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7132A -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77132A CN109577132A CN201811426413.0A CN201811426413A CN109577132A CN 109577132 A CN109577132 A CN 109577132A CN 201811426413 A CN201811426413 A CN 201811426413A CN 109577132 A CN109577132 A CN 1095771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fabricated
- greenbelt
- kerbstone
- regularization
- c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1—Kerbs or like edging members, e.g. flush kerbs, shoulder retaining means ; Joint members, connecting or load-transfer means specially for kerbs
- E01C11/223—Kerb-and-gutter structures; Kerbs with drainage openings channel or conduits, e.g. with out- or inlets, with integral gutter or with channel formed into the kerb ; Kerbs adapted to house cables or pipes, or to form condu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E03F5/0404—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with a permanent or temporary filtering device; Filte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绿化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路缘石和若干门式立缘石;路缘石的左侧和门式立缘石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绿化带上设有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溢流雨水口底部连接有雨水口连接管,雨水口连接管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预制挡流堰通过挡流堰端榫和固定土钉与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固定,稳定性好,防止结构破坏;在下沉式绿化带内部设置预制挡流堰,提高施工速度,同时预制挡流堰能防止雨水冲刷绿化带内泥土,减少水土流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我国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在快速但不健康的城市化过程中长期面临着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因此我们亟需一种既能实现雨水在城区内积存、渗透和净化又能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环保措施。为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就此应运而生。
现有的绿化带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 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目前一些道路两侧、园林内部步行道路的两侧都会设置绿化带,绿化带的外侧设置排水沟,在下雨天,道路上的雨水会先经过绿化带然后流入排水沟,这样会把绿化带处的表面土壤、树叶等冲入排水沟中,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排水沟内淤积等,绿化带处的表层营养物质也会流失,同时,道路雨水携带大量泥土进入雨水管道,造成雨水管道堵塞。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效减少流水的冲击,防止雨水管道堵塞,对雨水期的雨水进行有效利用,减少水土流失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绿化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路缘石和若干门式立缘石;路缘石的左侧和门式立缘石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绿化带上设有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溢流雨水口底部连接有雨水口连接管,雨水口连接管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所述门式立缘石上设置过水门洞,过水门洞内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植生混凝土过渡区上设置消能卵石;所述雨水口连接管与雨水管道垂直连接,雨水口连接管与雨水管道连接处设置有检查井;所述绿化带内设置绿化植被,绿化植被均匀分布于绿化带上;所述绿化带内设置蓄水石笼,蓄水石笼四周设置消能卵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式