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8479U -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 Google Patents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8479U
CN207548479U CN201721341310.5U CN201721341310U CN207548479U CN 207548479 U CN207548479 U CN 207548479U CN 201721341310 U CN201721341310 U CN 201721341310U CN 207548479 U CN207548479 U CN 207548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art
chuck component
fixed plate
component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13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亮
杨凯荃
彭连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7213413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8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8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8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珩磨加工设备领域,公开了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包括固定座、加压组件、用于供套筒部件之轴向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一夹套组件和用于供套筒部件之轴向另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二夹套组件,第一夹套组件和第二夹套组件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套筒部件两端轴向移动位移的限位结构,第一夹套组件和第二夹套组件间隔安装于固定座上,且第一夹套组件与固定座滑动连接,加压组件能够为第一夹套组件提供朝向第二夹套组件的拉紧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安装套筒部件,套筒部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高,保证了套筒部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可用于安装多种不同长度尺寸的套筒部件,通用性高。

Description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珩磨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背景技术
电机的机壳等套筒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进行内壁珩磨加工。现有技术中,用于装夹套筒部件的珩磨工装在具体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套筒部件在珩磨工装的安装稳固性差,这样,使得套筒部件在外力的作用容易产生晃动,且难以保证套筒部件与珩磨头的同心固定,从而容易导致套筒部件的珩磨内径不均匀,严重影响了套筒部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2)现有技术中用于装夹套筒部件的珩磨工装一般只能用于安装某一固定长度尺寸的套筒部件,这样,对于多种不同长度尺寸的套筒部件则需要设计制造多套珩磨工装,珩磨工装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旨在解决现有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安装稳固性差和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包括固定座、加压组件、用于供套筒部件之轴向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一夹套组件和用于供所述套筒部件之轴向另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二夹套组件,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套筒部件两端轴向移动位移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间隔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一夹套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加压组件能够为所述第一夹套组件提供朝向所述第二夹套组件的拉紧力。
可选地,所述第二夹套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滑轨,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都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套组件设有孔径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匹配以用于供所述套筒部件穿入定位的第一安装孔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套筒部件一端轴向移动位移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夹套组件设有孔径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匹配以用于供所述套筒部件穿入定位的第二安装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套筒部件另一端轴向移动位移的第二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定位法兰和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底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定位法兰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背对所述第一固定套的板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都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于所述定位法兰上、且孔径小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一限位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之间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部件弹性接触的第一弹性橡胶圈;且/或,
所述第一夹套组件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和安装板,所述第三固定板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背对所述第一固定套的板面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固定构件和一端与所述固定构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连接的活动杆。
可选地,所述第二夹套组件包括第二底座、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底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五固定板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五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和所述第四固定板都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五固定板上、且孔径小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二限位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之间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部件弹性接触的第二弹性橡胶圈。
可选地,所述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还包括若干根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套组件与所述第二夹套组件的导杆、若干个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导杆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套组件轴向位移的第一锁紧限位件和若干个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导杆另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套组件轴向位移的第二锁紧限位件;且/或,
