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7223U -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7223U
CN207567223U CN201720756216.XU CN201720756216U CN207567223U CN 207567223 U CN207567223 U CN 207567223U CN 201720756216 U CN201720756216 U CN 201720756216U CN 207567223 U CN207567223 U CN 207567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organism
collecting pipe
sampler
separation assembly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62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英镇
刘华勇
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da Yin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I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I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GI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562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7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7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7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本申请的装置包括取样器、微生物分离组件和微生物收集管;取样器为一容器用于容纳非纯微生物样本,具有出液口,微生物分离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取样器出液口;微生物分离组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微生物分离组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安装有孔径为5‑12μm的滤膜,微生物分离组件的进液口与取样器的出液口连通;微生物收集管为一容器,具有进液口,微生物收集管的进液口可拆卸地与微生物分离组件的出液口连通。本申请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离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并且,适用性强,可以用于所有的微生物病原体细胞与宿主细胞的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生物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新一代测序NGS的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上可在基因水平上同时监测多个病原微生物的信息,如:病流行病学,致病性,对抗生素的抗性,毒力,持久性,转移元件和适应功能。目前该技术已经得广泛的应用,如Maijuan Ma等利用NGS技术在野生蚊子体内发现一种新型的DNA病毒;Samia N.Naccache等通过分析由NGS技术检测的临床样本准确找到致病病原体。因此基于NGS的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公共卫生的监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包含大量的非微生物成分,如临床样本中99%的成分均属于宿主。因此临床样本在检测中会有很高的非病原微生物信息的背景噪音。高的背景噪音会造成病原微生物信息分析困难,而且还是检测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对此,目前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分步裂解法、酶切法、酶抓捕法和杂交法。分步裂解法是利用宿主细胞膜和病原体细胞膜包被的成分差异性,采用适当的酶在指定条件下,先对宿主细胞进行裂解,而病原体细胞不被裂解保持完整;然后再利用核酸酶将释放出来的宿主核酸降解,核酸酶灭活后再裂解病原微生物细胞,提取病原体的核酸。这种方法对样本类型要求较高,并且需要保证在裂解宿主细胞时不能对病原体细胞造成伤害,因此需要较高的处理技术及相应的酶。分步裂解法具有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处理时间较长等缺陷。
酶切法是利用针对宿主核酸甲基化特性的酶选择性的对宿主核酸进行特异性切割,而对病原体微生物的核酸则没有切割效果,从而达到将宿主核酸与病原体核酸分离的目的。虽然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只能将宿主核酸切成约为150bp的片段,这不适合病原微生物核酸测序建库使用;并且,酶切法处理的时间也较长。
酶抓捕法是利用甲基化位点结合酶对宿主核酸进行特异性捕获,而对原体微生物的核酸则没有捕获效果。该方法与酶切法类似,酶切法是特异性的切割宿主核酸,酶抓捕法是特异性的捕获宿主核酸。酶抓捕法需要事先将酶固定在磁珠等载体上,然后通过酶捕获,将宿主核酸固定在磁珠上,对磁珠进行分离,达到将宿主核酸与病原体核酸分离的目的。该方法较简便,但是,对酶的要求较高,同时成本也较高。
杂交法的原理与酶抓捕法类似,只不过酶捕获法是利用酶对宿主核酸进行捕获,而杂交法则是利用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DNA对宿主核酸进行杂交捕获、分离。具体的,杂交法是利用带有Bio-N6-ddATP等生物素标记的Cot Human DNA与目的核酸进行杂交,经标记的Cot Human DNA能与目的核酸中的宿主核酸结合,然后,依靠生物素标记物将宿主核酸与病原核酸分开。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宿主核酸,但是,操作复杂并且需要预先准备好经生物素标记好的Cot Human DNA,因此所需费用较高。
