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2981U -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 Google Patents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2981U
CN207442981U CN201721115741.XU CN201721115741U CN207442981U CN 207442981 U CN207442981 U CN 207442981U CN 201721115741 U CN201721115741 U CN 201721115741U CN 207442981 U CN207442981 U CN 207442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canning
scanning module
image
modul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157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熏
陈继耀
杜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Av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Avision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2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298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8Scan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4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options, e.g. scan, copy or 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04N1/00734Optical detectors
    • H04N1/00737Optical detectors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9Self-calibrating rea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97Light control, e.g. shielding from ambient light or preventing light leak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04N1/2034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at identical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i.e. without time delay between the two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Moving a scanning element into cooperation with a calibration element, e.g. a grey-wedge mounted on the document support,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8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for positioning scann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ligning, e.g. using an alignment calibration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面扫描装置,其包含有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扫描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可带动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使得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分别对齐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以分别作为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进而便于裁切出与对象的实际尺寸相符的对象影像。

Description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尤指一种具有亮度校正组件以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背景技术
拜数字科技所赐,事务机(例如扫描仪或复印机等)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在生活中,以提升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具有双面扫描功能的事务机包含有自动馈入器以及双面扫描装置,当用户想要同时扫描对象的相对两侧面时,自动馈入器可带动待扫描对象(例如纸张)通过双面扫描装置,以达到双面扫描的目的。目前的双面扫描装置利用白板作为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并同时作为影像扫描模块扫描影像时的扫描背景,然而对象的边缘通常亦为白色,因此无法由扫描影像中辨别出对象影像与扫描背景,难以裁切出与对象实际尺寸一致的对象影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亮度校正组件以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扫描装置,其包含有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用以扫描对象的第一侧面,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相对设置且用以扫描该对象相对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或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且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或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扫描位置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上且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第一校正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对齐于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第二校正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移动,使得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对齐于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该扫描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移动,使得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离设置且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枢转件,该枢转件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该枢转件上,该枢转件包含有斜面结构,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在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抵推该斜面结构,以使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该扫描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复位件,其在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未抵推该斜面结构时驱使该枢转件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枢接件,该枢接件的第一端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该枢接件上且位于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该枢接件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用以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互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复位件,其在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未抵推该枢接件的另一端时驱使该枢接件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该扫描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抵推该枢接件的该第二端,以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的颜色分别相异于该对象的该第一侧面的边缘与该第二侧面的边缘的颜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该扫描位置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事务机,其包含有扫描通道、自动馈入器以及双面扫描装置,该扫描通道用以供对象通过,该自动馈入器用以带动该对象通过该扫描通道,该双面扫描装置用以扫描进入该扫描通道的该对象的第一侧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该双面扫描装置包含有: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设置于该扫描通道的第一侧且用以扫描该对象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设置于该扫描通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且用以扫描该对象的该第二侧面,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用以作为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该第二亮度校正组件或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且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该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或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当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一扫描位置时,该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该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于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或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对齐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因此当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欲进行亮度校正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要进行双面扫描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使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可分别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藉以轻易地由扫描影像中辨别出对象影像与扫描背景,进而裁切出与对象实际尺寸一致的对象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事务机于不同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与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事务机于不同视角的部份组件爆炸图;
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面扫描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双面扫描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与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双面扫描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事务机
10 扫描通道
