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5253U - 一种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35253U
CN207535253U CN201621465324.3U CN201621465324U CN207535253U CN 207535253 U CN207535253 U CN 207535253U CN 201621465324 U CN201621465324 U CN 201621465324U CN 207535253 U CN207535253 U CN 207535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ide wall
deduction
sidewall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653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东
姚华
刘隆和
宫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eoch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eoch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eoch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eoch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653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35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35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35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扣机,扣机包括组件一、组件二、组件三,采用该扣机进行开模,通过将组件一朝背离组件二的方向抽动,从而组件一带动前模部分脱离模具中间部分;或者,将组件二朝背离组件一的方向抽动,从而组件二带动模具中间部分与后模部分脱离前模部分;再将组件一或组件二抽动至组件一尾部接触并抵压组件三,组件三推动其弹簧孔内的弹簧进而弹簧推动模具中间部分脱离后模部分;最后即可彻底分离前模部分、模具中间部分和后模部分,取出产品。本申请的扣机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占用空间小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自动化生产。利用本申请的扣机进行开模,操作方便,比传统的开模方式占用更少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扣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设计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机。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制品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建筑、机械、汽车、仪器、家电等产业都逐步采用大型的塑料制品,如汽车壳体、保险杠、大周转箱等,制备塑料制品需要大型模具,尤其是大型注塑模具。为满足塑料制品功能及结构上的需求,模具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分型或者模具必须具备前模斜行位等,为了保障产品结构不被破坏,就需要对模具开模顺序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尼龙开闭器控制开模顺序是比较常用的方案。尼龙开闭器采用特殊的尼龙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和耐热性(约150℃),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不断受锥形螺栓锁紧应力的作用,导致其耐用性降低(实际工作温度只在80℃左右),甚至失效。而且随着模胚的加大,需要使用的尼龙开闭器的数量及规格相应增加,由于模具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因此无相应的空间放置足够数量的尼龙开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扣机,其包括组件一、组件二、组件三。组件二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底板的两条相对的边上,从而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构成槽形结构,组件二顶端未设置侧壁从而形成顶端开口。组件一包括组件一尾部、组件一中部、组件一顶部,组件一尾部和组件一顶部分别设置于组件一中部的两端;组件一中部通过组件二的顶端开口嵌入槽形结构的组件二内,使得组件一中部及组件一尾部在槽形结构的组件二内上下抽动。组件三用于设置于组件一靠近顶端开口的位置,组件三的两端分别靠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
本申请的扣机,与传统的尼龙开闭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占用空间较小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自动化生产。利用本申请的扣机进行开模,操作方便,比传统的采用尼龙开闭器的开模方式占用更少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扣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扣机组装示意图;
图3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4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5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6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7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8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9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10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图11为利用实施例一的扣机开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简易内嵌式扣机,包括组件一10、组件二20、组件三30。