因此,目前非纯微生物样本分离的方法或装置,要么操作复杂、成本高,要么处理时间长、条件苛刻,无法满足非纯微生物培养型样本大规模测序检测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包括取样器1、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取样器1为一容器,具有出液口,取样器用于容纳非纯微生物样本,微生物分离组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取样器1的出液口;微生物分离组件2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安装有孔径为5~12μm的滤膜21,使用时,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进液口与取样器1的出液口连通;微生物收集管3为一容器,具有进液口,微生物收集管的进液口可拆卸地与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出液口连通。
使用时,将取样器1、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连接好,取样器1内的非纯微生物样本经过微生物分离组件2后,被微生物收集管3收集;在经过微生物分离组件2时,由于微生物病原体的细胞直径比宿主细胞小,因此,可以通过孔径为5~12μm的滤膜,而宿主细胞则不能通过,实现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分离,减小测序时的宿主核酸背景噪音,降低测序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非纯微生物样本包括宿主的体液、组织、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动物细胞培养的微生物等;本申请的分离装置其关键在于,利用孔径5-12μm的滤膜对上述非纯微生物样本进行过滤,使得微生物细胞能够通过滤膜,而宿主细胞或其它非微生物细胞不能通过,从而达到微生物分离的目的;也就是说,非纯微生物样本是包含微生物细胞和其它非微生物细胞的混合物。
优选的,取样器1的顶端具有进液口和与之配合的顶盖11,顶盖11为中空结构,顶盖11内由薄膜封存有盐离子溶液,取样器1进液口的侧壁上安装有破膜组件12,在顶盖11紧密盖合时,破膜组件12使薄膜破裂,将盐离子溶液释放到取样器1内。
其中,盐离子溶液主要起到液化和稀释浓稠样本的作用,根据不同的试验,可以采用不同的盐离子溶液,例如,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的盐离子溶液为由NaCl137mmol/L、KCl 2.7mmol/L、Na2HPO4 4.3mmol/L和KH2PO41.4mmol/L组成的磷酸缓冲液,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的盐离子溶液为由3.5mM二硫苏糖醇DTT、6.8mM氯化钠、1.3mM氯化钾、4.0mM磷酸二氢钠、0.5Mm磷酸二氢钾、100mM pH7.5的Tris-HCl、25mM MgCl2和1mM CaCl2组成缓冲液。可以理解,盐离子溶液的主要作用是稀释或液化样本,以方便其进行过滤,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样本情况配制不同组分和浓度的盐离子溶液,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破膜组件12为破膜针。
需要说明的是,顶盖11的作用是封存盐离子溶液,该盐离子溶液实际上就是微生物分离组件2中滤膜的缓冲液,该缓冲液是在使用时才需要的;本申请将缓冲液封存在顶盖11中,使用时可以很方便的直接通过破膜组件12扎破薄膜即可,可以理解,也可以在使用本申请的装置之前,自行配置缓冲液,对滤膜和样品进行处理,则不需要顶盖11。顶盖11的设计,例如,可以在顶盖的底部用薄膜将缓冲液封存;使用时,可以通过盖紧时的力量,利用破膜针将薄膜扎破;也可以采用旋紧的方式,直接利用取样器1进液口侧壁将薄膜顶破,此时取样器1进液口侧壁就相当于破膜组件12。
优选的,取样器1还具有一个与其内壁紧密滑动配合的活塞装置13,为取样器1内的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滤膜提供动力。
优选的,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为负压管。
或者,优选的,本申请的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组件,抽真空组件与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连通,用于给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抽真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装置,提供了三种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微生物分离组件2滤膜的方式,第一种,采用活塞装置作为推液杆,即类似注射器将液体推出的方式,使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滤膜进行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分离;第二种,直接将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制成负压管,使用时,利用其负压使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滤膜,其原理类似于医院取血时采用的负压取血管,可以理解,无论是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都可以制成负压管,只要能够提供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滤膜的动力即可;第三种,直接采用真空抽滤,对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进行抽真空,使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滤膜。以上三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试验条件选择使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微生物收集管3内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具有开口和与之配合的底盖31,底盖31为中空结构,底盖31内由薄膜封存有EDTA溶液,在底盖31旋紧时,薄膜破裂,将EDTA溶液释放到微生物收集管3内。