立缘石两端连接有带槽路缘石,带槽路缘石与路缘石之间设有预制挡流堰,预制挡流堰位于绿化带上;所述带槽路缘石和路缘石内侧分别形成有路缘石嵌合孔,与此相对应的,预制挡流堰两端分别设有与路缘石嵌合孔相适配的挡流堰端榫,挡流堰端榫卡接于路缘石嵌合孔内,预制挡流堰定位于路缘石和带槽路缘石之间,预制挡流堰底部贴合于绿化带上;所述挡流堰端榫与路缘石嵌合孔连接处填充有嵌缝砂浆;所述预制挡流堰下部设置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上设置固定土钉与预制挡流堰固定,预制挡流堰两侧设置挡流堰侧消能卵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口连接管内形成有雨水井,溢流雨水口位于雨水井顶部,雨水口连接管外侧设有种植土,雨水井底部设置有用于雨水排出雨水管道,雨水管道连接排水管,雨水井内活动连接有用于防止雨水井堵塞的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可拆式连接于雨水井内的活动清污筒,活动清污筒底部设有底板启闭孔群,活动清污筒中部设置清污底板提拉杆,清污底板提拉杆穿过底板启闭孔群底部,清污底板提拉杆上部设置压排浆顶板,压排浆顶板与溢流雨水口留有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污底板提拉杆的长度大于活动清污筒的长度,且压排浆顶板位于活动清污筒的上端;所述清污底板提拉杆上设置若干杆身固定块,杆身固定块位于压排浆顶板与底板启闭孔群之间;所述压排浆顶板的外径小于活动清污筒的内径;所述雨水井底部设置有雨水井基础,雨水井基础连接排水管,雨水井与排水管相互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道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水泥混凝土、普通透水混凝土和彩色透水混凝土;普通透水混凝土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平缘石,绿化带位于两平缘石之间;所述普通透水混凝土上设置有用于紧固平缘石的竖向拉杆和水平拉杆;所述平缘石外侧设置定型化临时挡板,定型化临时挡板外侧设置用于紧固定型化临时挡板的平缘石侧壁固定件和支架固定钉;所述平缘石上部设置L形骑顶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井还包括预制井身,预制井身内形成有用于雨水流通的流通槽,预制井身顶部形成有盖板搁置槽,盖板搁置槽上可拆式连接有用于覆盖流通槽的盖板装置,流通槽内活动连接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布设于预制井身内壁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连接有活动截污槽,活动截污槽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底架,过滤网底架上部安装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之间通过过滤网提拉杆进行连接和移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截污槽搁置肋,截污槽搁置肋上设置预留固定杆贯穿孔,预留固定杆贯穿孔内穿设有截污槽固定杆,活动截污槽通过截污槽固定杆与截污槽搁置肋连接;所述活动截污槽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布设,活动截污槽与预制井身的倾斜角度为30°~8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盖板肋梁、预制盖板和雨水篦子;盖板肋梁固设于预制盖板和雨水篦子底部,雨水篦子布设于预制盖板中部;所述预制盖板内布设有锚固钢板,锚固钢板上连接有锚固钢筋,预制盖板上形成有井盖开启孔,锚固钢筋的一端部分延伸至井盖开启孔上,与此相对应的,所述预制井身上布设有用于开启预制盖板的盖板开启机构;所述盖板开启机构包括固设于预制井身上的杆端后站固定翼板,杆端后站固定翼板上固设有吊架竖杆,吊架竖杆上转动连接有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的一端伸入至井盖开启孔内,上端与锚固钢筋相抵,另一端设置有按压手柄;通过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的上下移动,用于预制盖板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锚固钢筋延伸至井盖开启孔的长度为井盖开启孔宽度的1/2;所述锚固钢筋上端面与预制盖板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预制井身底部设置有雨水井基础,预制井身与雨水井基础连接处设置有后浇防水砂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石笼所对应的绿化带为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该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包括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该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包括种植土,种植土下部设置防渗土工布,种植土上部形成有蓄水层,蓄水层两侧设置有预制透水混凝土板;所述预制透水混凝土板上形成有木桩贯穿孔,预制透水混凝土板上设置有与木桩贯穿孔相适配的防腐木桩围栏,防腐木桩围栏插入木桩贯穿孔内并且穿过预制透水混凝土板;所述预制透水混凝土板上设有石笼更换架,石笼更换架上布设有石笼固定套,石笼更换架与石笼固定套之间设置有层状可更换石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两侧的道