组件二20包括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和底板203,组件二20的底板203为长方形,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203的两条相对的长边上,从而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和底板203构成凹槽形结构,组件二20顶端的短边处未设置侧壁从而与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共同形成顶端开口402。
本实施例中,各部件朝图1上方为顶部,朝图1下方为底部,底板203指向组件二20的槽口40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侧壁201位于组件二20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指向第一方向的若干内六角螺丝2011,第二侧壁202位于组件二20底部的一端也设置有指向第一方向的若干内六角螺丝2012,这些内六角螺丝作为插柱用于插入模具装置上的孔内。
组件一10包括组件一尾部103、组件一中部102、组件一顶部101,组件一尾部103和组件一顶部101分别设置于组件一中部102的两端;组件一中部102通过组件二20的顶端开口402嵌入槽形结构的组件二20内,使得组件一中部102及组件一尾部103在槽形结构的组件二20内上下抽动。
组件一顶部101设置有指向第一方向的若干内六角螺丝(插柱)1011,用于插入模具装置上的孔内。
组件一尾部103朝向第一方向的面为指向第一方向的弧形、圆弧形、梯形或坡形凸起;组件三30朝向底板203的面为适配组件一尾部103凸起的弧形、圆弧形、梯形或坡形形状。
组件二20的第一侧壁201处于组件二顶端开口402的一端具有第一侧壁凸起2041,第二侧壁202处于组件二顶端开口402的一端具有第二侧壁凸起2042,组件三30设置于组件二20靠近顶端开口402的位置,组件三30的两端分别靠在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上且组件三30被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凸起挡住。
组件三30朝第一方向的面上包括限位孔(盲孔)302,限位孔302中插入作为限位插柱的限位螺丝301,组件三30还包括设置于限位螺丝301两侧的弹簧孔303。限位螺丝301部分插入限位孔302内,用于在组件三30朝第一方向移动使得限位孔302孔底面抵触限位螺丝301时,阻止组件三30继续移动;弹簧孔303内用于设置弹簧304且弹簧304部分伸出弹簧孔303。
本实施例的内嵌式扣机例如可以用于打开如图3所示的拥有多处分型抽芯机构、需要二次分型的细水口模具装置,模具装置包括依次组装的前模部分、模具中间部分、后模部分,模具中间部分与后模部分之间的内部具备容纳产品的空间;前模部分为面板011与水口推板012的组合,模具中间部分为A板021,后模部分为推板031、固定板032、底板033的组合。
使用本实施例的内嵌式扣机打开模具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如图3所示,将扣机安置于模具上,使得组件一顶部101的内六角螺丝1011锁入前模部分的孔内从而固定组件一10,组件二20的第一侧壁201上的内六角螺丝2011与第二侧壁202上的内六角螺丝2012锁入后模部分的孔内从而固定组件二20,组件三30的限位螺丝301锁入模具中间部分的孔内,且组件一尾部103与组件三30具有一定距离。如图4(a)所示,组件三30的限位螺丝301与限位孔底面3021具有一定距离;弹簧304处于预压状态,即弹簧304松弛,没有对A板021造成压力。如图4(b)所示,组件二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上的凸起刚好抵住组件三30,以第一侧壁为例,第一侧壁凸起2041抵住组件三30。
如图5所示,将组件一10朝背离组件二20的方向(图5向左方向)抽动,从而组件一10带动前模部分脱离模具中间部分;或者,将组件二20朝背离组件一10的方向抽动(图5向右方向),从而组件二20带动模具中间部分与后模部分脱离前模部分;前模部分完成斜行位动作辅助水口推板012与A板021的分离。如图6所示,组件一10与组件二20相对运动,直至组件一尾部103抵达并接触组件三30。
如图7所示,将组件一10抽动至组件一尾部103接触组件三30,凸起状的组件一尾部103压迫组件三30使得组件三30朝第一方向(图7向下方向)移动,如图8(a)所示,组件三30推动其弹簧孔303内的弹簧304,进而弹簧304朝第一方向推动模具中间部分;如图8(b)所示,组件一尾部的坡面凸起与组件三的坡面凸起由于形状适配,因此组件一尾部坡面凸起很容易便将组件三朝A板抵压下去,直至组件一与组件三的接触面稳定在水平面,解除组件三30对组件二20的限制,于此同时,打开A板与推板间的尼龙开闭器使得后模部分与模具中间部分逐渐分离,限位孔底面抵达限位螺丝,限位螺丝即阻挡组件三的向下运动,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弹簧对A板的抵压力也达到最大,组件三30完全沉入A板的槽内。水口推板与A板虽然分开,但下端仍可以通过拉杆连接,从而限制水口推板向左的位移。
如图9和图10所示,组件一与组件二相向运动,直至组件一彻底向左离开组件三。与此同时,组件二带动后模部分朝右移动。
如图11所示,最终,组件一带动前模部分脱离模具中间部分,组件二带动后模部分脱离模具中间部分,弹簧复位,此时即可取出产品,撤下内嵌式扣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模具装置中本身可以安置若干尼龙开闭器,因此在采用本实施例的扣机进行开模的各个过程中,为辅助扣机实现模具装置各部分的相互分离,模具装置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尼龙开闭器也由技术人员同步打开,此系本领域惯常操作,故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制内嵌式扣机配合尼龙开闭器控制开模顺序的有效性,内嵌式扣机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占用空间较小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自动化生产。通过对内嵌式扣机尺寸进行更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扣机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模具以及不同的开模行程。利用本申请的内嵌式扣机进行开模,操作方便,与传统的采用尼龙开闭器的开模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开模方式占用更少的空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6)

1.一种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件一、组件二、组件三;
所述组件二(20)包括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和底板(203),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条相对的边上,从而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板构成槽形结构,所述组件二顶端未设置侧壁从而形成顶端开口(402);