优选的,本申请的装置还包括消化管,消化管连接于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消化管与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关,消化管内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放置有EDTA溶液。
需要说明的是,在过滤的滤液中,除了微生物病原体细胞以外,还可能具有一部分的游离核酸,这些游离核酸很大部分也可能是来源于宿主细胞,因此,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采用核酸消化酶对游离核酸进行分解,去除干扰;而EDTA溶液则是在核酸消化酶反应完成后,终止消化反应的,避免核酸消化酶在后续对微生物病原体的核酸造成影响。可以理解,核酸消化酶和EDTA溶液,都可以在微生物病原体细胞被分离后,再向其中依序添加,不是必须设置在微生物收集管3或消化管内的;但是,考虑到使用方便,本申请直接将这些试剂设置在微生物收集管3或消化管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核酸消化酶和EDTA溶液的设置采用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参考顶盖11的结构和盐离子溶液封存方式,本申请在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设计底盖31,由底盖31封存EDTA溶液,而核酸消化酶则直接放置在微生物收集管3内,使用时,滤液首先进入微生物收集管3内与核酸消化酶反应,根据反应时间设置,反应完成后,直接旋转底盖31,将薄膜顶破,核酸消化酶反应产物与EDTA溶液接触,停止消化反应。第二种方式,采用一个单独的消化管,核酸消化酶置于消化管中,EDTA溶液置于微生物收集管3中;使用时,滤液先进入消化管中进行反应,此时,消化管与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的开关关闭,滤液不会进入微生物收集管3中,消化反应完成后,开启开关,消化反应产物进入微生物收集管3中与EDTA溶液接触,停止消化反应;消化管与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设置的连通开关可以参考输液时的液滴调节开关,例如采用软管将消化管与微生物收集管3连通,在软管上配置类似输液时的液滴调节开关的结构,控制两者的连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离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并且,适用性强,可以用于所有的微生物病原体细胞与宿主细胞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中,取样器和微生物分离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透射显示了取样器内的破膜组件破膜针;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中,取样器和微生物分离组件连接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中,微生物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取样器设置活塞装置。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三个唾液样本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序结果中宿主reads数的统计结果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三个唾液样本的实验组宿主reads数平均值和对照组宿主reads数平均值的统计结果;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三个唾液样本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序结果中微生物reads数的统计结果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三个唾液样本的实验组微生物reads数平均值和对照组微生物reads数平均值的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针对非纯微生物样本在高通量测序中出现高背景噪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耗时短、成本低,并且操作简便的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分离装置。本申请的装置,创造性的利用微生物病原体细胞与宿主细胞在体积上的差异,采用膜过滤方法,将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分离,使用简单方便、分离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具体的,经研究发现,宿主细胞的直径都远大于12μm,并且就算考虑到其变形,也难以挤压通过12μm的滤膜,而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则小的多,能够顺利的通过滤膜,因此,本申请采用孔径约5-12μm的滤膜进行分离,其原理如图1所示,图1中较大的颗粒表示宿主细胞,小颗粒表示微生物病原体细胞,细小的线条表示游离核酸,在原始的非纯微生物培养型样本中,同时包含宿主细胞、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和游离核酸,经过5-12μm的滤膜过滤后,宿主细胞被去除,滤液中包含微生物病原体细胞和游离核酸,再进一步经过核酸消化酶NDaseⅠ消化后就只剩下微生物病原体细胞,达到分离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装置尤其适用于新鲜培养的非纯微生物样本的分离;对于经过冻融或其它处理,使得宿主细胞已经破碎的样本,则无法起到分离宿主细胞、去除宿主核酸的效果。特别是冻融过的样本,其中会有大量的细胞裂解,采用本申请的装置则无法去除宿主核酸,因为过滤时宿主核酸会一起通过滤膜存在于滤液中,因此,本申请的装置和方法只能适用于宿主细胞完整性较好的样本。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
本例的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如图2至图6所示,包括取样器1、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
