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3462U - 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3462U
CN207583462U CN201721671612.9U CN201721671612U CN207583462U CN 207583462 U CN207583462 U CN 207583462U CN 201721671612 U CN201721671612 U CN 201721671612U CN 207583462 U CN207583462 U CN 207583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engine
rectification element
engine silencing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16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3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3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8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 F01N1/083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using transversal baffles defining a tortuous path for the gases or successively throttling gas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8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the housing of the assembly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parts, e.g. two half-shells
    • F01N13/1894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the housing of the assembly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parts, e.g. two half-shells the parts being assembled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6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hand-held tools or portables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hand-hel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抑制因自消声器排出的排气而产生的噪音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消声器(40)包括:箱型的壳体(41),其具有连接于发动机(21)的排气口(36)并供排气流入的流入口(51a)和将流入了的排气排出的排出口(52a);凹部(56),其将壳体(41)内划分为包含流入口(51a)的主室(65)和包含排出口(52a)的容积室(66);以及网状的整流构件(44),其以覆盖排出口(52a)的方式设于壳体(41)。容积室(66)的容积小于主室(65)的容积。凹部(56)具有将主室(65)和容积室(66)连通起来的开口部(56a)。自流入口(51a)流入到主室(65)内的排气经由开口部(56a)流入到容积室(66)内并到达排出口(52a),然后通过整流构件(44)。

Description

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消声器。
背景技术
搭载于割灌机等便携式工作机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例如包括箱型的壳体,该箱型的壳体具有连接于发动机的排气口并供排气流入的流入口和将流入了的排气排出的排出口。该壳体内被分隔板划分为包含所述流入口的第1室和包含所述排出口的第2室。分隔板具有多个将第1室和第2室连通的贯通孔。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的发动机用消声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158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消声器中,因排气冲击壳体的内表面、分隔板以及排气通过分隔板的贯通孔等而在壳体内产生了紊流。因此,自消声器的排出口排出的排气的紊流能量变大。在此,紊流能量是与流速的变动成分的大小相对应的能量。另外,紊流能量表示产生漩涡的容易程度。该漩涡是导致自消声器的排出口排出的排气与消声器的壳体等相干涉而产生气流声(噪音)的原因。因而,期望使自消声器的排出口排出的排气的紊流能量减少以降低气流声。
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抑制因自消声器排出排气而产生的噪音。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包括:箱型的壳体,其具有连接于发动机的排气口并供排气流入的流入口和将流入了的排气排出的排出口;第1分隔部,其将壳体内划分为包含所述流入口的主室和包含所述排出口的容积室;以及网状的整流构件,其以覆盖所述排出口的方式设于壳体。容积室的容积小于主室的容积。第1分隔部具有将主室和容积室连通起来的第1连通部。自所述流入口流入到主室内的排气经由第1连通部流入到容积室内并到达所述排出口,然后通过整流构件。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所述整流构件构成为使所述排出口处的排气的流动方向和所述整流构件的片表面相交叉。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所述容积室包括用于改变自所述第1连通部流入到内部的排气的流动方向的流动方向变更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该发动机用消声器还包括将所述主室内划分为包含所述流入口的第1室和与所述容积室相邻的第2室的第2分隔部,所述容积室的容积小于所述第1室的容积且小于所述第2室的容积,所述第2分隔部具有将所述第1室和所述第2室连通起来的第2连通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所述第1分隔部和所述第2分隔部一体地形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所述第1分隔部和所述壳体一体地形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所述整流构件是金属丝网。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构成所述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也可以是,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具有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所述发动机是四冲程发动机。
