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4903U -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4903U
CN207544903U CN201720716601.1U CN201720716601U CN207544903U CN 207544903 U CN207544903 U CN 207544903U CN 201720716601 U CN201720716601 U CN 201720716601U CN 207544903 U CN207544903 U CN 207544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ware
heat
wall
conducting medium
cook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166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达华
黄宇华
肖巧玲
肖北阳
李康
李兴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166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4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4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4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所述锅具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所述多个烹饪腔彼此分隔开,每个所述烹饪腔由腔壁围设而成,每个所述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以在所述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同时烹煮不同种类的食材,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营养以及不同口味搭配的食物。

Description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加热器皿往往通常只能烹煮单一的食物,但生活中不同的人对食物的需求不一致,或者同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满足营养的均衡,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加热器皿不能满足多种食物同时烹煮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具,该锅具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同时烹煮不同种类的食材,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营养以及不同口味搭配的食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锅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厨房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所述锅具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所述多个烹饪腔彼此分隔开,每个所述烹饪腔由腔壁围设而成,每个所述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以在所述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锅具内设置有多个烹饪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烹煮不同种类的食材,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营养以及不同口味搭配的食物。
此外,由于每个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且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导热介质腔,因此烹饪腔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内壳外且与所述内壳相连,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构成所述双层壁结构以在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所述导热介质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在所述内壳内且将所述内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烹饪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部为单层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部为分隔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壁为隔热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腔壁所具有的双层壁结构的外层壁为隔热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烹饪腔之间设置隔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结构为隔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锅具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锅具以及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设置在所述导热介质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导热硅脂、导热砂或陶瓷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热介质为液态相变导热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多个加热件,所述多个加热件与所述多个烹饪腔对应且分别用于加热对应的所述烹饪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所述加热件位于对应的所述烹饪腔的径向外侧和/或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所述加热件的额定加热功率不同,所述多个烹饪腔的大小不同,其中根据所述烹饪腔的大小配置额定加热功率不同的加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器具,所述加热件的额定加热功率相同且所述多个烹饪腔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锅具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锅具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锅具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锅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内壳10,外壳20,烹饪腔30,分隔部40,导热介质腔50,加热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如图2和图4所示,锅具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30,多个烹饪腔30彼此分隔开,每个烹饪腔30由腔壁围设而成,每个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以在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50。
由于锅具内设置有多个烹饪腔30,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烹饪腔30中烹煮不同的食物,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烹煮一次便能够得到不同种类的食物,用户摄取的营养更加均衡,且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此外,由于此种锅具一次烹煮就能够得到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因此节约了用户制作食物的时间。且当用户只想烹煮一种食物时,可以在多个烹饪腔30中放入同种食材,不会出现由于单个烹饪腔30的体积太小而导致食物烹煮量不足的现象。
此外,由于每个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且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导热介质腔50,导热介质设置在导热介质腔50中,从热源中吸收热量的导热介质可以在导热介质腔50中移动,以将热量从高温区域带到低温区域,提升对应腔壁上与导热介质腔50对应的部分的温度均匀性,即保证对应腔壁上与导热介质腔50对应的部分的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烹饪腔30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锅具内设置有多个烹饪腔30,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烹煮不同种类的食材,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营养以及不同口味搭配的食物。
此外,由于每个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且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导热介质腔50,因此烹饪腔30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粘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锅具包括内壳10和外壳20,外壳20套设在内壳10外且与内壳10相连,内壳10与外壳20构成双壁层结构以在内壳10与外壳20之间限定出导热介质腔50。也就是说,导热介质腔50设置在对应烹饪腔30的外侧,腔壁上与导热介质腔50对应部分的温度均匀,烹饪腔30的物理不粘效果更强,且将导热介质腔50设置在烹饪腔30的外侧还可以提升锅具的保温性能,降低热量散失。
进一步地,锅具还包括分隔部40,分隔部40设置在内壳10内以将内壳10内的空间分割成多个彼此独立的烹饪腔30。分隔部40可以为金属件并焊接固定在内壳10内,或者为非金属件以降低相邻两个烹饪腔30之间的热量交换。
可选地,分隔部40为单层壁结构。由此,简化了锅具的结构,使得锅具的制造更加简单,提高了锅具的生产效率,且制造成本更低。
可选地,分隔部40为分隔壁。分隔壁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此外壁状的分隔部40可以降低分隔部40占用的面积,使得烹饪腔30的容积更大。
进一步地,分隔壁为隔热壁。由此,分隔壁具有隔热功能,可以阻隔相邻的烹饪腔30之间的热量交换,避免相邻的烹饪腔30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而出现部分烹饪腔30的加热不足或/和部分加热强加热过度的现象,各个烹饪腔30之间相互独立,尽量将烹饪腔30的彼此影响降到最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腔壁所具有的双层壁结构的外层壁为隔热壁。由此,双层壁之间的导热介质的热量不容易通过双层结构的外层壁向外散失,提高了锅具的保温效果,热量可以更多地通过内层壁向烹饪腔30中的食物传递,提高了食物的烹煮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烹饪腔30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隔热结构能够降低相邻的烹饪腔30之间的热量交换,避免相邻的烹饪腔30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而出现部分烹饪腔30的加热不足或/和部分加热强加热过度的现象,各个烹饪腔30之间相互独立,尽量将烹饪腔30的彼此影响降到最低。