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灰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定型化排水路缘石,绿化带位于两定型化排水路缘石之间;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内设有用于定位定型化排水路缘石的路缘石底固定键和分离埋入式拉板;所述定型化排水路缘石内侧设置水泥混凝土压块,定型化排水路缘石和水泥混凝土压块之间设置路缘石侧防水布;所述水泥混凝土压块位于定型化排水路缘石与预制透水混凝土板之间;所述水泥混凝土压块上端面由沥青混凝土面层向预制透水混凝土板倾斜布设;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靠近定型化排水路缘石位置处设置有路面导水槽;所述定型化排水路缘石上设置路缘石排水槽,该路缘石排水槽、路面导水槽和水泥混凝土压块上端面在同一倾斜平面上。
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线、开挖基槽:对开挖线进行定位,开挖基槽,并进行基槽支护;
步骤二、雨水井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检测承载力,合格后进行雨水井基础施工;
步骤三、雨水井施工:雨水井基础施工完成后安装预制井身和排水管,雨水井内安装活动截污槽,雨水井上部安装预制盖板;
步骤四、蓄水石笼施工:开挖基坑放置蓄水石笼;
步骤五、路缘石及路面施工:路基施工完成后,安装路缘石,施工路面;
步骤六、绿化带施工:在绿化带内安装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路缘石和蓄水石笼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和消能卵石,绿化带内安装预制挡流堰,种植绿化植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预制挡流堰通过挡流堰端榫和固定土钉与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固定,稳定性好,防止结构破坏;在下沉式绿化带内部设置预制挡流堰,提高施工速度,同时预制挡流堰能防止雨水冲刷绿化带内泥土,减少水土流失;采用植生混凝土嵌消能卵石,有效减少流水的冲击,防止水中泥土进入雨水管道堵塞管道;
2.设置竖向拉杆、水平拉杆等与平缘石进行固定,保证平缘石与下部结构连接稳定;设置定型化临时挡板、L形骑顶槽、平缘石侧壁固定件、支架固定钉与平缘石进行连接,保证路面施工过程中平缘石的结构稳定性;设置定型化清污工具对进入雨水井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提高污染物的清理速度;
3.水泥稳定碎石中设置路缘石底固定键和分离埋入式拉板与定型化排水路缘石连接,采用嵌入拉板组合稳固路缘石,稳定性好;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中设置蓄水层进行储水,有效利用水资源;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中设置防腐木桩围栏对水流中的泥土进行分离,防止泥土对绿化带进行破坏;
4.采用预制装配式雨水井,预制井身在工厂中进行预制,雨水井施工时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采用活动分级过滤截污槽,有效过滤水中的泥土和垃圾,防止雨水管道堵塞;采用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进行井盖开启,在井盖开启过程中省工省力,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图;
图2是道路下沉式透水路面绿化带结构图;
图3是道路下沉式不透水路面绿化带结构图;
图4是道路下沉式绿化带雨水口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下沉式绿化带1,非机动车道2,雨水口连接管3,雨水管道4,检查井5,溢流雨水口6,路缘石7,门式立缘石8,过水门洞9,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消能卵石11,绿化植被12,预制挡流堰13,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14,挡流堰侧消能卵石15,挡流堰固定孔16,固定土钉17,挡流堰端榫18,路缘石嵌合孔19,蓄水石笼20,机动车道21,带槽路缘石22,嵌缝砂浆23,防渗土工布24,种植土25,蓄水层26,水泥混凝土压块27,灰土基层28,水泥稳定碎石29,沥青混凝土面层30,路缘石侧防水布31,路面导水槽32,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路缘石底固定键34,分离埋入式拉板35,路缘石排水槽36,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防腐木桩围栏38,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木桩贯穿孔40,层状可更换石笼41,石笼更换架42,石笼固定套43,水泥混凝土44,普通透水混凝土45,彩色透水混凝土46,平缘石47,竖向拉杆48,水平拉杆49,定型化临时挡板50,L形骑顶槽51,平缘石侧壁固定件52,支架固定钉53,雨水井54,排水管55,雨水井基础56,活动清污筒57,底板启闭孔群58,清污底板提拉杆59,压排浆顶板60,杆身固定块61,预制井身62,盖板搁置槽63,预制盖板64,盖板肋梁65,雨水篦子66,活动截污槽67,截污槽固定杆68,预留固定杆贯穿孔69,截污槽搁置肋70,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71,过滤网底架72,过滤网提拉杆73,井盖开启孔74,