上述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也可以是,所述排出口处的排气的平均流速为10m/sec以下。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壳体的流入口流入到主室内的排气经由第1连通部进入到容积室内并到达壳体的排出口,然后通过整流构件。由此,排气能够在自主室起到壳体的排出口的中途在容积室被减速。另外,在容积室减速后的排气到达壳体的排出口,排气能够通过整流构件而调整流动。因而,通过该排气的减速和整流,能够使自消声器排出的排气的紊流能量减少,进而能够抑制因该排气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割灌机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割灌机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和消声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D-D剖视图。
图11是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E-E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F-F剖视图。
图15是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分隔板的主视图。
图16是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割灌机;3、发动机组件;21、发动机;36、排气口;40、40’、40”、消声器;41、壳体;42、42’、引导构件;43、筒状构件;44、整流构件;45、外部管道;51、第1容器;51a、流入口;52、第2容器;52a、排出口;54、55、外凸缘部;56、凹部;56a、开口部;58、螺栓插入孔;59、贯通孔;61、引导板;62、侧板;63、凸缘部;65、主室;66、容积室;66a、连通部;68、第1室;69、第2室;70、分隔板;71、72、贯通孔;80、分隔板;81、主体部;82、凹状部;83、第1凹状部分;84、第2凹状部分;85、底部;86、87、贯通孔;G、排气的流动方向;P、片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割灌机的立体图。图2是割灌机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搭载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的便携式工作机的一例子,以下列举割灌机进行说明,但搭载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的便携式工作机并不限定于此。
割灌机1具有由长管形成的操作杆2。在操作杆2的后端设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组件3。在操作杆2的前端设有作为工作部的工具的安装部4。工具能够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在工具的安装部4。工具的安装部4利用内置于操作杆2的驱动轴与发动机组件3相连结。工具的安装部4利用发动机组件3(详细而言为发动机21)旋转驱动。
在操作杆2的纵长方向上的中央部安装有手柄5。在手柄5与发动机组件3之间设有防振壳体6。在防振壳体6的外周安装有吊耳7。
割灌机1利用吊具8悬吊在作业人员M的肩膀上进行使用。吊具8具有背带9和金属配件10。作业人员M将背带9穿戴于上半身。在图2中,金属配件10在作业人员M的右侧下垂。作业人员M将吊耳7安装于金属配件10,并在该悬挂状态下使用割灌机1。作业人员M用双手把持割灌机1的手柄5,并通过使割灌机1动作,从而能够进行割灌工作。
发动机组件3主要包含构成其外壳的罩11、被罩11覆盖的发动机21(参照后述的图3)以及消声器40。在此,消声器4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另外,罩11例如为树脂制。
图3是表示发动机21和消声器4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在此,图3表示处于活塞25位于上止点附近的状态时的发动机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与发动机21在最常用的状态(正立状态)下的铅垂上侧大致一致。
发动机21为OHV(Over Head Valve:顶置气门)形式的四冲程发动机,并为空冷式。发动机21包括缸体部22、安装于缸体部22的下部的曲轴箱23以及设于曲轴箱23的下方的油箱24。
缸体部22具有用于使活塞25沿图3中的上下方向滑动的圆柱状的空间。而且,在该空间内具有间隙地嵌入有活塞25,活塞25在图3中沿上下方向自如滑动。
利用缸体部22、曲轴箱23以及活塞25形成有曲轴室27。也就是说,利用由缸体部22的侧面和活塞25形成的曲轴箱23侧的圆柱状空间、与曲轴箱23内的空间形成有曲轴室27。该曲轴室27的内部空间的容积随着活塞25滑动而变化。
在缸体部22的上壁设有缸盖28。利用该缸盖28、缸体部22以及活塞25形成有燃烧室29。
油箱24由油箱壳限定,并相对于曲轴箱23独立设置,用于储存润滑用的油。
在油箱24与曲轴箱23之间设有止回阀30,止回阀30只容许油自曲轴箱23(曲轴室27)向油箱24流动。
在此,曲轴室27内的压力随着活塞25自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而成为负压。相反,曲轴室27内的压力随着活塞25自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而成为正压。由此,在曲轴室27内的压力为正压时,止回阀30打开,油自曲轴室27向油箱24流动。另外,在曲轴室27内的压力成为负压时,止回阀30关闭。
在曲轴箱23内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有曲柄33。曲柄33包括成为旋转中心的曲轴33a、配重(未图示)等。活塞25和曲柄33利用连杆34连接起来。连杆34和活塞2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接。连杆34和曲柄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利用这样的结构,活塞25在缸体部22内往复滑动。
在缸盖28上设有进气口35和排气口36。
进气口35隔着绝缘体(未图示)连通于化油器(未图示)。在该化油器的上游侧设有空气过滤器(未图示)。在此,发动机组件3还包括前述绝缘体、化油器、空气过滤器以及燃料存储用的燃料箱(未图示)。另外,前述绝缘体、化油器以及空气过滤器被罩11覆盖。另外,前述化油器是将燃料混合在通过了前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中从而生成混合气体的装置。
在缸盖28上设有用于开闭进气口35的进气阀37和用于开闭排气口36的排气阀38。这里,进气阀37和排气阀38开闭燃烧室29。
消声器40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纵长的长方体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消声器40直接连结于发动机21的排气口36,并相互连通。
