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5331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5331U
CN207475331U CN201721353207.2U CN201721353207U CN207475331U CN 207475331 U CN207475331 U CN 207475331U CN 201721353207 U CN201721353207 U CN 201721353207U CN 207475331 U CN207475331 U CN 207475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portion
shell
access element
lea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532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岛丈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5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53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由外壳和托架形成的通路部沿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通路部具有位于外壳的第1通路要素和位于托架的第2通路要素。配线由第1通路要素和第2通路要素直接夹持并被引出到外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从马达的内部向外部引出引线的情况下,例如,如日本公开公报第2013-128390号公报所示,在外壳及托架之间设置与外壳及托架不同的被称为衬套的部件。
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13-128390号公报中,在一对衬套的相互对置的面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配线槽。并且,在将引线嵌入配线槽的状态下,将引线引出到马达的外部。
但是,在设置衬套的情况下,从马达的外部通往内部的间隙位于配线附近的情况比较多。例如,间隙不仅产生于引线与衬套的配线槽之间,而且也产生于衬套与外壳之间、以及衬套与托架之间。这种间隙有可能成为水、尘埃从马达的外部侵入内部的路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在被引出到外部的配线的附近产生的间隙的马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马达构成为具有:转子,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静止部,其具有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以及配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所述静止部还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下端的托架,由所述外壳和所述托架形成的通路部沿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所述通路部具有位于所述外壳的第1通路要素和位于所述托架的第2通路要素,所述配线由所述第1通路要素和所述第2通路要素直接夹持并被引出到外部。
第1通路要素及第2通路要素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槽部。
从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槽部的截面形状是包含曲线的形状。
第1通路要素及第2通路要素中的至少一方在周向的两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
突出部设于第1通路要素及第2通路要素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径向的一端或者两端。
从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通路部在周向上的宽度为通路部之外的配线的外径以下。
从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通路部在周向上的宽度大于通路部之外的配线的外径。
外壳在下表面上具有将配线保持在外壳与托架之间且通路部之外的保持部。
托架是树脂制品。
静止部具有将配线与定子电连接的基板,外壳是树脂制的部件,基板设于外壳与托架之间,并安装于外壳。
静止部具有将配线与定子电连接的基板,外壳是还覆盖基板的树脂制的部件。
通路部的数量是多个,多个通路部包括配置有配线的通路部和被填充了填充材料的通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能够减少在被引出到外部的配线的附近产生的间隙。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马达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通过通路部将引线引出到外部的状态的静止部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3A是静止部的仰视图。
图3B是示出沿着图3A的A-A线的通路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C是示出沿着图3A的B-B线的通路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是卸下托架的状态的静止部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5是卸下托架及引线的状态的静止部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6是将第1通路要素放大的立体图。
图7是静止部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被引出到外部的引线的数量比通路部的总数少的状态的静止部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8B是示出沿着图8A的C-C线的通路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通路部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保持部的一例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11是示出马达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马达100中,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并且,在轴向中,将从静止部2朝向转子1的方向称为“上方”,将从转子1朝向静止部2的方向称为“下方”。并且,在各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轴向的上方的面称为“上表面”,将朝向轴向的下方的面称为“下表面”。
