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0003U - 无级调节的滑轨 - Google Patents

无级调节的滑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0003U
CN207550003U CN201721829615.0U CN201721829615U CN207550003U CN 207550003 U CN207550003 U CN 207550003U CN 201721829615 U CN201721829615 U CN 201721829615U CN 207550003 U CN207550003 U CN 207550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rail
friction plate
sliding
inside groov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296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清彬
李颖欢
宋春艳
杜贻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eiqi Worl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eiqi Worl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eiqi Worl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eiqi World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296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0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0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0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级调节的滑轨,包括:可相对滑动地装配到一起的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滑轨外槽内部沿其滑动方向固定设置的第一摩擦片,第一摩擦片的两侧设置若干组第二摩擦片,每个第二摩擦片连接夹紧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级调节的滑轨,通过夹紧机构控制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滑轨的锁止与解锁,减少了滑轨调节不同步,调节误差大情况的发生,使滑轨调节更精细,更便捷。

Description

无级调节的滑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级调节的滑轨。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能够为车内人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乘坐位置,座椅的价值和变速箱、底盘同等重要。
目前的汽车座椅都能调整前后位置,汽车座椅调节需要简单、快速且易操作,所以在汽车座椅下方设置滑道。
但是目前汽车座椅滑道的前后调节档位必须两边完全对应正确,否则出现两边滑轨不同步,单边锁定情况的发生,并且相邻固定位置存在距离,导致滑轨固定位置不能满足所有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滑轨调节存在不同步,以及调节误差大的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无级调节的滑轨,包括:可相对滑动地装配到一起的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滑轨外槽内部沿其滑动方向固定设置的第一摩擦片,第一摩擦片的两侧设置若干组第二摩擦片,每个第二摩擦片连接夹紧机构。
为了减少汽车座椅上方占用空间,同时使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的布置更加合理,减少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内部占用的空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宽度小于滑轨外槽宽度,第一摩擦片靠近滑轨内槽一端的宽度比第一摩擦片远离滑轨内槽一端的宽度窄。
为了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制动效果更好,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接触和张开更容易,同时不增加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的整体体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轨内槽内部对应第一摩擦片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伸缩杆的运动端与第二摩擦片的顶端均通过活动杆铰接,第一摩擦片的两个侧面相对设置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第二摩擦片的侧面对应滑槽设置滑块,滑块设置在滑槽内;滑轨内槽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伸缩杆与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使滑槽和滑块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同时防止滑块从滑槽中脱离,不增大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相对摩擦阻力,并且使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之间结构更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槽与滑块的截面均为球形,滑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其内部宽度。
为了使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配合更好,二者相互接触更加方便,使锁止和解锁效果更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摩擦片从其底端到滑槽的宽度逐渐增加,第二摩擦片从其底端到滑块的宽度逐渐减小。
为了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制动效果更好,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接触和张开更容易,同时不增加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的整体体积,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轨内槽对应第二摩擦片固定设置伸缩杆,伸缩杆的运动端与第二摩擦片连接,滑轨内槽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伸缩杆与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防止大块杂物进入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之间,防止杂物对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之间的滑动造成影响,提高滑动效率,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配合位置沿二者长度方向设置防尘刷,防尘刷与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其中任意一个固定连接,防尘刷向下倾斜设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级调节的滑轨,通过伸缩杆的伸缩从而控制第二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滑轨的锁止与解锁,由于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接触即实现滑轨的锁止,实现了滑轨的无级调节,使调节更加精细;同时通过防尘刷防止杂物进入滑轨内槽与滑轨外槽之间,使传动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级调节的滑轨,通过夹紧机构控制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滑轨的锁止与解锁,减少了滑轨调节不同步,调节误差大情况的发生,使滑轨调节更精细,更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滑轨内槽和滑轨外槽夹紧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0-滑轨内槽;11-第二摩擦片;12-滑块;13-控制器;20-滑轨外槽;21-第一摩擦片;22-滑槽;23-防尘刷;30-夹紧机构;31-伸缩杆;32-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级调节的滑轨,包括:可相对滑动地装配到一起的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滑轨外槽20内部沿其滑动方向固定设置的第一摩擦片21,第一摩擦片21的两侧设置若干组第二摩擦片11,每个第二摩擦片11连接夹紧机构30。
为了减少汽车座椅上方占用空间,同时使第一摩擦片21与第二摩擦片11的布置更加合理,减少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内部占用的空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宽度小于滑轨外槽20宽度,第一摩擦片21靠近滑轨内槽10一端的宽度比第一摩擦片21远离滑轨内槽10一端的宽度窄。