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吊架竖杆76,杆端后站固定翼板77,锚固钢板78,锚固钢筋79,后浇防水砂浆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绿化带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路缘石7和若干门式立缘石8;路缘石7的左侧和门式立缘石8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2与机动车道21,绿化带1上设有溢流雨水口6,溢流雨水口6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溢流雨水口6底部连接有雨水口连接管3,雨水口连接管3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4,所述门式立缘石8上设置过水门洞9,过水门洞9内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上设置消能卵石11;所述雨水口连接管3与雨水管道4垂直连接,雨水口连接管3与雨水管道4连接处设置有检查井5;所述绿化带1内设置绿化植被12,绿化植被12均匀分布于绿化带1上;所述绿化带1内设置蓄水石笼20,蓄水石笼20四周设置消能卵石11。
溢流雨水口6底部连接有雨水口连接管3,雨水口连接管3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4,所述门式立缘石8上设置过水门洞9,过水门洞9内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上设置消能卵石11;采用植生混凝土嵌消能卵石,有效减少流水的冲击,防止水中泥土进入雨水管道堵塞管道;同时,本方案中的绿化带雨水口可使路基路面内部积水进入地下雨水管道而排出,解决了因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引起的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及雨水井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机动车道21的倾角为1.5%~2.0%;非机动车道2的倾角为1.0%~1.5%,本实施例中,机动车道21的倾角为1.5%,非机动车道2的倾角为1.5%,可方便雨水流入绿化带中,避免雨水在机动车道21和非机动车道2上积累,同时,也可将雨水渗入地下,自然补充地下水资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维护地下水,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经过路面和路基的截留、吸附、物降解等作用,净化径流,使其水质更好。
雨水口连接管3与雨水管道4垂直连接,雨水口连接管3与雨水管道4连接处设置有检查井5;方便检修和维护。
绿化带1内设置绿化植被12,绿化植被12均匀分布于绿化带1上;绿化带1内设置蓄水石笼20,蓄水石笼20四周设置消能卵石11。
门式立缘石8两端连接有带槽路缘石22,带槽路缘石22与路缘石7之间设有预制挡流堰13,预制挡流堰13位于绿化带1上,在下沉式绿化带内部设置预制挡流堰,提高施工速度,同时预制挡流堰能防止雨水冲刷绿化带内泥土,减少水土流失。
带槽路缘石22和路缘石7内侧分别形成有路缘石嵌合孔19,与此相对应的,预制挡流堰13两端分别设有与路缘石嵌合孔19相适配的挡流堰端榫18,挡流堰端榫18卡接于路缘石嵌合孔19内,预制挡流堰13定位于路缘石7和带槽路缘石22之间,预制挡流堰13底部贴合于绿化带1上;预制挡流堰13下部设置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14,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14上设置固定土钉17与预制挡流堰13固定,预制挡流堰13两侧设置挡流堰侧消能卵石15;预制挡流堰通过挡流堰端榫和固定土钉与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固定,稳定性好,防止结构破坏。
挡流堰端榫18与路缘石嵌合孔19连接处填充有嵌缝砂浆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是提高了挡流堰端榫18与路缘石嵌合孔19的连接强度,同时也使得带槽路缘石22和路缘石7与预制挡流堰13的连接密封性。
如图2所示,雨水口连接管3内形成有雨水井54,溢流雨水口6位于雨水井54顶部,雨水口连接管3外侧设有种植土25,雨水井54底部设置有用于雨水排出雨水管道4,雨水管道4连接排水管55,雨水井54内活动连接有用于防止雨水井堵塞的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可拆式连接于雨水井54内的活动清污筒57,活动清污筒57底部设有底板启闭孔群58,活动清污筒57中部设置清污底板提拉杆59,清污底板提拉杆59穿过底板启闭孔群58底部,清污底板提拉杆59上部设置压排浆顶板60,压排浆顶板60与溢流雨水口6留有间隙。
防堵装置包括可拆式连接于雨水井54内的活动清污筒57,设置可拆式的活动清污筒57,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清理,保持雨水井54的畅通,活动清污筒57底部形成有若干用于雨水流通或封闭的底板启闭孔群58,采用底板启闭孔群58,该底板启闭孔群58能够在打开开口的开启状态和封闭开口的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当底板启闭孔群58处于开启状态时,即底板启闭孔群58打开开口时,雨水井54内部与溢流雨水口6连通,这样,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从雨水井54排放掉。当底板启闭孔群58处于关闭状态时,即底板启闭孔群58封闭开口时,雨水井54内部的活动清污筒57与溢流雨水口6不连通,降雨初期以后的雨水被截流,蓄积于活动清污筒57内,进而保证整个绿化带的湿度。
