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7644U -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87644U
CN207487644U CN201721462647.1U CN201721462647U CN207487644U CN 207487644 U CN207487644 U CN 207487644U CN 201721462647 U CN201721462647 U CN 201721462647U CN 207487644 U CN207487644 U CN 207487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endoporus
tube body
axle endoporus
measuremen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26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强
朱崇飞
任爱民
徐锋
冯中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626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87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87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87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包括管体、管座和粗糙度仪测量头,管座设置于车轴内孔的端部,管体穿过管座伸入车轴内孔,且粗糙度仪测量头安装于管体伸入车轴内孔的一端,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将粗糙度仪测量头通过管体送入车轴内孔中,管座设置在车轴内孔的端部,管体穿过管座进入车轴内孔,保证管体外表面与车轴内孔的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也使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可以测量空心车轴内孔任何部位的粗糙度值,实现了内孔检测位置的全覆盖,满足内孔精度检测的需要,而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动车组、地铁等轨道车辆的空心车轴加工时,车轴内孔需要满足技术图纸要求的粗糙度要求。正常的粗糙度仪测量,只能检测到空心车轴内孔端部的粗糙度值,无法检测到空心车轴内部的粗糙度值,人工目视检查更是难以监测,且无法肯定粗糙度是否符合技术图纸要求,导致空心车轴内孔质量无法掌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检测到空心车轴内部的粗糙度值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包括管体、管座和粗糙度仪测量头,所述管座设置于车轴内孔的端部,所述管体穿过所述管座伸入所述车轴内孔,且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安装于所述管体伸入所述车轴内孔的一端,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所述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上套设环状的连接件,且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露出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插入所述管体的端部,以将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锁紧固定在所述管体的端部。
其中,所述连接件沿其轴向设有条状的豁口,所述豁口将所述连接件的环体分割成夹爪状。
其中,所述豁口至少为四条,且所述豁口沿周向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管座为中空的柱状体且一端设有外沿,所述管座插入所述车轴内孔至所述外沿抵住所述车轴端面。
其中,所述管座具有偏心孔,所述管体穿过所述偏心孔伸入所述车轴内孔,所述偏心孔的轴线与所述车轴内孔的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偏心孔的表面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连接的线缆通过所述管体的通孔伸出至所述管体外部。
其中,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车轴内孔外的一端设有手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将粗糙度仪测量头通过管体送入车轴内孔中,解决了空心车轴深处内孔的粗糙度测量问题,管座设置在车轴内孔的端部,管体穿过管座进入车轴内孔,保证管体外表面与车轴内孔的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也使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启动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头对空心车轴内孔表面进行检测,完成内孔粗糙度的检测工作。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测量空心车轴内孔任何部位的粗糙度值,实现了内孔检测位置的全覆盖,满足内孔精度检测的需要,而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的粗糙度仪测量头与管体连接的局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的管体与管座连接的局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的管座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粗糙度仪测量头;3:管座;4:连接件;5:手柄;6:车轴内孔;21:探针;22:线缆;31:外沿;22:偏心孔;41: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包括管体1、管座3和粗糙度仪测量头2,管座3设置于车轴内孔6的端部,管体3穿过管座31伸入车轴内孔6,且粗糙度仪测量头2安装于管体1伸入车轴内孔6的一端,粗糙度仪测量头2的探针21与车轴内孔6的被测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将粗糙度仪测量头通过管体送入车轴内孔中,解决了空心车轴深处内孔的粗糙度测量问题,管座设置在车轴内孔的端部,管体穿过管座进入车轴内孔,保证管体外表面与车轴内孔的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也使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启动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头对空心车轴内孔表面进行检测,完成内孔粗糙度的检测工作。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测量空心车轴内孔任何部位的粗糙度值,实现了内孔检测位置的全覆盖,满足内孔精度检测的需要,而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
其中,粗糙度仪测量头2上套设环状的连接件4,且粗糙度仪测量头2的探针21露出连接件4,连接件4插入管体1的端部,以将粗糙度仪测量头2锁紧固定在管体1的端部。粗糙度仪测量头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管体的端部,环状连接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如连接件内紧固粗糙度仪测量头,连接件外表面与管体内表面螺纹锁紧,或插入配合式连接,如连接件内紧固粗糙度仪测量头,连接件插入管体,其外表面与管体内表面通过摩擦力锁紧,实现粗糙度仪测量头在管体上的固定。
具体的,如图5所示,连接件4沿其轴向设有条状的豁口41,豁口41将连接件4的环体分割成夹爪状。本实用新型采用夹爪式的连接件,环状连接件被豁口分割形成夹爪状,粗糙度仪测量头在夹爪内侧,在连接件插入管体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环状外表面受力,使夹爪在受力的情况下在其环体截面直径方向上产生收缩,夹紧粗糙度仪测量头,并通过摩擦力与管体的通孔锁紧,最终将粗糙度仪测量头固定。这种结构便于粗糙度仪测量头在管体上侧拆装。
