轨44与第三导轨43的位置和结构基本相同。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第三导轨43和第四导轨44呈杆状(如长条的圆柱形),所述滑块60上贯穿有与所述第三导轨43和第四导轨44穿插匹配的第三通孔(未标示)和第四通孔(未标示)。
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31固定连接的第四环形传动件14以及与所述第二基体32固定连接的第五环形传动件15;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14和第五环形传动件15相对且平行设置、并具有相平齐的一端;一传动杆50同时与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14和第五环形传动件15相平齐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源72和所述传动杆50均与一第六环形传动件16转动连接。如此,通过第二驱动源72能够带动第六环形传动件16传动、并带动传动杆50转动,然后传动杆50会同时带动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14和第五环形传动件15、并最终带动第一基体31和第二基体32分别沿着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移动,即实现带动第二环形传动件12平移的目的。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11、第二环形传动件12、第三环形传动件10、第四环形传动件14、第五环形传动件15和第六环形传动件16均为皮带,如图1所示。容易想到的是,也可在皮带和与该皮带配合转动的转轮上设置相互啮合的啮合齿。
如图1所示,为了精确控制第二环形传动件12的传动和平移的距离,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源71和第二驱动源72均为电机,如步进电机;同时,如图1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可以不设置成与第二环形传动件12固定连接,能够减轻第二环形传动件12的运动负担,运动可以更快。容易想到的是,也可通过一些伸缩结构和传动结构的配合实现转动的效果,如通过气缸和电动杆的伸缩结构与齿轮的配合的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包括打印头以及上述中的联动装置,其中,所述打印头与所述第二传动边121固定连接,该联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3D打印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的,可设置打印头与上述中滑块60固定连接,即间接的实现所述打印头与所述第二传动边121的固定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具有一呈直线形设置的第一传动边,所述第一传动边上设有第一缺口;
第二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和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的连接并形成一闭合的第三环形传动件,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缺口两侧的传动边分别为第二传动边和第三传动边;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连接的第一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连接处的第一转轮和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连接处的第二转轮;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轮组件的基体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基体组件、第二转轮组件和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的第二驱动源;
其中,当驱动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一传动边的轨迹平移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所述第三环形传动件传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边和/或第三传动边与所述第一传动边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包绕所述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设置;
所述第二转轮组件还包括第五转轮,所述第五转轮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传动件远离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的一端的内侧壁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第一基体和用于支撑所述第五转轮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滑动适配的第一导轨和与所述第二基体滑动适配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沿与所述第一传动边平行的直线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固定连接的第四环形传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第五环形传动件;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和第五环形传动件相对且平行设置、并具有相平齐的一端;一传动杆同时与所述第四环形传动件和第五环形传动件相平齐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传动杆均与一第六环形传动件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传动件、第二环形传动件、第三环形传动件、第四环形传动件、第五环形传动件和第六环形传动件均为皮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二传动边平行设置;
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二传动边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导轨滑动适配。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均为电机。
10.一种3D打印机,包括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装置,所述打印头与所述第二传动边固定连接。
CN201721666532.4U 2017-12-04 2017-12-04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Active CN207594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6532.4U CN207594337U (zh) 2017-12-04 2017-12-04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6532.4U CN207594337U (zh) 2017-12-04 2017-12-04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4337U true CN207594337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6532.4U Active CN207594337U (zh) 2017-12-04 2017-12-04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4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3992A (zh) * 2017-12-04 2018-03-16 深圳森工科技有限公司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3992A (zh) * 2017-12-04 2018-03-16 深圳森工科技有限公司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0850B (zh) 一种三转动自由度混联驱动机构
CN110491192A (zh) 一种用于动画设计的教学演示装置
CN207594337U (zh)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CN203977090U (zh) 模板缝纫机
CN104827212B (zh) 一种夹具存储切换系统
CN107803992A (zh) 联动装置及3d打印机
CN203752015U (zh) 一种制笔用夹具
CN107599358A (zh) 一种开合模模架
CN204938216U (zh) 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双动力驱动移动装置
CN205522520U (zh) 一种模块化3d打印机用滑轨装置
CN203008458U (zh) 快速夹车臂及采用快速夹车臂的立体车库隐藏式取车器
CN102889013A (zh) 快速夹车臂及采用快速夹车臂的立体车库隐藏式取车器
CN206437535U (zh) 一种料箱定位导轨
CN209567564U (zh) 一种双轴驱动行走的储柜布料车
CN204732059U (zh) 一种机械凸轮教具
CN203796060U (zh)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车辆移门的承载驱动机构
CN203783379U (zh) 一种基于虚拟直线移动导轨塞拉门塞拉运动机构装置
CN207192724U (zh) 导轨
CN207172726U (zh) 一种开合模模架
CN207594760U (zh) 一种可调节开档的水平马达支架
CN207524662U (zh) 一种瓦楞板生产用升降移送装置
CN202578351U (zh) 一种平移门
CN207085185U (zh) 一种踏板坡度调节机构及椭圆机
CN204896923U (zh) 自动化纠偏放料座结构
CN206108326U (zh) 上料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