101 第一侧
102 第二侧
11 自动馈入器
12、12’、12” 双面扫描装置
121 第一影像扫描模块
122 第二影像扫描模块
1221 设置平台
1222 底座
123 第一扫描背景组件
124 第一亮度校正组件
125 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126 第二亮度校正组件
127 枢转件
1271 斜面结构
128 复位件
129 枢接件
1291 第一端
1292 第二端
13 盖体
14 主机本体
141 扫描平台
2 物件
21 第一侧面
22 第二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事务机1于不同状态的外观示意图,图3与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事务机1于不同视角的部份组件爆炸图。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事务机1可为具备有打印、传真、影印、扫描等功能的多功能事务机(Multi-Function Peripheral),事务机1包含有扫描通道10、自动馈入器11、双面扫描装置12、盖体13以及主机本体14。盖体13枢接于主机本体14且可相对于主机本体14开合,主机本体14包含有扫描平台141,扫描通道10形成于盖体13以及扫描平台141间且用以供对象2(例如纸张)通过,自动馈入器11设置于盖体13上且用以带动对象2通过扫描通道10,双面扫描装置12设置于扫描通道10的相对两侧且用以扫描进入扫描通道10的对象2的第一侧面21以及相对于第一侧面21的第二侧面22,然本实用新型的事务机1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
如图3与图4所示,双面扫描装置12包含有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设置于盖体13上,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活动地设置于主机本体14上且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彼此相对,也就是说,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分别位于扫描通道10的第一侧101与相对于第一侧101的第二侧102且用以扫描对象2的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包含有设置平台1221,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相邻地设置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设置平台1221上且可随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即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位于扫描通道10的第二侧102,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用以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的扫描背景,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用以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的亮度校正的依据,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相连,然而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可采取分离设置,其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此外,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位于扫描通道10的第一侧101且相邻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位于扫描通道10的第二侧102且设置于扫描平台14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之间,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用以作为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扫描背景,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4用以作为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亮度校正的依据。然而本实用新型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设置位置与连接关系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附图所示。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亦可设置于扫描通道10的第一侧11,扫描平台141对应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处形成有透视区,使得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通过该透视区扫描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进而进行亮度校正。即只要是能将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分别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的扫描背景与亮度校正依据,以及将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4分别作为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之扫描背景与亮度校正依据的结构配置,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5至图7,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面扫描装置12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为更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双面扫描装置12的工作原理,图5至图7省略绘制除双面扫描装置12外的其余组件。当用户操作事务机1以开始扫描对象2时,事务机1本身会先对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以及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进行亮度校正,以确保影像扫描的质量,即先控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第一校正位置,当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位于该第一校正位置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对齐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使得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依据其所扫描的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影像进行亮度校正。接着,再控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第二校正位置,当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位于该第二校正位置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对齐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使得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可依据其所扫描的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的影像进行亮度校正。由上可知,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亮度校正可为两段式操作。
之后当双面扫描装置12要开始扫描对象2时,会先控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图7所示的扫描位置,当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位于该扫描位置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以及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分别对齐于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以及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如此一来,当自动馈入器11带动对象2通过扫描通道10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可以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作为扫描背景以扫描对象2的第一侧面21,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以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作为扫描背景以扫描对象2的第二侧面22。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象2的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的边缘的颜色以及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颜色通常为白色,此时为了能够清楚地辨认扫描背景以及对象影像,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的颜色较佳地可相异于对象2之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的边缘的颜色以及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颜色,举例来说,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的颜色可选用为灰色或黑色,以使扫描影像中的扫描背景与对象影像间具有清晰可识别的边界,藉此便可轻易地依据边界而裁切出与对象实际尺寸一致的对象影像。
请参阅图8与图9,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双面扫描装置12’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8与图9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双面扫描装置12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的双面扫描装置12’包含有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枢转件127以及复位件128。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结构设置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为求简洁在此不再赘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设置于枢转件127上,且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设置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设置平台1221上。此外,枢转件127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处。举例来说,枢转件127可直接枢接于主机本体14或藉由其他组件间接地枢转设置于主机本体14上。枢转件127包含有一斜面结构1271,枢转件127可藉由斜面结构127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设置平台1221的配合而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枢转,复位件128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设置平台1221未抵推斜面结构1271时驱使枢转件127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枢转复位而对齐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在亮度校正的阶段,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第8图所示的校正位置,此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分别对齐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以使得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可依据其所扫描的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的影像进行亮度校正,且同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依据其所扫描的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影像进行亮度校正。由上可知,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之亮度校正可为一段式操作。接着,当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第9图所示的扫描位置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设置平台1221可抵推斜面结构1271驱使枢转件127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枢转,其中斜面结构1271与设置平台1221间可产生相对滑动以导引枢转件127枢转,进而产生避让空间以让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进入相对应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的位置,使得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分别对齐于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进而使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可分别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双面扫描对象2的扫描背景。
