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5843U -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5843U
CN207435843U CN201721379941.6U CN201721379941U CN207435843U CN 207435843 U CN207435843 U CN 207435843U CN 201721379941 U CN201721379941 U CN 201721379941U CN 207435843 U CN207435843 U CN 207435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concave herbaceous
herbaceous field
soil layer
planting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799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强
加武荣
李任
吴光华
王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799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5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5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5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下凹式绿地上的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下凹式绿地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采用开口式路缘石分割,开口式路缘石的高度为15cm~25cm;蓄水结构由下向上包括垫层、种植土层和蓄水层;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下凹式绿地上的溢流式雨水进口和将溢流式雨水进口与市政雨水检查井连通的雨水口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通过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设置,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储存利用;通过过滤槽的设置,将流入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有效的对下凹式绿地上的植被进行保护,同时防止雨水流入排水结构后对市政雨水检查井造成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城市已不适应于当前的发展节奏,城市内涝严重或者水资源短缺。迫使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转型,以解决环境和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城市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了新的方向。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水文特征。从水文循环角度来讲,就是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通过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设置,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储存利用;通过过滤槽的设置,将流入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有效的对下凹式绿地上的植被进行保护,同时防止雨水流入排水结构后对市政雨水检查井造成堵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下凹式绿地上的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顶部标高为±0.00,所述下凹式绿地与所述机动车道和所述人行道分别采用开口式路缘石分割,所述开口式路缘石的高度为15cm~25cm;
所述蓄水结构由下向上包括垫层、种植土层和蓄水层;所述垫层的厚度为50cm~60cm,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20cm~150cm,所述蓄水层的底部标高为-0.13~-0.17,所述种植土层上设置有与所述路缘石紧贴的雨水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顶部标高与所述种植土层的顶部标高相同,所述过滤槽的宽度为30cm~40cm,所述过滤槽的高度小于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
所述排水结构为雨水口连接管,所述雨水口连接管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上的溢流式雨水进口和与市政雨水检查井连通的雨水出口,所述溢流式雨水进口的标高为-0.03~-0.02。
上述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结构与所述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均设置有呈竖向布设的防渗层。
上述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垫层包括碎石垫层和设置在所述碎石垫层与种植土层之间的砂垫层,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30cm~35cm,所述砂垫层的厚度为20cm~25cm。
上述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砂垫层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反滤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下凹式绿地上的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下凹式绿地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采用开口式路缘石分割,开口式路缘石的高度为15cm~25cm,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设置,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的雨水井开口式路缘石进入下凹式绿地的蓄水结构,当雨水量较大,且蓄水结构饱和时,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结构进入市政雨水检查井,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储存利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槽的设置,将流入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有效的对下凹式绿地上的植被进行保护,同时防止雨水流入排水结构后对市政雨水检查井造成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通过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设置,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储存利用;通过过滤槽的设置,将流入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有效的对下凹式绿地上的植被进行保护,同时防止雨水流入排水结构后对市政雨水检查井造成堵塞。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人行道; 2—机动车道; 3—开口式路缘石;
4—蓄水层; 5—种植土层; 6—砂垫层;
7—碎石垫层; 8—溢流式雨水进口; 9—雨水口连接管;
10—防渗层; 11—反滤土工布; 12—市政雨水检查井;
13—过滤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2和人行道1之间的下凹式绿地上的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机动车道2和人行道1的顶部标高为±0.00,所述下凹式绿地与所述机动车道2和所述人行道1分别采用开口式路缘石3分割,所述开口式路缘石3的高度为15cm~25cm;
所述蓄水结构由下向上包括垫层、种植土层5和蓄水层4;所述垫层的厚度为50cm~60cm,所述种植土层5的厚度为120cm~150cm,所述蓄水层4 的底部标高为-0.13~-0.17,所述种植土层5上设置有与所述路缘石紧贴的雨水过滤槽1313,所述过滤槽1313的顶部标高与所述种植土层5的顶部标高相同,所述过滤槽1313的宽度为30cm~40cm,所述过滤槽1313的高度小于所述种植土层5的厚度;
所述排水结构为雨水口连接管9,所述雨水口连接管9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上的溢流式雨水进口8和与市政雨水检查井12连通的雨水出口,所述溢流式雨水进口8的标高为-0.03~-0.02。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所述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设置,所述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2上的雨水井所述开口式路缘石3进入所述下凹式绿地的蓄水结构,当雨水量较大,且所述蓄水结构饱和时,能够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储存利用,多余的雨水通过所述排水结构进入所述市政雨水检查井12。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垫层的设置对所述种植土层5进行支撑,防止雨水渗入种植土层5内产生的附加应力使所述种植土层5下沉,导致所述下凹式绿地的破坏。