可选地,隔热结构为隔热层。隔热层的体积较小,占用的内壳10的空间低,能够尽量提高烹饪腔30的空间,确保放置在烹饪腔30中的食物能够得到充分烹煮。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可以包括锅具和导热介质,锅具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导热介质设置在导热介质腔50中。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设置有上述的锅具,因此该锅具组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烹煮不同种类的食材,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营养以及不同口味搭配的食物。
可选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导热硅脂、导热砂或陶瓷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介质为液态相变导热介质。液态相变导热介质可以在导热介质腔50中完成形态的转变,例如液态相变导热介质可以完成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导热介质腔50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可以注射有液态相变导热介质(如水、氨气或正己烷等),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当锅具底部的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如温度>100℃),导热介质腔5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的液态相变导热介质会汽化挥发为气体,传向导热介质腔50内靠近上部的冷凝端,与此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有效传导,使得靠近锅具其开口端的位置被加热,而受冷后的相变导热介质发生冷凝又重新转变为液体,流至导热介质腔50的底部,然后重新受热后再蒸发,该加热冷凝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如温差能够控制在±4℃),即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厨房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厨房器具设置有上述的锅具组件,因此该厨房器具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烹煮不同种类的食材,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不同营养以及不同口味搭配的食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厨房器具还包括多个加热件60,多个加热件60与多个烹饪腔30对应且分别用于加热对应的烹饪腔30。当多个烹饪腔30中都放置有食材时,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加热件60处于加热状态,进而能够同时烹煮多个烹饪腔30中的食材;当多个烹饪腔30中只有部分烹饪腔30中放置有食材时,可以控制放置食材的烹饪腔30对应的加热件60处于加热状态,避免同时开启加热件60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进一步地,加热件60位于对应的烹饪腔30的径向外侧和/或底部。烹饪腔30的外侧和/或底部为受热区域,提高了烹饪腔30的加热效率,烹饪腔30中更容易产生对流,提升食物的烹熟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60的额定加热功率不同,多个烹饪腔30的大小不同,其中根据烹饪腔30的大小配置额定加热功率不同的加热件60。例如,大的烹饪腔30配置额定功率较大的加热件60;小的烹饪腔30配置额定功率较小的加热件60。由此,不同烹饪腔30中烹熟食物的速度可以基本保持一致,烹饪腔30中的食物可以尽量保证同时烹煮完毕。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60的额定加热功率相同且多个烹饪腔30的大小相同。例如,烹饪腔30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内形成有多个烹饪腔,所述多个烹饪腔彼此分隔开,每个所述烹饪腔由腔壁围设而成,每个所述腔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双层壁结构以在所述双层壁结构之间限定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内壳外且与所述内壳相连,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构成所述双层壁结构以在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所述导热介质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在所述内壳内且将所述内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烹饪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为单层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为分隔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为隔热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腔壁所具有的双层壁结构的外层壁为隔热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烹饪腔之间设置隔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为隔热层。
10.一种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所述锅具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以及
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设置在所述导热介质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导热硅脂、导热砂或陶瓷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液态相变导热介质。
13.一种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加热件,所述多个加热件与所述多个烹饪腔对应且分别用于加热对应的所述烹饪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位于对应的所述烹饪腔的径向外侧和/或底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额定加热功率不同,所述多个烹饪腔的大小不同,其中根据所述烹饪腔的大小配置额定加热功率不同的加热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额定加热功率相同且所述多个烹饪腔的大小相同。
CN201720716601.1U 2017-06-19 2017-06-19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Active CN207544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6601.1U CN207544903U (zh) 2017-06-19 2017-06-19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6601.1U CN207544903U (zh) 2017-06-19 2017-06-19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4903U true CN207544903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16601.1U Active CN207544903U (zh) 2017-06-19 2017-06-19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4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6209A (zh) * 2021-10-12 2022-01-04 山东齐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干湿分离功能的电热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6209A (zh) * 2021-10-12 2022-01-04 山东齐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干湿分离功能的电热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761A (zh) 高效节能电热多用煲及一种精确控温健康煮食新方法
CN208192789U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饭煲
CN107319914B (zh)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CN106108697B (zh) 多功能电加热盘及采用该多功能电加热盘的烤箱
CN207544903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510738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3122093U (zh) 一种隔水电炖盅
CN208425911U (zh)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CN205625577U (zh) 一种烹饪器皿及具有其的煎烤机
CN109924863A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的烹饪锅
JP2010183933A (ja) 電磁誘導加熱式の食品加熱保温容器
CN206239206U (zh) 多功能电加热盘及采用该多功能电加热盘的烤箱
BR102012008747A2 (pt) Forno e fogão de cozinha
CN203662623U (zh) 用于微波炉的加热容器组件
CN204274125U (zh) 一种节能的微型电饭锅
CN207270232U (zh) 热循环煮食器锅胆及采用该锅胆的电饭锅和煮食锅
CN207640151U (zh) 一种多层食品加热电饭锅
CN206434178U (zh) 一种具有立体加热结构的炒菜机
CN207640148U (zh)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CN203234541U (zh) 煮面炉专用锅
KR20190064952A (ko) 조리용 용기
CN208610544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8625401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CN209171972U (zh) 双层锅体和烹饪装置
CN205963756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公主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