取样器1为一容器,底端具有出液口,顶端具有进液口,以及与进液口配合的顶盖11;取样器用于容纳非纯微生物样本,微生物分离组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取样器1的出液口;顶盖11为中空结构,顶盖11内由薄膜封存有盐离子溶液,取样器1进液口的侧壁上安装有破膜组件12,在顶盖11紧密盖合时,破膜组件12使薄膜破裂,将盐离子溶液释放到取样器1内。本例具体的,破膜组件12为破膜针,在顶盖11用力盖合进液口时,破膜针将薄膜刺破。另外,取样器1还具有一个与其内壁紧密滑动配合的活塞装置13作为推液杆,如图6所示,活塞装置13为取样器1提供正压,为取样器1内的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滤膜提供动力。可以理解,活塞装置13的作用就是利用注射的方式,使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滤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为负压管,或者采用真空组件进行真空抽滤,实现过滤。
本例的微生物分离组件2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安装有孔径为5μm-12μm的滤膜21,本例具体优选的采用10μm的滤膜,使用时,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进液口与取样器1的出液口连通。
微生物收集管3为一容器,具有进液口,微生物收集管的进液口可拆卸地与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出液口连通。微生物收集管3内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具有开口和与之配合的底盖31,底盖31为中空结构,底盖31内由薄膜封存有EDTA溶液,在底盖31旋紧时,薄膜破裂,将EDTA溶液释放到微生物收集管3内。可以理解,在本例的另一种改进方式中,核酸消化酶可以独立的放置在一个消化管内,消化管连接于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消化管与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关,消化管内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放置有EDTA溶液。
本例的分离装置,其中,盐离子溶液为磷酸缓冲液,由NaCl 137mmol/L、KCl2.7mmol/L、Na2HPO4 4.3mmol/L和KH2PO4 1.4mmol/L组成。核酸消化酶为2U/μL的DNase I。EDTA溶液由25mM Tris-HCl(pH8.0)和10mM EDTA组成。除了磷酸缓冲液以外,本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常用的盐离子溶液,即由3.5mM二硫苏糖醇DTT、6.8mM氯化钠、1.3mM氯化钾、4.0mM磷酸二氢钠、0.5Mm磷酸二氢钾、100mM pH7.5的Tris-HCl、25mM MgCl2和1mM CaCl2组成的盐离子溶液,可供选择使用。
本例的分离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取样器1和微生物分离组件2连接,利用破膜针将薄膜刺破,使磷酸缓冲液流入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滤膜中,利用磷酸缓冲液对滤膜进行预处理,过滤的磷酸缓冲液滤液丢弃。然后,将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连接,微生物收集管3中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在使用前预先向其中加入10×DNase I Buffer;连接好后,将约1mL的样本移入取样器1内,如果样本比较粘稠,可以将薄膜封存的磷酸缓冲液收集起来一部分用于滤膜预处理,一部分用于对样本进行稀释;将样本移入样器1后,利用推液杆注射,使样本通过滤膜,滤液进入微生物收集管3后,将其充分混匀,然后在37℃水浴30min,75℃水浴10min,进行消化反应。消化反应完成后,旋拧底盖31,使薄膜破裂,将EDTA溶液释放到微生物收集管3内,混匀,终止消化反应。得到的样品可以用于后续的微生物病原体的核酸提取,以及建库和测序。
本例的装置有以下几项优点:
第一,降低了去宿主的成本;本例的装置及使用的材料,价格均较低,也容易获得,经对比,采用本例的装置,其耗材成本只占市面流通的去宿主试剂盒的百分之十五甚至更低。
第二,减少了样本处理的时间;采用本例的装置,处理每个样本的时间约为5min,与目前市面流通的试剂盒相比,本例的处理时间只占到其百分之二。
第三,简化了操作流程;采用本例的装置,操作简单、流程短、对环境要求低。
第四,降低了高通量测序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成本;由于测序芯片载量有限,所以上样数量与其检测成本成反比,因此,上样数量越大检测成本越低,但同时要保证病原测序数据量,因此,降低宿主比例有利于减低测序的成本;采用本例的装置,能将原来的上机数量提升约百分之五十。
唾液样本微生物分离试验:
本例采用三份唾液样本作为典型的非纯微生物培养型样本进行试验,三份唾液样本来源于志愿者。具体的,将三份唾液都平均分为两份,一份采用本例的装置进行微生物细胞分离,然后对分离产物进行核酸提取、建库、测序;另一份,作为对比,不进行微生物细胞分离,直接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条件进行核酸提取、建库、测序。
微生物细胞分离采用本例的装置,核酸消化酶的消化体系为,270μL的滤液中加入30μL10×DNase I Buffer和1U的DNase I,充分混匀后37℃水浴30min,75℃水浴10min。酶和10×DNase I Buffer都购自Life。磷酸缓冲液自行配制。
核酸提取采用的是购自天根的微量样本DNA提取试剂盒,DNA提取方法参考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具体如下:
a.配制GbMix 300μL/每个样本,GbMix的配方为:
GB:RANcarrier=1mL:10μL。
b.在样本中加入10μL蛋白酶K,涡旋振荡10s。
c.然后加入300μL的GbMix,涡旋振荡10s,70℃水浴15min。
d.室温静置5min,加入300μL预冷的无水乙醇,轻轻颠倒混匀后室温静置5min。
e.掌上离心机离心10s,将溶液加入到一个吸附柱CR2中,13400g离心30s,弃废液,将吸附柱CR2放回收集管中。