实际使用时,所述蓄水层4为在所述种植土层5的顶部铺设一层具有极强蓄水性能的材料,如将修剪下的树木枝条打成碎片,既挡住扬尘,又增加枯落层,提高蓄水性,实际使用时,所述蓄水层4的厚度为10cm~15cm。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过滤槽13的设置,将流入所述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有效的对下凹式绿地上的植被进行保护,同时防止雨水流入排水结构后对市政雨水检查井12造成堵塞。
实际使用时,所述过滤槽13优选的为由铁丝笼内填充卵石组成,使进入过滤槽13内的雨水通过卵石和铁丝笼后进入种植土层5内,而将杂物隔离在所述铁丝笼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结构与所述机动车道2和人行道1之间均设置有呈竖向布设的防渗层10。
实际使用时,所述防渗层10优选的为防渗土工布,由于所述防渗土工布为成品构件,能够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尺寸的选择,便于施工。
实际使用时,所述防渗层10的作用是防止进入所述蓄水结构的雨水进入所述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2的路基内,造成所述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2路基、路面的破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层包括碎石垫层7和设置在所述碎石垫层7与种植土层5之间的砂垫层6,所述碎石垫层7的厚度为30cm~35cm,所述砂垫层6的厚度为20cm~25cm。
实际使用时,所述碎石垫层7的碎石应用质地紧韧、耐磨、具有一定级配的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如破碎花岗岩或石灰岩。软硬不同的材料不得掺合使用,不允许使用同粒径碎石、山皮石、风化石子及不稳定矿渣,所述碎石应为多棱角块体、清洁无土、不含石粉及风化杂质。
实际使用时,所述砂垫层6为中粗砂,所述中粗砂规格及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含泥量不超过5%。
本实施例中,所述砂垫层6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反滤土工布11。
实际使用时,在所述砂垫层6顶部设置反滤土工布11目的是形成防护层,使所述种植土层5内的雨水量超出容纳能力时,在所述砂垫层6顶部形成一道水平的排水通道,将多余的雨水沿所述排水通道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同时,防止雨水进入所述垫层,造成所述垫层的破坏。
在所述砂垫层6底部设置反滤土工布11目的是进一步形成防护层,防止雨水进入所述碎石垫层7,造成所述碎石垫层7的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2)和人行道(1)之间的下凹式绿地上的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机动车道(2)和人行道(1)的顶部标高为±0.00,所述下凹式绿地与所述机动车道(2)和所述人行道(1)分别采用开口式路缘石(3)分割,所述开口式路缘石(3)的高度为15cm~25cm;
所述蓄水结构由下向上包括垫层、种植土层(5)和蓄水层(4);所述垫层的厚度为50cm~60cm,所述种植土层(5)的厚度为120cm~150cm,所述蓄水层(4)的底部标高为-0.13~-0.17,所述种植土层(5)上设置有与所述路缘石紧贴的雨水过滤槽(13),所述过滤槽(13)的顶部标高与所述种植土层(5)的顶部标高相同,所述过滤槽(13)的宽度为30cm~40cm,所述过滤槽(13)的高度小于所述种植土层(5)的厚度;
所述排水结构为雨水口连接管(9),所述雨水口连接管(9)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上的溢流式雨水进口(8)和与市政雨水检查井(12)连通的雨水出口,所述溢流式雨水进口(8)的标高为-0.03~-0.0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结构与所述机动车道(2)和人行道(1)之间均设置有呈竖向布设的防渗层(1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包括碎石垫层(7)和设置在所述碎石垫层(7)与种植土层(5)之间的砂垫层(6),所述碎石垫层(7)的厚度为30cm~35cm,所述砂垫层(6)的厚度为20cm~25cm。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垫层(6)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反滤土工布(11)。
CN201721379941.6U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Active CN207435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9941.6U CN207435843U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9941.6U CN207435843U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5843U true CN207435843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9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79941.6U Active CN207435843U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58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4564A (zh) * 2019-01-28 2019-06-2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4564A (zh) * 2019-01-28 2019-06-2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2588B (zh) 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CN102936911B (zh) 一种裙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6352331U (zh)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CN207003450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基的绿化疏水护坡
CN204474499U (zh) 一种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CN106835890A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850141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结构
CN106758675A (zh) 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110042724A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09024909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多功能路面结构
CN109577132A (zh)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CN207062672U (zh)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CN203782519U (zh) 浅草沟
CN202187415U (zh) 人行道排水结构
CN2095849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
CN209099377U (zh)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CN207435843U (zh) 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CN106759778A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108330912B (zh) 一种汇水海绵护坡结构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5893857U (zh)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CN208363109U (zh) 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
CN203977495U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CN206553848U (zh) 填方路段路面边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