活动清污筒57中部设置清污底板提拉杆59,清污底板提拉杆59穿过底板启闭孔群58底部,清污底板提拉杆59上部设置压排浆顶板60,压排浆顶板60与溢流雨水口6留有间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雨水收集过程中的沙石进行清理,防止堵塞;压排浆顶板60可以对滴落的雨水或者杂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延长活动清污筒57的使用寿命。
清污底板提拉杆59的长度大于活动清污筒57的长度,且压排浆顶板60位于活动清污筒57的上端;采用上述方案,方便操作中通过清污底板提拉杆59用于将整个防堵装置从雨水井54中拎出,提高使用操作性。
压排浆顶板60的外径小于活动清污筒57的内径;便于雨水能顺利从雨水井54内通过;清污底板提拉杆59上设置若干杆身固定块61,杆身固定块61位于压排浆顶板60与底板启闭孔群58之间;使得活动清污筒57在雨水井54内的使用稳定性更好,避免活动清污筒57在雨水井54内晃动或者偏移。
雨水井54底部设置有雨水井基础56,雨水井基础56连接排水管55,雨水井54与排水管55相互垂直;提高了雨水流通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雨水井54与排水管55的堵塞,为后续的维护和修理提供方便。
道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水泥混凝土44、普通透水混凝土45和彩色透水混凝土46;普通透水混凝土45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平缘石47,绿化带位于两平缘石47之间;普通透水混凝土45上设置有用于紧固平缘石47的竖向拉杆48和水平拉杆49;本发明通过设置竖向拉杆、水平拉杆等与平缘石进行固定,保证平缘石与下部结构连接稳定;避免了平缘石稳定性差,路面施工过程中容易移动的问题。
平缘石47外侧设置定型化临时挡板50,定型化临时挡板50外侧设置用于紧固定型化临时挡板50的平缘石侧壁固定件52和支架固定钉53;所述平缘石47上部设置L形骑顶槽51;设置定型化临时挡板、L形骑顶槽、平缘石侧壁固定件、支架固定钉与平缘石进行连接,保证路面施工过程中平缘石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3所示,蓄水石笼20所对应的绿化带为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该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包括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该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包括种植土25,种植土25下部设置防渗土工布24,种植土25上部形成有蓄水层26,本发明在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中设置蓄水层26进行储水,有效利用水资源;蓄水层26两侧设置有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所述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上形成有木桩贯穿孔40,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上设置有与木桩贯穿孔40相适配的防腐木桩围栏38,防腐木桩围栏38插入木桩贯穿孔40内并且穿过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本发明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中设置防腐木桩围栏38对水流中的泥土进行分离,防止泥土对绿化带进行破坏;所述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上设有石笼更换架42,石笼更换架42上布设有石笼固定套43,石笼更换架42与石笼固定套43之间设置有层状可更换石笼41; 层状可更换石笼41用于防止落叶或者其他杂质掉落至蓄水层26上,有效过滤水中的泥土和垃圾。
道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灰土基层28、水泥稳定碎石29和沥青混凝土面层30;水泥稳定碎石29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绿化带位于两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之间;本发明通过设置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保证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与水泥稳定碎石29结构连接稳定;避免了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稳定性差,路面施工过程中容易移动的问题。
水泥稳定碎石29内设有用于定位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的路缘石底固定键34和分离埋入式拉板35;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内侧设置水泥混凝土压块27,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和水泥混凝土压块27之间设置路缘石侧防水布31;水泥混凝土压块27位于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与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之间;本发明的水泥稳定碎石中设置路缘石底固定键和分离埋入式拉板与定型化排水路缘石连接,采用嵌入拉板组合稳固路缘石,稳定性好。