f.在吸附CR2中加入500μL缓冲液GD,13400g离心30s,弃废液,将吸附柱CR2放回收集管中。
g.在吸附CR2中加入600μL缓冲液PW,13400g离心30s,弃废液,将吸附柱CR2放回收集管中。
h.重复步骤g一次。
i.13400g离心2min,倒掉废液,将吸附柱CR2置于室温放置2-5min,以彻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残余的漂洗液。
j.将吸附柱CR2转入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43μL洗脱缓冲液TB,室温放置2-5min,13400g离心2min,将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即得到DNA溶液。
按照以上方法分别提取经本例装置分离后的产物的DNA,和唾液样本的DNA;DNA分别进行建库、测序。本例建库采用的是购自BGI的BGIseq-100建库试剂盒,详细的步骤请参考BGIseq-100文库构建及测序手册。测序采用购自BGI的BGIseq-100测序试剂盒。或者,直接将DNA样品送至华大基因进行测序。
分别统计测序结果中宿主reads数和微生物的reads数,结果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其中,图7和图8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统计的宿主reads数,图7是三个唾液样本的统计结果,图8是三个唾液样本的平均值;图9和图10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统计的微生物reads数,图9是三个唾液样本的统计结果,图10是三个唾液样本的平均值;实验组即经过本例的装置进行分离后提取DNA、测序的结果,对照组即相同的唾液样本直接进行DNA提取、测序的结果。图7-图10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宿主reads平均比例为94.87%,而实验组的宿主平均比例为83.73%,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微生物的平均reads为1.24%,而实验组的微生物平均比例为5.6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数量级上,对照组Coverage比实验组要低2倍左右,而reads数值也相应比实验组少。而在前10名检出菌的丰度排名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差别较小如下表1至表3所示。
表1唾液样本1的对照组与实验组信息分析结果
表2唾液样本2的对照组与实验组信息分析结果
表3唾液样本3的对照组与实验组信息分析结果
可见,采用本例的装置进行分离处理后,能够降低宿主细胞及其核酸量,降低背景噪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8)

1.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器(1)、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微生物收集管(3);
所述取样器(1)为一容器,具有出液口,取样器用于容纳非纯微生物样本,所述微生物分离组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取样器(1)的出液口;
所述微生物分离组件(2)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安装有孔径为5-12μm的滤膜(21),使用时,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进液口与所述取样器(1)的出液口连通;
所述微生物收集管(3)为一容器,具有进液口,微生物收集管的进液口可拆卸地与所述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出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器(1)的顶端具有进液口和与之配合的顶盖(11),所述顶盖(11)为中空结构,顶盖(11)内由薄膜封存有盐离子溶液,取样器(1)进液口的侧壁上安装有破膜组件(12),在顶盖(11)紧密盖合时,破膜组件(12)使薄膜破裂,将盐离子溶液释放到取样器(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膜组件(12)为破膜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器(1)还具有一个与其内壁紧密滑动配合的活塞装置(13),为取样器(1)内的非纯微生物样本通过微生物分离组件(2)的滤膜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为负压管。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真空组件,抽真空组件与所述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连通,用于给微生物分离组件(2)或微生物收集管(3)抽真空。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收集管(3)内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具有开口和与之配合的底盖(31),所述底盖(31)为中空结构,底盖(31)内由薄膜封存有EDTA溶液,在底盖(31)旋紧时,薄膜破裂,将EDTA溶液释放到微生物收集管(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化管,所述消化管连接于所述微生物分离组件(2)和所述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消化管与微生物收集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关,消化管内放置有核酸消化酶,微生物收集管(3)的底部放置有EDTA溶液。