接下来,关于消声器40的详细情况,除前述图3以外,还使用图4~图7详细说明消声器40。
图4是消声器40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图7是消声器4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如图4~图6所示地规定上下左右。另外,将靠近发动机21的一侧设为流入侧,将与靠近发动机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换言之,远离发动机21的一侧)设为排出侧。在此,如前所述,图4和图5中的“上侧”与发动机21最常用的状态(正立状态)下的铅垂上侧大致一致。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在图4的上下方向上把消声器40的各构成要件分成三部分的情况下的各个部分称作各构成要件的上部、中央部或下部。
消声器40包含壳体41、引导构件42、至少1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筒状构件43、网状的整流构件44、以及外部管道45。
壳体41为大致矩形的箱状,包括第1容器51和第2容器5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容器51和第2容器52为金属制,另外,也可以为可耐高温的FRP(Fiber Reinforced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等树脂制。
第1容器51构成壳体41的流入侧。第1容器51为在其排出侧开口的大致矩形的箱状。第1容器51具有在其排出侧的周缘部向外突出的外凸缘部54。
在第1容器51的上部设有流入口51a。流入口51a连接于排气口36。
在第1容器51上,以自流入口51a向排出侧突出的方式安装有引导构件42。引导构件42是金属制或树脂制,包括:圆弧状的引导板61;左右一对扇形的侧板62,其设于引导板61的左右两侧;以及凸缘部63,其作为用于将引导构件42安装于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的安装部发挥功能。
引导板61以越从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朝向排出侧(即越远离流入口51a)越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该圆弧状的中心角为大致90°。
侧板62是用于堵塞呈圆弧状弯曲的引导板61的左右两侧的开口的构件,并形成中心角为大致90°的扇形。也可以在侧板62设置一个以上的贯通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42具有侧板62,但除此之外,引导构件42也可以不具有侧板62。
第2容器52构成壳体41的排出侧。第2容器52是在其流入侧开口的大致矩形的箱状。第2容器52具有在其流入侧的周缘部向外突出的外凸缘部55。
在第2容器52的中央部形成有排出口52a。
在第2容器52上,形成有以自排出口52a向流入侧突出的方式凹陷的深皿状的凹部56。在凹部56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部56a。在此,排出口52a的开口面积大于开口部56a的开口面积。
第1容器51和第2容器52以使各自的外凸缘部54、55相抵接的状态相互固定。
在第1容器51上,贯通形成有至少1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螺栓插入孔58。在螺栓插入孔58中,能够插入有用于将壳体41固定于发动机21的螺栓的外螺纹部(未图示)。
在第2容器52上,贯通形成有至少1个(本实施方式中3个)贯通孔59。
筒状构件43配置在壳体41内,并自流入侧朝向排出侧延伸。筒状构件43以其流入侧端部的开口部与第1容器51的螺栓插入孔58相对的方式安装于第1容器51。筒状构件43的排出侧端部连结于第2容器52的贯通孔59。
在第2容器52的贯通孔59中和筒状构件43上,能够插入有用于将壳体41固定于发动机21的螺栓(未图示)。
整流构件44为片状的金属丝网,具有透气性。整流构件44是具有多个开口部的片状。整流构件44以覆盖第2容器52的排出口52a的方式设于第2容器52。另外,在图7中,仅矩形片状的整流构件44的一部分以网状进行了图示,但实际上,矩形片状的整流构件44整体为网状。另外,在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中,同样地,片状的整流构件44整体为网状。
在第2容器52的外表面安装有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外部管道45。外部管道45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其右端闭塞且左端开口。外部管道45的流入侧的开口经由整流构件44连通于第2容器52的排出口52a。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41内被第2容器52的凹部56划分为主室65和容积室66。主室65包含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容积室66包含第2容器52的排出口52a。在此,第2容器52的凹部56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分隔部”。凹部56与壳体41(第2容器52)一体地形成。
容积室66具有由凹部56和整流构件44围成的内部空间。容积室66的容积小于主室65的容积。
第2容器52的凹部56的开口部56a将主室65和容积室66连通起来。在此,第2容器52的凹部56的开口部56a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连通部”。
接着,说明自排气口36经由消声器40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的流动。
自排气口36经由消声器40的流入口51a流入到主室65内的排气的流动的朝向被主室65内的引导构件42(特别是引导板61)改变为朝向下方。在此,引导构件42(特别是引导板61)实现将自排气口36流入到主室65内的排气朝向下方引导的功能。
通过引导构件42后的排气在主室65内扩散并冷却之后,通过凹部56的开口部56a,朝向上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
对于自开口部56a朝向上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的排气,其流动方向在容积室66中改变大约90°左右而朝向排出侧。在此,利用凹部56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流动方向变更部”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56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部56a,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凹部56的上部形成开口部56a。在凹部56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56a的情况下,在主室65内扩散并冷却的排气通过凹部56的开口部56a朝向下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另外,对于自开口部56a朝向下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的排气,其流动方向在容积室66中改变大约90°左右而朝向排出侧。