所述组件一(10)包括组件一尾部(103)、组件一中部(102)、组件一顶部(101),所述组件一尾部和所述组件一顶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组件一中部的两端;所述组件一中部通过所述组件二的顶端开口嵌入所述槽形结构的组件二内,使得所述组件一中部及所述组件一尾部在所述槽形结构的组件二内上下抽动;
所述组件三(30)用于设置在靠近所述组件二顶端开口的位置,其两端分别靠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
所述组件一尾部为指向第一方向的凸起;所述组件三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为适配所述组件一尾部凸起的形状;
所述组件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处于所述组件二顶端开口的一端分别具有凸起,所述组件三两端分别靠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所述组件三被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凸起挡住;
所述底板指向所述组件二的槽口(40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组件三朝第一方向的面上包括限位孔(302),所述限位孔中插入限位插柱(301),所述组件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插柱两侧的弹簧孔(303);
所述限位插柱部分插入所述限位孔内,用于在所述组件三朝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所述限位插柱时,阻止所述组件三继续移动;
所述弹簧孔内用于设置弹簧且所述弹簧部分伸出所述弹簧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三的限位插柱为限位螺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二的底板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条相对的长边上,所述组件二顶端的短边处未设置侧壁从而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形成顶端开口。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组件二底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指向第一方向的若干插柱,用于插入模具装置上的孔内;
所述组件一顶部设置有指向第一方向的若干插柱(1011),用于插入模具装置上的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组件二底部的一端设置的若干插柱,以及所述组件一顶部设置的若干插柱,为内六角螺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一尾部指向第一方向的凸起为弧形、圆弧形、梯形或坡形凸起;
所述组件三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为适配所述组件一尾部凸起的弧形、圆弧形、梯形或坡形。
CN201621465324.3U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扣机 Active CN207535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65324.3U CN207535253U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65324.3U CN207535253U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35253U true CN207535253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0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65324.3U Active CN207535253U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352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194A (zh) * 2021-09-24 2022-01-18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控制的三次顺序开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194A (zh) * 2021-09-24 2022-01-18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控制的三次顺序开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2662A (zh) 注塑机
DE212020000104U1 (de) Spritzgießform mit hoher Ausbeute
CN106426828A (zh)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CN207535253U (zh) 一种扣机
CN106320849A (zh) 电子式机械挂锁
CN206053605U (zh) 电子式机械挂锁
CN106584798A (zh) 一种扣机及开模方法
CN209022363U (zh) 一种模具
CN206436422U (zh) 一种抽芯模具
JP2014233976A (ja) 射出金型のアンダーカット取出し装置
CN207757936U (zh) 一种保护开关塑料模具
KR200444791Y1 (ko) 슬라이드 코어와 변형 밀핀을 이용한 성형품 내/외측 언더컷 처리 장치
CN203401700U (zh) 注塑模具
CN102689405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109109270A (zh) 一种模具
CN212528564U (zh) 一种塑料模具延时抽芯机构以及具有其的模具
US20120100239A1 (en) Switching ware
CN209176094U (zh) 油缸的防退机构
US20090028983A1 (en) Injection mold with a tie bar
CN203543020U (zh) 一种注塑模具及开模控制器
CN206011603U (zh) 一种防止滑块和顶杆相撞的结构
CN202952472U (zh) 母模板定位机构
CN205058399U (zh) 一种模具二次开合模的机械式扣机
CN207013580U (zh) 一种开模顺序控制机构
KR101229309B1 (ko) 사출 금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