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0001U -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0001U
CN207550001U CN201721751895.8U CN201721751895U CN207550001U CN 207550001 U CN207550001 U CN 207550001U CN 201721751895 U CN201721751895 U CN 201721751895U CN 207550001 U CN207550001 U CN 207550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tle hook
hook lock
sliding rail
locked point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518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超
郝浩帅
黄正坤
费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518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0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0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000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锁体,外滑轨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卡,设有第一解锁孔,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一锁止点,第一锁卡和锁体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差动连接件,能够带动第二锁卡移动以解锁第二锁止点,差动连接件设有第二解锁孔,穿过第一解锁孔和第二解锁孔的解锁杆在解锁过程中,第二锁止点的解锁优先于第一锁止点的解锁。将锁止机构设计成多个零件组成的组件,通过差动锁止,消除滑轨各个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差动解锁有效避免发生解锁卡滞的现象,以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顾客对于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座椅滑轨的晃动间隙,目前市场的上锁爪式锁止机构,采用单个锁卡零件通过两个锁止点同时与内滑轨和外滑轨锁止。由于内滑轨和锁体之间焊接固定,因此,锁卡能够同时楔紧外滑轨和锁体即可。
但是实际装配中由于各方面的加工误差,锁卡并未达到理想的锁止状态,即锁卡和锁体之间以及锁卡和外滑轨中,一者达到楔紧状态,而另一者仍处于间隙配合的状态。具体的,锁卡与外滑轨处于楔紧状态,在零件制造公差及装配公差积累下,锁卡与内滑轨之间仍留有空隙;当锁卡与内滑轨处于楔紧状态时,在零件制造公差及装配公差积累下,锁卡与外滑轨之间仍留有空隙,总之,在单个锁卡的作用下,总是不能将内滑轨和外滑轨同时锁止,无法实现无间隙锁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将锁止机构设计成多个零件组成的组件,通过差动锁止,消除滑轨各个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差动解锁有效避免发生解锁卡滞的现象,以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所述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与所述内滑轨固接的锁体,所述外滑轨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卡,设有第一解锁孔,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一锁止点,所述第一锁卡和所述锁体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二锁止点;差动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锁卡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二锁止点,所述差动连接件设有第二解锁孔,所述第二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使得穿过所述第一解锁孔和所述第二解锁孔的解锁杆在解锁过程中,所述第二锁止点的解锁优先于所述第一锁止点的解锁。
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锁体,其中,锁体设于外滑轨和内滑轨之间,并与内滑轨固接。因此,将锁体与外滑轨之间锁定即锁定内滑轨和外滑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卡、第二锁卡、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差动连接件。其中,外滑轨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第一锁卡能够楔紧于该第一锁止点,以将第一锁卡与外滑轨锁定,同时,该第一锁卡和锁体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能够楔紧于第二锁止点,以将第一锁卡和锁体锁定,也就是说,在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同时处于锁定状态下,锁体与外滑轨锁定,即内滑轨和外滑轨锁定。
第一锁卡设有第一解锁孔,差动连接件设有第二解锁孔,解锁杆同时穿过第一解锁孔和第二解锁孔,由于第二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其中,解锁方向是指解锁杆提供解锁驱动力的方向,即由外滑轨朝向内滑轨的方向(下文中将此方向定义为向上,相应地,将由内滑轨朝向外滑轨的方向定位为向下),在解锁过程中,解锁杆提供向上的驱动力时,差动连接件优先移动而第一锁卡仍楔紧于第一锁止点,差动连接件的移动将带动第二锁卡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锁止点解锁,然后第一锁卡将在驱动力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锁止点解锁。也就是说,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差动解锁,此种设置可有效避免二者在同时解锁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
而当驱动力撤除时,第一锁卡将在第一弹性件的带动下楔紧于第一锁止点,而当第一锁止点锁止后第二锁止点才能够形成,此时第二锁卡在第二弹性件的带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差动锁止,保证各个配合零件之间零间隙,避免第一锁卡在受力时发生偏转或晃动所引起的滑轨的晃动异响,进而保证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锁卡;所述第一锁卡楔紧于所述第一锁止点时,所述第一锁卡与所述内滑轨的窗口之间形成第三锁止点,所述第三锁卡能够楔紧于所述第三锁止点,并且所述差动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锁卡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三锁止点。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差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三锁卡之间,并呈压缩状态,所述第三锁卡能够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三锁止点。