并且,对于容积室66,其具有由凹部56和整流构件44围成的内部空间,另外,排出口52a的开口面积大于开口部56a的开口面积。因而,自开口部56a流入到容积室66内的排气在容积室66内扩散并减速后到达排出口52a。然后,排气均匀地通过整流构件44,由此排气的流动被调整,之后排气自外部管道45向外部排出。在此,如图5和图6所示,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流动方向G与整流构件44的片表面P交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流动方向G与整流构件44的片表面P大致正交。
为了抑制因自消声器40的排出口52a排出的排气而产生的噪音,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平均流速u优选大于0m/sec且为10m/sec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m/sec~10m/sec的范围内。另外,平均流速u的下限值能够根据发动机21的空转转速来设定。另外,平均流速u的上限值能够进行设定,以便充分地得到基于整流构件44的整流功能。
在此,
Q: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流量(m3/sec)
VD:发动机21的排气量(cc)
n:发动机21的旋转速度(rpm)
m:发动机类型(m=1是二冲程发动机,m=2是四冲程发动机),此时,所述流量Q能够以以下的式(1)来表示。
数学式1
另外,在将S设为整流构件44的有效开口面积(排气通过的部分的面积)(m2)时,所述平均流速u能够使用所述式(1)以以下的式(2)来表示。
数学式2
因而,能够使用所述式(2)对消声器40的设计,使得所述平均流速u优选为大于0m/sec且为10m/sec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m/sec~10m/sec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因自消声器40的排出口52a排出的排气而产生的噪音,使容积室66的容积为1×103mm3以上。
本发明人根据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消声器的内部流动的排气的流速和由排气的流动引起的声音(噪音)的频率推算了在该消声器内产生的漩涡的大小,结果发现,在该消声器内产生的漩涡的大小为0.1mm~1mm左右。因而,为了充分地得到基于整流构件44的整流功能,以抑制因自消声器40的排出口52a排出的排气而产生的噪音,优选整流构件44具有该漩涡的大小以下的细孔。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构成整流构件44(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以下的范围内,另外,使整流构件44(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在此,目数是在25.4mm(1英寸)内的网眼的数量(目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构件44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消声器40包括:箱型的壳体41,其具有连接于发动机21的排气口36并供排气流入的流入口51a和将流入了的排气排出的排出口52a;第1分隔部(凹部56),其将壳体41内划分为包含流入口51a的主室65和包含排出口52a的容积室66;以及网状的整流构件44,其以覆盖排出口52a的方式设于壳体41。容积室66的容积小于主室65的容积。第1分隔部(凹部56)具有将主室65和容积室66连通起来的第1连通部(开口部56a)。自流入口51a流入到主室65内的排气经由第1连通部(开口部56a)流入到容积室66内并到达排出口52a,然后通过整流构件44。因而,排气能够在自主室65起到壳体41的排出口52a的中途在容积室66被减速。另外,在容积室66减速后的排气到达壳体41的排出口52a,排气能够通过整流构件44而调整流动。因而,通过该排气的减速和整流,能够使自消声器40排出的排气的紊流能量减少,进而能够抑制因该排气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流动方向G与整流构件44的片表面P相交叉。由此,排气在通过整流构件44时被整流构件44可靠地整流。
根据本实施方式,容积室66具有用于改变自第1连通部(开口部56a)流入到内部的排气的流动方向的流动方向变更部(凹部56)。由此,在改变容积室66内的排气的流动方向时,能够降低排气的流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分隔部(凹部56)和壳体41(第2容器52)一体地形成。由此,在形成第2容器52时,能够使排出口52a和凹部56大致同时形成。因而,能够高效地制造消声器4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整流构件44是金属丝网。因而,能够使用容易取得的通用产品来进行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整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整流构件44(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另外,整流构件44(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利用整流构件44(金属丝网)使可能成为导致噪音的原因的排气流中的漩涡减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排出口52a处的排气的平均流速u为10m/sec以下。由此,整流构件44(金属丝网)能够对排气良好地进行整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构件44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因而,整流构件44能够具有排气的整流功能和防止火星飞散的功能这两项功能。
接下来,使用图8~图11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40’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图10是图8的D-D剖视图。图11是消声器40’的分解立体图。
说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消声器40’在前述消声器40的基础上还包括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分隔板70。
分隔板70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分隔板70以其周缘部被第1容器51的外凸缘部54和第2容器52的外凸缘部55夹持的状态固定于第1容器51和第2容器52。因而,前述主室65内被分隔板70划分为第1室68和第2室69。第1室68包含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第2室69与容积室66相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声器40’内,自流入侧朝向排出侧地依次排列有第1室68、第2室69、容积室66。在此,分隔板7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分隔部”。
