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3741U -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3741U
CN207453741U CN201721177496.5U CN201721177496U CN207453741U CN 207453741 U CN207453741 U CN 207453741U CN 201721177496 U CN201721177496 U CN 201721177496U CN 207453741 U CN207453741 U CN 207453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tail
gate
pneumatic power
pow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74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74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3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3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3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包括尾门、车身、铰链和气动支撑杆,铰链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枢接于车身,第二端部固定于尾门,气动支撑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气动支撑杆的第一端部枢接于车身,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铰链;当尾门闭合并处于锁止状态时,气动支撑杆被压缩;当尾门处于解锁状态时,气动支撑杆被伸展,并联动铰链旋转,以使尾门打开。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支撑杆的伸缩便可实现尾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在开启关闭尾门时并不容易产生噪音,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包括尾门、车身、两个铰链和扭簧机构,铰链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支架连接于车身,另一端连接于尾门,扭簧机构由两根扭簧组成,两根扭簧交叉布置,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铰链的上端,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另一个铰链上的固定支架。当尾门闭合时,扭簧扭转变形积蓄弹性力,当尾门解锁时,弹性力释放,尾门自动打开。然而,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扭簧长度长,且两根扭簧交叉布置,在开启关闭尾门时容易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在开启关闭尾门时容易产生噪音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包括一尾门、一车身和一铰链,所述铰链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枢接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尾门,所述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还包括:
一气动支撑杆,所述气动支撑杆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枢接于所述车身,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所述铰链;
当所述尾门闭合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气动支撑杆被压缩;当所述尾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气动支撑杆被伸展,并联动所述铰链旋转,以使所述尾门打开。
较佳地:
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的前方;
在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气动支撑杆包括一缸体和伸缩于所述缸体内的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中位于所述缸体外的外伸端部为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缸体中远离所述外伸端部的一端部为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设置有球头接头,并分别通过球头接头枢接于所述车身和所述铰链。
较佳地,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身支架,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枢接于所述车身支架。
较佳地,所述铰链上设置有铰链支架,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所述铰链支架。
较佳地,所述铰链支架设置于所述铰链的外侧面的中心线上,所述中心线位于所述铰链的长度方向上;
和/或,所述铰链支架焊接于所述铰链。
较佳地:
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前方,并在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下方和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方。
较佳地:
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前方;
和/或,所述铰链沿其长度方向上呈鹅颈形。
较佳地:
所述铰链还具有:
一直线部,所述直线部的一端邻接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所述直线部;
一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一端邻接所述直线部的另一端,所述圆弧部的另一端邻接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
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所述圆弧部的底部在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圆弧部的两端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中邻接所述直线部的一端距离所述铰链中与所述车身相连接的部位65-75mm;
所述直线部的一端距离所述铰链中与所述气动支撑杆相连接的部位70-80mm。
较佳地,所述圆弧部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部的另一端相切;
和/或,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平行。
较佳地:
所述车身的后部设有一加强支架,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一连接轴枢接于所述加强支架,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平行。
较佳地,所述加强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后部,所述支架本体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连接轴枢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且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前部,并设置为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抵靠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
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后部,并设置为当所述尾门打开时抵靠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
较佳地,所述车身具有:
行李架;
后横梁加强部,所述后横梁加强部固定于所述行李架的外侧,且所述后横梁加强部的顶部与所述行李架的顶部之间形成有镂空部,所述加强支架固定于所述行李架与所述后横梁加强部之间并位于所述镂空部上方,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镂空部枢接于所述加强支架。
较佳地,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尾门的顶部的内表面。
较佳地,所述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包括两个所述铰链和与两个所述气动支撑杆,两个所述铰链和与两个所述气动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铰链分别设置于所述尾门中位于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铰链相对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气动支撑杆相对并对称设置,且每一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二端部枢接于相对应的所述铰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气动支撑杆在所述尾门闭合并处于锁止状态时被压缩,在尾门处于解锁状态时被伸展,联动铰链旋转以使尾门自动打开,即通过气动支撑杆的伸缩便可实现尾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在开启关闭尾门时并不容易产生噪音,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的车用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的车用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气动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的车用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 1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 2
尾门 20
车身 21
车身支架 210
加强支架 211
支架本体 2110
第一限位部件 2111
第二限位部件 2112
连接轴 212
行李架 213
后横梁加强部 214
镂空部 215
铰链 22
第一端部 220
第二端部 221
直线部 222
圆弧部 223