可选地,所述差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锁卡之间以及所述差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三锁卡之间均设有提拉部,所述差动连接件能够通过所述提拉部移动所述第二锁卡或所述第三锁卡。
可选地,所述提拉部包括设于所述差动连接件的第一提拉件和设于所述第二锁卡或所述第三锁卡的第二提拉件,所述第一提拉件和所述第二提拉件中,一者为凸起,另一者为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滑槽或条形孔,所述滑槽或所述条形孔的轴向沿解锁方向设置,且所述凸起能够沿所述条形孔或所述滑槽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提拉件为所述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二锁卡的凸起带动所述第二锁卡楔紧于所述第二锁止点。
可选地,所述差动连接件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锁卡的两侧的差动片,两个所述差动片的顶端均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三弹性件的按压件。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差动片的顶端设有向下翻起的插片,所述插片沿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轴向插入其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设于所述外滑轨和所述内滑轨之间的异形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其包括外滑轨、内滑轨和与所述内滑轨固接的锁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锁止机构。
包括如上所述的锁止机构的汽车座椅滑轨,具有与上述锁止机构相似的技术效果,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的装配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内滑轨;2-外滑轨;3-锁体;
4-锁止机构,41-第一锁卡,42-第二锁卡,43-第三锁卡,44-第一弹性件,45-第二弹性件,46-第三弹性件,47-差动连接件,471-第二解锁孔,472-差动片,473-插片,481-凸起,482-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的装配图;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4,该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2、内滑轨1和锁体3,其中,锁体3设于外滑轨2和内滑轨1之间,并与内滑轨1固接,其中内滑轨1和外滑轨2通过锁止机构4锁定。其中,锁止机构4包括第一锁卡41、第二锁卡42、第一弹性件44、第二弹性件45和差动连接件47。其中,外滑轨2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第一锁卡41能够楔紧于该第一锁止点,以将第一锁卡41与外滑轨2锁定,同时,该第一锁卡41和锁体3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第二锁卡42能够楔紧于第二锁止点,以将第一锁卡41和锁体3锁定,也就是说,在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同时处于锁定状态下,锁体3与外滑轨2锁定,即内滑轨1和外滑轨2锁定。
第一锁卡41设有第一解锁孔,差动连接件47设有第二解锁孔471,解锁杆同时穿过第一解锁孔和第二解锁孔471,由于第二解锁孔471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其中,解锁方向是指解锁杆提供解锁驱动力的方向,即由外滑轨2朝向内滑轨1的方向(下文中将此方向定义为向上,相应地,将由内滑轨1朝向外滑轨2的方向定位为向下),在解锁过程中,解锁杆提供向上的驱动力时,差动连接件47优先移动而第一锁卡41仍楔紧于第一锁止点,差动连接件47的移动将带动第二锁卡42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锁止点解锁,然后第一锁卡41将在驱动力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锁止点解锁。也就是说,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差动解锁,此种设置可有效避免二者在同时解锁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
而当驱动力撤除时,第一锁卡41将在第一弹性件44的带动下楔紧于第一锁止点,而当第一锁止点锁止后第二锁止点才能够形成,此时第二锁卡42在第二弹性件45的带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第一锁止点和第二锁止点差动锁止,保证各个配合零件之间零间隙,避免第一锁卡41在受力时发生偏转或晃动所引起的滑轨的晃动异响,进而保证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锁止机构4还包括第三锁卡43,第一锁卡41在与第一锁止点锁紧时能够与内滑轨1的窗口之间形成第三锁止点,且第三锁卡43能够楔紧于第三锁止点,并且差动连接件47能够带动第三锁卡43移动以解锁第三锁止点。第三锁止点的形成是在第一锁卡41楔紧于第一锁止点后形成的,因此,该第三锁止点的锁止位于第一锁止点之后,二者之间差动锁止,可有效消除第一锁卡41和内滑轨1之间的间隙,进而保证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而在解锁过程中,差动连接件47带动第三锁卡43移动使得第三锁止点解锁,由于解锁时差动连接件47的移动优先于第一锁卡41的移动,因此,第三锁止点的解锁优先于第一锁止点的解锁,二者之间差动解锁,可有效避免发生卡滞的现象。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卡41的上端也可以设置为位于外滑轨2和内滑轨1之间,即其上端并未超出内滑轨1,此时,无需考虑其与内滑轨1之间由于存在间隙而导致的异响等问题。但将该第一锁卡41的上端设置为超出内滑轨1的上表面,并通过第三锁卡43消除其与内滑轨1窗口之间的间隙的方案,使得该第一锁卡41在受到剪切力时,由于内滑轨1和外滑轨2同时为其提供支撑力而增大其强度,避免发生扭转甚至损坏的情况。
在解锁过程中,第二锁止点和第三锁止点的解锁均优先于第一锁止点,而对于第二锁止点和第三锁止点的解锁顺序并无要求,同样的,在锁止过程中,第一锁止点的锁止优先于第二锁止点和第三锁止点,而对于第二锁止点和第三锁止点的锁止顺序并无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弹性件46,该第三弹性件46位于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并呈压缩状态,使得第三锁卡43能够在第三弹性件46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三锁止点。也就是说,第三锁卡43和差动连接件47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锁卡43和差动连接件47设为一体式结构,差动连接件47的移动带动第三锁卡43楔紧于第三锁止点,并且第三锁卡43随差动连接件47的移动而脱离第三锁止点使得第三锁止点解锁。