水泥混凝土压块27上端面由沥青混凝土面层30向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倾斜布设;沥青混凝土面层30靠近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位置处设置有路面导水槽32;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上设置路缘石排水槽36,该路缘石排水槽36、路面导水槽32和水泥混凝土压块27上端面在同一倾斜平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通过路面上的路面导水槽32通过路缘石排水槽36和水泥混凝土压块27流入至绿化带中,避免雨水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积累,同时,也可将雨水流入至蓄水层26上,补充水资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经过路面和路基的截留、吸附、物降解等作用,净化径流,使其水质更好。
如图4所示,雨水井54雨水口的还包括预制井身62,预制井身62内形成有用于雨水流通的流通槽,预制井身62顶部形成有盖板搁置槽63,盖板搁置槽63上可拆式连接有用于覆盖流通槽的盖板装置,流通槽内活动连接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组件;本发明采用预制装配式雨水井,预制井身62在工厂中进行预制,雨水井施工时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同时,本方案中的绿化带雨水口可使路基路面内部积水进入地下雨水管道而排出,解决了因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引起的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及雨水井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过滤组件包括布设于预制井身62内壁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连接有活动截污槽67,活动截污槽67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底架72,过滤网底架72上部安装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71,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71之间通过过滤网提拉杆73进行连接和移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活动分级过滤截污槽67,有效过滤水中的泥土和垃圾,防止雨水管道堵塞;
定位组件包括截污槽搁置肋70,截污槽搁置肋70上设置预留固定杆贯穿孔69,预留固定杆贯穿孔69内穿设有截污槽固定杆68,活动截污槽67通过截污槽固定杆68与截污槽搁置肋70连接。
活动截污槽67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布设,活动截污槽67与预制井身62的倾斜角度为30°~80°,本实施例优选45°;盖板装置包括盖板肋梁65、预制盖板64和雨水篦子66;盖板肋梁65固设于预制盖板64和雨水篦子66底部,雨水篦子66布设于预制盖板64中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井身盖板顶部强度得到加固,有效解决了因井身盖板强度不足而产生井身顶部局部损坏的问题,确保了行车与行人的安全。
预制盖板64内布设有锚固钢板78,锚固钢板78上连接有锚固钢筋79,锚固钢筋79上端面与预制盖板64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预制盖板64上形成有井盖开启孔74,锚固钢筋79的一端部分延伸至井盖开启孔74上,与此相对应的,所述预制井身62上布设有用于开启预制盖板64的盖板开启机构;盖板开启机构包括固设于预制井身62上的杆端后站固定翼板77,杆端后站固定翼板77上固设有吊架竖杆76,吊架竖杆76上转动连接有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的一端伸入至井盖开启孔74内,上端与锚固钢筋79相抵,另一端设置有按压手柄;通过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的上下移动,用于预制盖板64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通过设置盖板开启机构,采用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进行预制盖板64开启,在井盖开启过程中省工省力,施工方便;锚固钢筋79延伸至井盖开启孔74的长度为井盖开启孔74宽度的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的开启更加便捷和省力;预制井身62底部设置有雨水井基础56,预制井身62与雨水井基础56连接处设置有后浇防水砂浆80。
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线、开挖基槽:对开挖线进行定位,开挖基槽,并进行基槽支护;
步骤二、雨水井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检测承载力,合格后进行雨水井基础56施工;
步骤三、雨水井施工:雨水井基础56施工完成后安装预制井身62和排水管55,雨水井54内安装活动截污槽67,雨水井54上部安装预制盖板64;
步骤四、蓄水石笼施工:开挖基坑放置蓄水石笼20;
步骤五、路缘石及路面施工:路基施工完成后,安装路缘石7,施工路面;