容积室66的容积小于第1室68的容积且小于第2室69的容积。
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隔着引导构件42与分隔板70的上部相对。换言之,在引导构件42位于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与分隔板70的上部之间的状态下,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和分隔板70的上部彼此相对。
在分隔板70的下部形成有至少1个(在图11中为6个)贯通孔71。第1室68和第2室69经由贯通孔71相互连通。在此,贯通孔71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连通部”,其将第1室68和第2室69连通起来。贯通孔71位于比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低的位置。贯通孔71位于比第2容器52的排出口52a低的位置。
在分隔板70上贯通形成有供筒状构件43插入的至少1个(在图11中为3个)贯通孔72。
接下来,说明自排气口36经由消声器40’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的流动。
自排气口36经由消声器40’的流入口51a流入到第1室68内的排气的流动的朝向被第1室68内的引导构件42(特别是引导板61)改变为朝向下方。
通过引导构件42后的排气在第1室68内扩散并冷却,之后,通过分隔板70的贯通孔71流入到第2室69内。
流入到第2室69内的排气在第2室69内进一步扩散并冷却,之后,通过凹部56的开口部56a朝向上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在此,凹部56的开口部56a将第2室69和容积室66连通起来。
对于自开口部56a朝向上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的排气,其流动方向在容积室66改变大约90°左右而朝向排出侧。另外,排气在容积室66内扩散并减速后到达排出口52a。然后,排气均匀地通过整流构件44,由此排气的流动被调整,之后排气自外部管道45向外部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56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部56a,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凹部56的上部形成开口部56a。在凹部56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56a的情况下,在第2室69内扩散并冷却后的排气通过凹部56的开口部56a朝向下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另外,对于自开口部56a朝向下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的排气,其流动方向在容积室66改变大约90°左右而朝向排出侧。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消声器40’包括第2分隔部(分隔板70),该第2分隔部(分隔板70)将主室65内划分为包含流入口51a的第1室68和与容积室66相邻的第2室69。容积室66的容积小于第1室68的容积且小于第2室69的容积。第2分隔部(分隔板70)具有将第1室68和第2室69连通起来的第2连通部(贯通孔71)。由此,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40相比,能够使自壳体41的流入口51a起到排出口52a为止的排气的实质的流动距离(移动距离)较长,因此,能够在消声器40’内高效地降低排气的压力。另外,在第2连通部(贯通孔71)中,由于排气流动的路径的截面积急剧地变化,因此,能够提高消声器本身的噪音降低功能。
接下来,使用图12~图16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消声器40”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E-E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F-F剖视图。图15是分隔板80的主视图。图16是消声器40”的分解立体图。
说明与前述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容器52不具有前述凹部56。
在本实施方式中,消声器40”具有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分隔板80,而取代前述分隔板70。
分隔板80包括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主体部81和形成于主体部81的横向(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凹状部82。
分隔板80的主体部81以其周缘部被第1容器51的外凸缘部54和第2容器52的外凸缘部55夹持的状态固定于第1容器51和第2容器52。因而,前述主室65内被分隔板80划分为第1室68和第2室69。在此,分隔板8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分隔部”。
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包括:第1凹状部分83,其构成凹状部82的上部;以及第2凹状部分84,其构成凹状部8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和下部。
第1凹状部分83隔着引导构件42’与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相对。换言之,在引导构件42’位于第1凹状部分83与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之间的状态下,第1凹状部分83和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彼此相对。
第1凹状部分83以越从流入口51a侧朝向排出侧(即越从流入侧朝向排出侧去)越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呈弧状弯曲。在此,第1凹状部分83具有接收自流入口51a流入到第1室68内的排气并将其导向下方(例如导向第2凹状部分84)的功能。
第1凹状部分83的下端部与第2凹状部分84的上端部连续。第2凹状部分84比第1凹状部分83向排出侧突出。
如图15所示,第2凹状部分84从正面看为大致C字状,第2凹状部分84在其大致C字状的底部85抵接于第2容器52的内表面。
在此,第2凹状部分84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分隔部”,其将壳体41内划分为包含流入口51a的主室65(第1室68和第2室69)和包含排出口52a的容积室66。如图13~图16所示,该容积室66以周围被第2凹状部分84包围的方式形成。容积室66的容积小于第1室68的容积且小于第2室69的容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大致C字状的第2凹状部分84的右侧端部(敞开端部)和第2容器52的内表面形成连通部66a。该连通部66a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连通部”,其将容积室66和构成主室65的第2室69连通起来。在此,排出口52a的开口面积大于连通部66a的开口面积。