另外,将与中心轴线CA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并且,在径向中,将朝向轴10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轴10的方向称为“外侧”。并且,在各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的内侧的侧面称为“内侧面”,将朝向径向的外侧的侧面称为“外侧面”。
但是,以上说明的方向及面的称呼,并非表示实际装配于设备中时的位置关系及方向等。
图1是示出马达1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中,沿包含马达100的中心轴线CA的切断面将马达100切断。图1的马达100是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的外转子型的风扇马达。但是,马达100的用途不限定于该示例。
如图1所示,马达100具有转子1、轴10、静止部2、轴承31和轴承保持部件32。
转子1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1具有转子保持架11和磁铁12。轴10是使中心轴线CA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被安装于转子1上,能够与转子1一起旋转。另外,不限定于该示例,轴10也可以是安装于静止部2的固定轴。另外,在轴10是固定轴的情况下,在转子1上还设有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
转子保持架11是保持磁铁12的部件。转子保持架11包括板部111和圆筒部112。板部111是从中心轴线CA向径向的外侧延伸的圆环形状的部件。圆筒部112是筒状的部件,从板部111的周缘向轴向的下方延伸。磁铁12被保持在圆筒部112的内侧面上,与静止部2的外侧面对置。另外,磁铁12也可以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也可以由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磁铁片段构成。
静止部2具有多个定子片段211、外壳212、环部件9、基板4、引线5和托架22。在静止部2的中央设有沿轴向贯通静止部2的孔部2a。并且,在静止部2的外侧面形成有多个通路部6。关于通路部6的具体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多个定子片段211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沿周向配置,并通过环部件9相连接,构成与转子1对置的定子21a。换言之,静止部2具有由多个定子片段211构成的定子21a。
各定子片段211具有分割铁芯7、绝缘件8和导线211a。分割铁芯7例如是由沿轴向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的铁芯部件。绝缘件8例如是树脂制的绝缘部件,使分割铁芯7和导线211a之间电绝缘。导线211a隔着绝缘件8被卷绕在分割铁芯7上。导线211a与在马达100的内部设置的基板4电连接。
外壳212例如是对模制定子21进行嵌件成型而得的树脂制的部件,覆盖定子21a的至少一部分。外壳212与定子21a及环部件9一起构成模制定子21。换言之,静止部2具有模制定子21。模制定子21与转子1对置,借助模制定子21生成的磁力和磁铁12的磁力之间的磁性作用而驱动转子1。
环部件9将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定子片段211连结在一起,使多个定子片段211沿周向整齐排列。更具体地讲,环部件9使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分割铁芯7沿周向整齐排列。并且,环部件9利用从环部件9向轴向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未图示)支承基板4。并且,环部件9在比外壳212靠轴向的下方的位置将突出部熔敷在基板4上,由此将基板4固定。
轴承31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31采用例如球面轴承等滑动轴承。另外,不限定于该示例,轴承31也可以采用例如球轴承或者套筒轴承等。
轴承保持部件32保持轴承31。轴承保持部件32配置在静止部2的孔部2a内,位于轴10的下方。轴承保持部件32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使用成为绝缘体的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来形成。这样,能够抑制后述的轴承部31的电蚀的发生。
托架22安装于外壳212的下端。托架22可以是金属制品,但优选树脂制品。例如,托架22及金属制的分割铁芯7夹着成为电介质的树脂制的模制外壳212而配置。此处,在托架22是金属制品的情况下,例如在对马达100进行PWM控制时,有时在托架22与分割铁芯7之间产生电位差,产生以从分割铁芯7经由导线211a、轴承部31、轴10及转子1返回到分割铁芯7的路径循环的电流。另一方面,如果托架22是树脂制品,则能够防止在上述的路径中流过的电流的发生,因而能够防止该电流引起的轴承部31的电蚀的发生。另外,在通路部6的一部分(例如后述的第2通路要素6b)设于托架22的情况下,与托架22是金属制品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设置通路部6的工序。并且,树脂材料比金属材料便宜,因而也能够有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
基板4将引线5与定子21a电连接。基板4例如是安装了电子部件的树脂制的电路板,与导体211a电连接。另外,不限定于该示例,基板4也可以是例如在塑料基板设有引线5的配线台那样的部件。
基板4设于外壳212与托架22之间,并安装于外壳212。因此,基板4没有用树脂制的外壳212进行模制(参照图1)。即,马达100是将基板4安装于树脂制的外壳212的基板非模制型马达。
引线5是与基板4连接的配线,通过基板4与定子21a电连接。并且,引线5通过通路部6被引出到马达100的外部。另外,引线5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定,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
下面,说明通路部6的结构。图2是示出通过通路部6将引线5引出到外部的状态的静止部2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图3A是静止部2的仰视图。图3B是示出沿着图3A的A-A线的通路部6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3C是示出沿着图3A的B-B线的通路部6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4是卸下托架22的状态的静止部2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图5是卸下托架22及引线5的状态的静止部2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图6是将第1通路要素6a放大的立体图。图7是静止部22的上表面的立体图。另外,图3B也对应于沿着图4及图7的A-A线的截面。图3C也对应于沿着图4及图7的B-B线的截面。并且,在图3B及图3C中,上下方向对应于轴向。另外,图3B及图3C的上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下方,图3B及图3C的下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上方。另外,在图6中,上下方向对应于轴向,从左下部到右上部的方向对应于径向,从左上部到右下部的方向对应于周向。而且,图6的上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下方,图6的下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上方。图6的朝向左下部的方向对应于径向的外侧,图6的朝向右上部的方向对应于径向的内侧。