CN201720756216.XU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Active CN207567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6216.XU CN207567223U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6216.XU CN207567223U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7223U true CN207567223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6216.XU Active CN207567223U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72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1065A (zh) * 2020-04-01 2020-06-23 宁波艾捷康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生物样本净化前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1065A (zh) * 2020-04-01 2020-06-23 宁波艾捷康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生物样本净化前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321065B (zh) * 2020-04-01 2023-10-10 宁波艾捷康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生物样本净化前处理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76370A1 (en) Method for purifying and testing biomolecules from biological samples
CN101688169B (zh) 用于裂解环境或临床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并从该微生物提取核酸以分析的装置
CN109487345B (zh) 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样本建库方法、鉴定方法及试剂盒
US672041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fining nucleic acids
KR101759204B1 (ko) 샘플의 미생물을 분해하고 분석하기 위해 미생물의 핵산을 추출하고 정화하는 자동화된 시스템
JP6392857B2 (ja) 核酸サンプルを回収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PL189724B1 (pl) Sposób, urządzenie oraz zestaw do wykrywania obecności i pomiaru ilości zanieczyszczeń mikrobiologicznych
US20210102876A1 (en) Testing for particulates
WO200303374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a nucleic acid
JP2001526773A (ja) 液体検体から細胞試料を収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427854B2 (en) Automated system for the lysis of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a sample, for extraction and for purification of the nucleic acids of said microorganisms for purposes of analysis
JP2018503069A (ja) 核酸サンプルを収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4854529A (zh) 用于调配液体特别是体液的装置和方法
NO316686B1 (no) Fremgangsmate for, og innretning til, binding av et biologisk materiale til en fast fase, samt kombinasjon av et hult formlegeme og en probeholder
CN207567223U (zh) 一种用于非纯微生物样本中微生物分离的装置
CN219079543U (zh) 用于poct的核酸提取、检测装置
US20240043941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cent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microorganism from blood
CN105567676B (zh) 一种核酸提取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CN111500404A (zh) 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及原体核酸快速提取的器具及方法
TWI815219B (zh) 核酸處理裝置及其樣本前處理模組
CN215480963U (zh) 一种病原体现场核酸检测的装置
JPH02255074A (ja) 溶菌成分採取装置,溶菌成分採取方法及び細菌検査法
CN209307368U (zh) 一种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外游离核酸的富集装置
US20060134773A1 (en) Device for pretreating specimen
CN116574782A (zh) 一种应用于mNGS病原检测的病灶组织样本解离去宿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6

Address after: Building w2a, building B, building a, building 201203a5, high tech Industrial Village, No. 025, South 4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da Yin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 7 floor, 518083 floor, Hua Da comprehensive garden, No. 21 Hong An street,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BGI SHENZHE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