在分隔板80的主体部81的左侧部分形成有多个(在图15中为7个)贯通孔86。在此,贯通孔86位于比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低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向(左右方向)上,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位于排出口52a与多个贯通孔86之间。
在分隔板80上贯通形成有供筒状构件43插入的至少1个(在图15中为两个)贯通孔87。
引导构件42’为金属制或树脂制,安装于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引导构件42’具有下表面敞开的U字状的截面形状,并自第1容器51的流入口51a朝向排出侧延伸。引导构件42’具有将自排气口36经由流入口51a流入到第1室68内的排气顺利地引导到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能够局部地限制排气在第2室69内的流动。
接下来,说明自排气口36经由消声器40”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的流动。
自排气口36经由消声器40”的流入口51a流入到第1室68内的排气的流动的朝向被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1凹状部分83)改变为朝向下方。排气在第1室68内扩散并冷却,之后,通过分隔板70的贯通孔86流入到第2室69内的左侧部分。
流入到第2室69内的左侧部分的排气在第2室69内以在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的上方和下方迂回的方式流动并到达第2室69内的右侧部分。另外,排气在第2室69内也能够扩散并冷却。
之后,排气通过连通部66a朝向左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在此,连通部66a将第2室69和容积室66连通起来。
对于自连通部66a朝向左方流入到容积室66内的排气,其流动方向在容积室66改变大约90°左右而朝向排出侧。在此,利用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流动方向变更部”的功能。另外,排气在容积室66内扩散并减速后到达排出口52a。然后,排气均匀地通过整流构件44,由此排气的流动被调整,之后排气自外部管道45向外部排出。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分隔部(第2凹状部分84)与第2分隔部(分隔板80)一体地形成。第1分隔部(第2凹状部分84)将壳体41内划分为包含流入口51a的主室65和包含排出口52a的容积室66。第2分隔部(分隔板80)将主室65内划分为包含流入口51a的第1室68和与容积室66相邻的第2室69。由此,在形成分隔板80时,能够大致同时形成用于限定容积室66的第2凹状部分84。因而,能够高效地制造消声器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2室69内自其左侧部分向右侧部分流动的排气在中途以在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的上方和下方迂回的方式流动的例子,但关于排气的迂回路径,只要是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即,也可以是,在第2室69内自其左侧部分向右侧部分流动的排气在中途以在分隔板80的凹状部82(特别是第2凹状部分84)的上方或下方迂回的方式流动。
另外,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搭载消声器40、40’、40”的便携式工作机的一例子,列举说明了割灌机,但搭载消声器40、40’、40”的便携式工作机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消声器40、40’、40”能够搭载于挖坑机、混凝土切割机等便携式工作机。另外,消声器40、40’、40”能够搭载于背负式鼓风机、喷雾器(喷雾机)、喷粉器、背负式割灌机等背负式工作机。
另外,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发动机21为四冲程发动机的例子,但除此之外,发动机21也可以为二冲程发动机。
另外,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发动机21为OHV形式的发动机的例子,但除此之外,发动机21也可以为OHC形式的发动机。
另外,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发动机21中缸盖28和缸体部22为独立个体的例子,但也可以代替于此而使缸盖和缸体部为一体。
如上可知的那样,前述实施方式仅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除了利用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直接示出的内容以外,还包含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的各种改进、变更,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

Claims (35)

1.一种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该发动机用消声器包括:
箱型的壳体,其具有连接于发动机的排气口并供排气流入的流入口和将流入了的排气排出的排出口;
第1分隔部,其将所述壳体内划分为包含所述流入口的主室和包含所述排出口的容积室;以及
网状的整流构件,其以覆盖所述排出口的方式设于所述壳体,
所述容积室的容积小于所述主室的容积,
所述第1分隔部具有将所述主室和所述容积室连通起来的第1连通部,
自所述流入口流入到所述主室内的排气经由所述第1连通部流入到所述容积室内并到达所述排出口,然后通过所述整流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构成为使所述排出口处的排气的流动方向和所述整流构件的片表面相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积室包括用于改变自所述第1连通部流入到内部的排气的流动方向的流动方向变更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积室包括用于改变自所述第1连通部流入到内部的排气的流动方向的流动方向变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该发动机用消声器还包括将所述主室内划分为包含所述流入口的第1室和与所述容积室相邻的第2室的第2分隔部,
所述容积室的容积小于所述第1室的容积且小于所述第2室的容积,