通路部6是在静止部2的外侧面由外壳212和托架22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径向延伸。另外,通路部6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多个,但不限定于该示例,也可以是一个。并且,通路部6延伸的方向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只要是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即可。例如,通路部6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具有径向分量和周向分量的方向,也可以是具有径向分量和轴向分量的方向,还可以是具有径向分量、周向分量和轴向分量的方向。即,可以是从径向朝周向倾斜的方向,也可以是从径向朝轴向倾斜的方向,还可以是从径向朝周向及轴向倾斜的方向。
各通路部6具有第1通路要素6a和与第1通路要素6a对置的第2通路要素6b。第1通路要素6a位于外壳212,如图5等所示设于外壳212的下表面的周缘部。第2通路要素6b位于托架22,如图7等所示设于托架22的上表面的周缘部。
在通路部6内配置的引线5由第1通路要素6a和第2通路要素6b直接夹持并被引出到马达100的外部。这样,能够在通路部6中保持引线5并将其引出到马达100的外部。因此,与使用与外壳212及托架22不同的部件(例如衬套)形成通路部6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在被引出到外部的引线5的附近产生的间隙。具体地讲,能够减少因将引线5引出到马达100的外部而产生的间隙的数量。例如,即使产生了间隙,也能够抑制到在引线5与通路部6之间产生间隙的程度。由此,能够抑制或者防止水、尘埃从外部通过间隙而侵入,因而能够提高马达100的防水防尘性能。另外,也能够削减马达100的部件个数。
在从通路部6延伸的径向观察时,通路部6的周向的宽度W(参照图3B)为在通路部6之外的引线5的外径D(参照图3A)以下。另外,在通路部6沿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从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通路部6的周向的宽度W为在通路部6之外的引线5的外径D以下。这样,能够通过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更可靠地保持在周向上位于通路部6内的引线5。并且,能够使引线5与通路部6的内侧的面之间的间隙更小或者消失。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或者防止水、尘埃通过该间隙而侵入。
另外,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从通路部6延伸的径向观察时,通路部6的周向的宽度W也可以大于在通路部6之外的引线5的外径D。另外,在通路部6沿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从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宽度W也可以大于外径D。这样,能够抑制或者防止将托架22安装于外壳212时在通路部6内的引线5的断线。
下面,通路部6还具有槽部61a、61b。具体地讲,第1通路要素6a具有向轴向的上方凹陷的槽部61a。并且,第2通路要素6b具有向轴向的下方凹陷的槽部61b。槽部61a及槽部61b对置,由此在通路部6处形成配置引线5的空间。另外,通过利用槽部61a的内侧的面和槽部61b的内侧的面直接夹持引线5,配置在通路部6内的引线5被保持。另外,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可以是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槽部61a、61b。例如,也可以是,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一方具有槽部61a或者61b,另一方具有与槽部61a或者61b对置的平坦的面。
这样,只要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至少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槽部61a、61b即可。由此,能够在槽部61a、61b中的至少一方收纳引线5。并且,能够使用槽部61a、61b中的至少一方保持引线5。
另外,如果是至少第1通路要素6a具有槽部61a,则更加优选。在装配马达100时,通常在模制定子21具有的外壳212安装托架22。此时,如果第1通路要素6a具有槽部61a,则引线5不容易从槽部61a内脱离。因此,能够在引线5被保持在槽部61a内的状态下安装托架22。由此,能够防止因被夹持在托架22与外壳212之间而产生的引线5的断线。
从通路部6延伸的径向观察时,槽部61a、61b的截面形状是包含曲线的形状(参照图3B)。例如,槽部61a的截面形状是半圆形。槽部61b的截面形状是将如圆弧那样的曲线与线段的两端连接而成的形状。另外,在通路部6沿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从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槽部61a、61b的截面形状成为包含曲线的形状。这样,引线5容易紧密地贴服在槽部61a、61b的内侧的面上,因而容易将引线5收纳在槽部61a、61b中。并且,容易在将引线5收纳在槽部61a、61b中的状态下,在外壳212上安装托架22。
另外,通路部6还具有突出部62。具体地讲,第1通路要素6a还具有向轴向的下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62(参照图4等)。突出部62在各槽部61a的径向的两端处设于槽部61a的周向的两端。因此,能够利用突出部62限制被配置于槽部61a中的引线5在周向上的移动。突出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外壳212相同的部件,但不限定于该示例,也可以是与外壳212不同的部件。
另外,突出部62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可以设于第2通路要素6b。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62可以是托架22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托架22不同的部件。或者,也可以设于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双方。这样,只要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至少一方在周向的两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62即可。由此,能够利用突出部62限制被收纳于通路部6中的引线5在周向上的移动。因此,容易在引线5穿过了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具有突出部62的一方的状态下,在外壳212上安装托架22。