所述加压组件为气缸或者液压缸;且/或,
所述加压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压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夹套组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导杆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杆呈矩形分布穿设连接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且/或,
所述第一锁紧限位件为螺母;且/或,
所述第二锁紧限位件为螺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通过在固定座上间隔设置第一夹套组件和第二夹套组件以分别供套筒部件的两端穿入定位,并在第一夹套组件和第二夹套组件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套筒部件两端轴向移动位移的限位结构,这样,可有效实现对套筒部件的支撑和锁紧定位。同时,其通过加压组件为第一夹套组件提供朝向第二夹套组件的拉紧力,可进一步将套筒部件压紧,充分保证了套筒部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从而使得套筒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不会产生晃动,且利于保证套筒部件与珩磨头的同心固定,进而利于保证套筒部件珩磨内径的均匀性,充分保证了套筒部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由于第一夹套组件与固定座是滑动连接的,故,第一夹套组件和第二夹套组件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使得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可用于安装多种不同长度尺寸的套筒部件,提高了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的通用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包括固定座1、加压组件2、用于供套筒部件(图未示)之轴向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一夹套组件3和用于供套筒部件之轴向另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二夹套组件4,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套筒部件两端轴向移动位移的限位结构,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间隔安装于固定座1上,且第一夹套组件3与固定座1滑动连接,加压组件2能够为第一夹套组件3提供朝向第二夹套组件4的拉紧力。
具体地,固定座1主要用于实现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在应用场合的安装,例如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可通过固定座1安装于珩磨设备的工作台(图未示)上,当然了,固定座1也可与珩磨设备的工作台为一体结构。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可对套筒部件的轴向两端进行支撑和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通过加压组件2为第一夹套组件3提供朝向第二夹套组件4的拉紧力,可进一步将套筒部件压紧,充分保证了套筒部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从而使得套筒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不会产生晃动,且利于保证套筒部件与珩磨头的同心固定,进而利于保证套筒部件珩磨内径的均匀性,充分保证了套筒部件内壁珩磨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由于第一夹套组件3与固定座1是滑动连接的,故,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之间的间距是可以调节的,这样使得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可用于安装多种不同长度尺寸的套筒部件,提高了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的通用性,实用性强。
优选地,第二夹套组件4与固定座1滑动连接。此处,将第一夹套组件3与固定座1的连接、第二夹套组件4与固定座1的连接都设为滑动连接,这样,使得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在固定座1上的安装位置都是可以调节的,利于满足不同长度套筒部件的安装要求,且利于提高第一夹套组件3与第二夹套组件4之间间距调节的灵活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只将第一夹套组件3与固定座1的连接设为滑动连接,而不将第二夹套组件4与固定座1的连接设为滑动连接,这样,通过单独调节第一夹套组件3的安装位置,也能满足不同长度套筒部件的安装要求。
优选地,固定座1包括滑轨11,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都滑动安装于滑轨11上。此处,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安装于相同的滑轨11上,利于简化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的安装结构;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在固定座1上设置不同的配合结构以用于分别与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装配连接。
优选地,滑轨1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都设有两个分别与两导轨配合的滑槽。
优选地,导轨和滑槽的截面大致呈V型,其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导轨和滑槽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此。
优选地,第一夹套组件3设有孔径与套筒部件外径匹配以用于供套筒部件穿入定位的第一安装孔301和位于第一安装孔301一端以用于限制套筒部件一端轴向移动位移的第一限位结构302,第二夹套组件4设有孔径与套筒部件外径匹配以用于供套筒部件穿入定位的第二安装孔401和位于第二安装孔401一端以用于限制套筒部件另一端轴向移动位移的第二限位结构402。第一安装孔301的孔径与套筒部件外径的匹配,具体指第一安装孔301的孔径与套筒部件的外径相等或者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之内;第二安装孔401的孔径与套筒部件外径的匹配,具体指第二安装孔401的孔径与套筒部件的外径相等或者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之内。第一安装孔301和第二安装孔401的设置,可对套筒部件的两端进行支撑和径向限位;第一限位结构302和第二限位结构402的设置,可对套筒部件的两端进行轴向限位,这样,即实现了套筒部件在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上的安装固定。
优选地,第一夹套组件3包括第一底座31、第一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33、定位法兰34和第一固定套35,第一底座31滑动安装于固定座1上,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间隔安装于第一底座31上,第一固定套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连接,定位法兰34与第一固定板32之背对第一固定套35的板面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套35、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都设有第一安装孔301,第一限位结构302为设于定位法兰34上、且孔径小于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一限位孔。第一底座31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第一夹套组件3与固定座1的装配连接;第一固定套35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第一夹套组件3对套筒部件的支撑具有一定的长度,利于保证套筒部件安装的稳固可靠性;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的设置,可实现第一固定套35与第一底座31之间的连接;定位法兰34的设置,主要用于限制套筒部件朝远离第二夹套组件4移动的轴向位移。在定位法兰34上设置孔径小于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一限位孔,可使得套筒部件不可穿过第一限位孔,这样,既利于防止套筒部件从第一安装孔301朝向定位法兰34滑脱,又利于保证珩磨头可穿过定位法兰34延伸到套筒部件内。此处,采用定位法兰34来对套筒部件进行轴向限位,可在套筒部件穿入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内后,再装配定位法兰34,这样,既利于实现定位法兰34对套筒部件的轴向限位,又利于防止定位法兰34对套筒部件的装配产生干涉。