但将第三锁卡43设为独立的结构,并通过第三弹性件46的作用楔紧于第三锁止点的方案,可提高整体结构的灵活性,更好的消除第一锁卡41和内滑轨1的窗口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差动连接件47和第二锁卡42之间以及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均设有提拉部,差动连接件47能够通过提拉部移动第二锁卡42或第三锁卡43。也就是说,第二锁止点和第三锁止点的锁止是通过弹性件的驱动实现,而第二锁止点和第三锁止点的解锁是差动连接件47通过提拉部带动实现的,此种方案设计下,第二弹性件45和第三弹性件46可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有一个提拉部,此时,该提拉部设于差动连接件47和第二锁卡42或设于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均可实现各零部件之间的零间隙配合。也就是说,差动连接件47和第二锁卡42之间以及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至少一者设有提拉部以保证二者实现差动锁止即可,具体可包括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如图3所示,设有两个提拉部,差动连接件47和第二锁卡42之间设有第一提拉部,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设有第二提拉部,此时,差动连接件47、第二锁卡42和第三锁卡43均为独立的部件,解锁时,差动连接件47通过第一提拉部移动第二锁卡42以解锁第二锁止点,并通过第二提拉部移动第三锁卡43已解锁第三锁止点;而锁止时,第二锁卡42在第二弹性件45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第三锁卡43在第三弹性件46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三锁止点;
方案二:设有一个提拉部,该提拉部设于差动连接件47和第二锁卡42之间,而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为固接,解锁时,差动连接件47向上移动直接带动第三锁卡43向上移动移解锁第三锁止点,而差动连接件47通过提拉部移动第二锁卡42以解锁第二锁止点;而锁止时,第二锁卡42在第二弹性件45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第三锁卡43在差动连接件47的带动下楔紧于第三锁止点;
方案三:设有一个提拉部,该提拉部设于差动连接件47和第三锁卡43之间,而差动连接件47和第二锁卡42之间为固接,解锁时,差动连接件47向上移动直接带动第二锁卡42向上移动移解锁第二锁止点,而差动连接件47通过提拉部移动第三锁卡43以解锁第三锁止点;而锁止时,第二锁卡42在第二弹性件45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第三锁卡43在第三弹性件46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三锁止点。
上述三种方案均可在实现差动解锁的情况下,保证第一锁卡41与锁体3之间以及第一锁卡41与内滑轨1之间零间隙,避免产生晃动异响等情况,进而保证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拉部包括设于差动连接件47的第一提拉件和设于第二锁卡42或第三锁卡43的第二提拉件,第一提拉件和第二提拉件中,一者为凸起481,另一者为与凸起481相适配的滑槽或条形孔482,其中,滑槽或条形孔482的轴向沿解锁方向设置,并且凸起481能够沿条形孔482或滑槽内移动。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方案一的基础上,差动连接件47设有条形孔482,第二锁卡42和第三锁卡43设有凸起481,凸起481于条形孔482内可移动,以留有调节余量,使得第二弹性件45和第三弹性件46发挥作用,实现各配合零件之间零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二提拉件设为上述凸起481,此时,第二弹性件45还能够通过与第二锁卡42的凸起481作用带动该第二锁卡42楔紧于第二锁止点,此种方案设计可简化整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差动连接件47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锁卡41的两侧的差动片472,第二锁卡42和第三锁卡43均为独立的结构时,两个差动片472可从两侧限制第二锁卡42和第三锁卡43的位置,避免其在解锁和锁止的过程中发生窜位的情况,同时,两个差动片472的顶端均设有用于压紧第三弹性件46的按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弹性件46为螺旋弹簧,并且差动片472顶端均设有向下翻起的插片473,该插片473沿螺旋弹簧的端部轴向插入其内部,以对第三弹簧实现按压,使得第三弹簧出于压缩状态。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三弹性件46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如弹力球等其他弹性部件均可。而对于按压件的结构也不做具体限制,如还可将其设置为设于两个差动片472的顶端的盖体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均设为位于外滑轨2和内滑轨1之间的异型弹簧,此种结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同时,由于外滑轨2和内滑轨1之间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二者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保证第一锁卡4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44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一锁止点,第二锁卡42能够在第二弹性件45的作用下楔紧于第二锁止点即可。另外,如图4所示,两个异型弹簧分别设于第一锁卡41的两侧,方便安装,且能够避免彼此之间安装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锁卡41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外滑轨2的窗口对应的齿结构,其中用于楔紧第一锁止点的两个端面设置为位于第一锁卡41的底部的两个侧端面,此时,用于楔紧的两个侧端面之间跨度较大,相对于通过单个齿结构楔紧的情况来说,使得锁止后的结构更稳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所述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外滑轨(2)、内滑轨(1)和与所述内滑轨(1)固接的锁体(3),所述外滑轨(2)的窗口形成第一锁止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4)包括:
第一锁卡(41),设有第一解锁孔,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44)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一锁止点,所述第一锁卡(41)和所述锁体(3)之间形成第二锁止点;
第二锁卡(42),能够在第二弹性件(45)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二锁止点;
差动连接件(47),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锁卡(42)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二锁止点,所述差动连接件(47)设有第二解锁孔(471),所述第二解锁孔(471)沿解锁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解锁孔沿解锁方向的高度,使得穿过所述第一解锁孔和所述第二解锁孔(471)的解锁杆在解锁过程中,所述第二锁止点的解锁优先于所述第一锁止点的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锁卡(43);
