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0164U -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0164U
CN207570164U CN201721490459.XU CN201721490459U CN207570164U CN 207570164 U CN207570164 U CN 207570164U CN 201721490459 U CN201721490459 U CN 201721490459U CN 207570164 U CN207570164 U CN 207570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urbine
air
transfer device
heat transfer
condition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90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涛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1490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0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0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0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所述空调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风机(2),且所述风机(2)包括至少两个、且两个以上的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的两侧。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相同的冷凝器尺寸下,风机的放置空间增大一倍,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就解决了现有技术客车空调冷凝装置的风机摆放数量少、风量小和散热性能较差的缺点,能摆放较多的风机增加风量,能较好的改善其散热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背景技术
客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客车空调已经成为客车上一个必不可少的设备。客车空调一般都装在客车顶盖之上,多是采用冷凝风机放在中间、冷凝器放在两边的方式,因此受冷凝器壳体及冷凝器尺寸的限制,风机的摆放个数收到限制影响,因此极大地局限了客车空调能效,导致能效较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传统客车空调装置,在客车壳体A7一侧摆放蒸发器组件A5和蒸发风机A6,在中间部分放置压缩机A3及气液分离器A4等系统元件,在客车空调壳体A7的另一侧摆放冷凝器A1与冷凝风机A2,这种摆放采用了“八”字形的冷凝器摆放方式,即先将冷凝风机A2放置在中间,如图2所示,后将冷凝风机A2固定于冷凝风机支撑架A8上。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冷凝系统的布置方式,由于冷凝器A1放置在冷凝风机A2两侧,受到壳体和冷凝器尺寸的限制,放置在中间的风机数量受到影响和限制,使得其风量和散热性得到了很大的制约,不能发挥壳体尺寸的优势,这也造成客车空调能效比普遍较差。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能效较差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空调器的冷凝装置因布局不合理而产生的换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其包括换热器和风机,且所述风机包
括至少两个、且两个以上的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且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间部分,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两侧部分。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被布置为在竖直截面内的“V”形结构,且所述风机包括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V”形结构的左侧、另一个设置在所述“V”形结构的右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盘和风机支撑架,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风机支撑架被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或者所述风机被直接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优选地,所述底盘为玻璃钢一体化底盘。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顶面,所述顶面包括中部平面、和与所述中部平面左端连接的第一倾斜面、以及与所述中部平面右端连接的第二倾斜面,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中部平面的下方,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中部平面水平延伸,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与所述中部平面之间存在不为零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面从与所述中部平面相接位置至远离所述中部平面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和/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从与所述中部平面相接位置至远离所述中部平面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翅片管式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客车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客车,其包括前述的客车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换热装置,通过将两个以上的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两侧;使得在相同的换热器尺寸下,冷凝风机的放置空间增大一倍,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解决了原有的摆放中冷凝风机风量小,散热性较差的缺点。同时因为风机数量增加,单个风机的转速可以降低,也同时可以降低风机的噪音。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凝装置在客车空调器上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在客车空调器上的冷凝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换热装置在客车空调器上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安装在客车空调器上的换热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A1、冷凝器;A2、冷凝风机;A3、压缩机;A4、气液分离器;A5、蒸发器;A6、蒸发风机;A7、客车壳体;A8、冷凝风机支撑架;1、换热器;2、风机(或称冷凝风机);3、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蒸发器;6、蒸发风机;7、壳体;71、顶面;71a、中部平面;71b、第一倾斜面;71c、第二倾斜面;8、风机支撑架;9、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风机2,且所述风机2包括至少两个、且两个以上的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的两侧。