优选地,定位法兰34通过螺丝安装于第一固定板32上,其紧固可靠、拆装方便。
优选地,第一安装孔301与第一限位孔之间还设有用于与套筒部件弹性接触的第一弹性橡胶圈36。第一弹性橡胶圈36具体安装于定位法兰34与第一固定板32之间,定位法兰34上设有用于供第一弹性橡胶圈36卡入定位的安装槽。第一弹性橡胶圈36的设置,可使得定位法兰34对套筒部件的轴向抵压更加紧密,从而利于提高套筒部件的安装稳固性。
优选地,第一夹套组件3还包括第三固定板37和安装板38,第三固定板37设有第一安装孔301,第三固定板37与第一固定板32之背对第一固定套35的板面连接,安装板38与第一固定板32连接,加压组件2包括安装于安装板38上的固定构件和一端与固定构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板37连接的活动杆。此处,将加压组件2安装于第一夹套组件3上,利于提高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的结构紧凑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加压组件2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加压组件2安装于一个独立的固定支架上或者将加压组件2通过一个支架安装于固定座1上。
优选地,安装板38包括第一平板和弯折设于第一平板一端的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构成一个L字型板体结构,第一平板之远离第二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32连接,固定构件安装于第二平板上。
优选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的两侧边缘分别连接有加强板,这样,利于提高安装板38的结构可靠性。
优选地,加压组件2为气缸。固定构件为气缸的缸体,活动杆为气缸的活塞杆。当气缸动作时,可为第一夹套组件3提供朝向或背对第二夹套组件4的拉力,从而使得定位法兰34压紧或松开套筒部件。此处,加压组件2采用气缸,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易于安装、控制方便、动作灵敏、环保性好等优点。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加压组件2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代替,例如液压缸等。
优选地,加压组件2设有两个,两个加压组件2分别安装于第一夹套组件3的两侧,这样,利于保证第一夹套组件3受力的平衡性,从而利于保证套筒部件安装于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上的稳固可靠性,且利于保证套筒部件与珩磨头的同心固定。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加压组件2的设置数量不限于此,而为了保证第一夹套组件3受力的平衡性,加压组件2的设置数量优选为偶数个。
优选地,第二夹套组件4包括第二底座41、第四固定板42、第五固定板43和第二固定套44,第二底座41滑动安装于固定座1上,第四固定板42和第五固定板43间隔安装于第二底座41上,第二固定套44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固定板42和第五固定板43连接,第二固定套44和第四固定板42都设有第二安装孔401,第二限位结构402为设于第五固定板43上、且孔径小于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二限位孔。第二底座41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第二夹套组件4与固定座1的装配连接;第二固定套44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第二夹套组件4对套筒部件的支撑具有一定的长度;第四固定板42和第五固定板43的设置,可实现第二固定套44与第二底座41之间的连接。在第五固定板43上设置孔径小于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二限位孔,使得套筒部件不可穿过第二限位孔,这样,既利于防止套筒部件从第二安装孔401朝向第五固定板43滑脱,又利于保证珩磨头可穿过第五固定板43延伸到套筒部件内。此处,采用第五固定板43来对套筒部件进行轴向限位,其结构简单;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通过在第五固定板43上额外安装一个法兰来对套筒部件进行限位,此时,第五固定板43上设有孔径与套筒外径匹配的安装孔,第二限位结构402为设于法兰上、且孔径小于套筒部件外径的限位孔。
优选地,第二安装孔401与第二限位孔之间还设有用于与套筒部件弹性接触的第二弹性橡胶圈45。第二弹性橡胶圈45具体安装于第五固定板43与第一固定套35之间,第五固定板43上设有用于供第二弹性橡胶圈45卡入定位的安装槽。第二弹性橡胶圈45的设置,可使得第五固定板43对套筒部件的轴向抵压更加紧密,从而利于提高套筒部件的安装稳固性。
优选地,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还包括若干根设于固定座1上方并依次穿过第一夹套组件3与第二夹套组件4的导杆5、若干个分别安装于各导杆5一端以用于限制第一夹套组件3轴向位移的第一锁紧限位件6和若干个分别安装于各导杆5另一端以用于限制第二夹套组件4轴向位移的第二锁紧限位件7。导杆5的设置,一方面利于提高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另一方面利于保证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的同心设置,从而利于更好地保证套筒部件与珩磨头的同心固定。第一锁紧限位件6可限制第一夹套组件3朝远离第二夹套组件4的移动位移,从而实现对第一夹套组件3的轴向限位,其限位结构简单;第二锁紧限位件7可限制第二夹套组件4朝远离第一夹套组件3的移动位移,进而实现对第二夹套组件4的轴向限位,其限位结构简单。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轴向限位。
具体地,第一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33、第三固定板37、第四固定板42和第五固定板43上都设有供导杆5穿设的导孔。
优选地,导杆5设有四根,四根导杆5呈矩形分布穿设连接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四根导杆5分布于第一固定套35和第二固定套44的外周。此处,通过对导杆5的数量和分布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既利于提高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安装的稳固可靠性,又不会导致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的安装难度过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导杆5的数量和分布方式不限于此。
优选地,第一锁紧限位件6为螺母,且/或,第二锁紧限位件7为螺母。螺母紧固可靠、拆装和调节都比较方便。
优选地,套筒部件为电机的机壳,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套筒部件也可其它类型的套筒状部件。
当需要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装夹套筒部件时,先将事先装配好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安装于珩磨设备的工作台上;然后根据套筒部件的长度调节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之间的距离,然后再通过第一锁紧限位件6和第二锁紧限位件7锁紧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拆下定位法兰34和第一弹性橡胶件,将套筒部件安装于第一夹套组件3和第二夹套组件4的第一安装孔301和第二安装孔401内;装上定位法兰34和第一弹性橡胶件;控制加压组件2动作,加压组件2将第一夹套组件3朝向第二夹套组件4拉紧,从而可将套筒部件锁紧固定,这样,即完成了套筒部件在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的装夹。