所述第一锁卡(41)楔紧于所述第一锁止点时,所述第一锁卡(41)与所述内滑轨(1)的窗口之间形成第三锁止点,所述第三锁卡(43)能够楔紧于所述第三锁止点,并且所述差动连接件(47)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锁卡(43)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三锁止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性件(46),所述第三弹性件(46)设于所述差动连接件(47)和所述第三锁卡(43)之间,并呈压缩状态,所述第三锁卡(43)能够在所述第三弹性件(46)的作用下楔紧于所述第三锁止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连接件(47)和所述第二锁卡(42)之间以及所述差动连接件(47)和所述第三锁卡(43)之间均设有提拉部,所述差动连接件(47)能够通过所述提拉部移动所述第二锁卡(42)或所述第三锁卡(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包括设于所述差动连接件(47)的第一提拉件和设于所述第二锁卡(42)或所述第三锁卡(43)的第二提拉件,所述第一提拉件和所述第二提拉件中,一者为凸起(481),另一者为与所述凸起(481)相适配的滑槽或条形孔(482),所述滑槽或所述条形孔(482)的轴向沿解锁方向设置,且所述凸起(481)能够沿所述条形孔(482)或所述滑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拉件为所述凸起(481),所述第二弹性件(45)通过所述第二锁卡(42)的凸起(481)带动所述第二锁卡(42)楔紧于所述第二锁止点。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连接件(47)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锁卡(41)的两侧的差动片(472),两个所述差动片(472)的顶端均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三弹性件(46)的按压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件(46)为螺旋弹簧,所述差动片(472)的顶端设有向下翻起的插片(473),所述插片(473)沿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轴向插入其内。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4)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5)为设于所述外滑轨(2)和所述内滑轨(1)之间的异形弹簧。
10.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滑轨(2)、内滑轨(1)和与所述内滑轨(1)固接的锁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锁止机构(4)。
CN201721751895.8U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50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1895.8U CN207550001U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1895.8U CN207550001U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0001U true CN207550001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3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51895.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50001U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00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797A (zh) * 2017-12-13 2018-04-13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797A (zh) * 2017-12-13 2018-04-13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CN107901797B (zh) * 2017-12-13 2023-09-22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3347A1 (en) Novel four-direction headrest
CN107901797A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CN206102106U (zh) 紧固设备、抽屉以及家具
CN104354772B (zh) 一种汽车加油口盖结构
WO2005056969A8 (en) Child safe cord lock
CN207550001U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及其锁止机构
CN106864312B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
CN201610675U (zh) 电梯门锁
CN204309627U (zh) 两位锁止的汽车座椅锁
JP2005212653A5 (zh)
CN202088921U (zh) 汽车座椅升降机构
CN201951283U (zh) 儿童汽车座上的可伸缩支撑腿
CN108394328A (zh) 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
CN20961694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工程车辆座椅
CN110978979A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保护设备
CN201320978Y (zh) 汽车座椅手动滑轨机构
CN201136448Y (zh) 汽车座椅手动滑道机构及其锁止机构
CN208515432U (zh) 一种座椅腿托机构
CN201961184U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
CN208669129U (zh) 一种暗插销
CN204354858U (zh) 汽车座椅滑轨总成
CN210161946U (zh) 汽车后排座椅双位置靠背锁
CN109398296A (zh) 一种具有双滚子的无极式高度调节器及其调节方法
CN214063535U (zh) 一种自闭锁的紧固螺栓
CN202557428U (zh) 一种汽车用扶手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5

Address after: 441000 No.8, zhuiri Road, Xiangyang hi tech Zone,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1003 No.8, zhuiri Road,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HAPM MAGNA SEATING SYSTEMS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