如图3和图4所示。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换热装置,相同的换热器尺寸下,风机的放置空间增大一倍,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解决了原有的摆放中风量小,散热性较差的缺点。同时因为风机数量增加,单个风机的转速可以降低,也同时可以降低风机的噪音。将冷凝风机放置在冷凝器两侧,由于空间多了一倍,能摆放较多的风机增加风量,能较好的改善其散热性。另外两侧是斜面,也可以较好的避免树叶等杂物落在风机口或者顺着风机落入空调里面。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优选为冷凝器,风机优选为冷凝风机。在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器5、蒸发风机6、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4相对于客车壳体的放置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而换热装置的壳体7的空间中设置有换热器1,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1位于该冷凝壳体内的中间部分,可直接固定在换热装置的底盘9上,或者通过风机支撑架8等支撑于换热装置的底盘9上。设置两个及以上的风机2,使这些风机2在换热器1两侧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风机2布置在换热器1两侧。因此,换热器1尺寸不变的基础上,而风机放置空间增加了一倍。相对于传统客车空调系统的换热装置中的一个风机2而言,本实施例的风机2可以是两个以上,例如四个。这样,风机风量增大,极大提高了散热性。同时,因为增加了风机2的数量,在相同条件下,相比于传统客车壳体的风机2,本实施例中的风机2的转速可以减低,从而总体上降低了噪音。
换热器1在所述壳体7中的摆放方式可以设置为由八字形变为V字形,从而可进一步增加换热器1两侧风机放置空间,在不增大壳体的情况下增加风机数量。
为提高稳定性,换热装置的底盘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底盘,特别地,采用玻璃钢一体化底盘,将风机2直接固定在所述底盘9上。该玻璃钢一体化底盘,使用了一体化的注塑成型,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材质,以及焊接完成的方式,能实现更加稳定地固定,同时降低振动噪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装维护和减少震动,增加了风机支撑架8,风机支撑架8支撑所述风机2。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风机2出风需要,在所述壳体顶面上开设仓口,从而排风。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达到较为充分的排风效果,冷凝风机2的出风口与所述仓口对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避免树叶等杂物落在风机口或者顺着风机落入空调里面,将壳体7的顶面71上的两侧设置为斜面。具体地,所述顶面71包括中部平面71a、和与所述中部平面71a左端连接的第一倾斜面71b和与所述中部平面右端连接的第二倾斜面71b,且所述换热器1位于所述中部平面71a的下方,所述风机2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71b和/或所述第二倾斜面71c的下方。
所述中部平面71a水平延伸,所述第一倾斜面71b和所述第二倾斜面71c均与所述中部平面71a之间存在不为零的夹角。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71b从与所述中部平面71a相接位置至远离所述中部平面71a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和/或,所述第二倾斜面71c从与所述中部平面71a相接位置至远离所述中部平面71a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对应的仓口开设在该第一和/或斜面上,形成倾斜仓口。为了使风机2出风口与该倾斜仓口更好地对应,将风机2倾斜布置。当采用风机支撑架8支撑冷凝风机2时,风机支撑架8的冷凝风机支撑面也倾斜布置,使其倾斜角度与倾斜面仓口的倾斜角度基本一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凝装置包括仓门,可打开或闭合地盖设在所述仓口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杂物容易进入冷凝壳体内部导致冷凝能力下降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1为翅片管式冷凝器。
传统的大巴空调摆放见图1-2,在客车壳体A7一侧摆放蒸发器A5和蒸发风机6,在中间部分放置压缩机A3及气液分离器A4等系统元件,在客车空调壳体A7的另一侧摆放冷凝器与冷凝风机,这种摆放采用了“八”字形的冷凝器摆放方式,即先将冷凝风机支撑架A8放置在中间,如图2所示,后将冷凝风机A2固定于冷凝风机支撑架A8上,冷凝器A1放置在冷凝风机A2两侧,由于受到壳体和冷凝器尺寸的限制,放置在中间的风机数量受到了限制,使得其风量和散热性得到了很大的制约,不能发挥壳体尺寸的优势,这也造成大巴空调能效比普遍较差。
为改变此现状,本发明做出了上述的改变,见图3和图4;对于蒸发器5、蒸发风机6、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4相对于大巴壳体的放置位置是保持不变,将“八”字形的冷凝器放置方法改成了“V”字形放置,将换热器1(即冷凝器)放置在中间,风机支撑架8摆放在冷凝器两侧,之后再将风机2固定于风机支撑架8上。在相同的冷凝器尺寸下,风机2的放置空间增大一倍,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解决了原有的摆放中风量小,散热性较差的缺点。同时因为风机2数量增加,单个风机的转速可以降低,也同时可以降低风机的噪音。另外因为两侧是斜面,也可以较好的避免树叶等杂物落在风机口或者顺着风机落入空调里面。本发明主要是将翅片管式冷凝器的摆放由两侧改为放中间,将“八”字形摆放改为了“V”字形摆放,并且将冷凝风机由中间摆放改为了两侧摆放,在不增大壳体的情况下增加了风机数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客车空调器,包括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应用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客车空调器,将风机放置位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换热装置的客车空调器,相同的换热器尺寸下,风机的放置空间增大一倍,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就解决掉了原有的摆放中的风量小,散热性较差的缺点。同时因为冷凝风机数量增加,单个风机的转速可以降低,也同时可以降低风机的噪音,从而减低客车空调器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客车,包括客车空调器,所述客车空调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客车空调器。应用上述实施例的客车空调器的客车,将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两侧,所述风机从而可以为多个,且可以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两侧。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客车空调器的客车,相同的冷凝器尺寸下,冷凝风机的放置空间增大一倍,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就解决掉了原有客车中的冷凝风机摆放方式风量小,散热性较差的缺点。同时因为冷凝风机数量增加,单个风机的转速可以降低,也同时可以降低风机的噪音,从而降低客车运行总体噪音。