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装夹套筒部件,其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且套筒部件的安装稳固可靠,利于保证套筒部件内壁的珩磨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装夹可用于装夹多种长度不同的套筒部件,其通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加压组件、用于供套筒部件之轴向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一夹套组件和用于供所述套筒部件之轴向另一端穿入定位的第二夹套组件,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套筒部件两端轴向移动位移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间隔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一夹套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加压组件能够为所述第一夹套组件提供朝向所述第二夹套组件的拉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套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滑轨,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都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套组件设有孔径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匹配以用于供所述套筒部件穿入定位的第一安装孔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套筒部件一端轴向移动位移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夹套组件设有孔径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匹配以用于供所述套筒部件穿入定位的第二安装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套筒部件另一端轴向移动位移的第二限位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定位法兰和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底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定位法兰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背对所述第一固定套的板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都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于所述定位法兰上、且孔径小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一限位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之间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部件弹性接触的第一弹性橡胶圈;且/或,
所述第一夹套组件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和安装板,所述第三固定板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背对所述第一固定套的板面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固定构件和一端与所述固定构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连接的活动杆。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套组件包括第二底座、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底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五固定板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五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和所述第四固定板都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五固定板上、且孔径小于所述套筒部件外径的第二限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之间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部件弹性接触的第二弹性橡胶圈。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还包括若干根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套组件与所述第二夹套组件的导杆、若干个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导杆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套组件轴向位移的第一锁紧限位件和若干个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导杆另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套组件轴向位移的第二锁紧限位件;且/或,
所述加压组件为气缸或者液压缸;且/或,
所述加压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压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夹套组件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杆呈矩形分布穿设连接所述第一夹套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套组件;且/或,
所述第一锁紧限位件为螺母;且/或,
所述第二锁紧限位件为螺母。
CN201721341310.5U 2017-10-18 2017-10-18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Active CN207548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1310.5U CN207548479U (zh) 2017-10-18 2017-10-18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1310.5U CN207548479U (zh) 2017-10-18 2017-10-18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8479U true CN207548479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3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1310.5U Active CN207548479U (zh) 2017-10-18 2017-10-18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8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7712A (zh) * 2017-10-18 2018-02-23 深圳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7712A (zh) * 2017-10-18 2018-02-23 深圳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80099U (zh) 铣条形件内角度通用夹具
CN207548479U (zh)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EP3166751B1 (de) Andrückeinrichtung zum andrücken eines finishbands gegen eine werkstückoberfläche
CN208347755U (zh) 一种射孔枪接头
CN107717712A (zh) 套筒部件内壁珩磨工装
CN106523291B (zh) 分段叶片的安装方法
CN208467344U (zh) 一种泵盖螺钉孔钻孔加工工装
CN205464161U (zh) 汽车座框骨架后横管旋铆机
CN214356158U (zh) 一种快装小车的微调机构
CN212144012U (zh) 一种空心管材校直机械
CN204565589U (zh) 一种导向与定位装置
CN209364122U (zh) 一种曲轴镗孔机的固定装置
CN205551509U (zh) 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内夹式浮动夹具
CN203045251U (zh) 桁架臂中间节组管通用化工装
CN106931016B (zh) 一种便于卡具拆装的调节结构
CN206029386U (zh) 一种定位孔夹具
CN217617080U (zh) 一种快拆放置工装
CN206073843U (zh) 一种车门包边总成孔检测机构
KR20210015105A (ko) 멀티 체결이 가능한 클램프 조립 자동화 장치
CN210365556U (zh) 一种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用限位装置
CN216576484U (zh) 一种活塞橡胶圈安装设备
CN215036774U (zh) 一种加工工字钢或槽钢的夹紧夹具
CN104289874B (zh) 一种分体式曲轴加工方法
CN218691047U (zh) 一种用于产线的涂油机构
CN218904464U (zh) 偏心套铣制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