如图1、2所示,为了使第一摩擦片21和第二摩擦片11制动效果更好,第一摩擦片21和第二摩擦片11接触和张开更容易,同时不增加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的整体体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轨内槽10内部对应第一摩擦片21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31,伸缩杆31的运动端与第二摩擦片11的顶端均通过活动杆32铰接,第一摩擦片21的两个侧面相对设置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22,第二摩擦片11的侧面对应滑槽22设置滑块12,滑块12设置在滑槽22内;滑轨内槽10上设置控制器13,控制器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伸缩杆31与控制器13电连接。
为了使滑槽22和滑块12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同时防止滑块12从滑槽22中脱离,不增大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相对摩擦阻力,并且使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之间结构更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槽22与滑块12的截面均为球形,滑槽22的槽口宽度小于其内部宽度。
如图3所示,为了使第一摩擦片21与第二摩擦片11配合更好,二者相互接触更加方便,使锁止和解锁效果更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摩擦片21从其底端到滑槽22的宽度逐渐增加,第二摩擦片11从其底端到滑块12的宽度逐渐减小。
为了防止大块杂物进入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之间,防止杂物对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之间的滑动造成影响,提高滑动效率,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配合位置沿二者长度方向设置防尘刷23,防尘刷23与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其中任意一个固定连接,防尘刷23向下倾斜设置。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为了使第一摩擦片21和第二摩擦片11制动效果更好,第一摩擦片21和第二摩擦片11接触和张开更容易,同时不增加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的整体体积,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轨内槽10对应第二摩擦片11固定设置伸缩杆31,伸缩杆31的运动端与第二摩擦片11连接,滑轨内槽10上设置控制器13,控制器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伸缩杆31与控制器13电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对滑动地装配到一起的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滑轨外槽(20)内部沿其滑动方向固定设置的第一摩擦片(21),第一摩擦片(21)的两侧设置若干组第二摩擦片(11),每个第二摩擦片(11)连接夹紧机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宽度小于滑轨外槽(20)宽度,第一摩擦片(21)靠近滑轨内槽(10)一端的宽度比第一摩擦片(21)远离滑轨内槽(10)一端的宽度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30)包括伸缩杆(31)、活动杆(32),滑轨内槽(10)内部对应第一摩擦片(21)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31),伸缩杆(31)的运动端与第二摩擦片(11)的顶端均通过活动杆(32)铰接,第一摩擦片(21)的两个侧面相对设置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22),第二摩擦片(11)的侧面对应滑槽(22)设置滑块(12),滑块(12)设置在滑槽(22)内;滑轨内槽(10)上设置控制器(13),控制器(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伸缩杆(31)与控制器(1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2)与滑块(12)的截面均为球形,滑槽(22)的槽口宽度小于其内部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21)从其底端到滑槽(22)的宽度逐渐增加,第二摩擦片(11)从其底端到滑块(12)的宽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内槽(10)对应第二摩擦片(11)固定设置伸缩杆(31),伸缩杆(31)的运动端与第二摩擦片(11)连接,滑轨内槽(10)上设置控制器(13),控制器(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伸缩杆(31)与控制器(1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调节的滑轨,其特征在于,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配合位置沿二者长度方向设置防尘刷(23),防尘刷(23)与滑轨内槽(10)和滑轨外槽(20)其中任意一个固定连接,防尘刷(23)向下倾斜设置。
CN201721829615.0U 2017-12-22 2017-12-22 无级调节的滑轨 Active CN207550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9615.0U CN207550003U (zh) 2017-12-22 2017-12-22 无级调节的滑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9615.0U CN207550003U (zh) 2017-12-22 2017-12-22 无级调节的滑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0003U true CN207550003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29615.0U Active CN207550003U (zh) 2017-12-22 2017-12-22 无级调节的滑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00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6747A (zh) * 2019-12-26 2020-04-17 上海延锋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无级调节的电动长滑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6747A (zh) * 2019-12-26 2020-04-17 上海延锋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无级调节的电动长滑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0003U (zh) 无级调节的滑轨
CN20480154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支撑架
CN204161157U (zh) 一种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机构
CN204774723U (zh) 一种汽车座椅自动调节装置
CN208266742U (zh) 一种具有伸缩功能的车位锁
CN206336165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14968402U (zh) 一种老人用智能体检装置
CN203246390U (zh) 一种可拆卸的车载电脑支架
CN204915339U (zh) 一种燃料电池整车控制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208871251U (zh) 一种可伸缩式柴油发电机组底座
CN213414041U (zh) 一种调节靠背的后车架结构
CN212125371U (zh) 一种电动车用调节式后靠背
CN211408289U (zh) 可更换扶手的办公椅
CN205394970U (zh) 汽车座椅头枕发泡加工模具
CN205086727U (zh) 乘用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调节装置
CN206154451U (zh) 一种便于操作与维修的轻便型钻孔机
CN212073824U (zh) 一种车用自动平衡小桌板
CN213155190U (zh) 一种新型硅胶枕
CN214450763U (zh) 一种智能汽车倒车雷达摄像头连接线
CN204894528U (zh) 一种3d打印机机头架
CN218966784U (zh) 一种房车拓展机构的驱动装置
CN212063860U (zh) 一种转换效率高的电力逆变器
CN203450246U (zh) 一种独立悬挂的自行车车座
CN204785042U (zh) 一种阀杆防转结构
CN204519929U (zh) 一种应用于座椅的椅座前后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inghuan

Inventor after: Yuan Qingbin

Inventor after: Song Chunyan

Inventor after: Du Yishuai

Inventor before: Yuan Qingbin

Inventor before: Li Yinghuan

Inventor before: Song Chunyan

Inventor before: Du Yish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