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和风机(2),且所述风机(2)包括至少两个、且两个以上的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7),且所述换热器(1)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的中间部分,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的两侧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包括两个,被布置为在竖直截面内的“V”形结构,且所述风机(2)包括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V”形结构的左侧、另一个设置在所述“V”形结构的右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7)内部的底盘(9)和风机支撑架(8),所述风机(2)通过所述风机支撑架(8)被固定在所述底盘(9)上、或者所述风机(2)被直接固定在所述底盘(9)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为玻璃钢一体化底盘。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包括顶面(71),所述顶面(71)包括中部平面(71a)、和与所述中部平面(71a)左端连接的第一倾斜面(71b)、以及与所述中部平面(71a)右端连接的第二倾斜面(71c),且所述换热器(1)位于所述中部平面(71a)的下方,所述风机(2)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71b)和/或所述第二倾斜面(71c)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平面(71a)水平延伸,所述第一倾斜面(71b)和所述第二倾斜面(71c)均与所述中部平面(71a)之间存在不为零的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71b)从与所述中部平面(71a)相接位置至远离所述中部平面(71a)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和/或,所述第二倾斜面(71c)从与所述中部平面(71a)相接位置至远离所述中部平面(71a)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为翅片管式冷凝器。
10.一种客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装置。
11.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车空调器。
CN201721490459.XU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Active CN207570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0459.XU CN207570164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0459.XU CN207570164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0164U true CN207570164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3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90459.XU Active CN207570164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01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186A (zh) * 2018-11-27 2019-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405361A (zh) * 2018-11-29 2019-03-01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空调冷凝器及具有其的客车
CN109631422A (zh) * 2018-12-10 2019-04-16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器、客车及空调冷凝器的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186A (zh) * 2018-11-27 2019-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405361A (zh) * 2018-11-29 2019-03-01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空调冷凝器及具有其的客车
CN109631422A (zh) * 2018-12-10 2019-04-16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器、客车及空调冷凝器的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70164U (zh)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客车空调器和客车
CN106427474A (zh) 客车及其车载空调
CN109466275A (zh) 车载顶置空调器、其电控腔的降温方法及车辆
CN207088915U (zh) 一种顶置纯电动空调机组
CN104422115A (zh) 屋顶式空调机
CN218536669U (zh) 一种薄型轻量化空调机组
CN206742315U (zh) Phev电池包冷却结构
CN206362027U (zh) 一种空调芯体结构
CN104802616A (zh) 一种大客车用高效空调器
CN207225019U (zh) 车载空调及其离心风机安装结构
CN206141275U (zh) 一种太阳能汽车空调辅助换热设备
CN2058076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机
CN206160283U (zh) 空调器
CN109353186A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086276U (zh) 一种装甲车专用空调
CN209208405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363278U (zh) 一种多层式冷暖空调系统
CN209208404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079895U (zh) 一种列车顶置层叠式空调
CN112406465A (zh)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06247696A (zh) 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及其室内机和室外机
CN207955256U (zh) 新能源汽车热交换器布置结构
CN207955254U (zh) 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及汽车
CN205970729U (zh) 一种双回风空调
CN207763143U (zh) 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