此外,请参阅图10与图11,图10与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双面扫描装置12”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0与图11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的双面扫描装置12、12’不同的是,第三实施例的双面扫描装置12”包含有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复位件128以及枢接件129。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以及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结构设置关系与前述实施例相似,为求简洁,在此不再赘述。枢接件129的第一端1291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处。举例来说,枢接件129可直接枢接于主机本体14(未显示于图10与图11中)或藉由其他组件间接地枢转设置于主机本体14上。枢接件129相对于第一端1291的第二端1292用以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底座1222互相配合。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设置于枢接件129上且位于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处,即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位于邻近枢接件129的第一端1291处,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设置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设置平台1221上。复位件128用以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未抵推枢接件129的第二端1292时驱使枢接件129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枢转复位,在此实施例中,复位件128可设置于枢接件129的枢转轴上。当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图10所示的校正位置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分别对齐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以使得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可依据其所扫描的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的影像进行亮度校正,且同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依据其所扫描的第二亮度校正组件126的影像进行亮度校正。由上可知,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的亮度校正可为一段式操作。接着,当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移动至如图11所示的扫描位置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藉由底座1222抵推枢接件129的第二端1292而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124枢转,进而产生避让空间以让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进入相对应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的位置,使得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可分别对齐于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进而使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123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125可分别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121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122双面扫描对象2的扫描背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于相对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带动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或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对齐于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因此当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欲进行亮度校正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欲进行双面扫描时,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使得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第二扫描背景组件可分别作为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藉以轻易地由扫描影像中辨别出对象影像与扫描背景,进而裁切出与对象实际尺寸一致的对象影像。

Claims (24)

1.一种含亮度校正组件以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其用以扫描对象的第一侧面;
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相对设置且用以扫描所述对象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
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
第一亮度校正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
第二扫描背景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以及
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
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或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且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或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上且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第一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对齐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第二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所述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离设置且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枢转件,所述枢转件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所述枢转件上,所述枢转件包含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抵推所述斜面结构,以使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所述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复位件,其在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未抵推所述斜面结构时驱使所述枢转件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枢接件,所述枢接件的第一端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所述枢接件上且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所述枢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互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复位件,其在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未抵推所述枢接件的另一端时驱使该枢接件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所述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抵推所述枢接件的所述第二端,以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的颜色分别相异于所述对象的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的颜色。
13.一种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扫描通道,其用以供对象通过;
自动馈入器,其用以带动所述对象通过所述扫描通道;以及
双面扫描装置,其用以扫描进入所述扫描通道的所述对象的第一侧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双面扫描装置包含有:
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其设置于所述扫描通道的第一侧且用以扫描所述对象的所述第一侧面;
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其设置于所述扫描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且用以扫描所述对象的所述第二侧面;
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
第一亮度校正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
第二扫描背景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扫描背景;以及
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其用以作为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的亮度校正的依据;