另外,突出部62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可以设于槽部61a、61b中的径向的内侧端或者外侧端。这样,突出部62只要设于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至少一方的径向的一端或者两端即可。
例如,在突出部62设于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至少一方的径向的两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引线5在马达100的内部及外部的挠曲。另外,能够更可靠地限制引线5在周向上的移动。
另外,在突出部62设于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中的至少一方的径向的一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引线5在通路部6之外挠曲。例如,在突出部62设于径向的内侧的端部的情况下,从定子21a所连接的基板4到突出部62的距离比较短,因而能够防止引线5在马达100的内部挠曲。并且,在突出部62设于径向的外侧的端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被引出到马达100的外部的引线5挠曲。
在通路部6中配置的引线5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3B所示与通路部6的总数相同,但不限定于该示例,引线5的数量也可以比通路部6的总数少。图8A是示出被引出到外部的引线的数量比通路部的总数少的状态的静止部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沿着图8A的C-C线的通路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8B中,上下方向对应于轴向。另外,图8B的上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下方,图8B的下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上方。
在如图8A所示的情况下,没有配置引线5的通路部6如图8B所示通过填充材料60的填充等而将内部封堵,由此形成了马达10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不连通的状态。填充材料60没有特殊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材料。
在图8B中,多个通路部6包括配置引线5的通路部6和利用填充材料60进行填充的通路部6。这样,可以不根据要在通路部6中配置的引线5的数量而变更通路部6的总数。即,通过在不配置引线5的通路部6中填入填充材料,能够防止水、尘埃在没有配置引线5的通路部6处从外部侵入。因此,也可以不按照通路部6的数量变更用于形成多个通路部6的模具。
另外,也可以在通路部6的内侧的面上设有弹性部件63a、63b。图9是示出通路部6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另外,图9示出了沿着图3A的A-A线的截面。在图9中,上下方向对应于轴向。另外,图9的上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下方,图9的下方向对应于轴向的上方。
在图9中,在槽部61a、61b的内侧的面上分别设有弹性部件63a、63b。因此,引线5通过弹性部件63a、63b而与槽部61a、61b的内侧的面接触。这样,在引线5被第1通路要素6a及第2通路要素6b直接夹持时,能够利用弹性部件63a、63b缓解槽部61a、61b的内侧的面施加给引线5的表面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或者防止引线5的断线。并且,能够用弹性部件63a、63b填埋被配置在通路部6内的引线5和通路部6的内侧的面之间,因而能够防止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水、尘埃从外部侵入。
引线5还可以由在外壳212的下表面设置的保持部213保持在马达100内部的外壳212与托架22之间且通路部部6之外。图10是示出保持部213的一例的外壳212的仰视图。在图10中,外壳212在下表面上具有将引线5保持在外壳212与托架22之间且通路部部6之外的保持部213。这样,能够防止引线5在外壳212与托架22之间移动。在将托架22安装于外壳212时,能够防止引线5因被夹持在两者之间而引起的引线5的断线。
保持部213包括底座部213a和固定部件213b。底座部213a设于外壳212的下表面。这样,能够将引线5保持于外壳212的下表面。因此,在将托架22安装于外壳212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因引线5在外壳212与托架22之间的周向上的移动而引起的引线5的断线。另外,底座部213a和固定部件213b不限定于图10的示例。例如,也可以是,固定部件213b是插入基板4的连接器端子(未图示),底座部213a是设于基板4的连接器接受端子(未图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进行实施。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马达100是基板非模制型马达(参照图1),但不限定于该示例,也可以是树脂制的外壳212还覆盖基板4的基板模制型马达。图11是示出马达100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1中,静止部2具有将引线5与定子21a电连接的基板4。并且,外壳212是还覆盖基板4的树脂制的部件。并且,被配置在通路部6内的引线5由第1通路要素6a和第2通路要素6b直接夹持并被引出到马达100的外部。这样,即使是如图11那样的基板模制型的马达100,也能够减少在被引出到外部的引线5的附近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或者防止水、尘埃从外部侵入,提高了马达100的防水防尘性能。另外,也能够削减马达100的部件个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马达100是在静止部2的径向的外侧配置转子1的所谓外转子型的马达,但不限定于该示例,也可以是在静止部2的径向的内侧配置转子的所谓内转子型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应用于如引线5那样的内部配线被引出到外部的马达。

Claims (13)

1.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
转子,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静止部,其具有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以及