所述第2分隔部具有将所述第1室和所述第2室连通起来的第2连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隔部和所述第2分隔部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隔部和所述壳体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隔部和所述壳体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构件是金属丝网。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是金属丝网。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是金属丝网。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是金属丝网。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是金属丝网。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
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
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
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
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金属丝网的线材的线径在0.05mm~0.50mm的范围内,
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在20目~200目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2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3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3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3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能够作为用于防止排气中的火星飞散的火花捕捉器发挥功能。
34.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用消声器,
所述发动机是四冲程发动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处的排气的平均流速为10m/sec以下。
CN201721671612.9U 2016-12-06 2017-12-05 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 Active CN2075834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055 2016-12-06
JP2016237055A JP6775399B2 (ja) 2016-12-06 2016-12-06 エンジン用マフ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3462U true CN207583462U (zh) 2018-07-06

Family

ID=6057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1612.9U Active CN207583462U (zh) 2016-12-06 2017-12-05 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75399B2 (zh)
CN (1) CN207583462U (zh)
DE (1) DE202017004991U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3240A1 (de) * 1976-09-25 1978-04-06 Stihl Maschf Andreas Schalldaempfer, insbesondere fuer tragbare motorkettensaegen
JP3930961B2 (ja) * 1998-01-27 2007-06-13 株式会社共立 内燃エンジンのマフラー
JP6190603B2 (ja) 2013-03-18 2017-08-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マフラ装置および携帯型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5399B2 (ja) 2020-10-28
JP2018091285A (ja) 2018-06-14
DE202017004991U1 (de) 2017-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8988B2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four-stroke engine
US20080120951A1 (en) Air cleaner for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tuning the length of air-fuel mixture passage by using the air cleaner
CN107084041B (zh) 发动机的增压装置
CN100422542C (zh) 吸气装置
CN106014602A (zh) 发动机
JP2017219014A (ja)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用気液分離装置
CN207583462U (zh) 发动机用消声器和发动机
JP2004505201A5 (zh)
CN107288084A (zh) 带组合前风筒吸声消声及后风筒多管消声的吹叶机
JP6702037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17068807U (zh) 一种气体发生装置
CN105443195B (zh)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CN102536414B (zh) 空冷式发动机
JP6190603B2 (ja) マフラ装置および携帯型作業機
EP2232042B1 (en) A device for supply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246311B (zh) 引擎的油通道结构
CN107313833A (zh) 发动机用消声器
JP3373921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気化器保温装置
JP2002070521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の構造
KR101083960B1 (ko) 엔진의 상부 구조
CN209040924U (zh) 曲轴箱通风装置
CN201159153Y (zh) 一种空压机呼吸器
JP2519965Y2 (ja) 汎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205477833U (zh) 发动机用消声器
JP6378643B2 (ja) エンジン用マフ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