其中,豁口41至少为四条,且豁口41沿周向均匀分布。连接件上沿其轴向割均匀开有细小的豁口,数量不少于四条,使夹爪状连接件在受力时的变径明显,达到锁紧牢固且力度均匀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管座3为中空的柱状体且一端设有外沿31,管座3插入车轴内孔6至外沿31抵住车轴端面。管体通过管座在车轴内孔的端部设置,实现管体表面与车轴内孔保持一定距离的效果,以保证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被测表面良好的接触,同管座也稳定管体伸入车轴内孔的长度和粗糙度仪测量头在孔中的位置。
其中,管座3具有偏心孔32,管体1穿过偏心孔32伸入车轴内孔6,偏心孔32的轴线与车轴内孔6的轴线平行。其中,偏心孔32的表面与管体1的外表面间隙配合。管座插入车轴内孔端部,管体通过管座的偏心孔伸入,以此将管体偏心固定,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在孔内有充分的测量空间。管体与管座小间隙配合,小间隙配合是指选择间隙配合等级时,选择精度等级高一些的推荐等级,以保证管体与管座不仅连接牢固,还可方便抽拉管体调整粗糙度仪测量头的位置。
其中,粗糙度仪测量头2连接的线缆22通过管体1的通孔伸出至管体1外部。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管体1位于车轴内孔6外的一端设有手柄5。手柄通过过渡配合与管体连接成一体,通过手柄推动管体在内孔中移动,方便检测内孔不同部位的粗糙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将粗糙度仪测量头通过管体送入车轴内孔中,解决了空心车轴深处内孔的粗糙度测量问题,管座设置在车轴内孔的端部,管体穿过管座进入车轴内孔,保证管体外表面与车轴内孔的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也使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启动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头对空心车轴内孔表面进行检测,完成内孔粗糙度的检测工作。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测量空心车轴内孔任何部位的粗糙度值,实现了内孔检测位置的全覆盖,满足内孔精度检测的需要,而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管座和粗糙度仪测量头,所述管座设置于车轴内孔的端部,所述管体穿过所述管座伸入所述车轴内孔,且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安装于所述管体伸入所述车轴内孔的一端,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与所述车轴内孔的被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上套设环状的连接件,且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的探针露出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插入所述管体的端部,以将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锁紧固定在所述管体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沿其轴向设有条状的豁口,所述豁口将所述连接件的环体分割成夹爪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至少为四条,且所述豁口沿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为中空的柱状体且一端设有外沿,所述管座插入所述车轴内孔至所述外沿抵住所述车轴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具有偏心孔,所述管体穿过所述偏心孔伸入所述车轴内孔,所述偏心孔的轴线与所述车轴内孔的轴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孔的表面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度仪测量头连接的线缆通过所述管体的通孔伸出至所述管体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车轴内孔外的一端设有手柄。
CN201721462647.1U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Active CN207487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2647.1U CN207487644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2647.1U CN207487644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87644U true CN207487644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75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2647.1U Active CN207487644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87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3299A (zh) * 2018-12-31 2019-03-08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球头内锥孔粗糙度测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3299A (zh) * 2018-12-31 2019-03-08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球头内锥孔粗糙度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87644U (zh) 一种车轴内孔粗糙度检测工装
CN207487535U (zh) 一种螺纹孔的位置度检测装置
CN112414262A (zh) 检测沉孔台阶高度的检具
CN206959730U (zh) 一种座椅锁总成检测工装
CN202836483U (zh) 一种销轴直线度检测工具
CN110186431A (zh) 一种轴的垂直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CN205561738U (zh) 机体主轴承螺栓孔与端面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07386024B (zh) 一种平顺度检测工具
CN210014746U (zh) 一种皮带轮系共面度检测工具
CN209431985U (zh) 游标卡尺
CN209432042U (zh) 一种药液转移器组件的同轴度检测工装
CN205981033U (zh) 一种测量锥形孔截面直径的检具
CN208968437U (zh) 一种混合动力吸油管尺寸检测工装
CN207132870U (zh) 转向节的内端面跳动量检测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05783628A (zh) 螺纹孔检测量规及检测装置
CN206803910U (zh) 一种孔距测量工具
CN205784962U (zh) 金属轴表面检测装置
CN212843344U (zh) 一种装配间隙检测工具
CN209495648U (zh) 一种油浴箱出轴距离检测装置
CN205643499U (zh) 一种电力网中性点的电流测量装置
CN205209383U (zh) 一种内外沟孔位置测量仪
CN211953953U (zh) 一种轴端螺栓孔螺纹长度测量仪
CN219121229U (zh) 一种孔径与孔深的检测塞规
CN217504580U (zh) 一种最小实体补偿的孔位置度检测装置
CN109141200A (zh) 孔对称度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