铰链支架 224
气动支撑杆 23
第一端部 230
第二端部 231
缸体 232
活塞杆 233
球头接头 234
车身的长度方向 L
车身的宽度方向 W
车身的高度方向 H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说明书及附图中,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可以理解,附图仅为提供参考与说明使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或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穷尽性的说明,也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制。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车辆1的示意性结构。车辆1通常包括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2,且车辆1具有车厢。本实施例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2可以用于任意的车辆。
图2示出了一种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2的示意性结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2包括尾门20、车身21、铰链22和气动支撑杆23。铰链22具有第一端部220和第二端部221,第一端部220枢接于车身21,所述第二端部221固定于尾门20。气动支撑杆23具有第一端部230和第二端部231。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枢接于车身21,所述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枢接于铰链22。
当尾门20闭合并处于锁止状态时,气动支撑杆23被压缩。当尾门20处于解锁状态时,气动支撑杆23被伸展,并联动铰链22旋转,以使尾门20打开。本实施例设置的气动支撑杆23在所述尾门20闭合并处于锁止状态时被压缩,在尾门20处于解锁状态时被伸展,联动铰链22旋转以使尾门20自动完全打开,即通过气动支撑杆23的伸缩便可实现尾门20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在开启关闭尾门20时并不容易产生噪音,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内外侧”、“内外方向”是相对于车辆的车厢而言,即邻近车厢的一侧是内侧,远离车厢的一侧是外侧;“前后方向”是在车身的长度方向L上,靠近车身车头的部位为前方,靠近车身车尾的部位为后方;“上下方向”是在车身的高度方向H上,靠近车身顶部的部位为上方,靠近车身底部的部位为下方。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方向的指示只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2包括两个铰链22和与两个气动支撑杆23,两个铰链22和与两个气动支撑杆2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铰链22分别设置于尾门20中位于车身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两个铰链22相对并对称设置。两个气动支撑杆23相对并对称设置。且每一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枢接于相对应的铰链2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铰链22和气动支撑杆2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根据尾门20和车身21的结构作适应性调整。
结合图3-5予以理解,在车身的长度方向L上,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位于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的前方。在车身的高度方向H上,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位于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的下方。
其中,气动支撑杆23包括缸体232和伸缩于缸体232内的活塞杆233。活塞杆233中位于缸体232外的外伸端部为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缸体232中远离外伸端部的一端部为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塞杆233中位于缸体232外的外伸端部也可以为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缸体232中远离外伸端部的一端部也可以为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和第二端部231均设置有球头接头234,并分别通过球头接头234枢接于车身21和铰链22。气动支撑杆23在使用时伸缩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能够保证尾门20自动开启时非常平稳、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气动支撑杆23还包括活塞(图中未示出),活塞设置于活塞杆233中位于缸体232内的一端,且活塞内部设有通孔,在缸体232内充有高压氮气,活塞两端气体压力相等,活塞两侧的截面积不同,活塞一端接有活塞杆233,另一端没有,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向截面积小的一侧的压力,即气动支撑杆23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氮气压力或者不同直径的活塞杆233而设定。
另外,所述车身21上设置有车身支架210。气动支撑杆23的第一端部230枢接于车身支架210。在本实施例中,车身支架210位于车身21的侧部,并且靠近车身21的后部的位置处。
此外,所述铰链22上设置有铰链支架224,所述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枢接于铰链支架224。铰链支架224优选为球形铰链支架。优选地,铰链支架224焊接于铰链22。在其他实施例中,铰链支架224也可以与铰链一体成型或与铰链2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铰链支架224设置于铰链22的外侧面的中心线上,中心线位于铰链22的长度方向上。并且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枢接于铰链支架224的位置也位于铰链22的外侧面的中心线上,这样能够使得气动支撑杆23施加给铰链22的外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尾门20自动打开更加平稳可靠。
更进一步优选地,当尾门20闭合时,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在车身的长度方向L上位于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的前方,并在车身的高度方向H上位于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的下方和铰链22的第二端部221的下方。当尾门20闭合时,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在车身的长度方向L上位于铰链22的所述第二端部221的前方。
如图5所示,所述铰链22沿其长度方向上呈鹅颈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铰链2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鹅颈形,可以根据气动支撑杆23、尾门20和车身21的结构作出适应性调整,在此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产生限定作用。
优选地,所述铰链22还具有直线部222和圆弧部223,直线部222的一端邻接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气动支撑杆23的第二端部231枢接于直线部222。圆弧部223的一端邻接直线部222的另一端,圆弧部223的另一端邻接铰链22的第二端部221。圆弧部223的一端与直线部222的另一端相切。当尾门20闭合时,圆弧部223的底部在车身的高度方向H上位于圆弧部223的两端的下方。
进一步优选地,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中邻接直线部222的一端距离铰链22中与车身21相连接的部位65-75mm。所述直线部222的一端距离铰链22中与气动支撑杆23相连接的部位70-80mm。
更进一步优选地,铰链22的第二端部221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L平行。铰链22的第二端部221可拆卸连接于尾门20的顶部的内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铰链22的第二端部22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尾门20的顶部的内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铰链22的第二端部221也可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尾门20的顶部的内表面。
如图6-7所示,车身21的后部设有加强支架211,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通过一连接轴212枢接于加强支架211,连接轴212的轴线方向与车身的宽度方向W平行。
其中,车身21具有行李架213和后横梁加强部214,后横梁加强部214固定于行李架213的外侧,且后横梁加强部214的顶部与行李架213的顶部之间形成有镂空部215。加强支架211固定于行李架213与后横梁加强部214之间并位于镂空部215上方。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穿过镂空部215枢接于加强支架211。
另外,加强支架211包括支架本体2110、第一限位部件2111和第二限位部件2112。支架本体2110固定于车身21的后部,支架本体2110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通过连接轴212枢接于支架本体2110,且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限位部件2111设置于支架本体2110的前部,并设置为当尾门20闭合时抵靠于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第二限位部件2112设置于支架本体2110的后部,并设置为当尾门20打开时抵靠于铰链22的第一端部22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包括一尾门、一车身和一铰链,所述铰链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枢接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还包括:
一气动支撑杆,所述气动支撑杆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枢接于所述车身,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所述铰链;
当所述尾门闭合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气动支撑杆被压缩;当所述尾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气动支撑杆被伸展,并联动所述铰链旋转,以使所述尾门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
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的前方;
在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气动支撑杆包括一缸体和伸缩于所述缸体内的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中位于所述缸体外的外伸端部为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缸体中远离所述外伸端部的一端部为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设置有球头接头,并分别通过球头接头枢接于所述车身和所述铰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身支架,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枢接于所述车身支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上设置有铰链支架,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所述铰链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支架设置于所述铰链的外侧面的中心线上,所述中心线位于所述铰链的长度方向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支架焊接于所述铰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
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前方,并在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下方和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
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前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沿其长度方向上呈鹅颈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
所述铰链还具有:
一直线部,所述直线部的一端邻接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气动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接于所述直线部;
一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一端邻接所述直线部的另一端,所述圆弧部的另一端邻接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
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所述圆弧部的底部在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圆弧部的两端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中邻接所述直线部的一端距离所述铰链中与所述车身相连接的部位65-75mm;
所述直线部的一端距离所述铰链中与所述气动支撑杆相连接的部位70-80m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圆弧部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部的另一端相切。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平行。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
所述车身的后部设有一加强支架,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一连接轴枢接于所述加强支架,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平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加强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后部,所述支架本体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连接轴枢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且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前部,并设置为当所述尾门闭合时抵靠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
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后部,并设置为当所述尾门打开时抵靠于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车身具有:
行李架;
后横梁加强部,所述后横梁加强部固定于所述行李架的外侧,且所述后横梁加强部的顶部与所述行李架的顶部之间形成有镂空部,所述加强支架固定于所述行李架与所述后横梁加强部之间并位于所述镂空部上方,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镂空部枢接于所述加强支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尾门的顶部的内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其中,所述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包括两个所述铰链和与两个所述气动支撑杆,两个所述铰链和与两个所述气动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铰链分别设置于所述尾门中位于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铰链相对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气动支撑杆相对并对称设置,且每一所述气动支撑杆的所述第二端部枢接于相对应的所述铰链。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
CN201721177496.5U 2017-09-14 2017-09-14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Active CN207453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7496.5U CN207453741U (zh) 2017-09-14 2017-09-14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7496.5U CN207453741U (zh) 2017-09-14 2017-09-14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3741U true CN207453741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8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7496.5U Active CN207453741U (zh) 2017-09-14 2017-09-14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37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5477A (zh) * 2017-09-14 2019-03-22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5477A (zh) * 2017-09-14 2019-03-22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4291A (en) Top framework of a folding top for vehicles
US4485945A (en) Vehicle spare tire carrier
ATE290638T1 (de) Fahrzeugscharnier mit einem abnehmbaren bauteil geeignet für strukturellen wiederzusammenbau
CN207453741U (zh)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CN207059730U (zh) 一种可折叠的皮卡车车厢盖
CN107284205A (zh) 一种可折叠的皮卡车车厢盖
CN209258267U (zh) 设有锁止机构的车辆厢板
CN207059729U (zh) 一种可折叠的皮卡车车厢盖
CN109505477A (zh) 自开启手动尾门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CN202450909U (zh) 一种汽车背门的安装机构
CN218751068U (zh) 自卸车厢平开侧开一体式尾门及自卸车厢
US2783495A (en) Hood or deck lid hinge
US6385816B1 (en) Handle for a vehicle lift gate
CN210970824U (zh) 一种拖挂式野营车
CN109677247A (zh) 一种抗冲击逃生窗
CN213397643U (zh) 汽车电控尾门的耐久性试验检测装置
CN207412795U (zh) 提取罐舱门结构
KR101416463B1 (ko) 트렁크 리드의 토션바 토크 조절장치
CN107284203A (zh) 一种可折叠的皮卡车车厢盖
CN206753289U (zh) 用于车辆的多连杆铰链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7260812U (zh) 车门铰链和车辆
CN213262783U (zh) 一种三轮载货摩托车用多功能车厢
CN203199066U (zh) 车用备胎罩安全锁及具有该安全锁的汽车
DE102006015288B4 (de)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e Heckklappe mit einem Reserverad
CN218085037U (zh) 公交车车门及具有其的公交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