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或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且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可选择性地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或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上且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相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第一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对齐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第二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所述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离设置且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枢转件,所述枢转件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所述枢转件上,所述枢转件包含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时抵推所述斜面结构,以使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枢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所述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复位件,其在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未抵推所述斜面结构时驱使所述枢转件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复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枢接件,所述枢接件的第一端枢转地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设置于所述枢接件上且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处,所述枢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互相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双面扫描装置另包含有复位件,其在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未抵推所述枢接件的另一端时驱使所述枢接件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复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校正位置时,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与所述第二亮度校正组件,当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移动至所述扫描位置时,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抵推所述枢接件的所述第二端,以带动所述第一亮度校正组件枢转,使得所述第一影像扫描模块与所述第二影像扫描模块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事务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扫描背景组件与所述第二扫描背景组件的颜色分别相异于所述对象的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的颜色。
CN201721115741.XU 2017-06-29 2017-09-01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429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9489U TWM550002U (zh) 2017-06-29 2017-06-29 具有亮度校正元件以及掃描背景元件之雙面掃描裝置及其事務機
TW106209489 2017-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2981U true CN207442981U (zh) 2018-06-01

Family

ID=6043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79550.1A Active CN107426462B (zh) 2017-06-29 2017-09-01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CN201721115741.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42981U (zh) 2017-06-29 2017-09-01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79550.1A Active CN107426462B (zh) 2017-06-29 2017-09-01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7867B2 (zh)
CN (2) CN107426462B (zh)
TW (1) TWM550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462A (zh) * 2017-06-29 2017-12-01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027B (zh) * 2020-09-09 2022-11-22 安徽高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互为扫描背景的双面扫描装置和双面扫描仪
TWI748751B (zh) * 2020-11-17 2021-12-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壓板組件可拆式文件掃描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0604A (ja) * 1995-10-31 1997-05-16 Alps Electric Co Ltd 画像読取手段の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GB0009135D0 (en) * 2000-04-13 2000-05-31 Fujifilm Electronic Imaging Li Automatic optimisation of scan conditions
JP3579644B2 (ja) * 2000-10-25 2004-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両面原稿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46514B2 (en) * 2003-08-05 2010-01-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cann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0358331C (zh) * 2004-05-26 2007-12-26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多线式影像信号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仪
TWI246314B (en) * 2004-06-30 2005-12-21 Avision Inc Sheet-fed scanner capable of switching backgrounds
TWI395461B (zh) * 2008-11-11 2013-05-01 Avision Inc 具有非直線型饋紙通道之掃描設備
CN102123228B (zh) * 2010-01-08 2013-01-16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背景组件的扫描仪
JP5220088B2 (ja) * 2010-12-17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TWM409652U (en) * 2011-03-18 2011-08-11 Foxlink Image Tech Co Ltd Switchable scan background mechanism
US8670166B2 (en) * 2012-04-24 2014-03-11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automatic white balance adjustment for scanner
JP5858888B2 (ja) * 2012-09-14 2016-02-10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CN203225821U (zh) * 2013-05-06 2013-10-0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
TWM486219U (zh) * 2014-05-20 2014-09-11 Avision Inc 掃描裝置
US10021268B1 (en) * 2017-01-09 2018-07-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image data with reference member used for shading correction having a reference surface and background surfac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CN113572910A (zh) * 2017-06-09 2021-10-29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背景片的感光设备及其感光方法
TWM550002U (zh) * 2017-06-29 2017-10-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亮度校正元件以及掃描背景元件之雙面掃描裝置及其事務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462A (zh) * 2017-06-29 2017-12-01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US10447867B2 (en) 2017-06-29 2019-10-15 Avision Inc. Two-sided scanning device having brightness calibration components and scanning background components and office machine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47867B2 (en) 2019-10-15
US20190007576A1 (en) 2019-01-03
CN107426462B (zh) 2019-08-20
CN107426462A (zh) 2017-12-01
TWM550002U (zh) 2017-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2981U (zh) 含亮度校正组件及扫描背景组件的双面扫描装置及事务机
US696546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anning an image using a look-down linear array scanner
US657061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normalization of board images
US6298172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image-acquisition with preview of image to be transferred
US2011019394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an object on a working surface
EP0701225A2 (en) System for transcribing images on a board using a camera based board scanner
CN1592352A (zh)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JP2910040B2 (ja) 画像編集装置
US7315724B2 (en) Scanning method and an image-process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68422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mage orientation of scanner apparatus
CN108322620B (zh) 两用快拍仪
CN102123228A (zh) 具有背景组件的扫描仪
CN1691736A (zh) 一种扫描照片的方法
JP2007324648A (ja)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627880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relative and absolute modifying factors for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JP3433624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
CN221010187U (zh) 智能排版的影像处理装置
JP2003198838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025088B2 (ja) 階調表示装置,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95622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방법
JP2823164B2 (ja) 画像合成装置
CN110062126A (zh) 一种复印方法及装置
JPH0514606Y2 (zh)
JPH02170280A (ja) 文書傾き補正装置
US200300765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sc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