配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下端的托架,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由所述外壳和所述托架形成的通路部沿包含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
所述通路部具有位于所述外壳的第1通路要素和位于所述托架的第2通路要素,
所述配线由所述第1通路要素和所述第2通路要素直接夹持并被引出到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路要素及所述第2通路要素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包含所述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槽部的截面形状是包含曲线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路要素及所述第2通路要素中的至少一方在周向的两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第1通路要素及所述第2通路要素中的所述至少一方上的径向的一端或者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包含所述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所述通路部在周向上的宽度为所述通路部之外的所述配线的外径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包含所述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所述通路部在周向上的宽度为所述通路部之外的所述配线的外径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包含所述径向分量的方向观察时,所述通路部在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通路部之外的所述配线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在下表面上将所述配线保持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托架之间且所述通路部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是树脂制品。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具有将所述配线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基板,
所述外壳是树脂制的部件,
所述基板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托架之间,并安装于所述外壳。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具有将所述配线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基板,
所述外壳是还覆盖所述基板的树脂制的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部的数量是多个,
多个所述通路部包括配置有所述配线的通路部和被填充了填充材料的通路部。
CN201721353207.2U 2016-11-30 2017-10-19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753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3171A JP2018093580A (ja) 2016-11-30 2016-11-30 モータ
JP2016-233171 2016-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5331U true CN207475331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5320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75331U (zh) 2016-11-30 2017-10-19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93580A (zh)
CN (1) CN20747533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4559B2 (ja) * 2018-09-28 2023-03-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WO2022249307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3580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6948B2 (en) Motor with stator cover formed by overlapping two members
US9929616B2 (en) Mo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fixing and ground structure
CN204205896U (zh) 马达
US9496762B2 (en) Motor
US20200244141A1 (en) Motor
US10340770B2 (en) Stator unit, motor, and parallel fan
CN207475331U (zh) 马达
CN207150272U (zh)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风扇马达
CN104836362A (zh) 风扇马达
CN109478820B (zh) 电机
CN108933505A (zh) 马达
JP2021069196A (ja) 固定子構成体、電動機
KR101197950B1 (ko) 팬 모터
CN206283350U (zh) 定子以及马达
US8536467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 cables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20150270757A1 (en) Fan motor
CN108702054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JP201903014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08370193A (zh) 电机
CN108418319A (zh) 定子单元及马达
JP2013207959A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1572459A (zh) 电机
CN102545485A (zh) 有刷电机
CN205622345U (zh) 外转子电机结构
CN108988542A (zh) 静止部和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