步骤六、绿化带施工:在绿化带内安装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路缘石7和蓄水石笼20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和消能卵石11,绿化带内安装预制挡流堰13,种植绿化植被1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下沉式绿化带1,非机动车道2,雨水口连接管3,雨水管道4,检查井5,溢流雨水口6,路缘石7,门式立缘石8,过水门洞9,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消能卵石11,绿化植被12,预制挡流堰13,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14,挡流堰侧消能卵石15,挡流堰固定孔16,固定土钉17,挡流堰端榫18,路缘石嵌合孔19,蓄水石笼20,机动车道21,带槽路缘石22,嵌缝砂浆23,防渗土工布24,种植土25,蓄水层26,水泥混凝土压块27,灰土基层28,水泥稳定碎石29,沥青混凝土面层30,路缘石侧防水布31,路面导水槽32,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路缘石底固定键34,分离埋入式拉板35,路缘石排水槽36,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防腐木桩围栏38,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木桩贯穿孔40,层状可更换石笼41,石笼更换架42,石笼固定套43,水泥混凝土44,普通透水混凝土45,彩色透水混凝土46,平缘石47,竖向拉杆48,水平拉杆49,定型化临时挡板50,L形骑顶槽51,平缘石侧壁固定件52,支架固定钉53,雨水井54,排水管55,雨水井基础56,活动清污筒57,底板启闭孔群58,清污底板提拉杆59,压排浆顶板60,杆身固定块61,预制井身62,盖板搁置槽63,预制盖板64,盖板肋梁65,雨水篦子66,活动截污槽67,截污槽固定杆68,预留固定杆贯穿孔69,截污槽搁置肋70,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71,过滤网底架72,过滤网提拉杆73,井盖开启孔74,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吊架竖杆76,杆端后站固定翼板77,锚固钢板78,锚固钢筋79,后浇防水砂浆8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绿化带(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路缘石(7)和若干门式立缘石(8);路缘石(7)的左侧和门式立缘石(8)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2)与机动车道(21),绿化带(1)上设有溢流雨水口(6),溢流雨水口(6)顶部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溢流雨水口(6)底部连接有雨水口连接管(3),雨水口连接管(3)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4),所述门式立缘石(8)上设置过水门洞(9),过水门洞(9)内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上设置消能卵石(11);所述雨水口连接管(3)与雨水管道(4)垂直连接,雨水口连接管(3)与雨水管道(4)连接处设置有检查井(5);所述绿化带(1)内设置绿化植被(12),绿化植被(12)均匀分布于绿化带(1)上;所述绿化带(1)内设置蓄水石笼(20),蓄水石笼(20)四周设置消能卵石(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立缘石(8)两端连接有带槽路缘石(22),带槽路缘石(22)与路缘石(7)之间设有预制挡流堰(13),预制挡流堰(13)位于绿化带(1)上;所述带槽路缘石(22)和路缘石(7)内侧分别形成有路缘石嵌合孔(19),与此相对应的,预制挡流堰(13)两端分别设有与路缘石嵌合孔(19)相适配的挡流堰端榫(18),挡流堰端榫(18)卡接于路缘石嵌合孔(19)内,预制挡流堰(13)定位于路缘石(7)和带槽路缘石(22)之间,预制挡流堰(13)底部贴合于绿化带(1)上;所述挡流堰端榫(18)与路缘石嵌合孔(19)连接处填充有嵌缝砂浆(23);所述预制挡流堰(13)下部设置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14),挡流堰透水混凝土垫层(14)上设置固定土钉(17)与预制挡流堰(13)固定,预制挡流堰(13)两侧设置挡流堰侧消能卵石(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连接管(3)内形成有雨水井(54),溢流雨水口(6)位于雨水井(54)顶部,雨水口连接管(3)外侧设有种植土(25),雨水井(54)底部设置有用于雨水排出雨水管道(4),雨水管道(4)连接排水管(55),雨水井(54)内活动连接有用于防止雨水井堵塞的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可拆式连接于雨水井(54)内的活动清污筒(57),活动清污筒(57)底部设有底板启闭孔群(58),活动清污筒(57)中部设置清污底板提拉杆(59),清污底板提拉杆(59)穿过底板启闭孔群(58)底部,清污底板提拉杆(59)上部设置压排浆顶板(60),压排浆顶板(60)与溢流雨水口(6)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底板提拉杆(59)的长度大于活动清污筒(57)的长度,且压排浆顶板(60)位于活动清污筒(57)的上端;所述清污底板提拉杆(59)上设置若干杆身固定块(61),杆身固定块(61)位于压排浆顶板(60)与底板启闭孔群(58)之间;所述压排浆顶板(60)的外径小于活动清污筒(57)的内径;所述雨水井(54)底部设置有雨水井基础(56),雨水井基础(56)连接排水管(55),雨水井(54)与排水管(55)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2)与机动车道(21)的道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水泥混凝土(44)、普通透水混凝土(45)和彩色透水混凝土(46);普通透水混凝土(45)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平缘石(47),绿化带位于两平缘石(47)之间;所述普通透水混凝土(45)上设置有用于紧固平缘石(47)的竖向拉杆(48)和水平拉杆(49);所述平缘石(47)外侧设置定型化临时挡板(50),定型化临时挡板(50)外侧设置用于紧固定型化临时挡板(50)的平缘石侧壁固定件(52)和支架固定钉(53);所述平缘石(47)上部设置L形骑顶槽(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54)还包括预制井身(62),预制井身(62)内形成有用于雨水流通的流通槽,预制井身(62)顶部形成有盖板搁置槽(63),盖板搁置槽(63)上可拆式连接有用于覆盖流通槽的盖板装置,流通槽内活动连接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布设于预制井身(62)内壁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连接有活动截污槽(67),活动截污槽(67)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底架(72),过滤网底架(72)上部安装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71),三级加强型活动过滤网(71)之间通过过滤网提拉杆(73)进行连接和移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截污槽搁置肋(70),截污槽搁置肋(70)上设置预留固定杆贯穿孔(69),预留固定杆贯穿孔(69)内穿设有截污槽固定杆(68),活动截污槽(67)通过截污槽固定杆(68)与截污槽搁置肋(70)连接;所述活动截污槽(67)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布设,活动截污槽(67)与预制井身(62)的倾斜角度为3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盖板肋梁(65)、预制盖板(64)和雨水篦子(66);盖板肋梁(65)固设于预制盖板(64)和雨水篦子(66)底部,雨水篦子(66)布设于预制盖板(64)中部;所述预制盖板(64)内布设有锚固钢板(78),锚固钢板(78)上连接有锚固钢筋(79),预制盖板(64)上形成有井盖开启孔(74),锚固钢筋(79)的一端部分延伸至井盖开启孔(74)上,与此相对应的,所述预制井身(62)上布设有用于开启预制盖板(64)的盖板开启机构;所述盖板开启机构包括固设于预制井身(62)上的杆端后站固定翼板(77),杆端后站固定翼板(77)上固设有吊架竖杆(76),吊架竖杆(76)上转动连接有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的一端伸入至井盖开启孔(74)内,上端与锚固钢筋(79)相抵,另一端设置有按压手柄;通过井盖开启定型化吊架(75)的上下移动,用于预制盖板(64)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锚固钢筋(79)延伸至井盖开启孔(74)的长度为井盖开启孔(74)宽度的1/2;所述锚固钢筋(79)上端面与预制盖板(64)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预制井身(62)底部设置有雨水井基础(56),预制井身(62)与雨水井基础(56)连接处设置有后浇防水砂浆(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石笼(20)所对应的绿化带为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该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包括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该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包括种植土(25),种植土(25)下部设置防渗土工布(24),种植土(25)上部形成有蓄水层(26),蓄水层(26)两侧设置有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所述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上形成有木桩贯穿孔(40),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上设置有与木桩贯穿孔(40)相适配的防腐木桩围栏(38),防腐木桩围栏(38)插入木桩贯穿孔(40)内并且穿过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所述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上设有石笼更换架(42),石笼更换架(42)上布设有石笼固定套(43),石笼更换架(42)与石笼固定套(43)之间设置有层状可更换石笼(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不透水绿化带两侧的道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灰土基层(28)、水泥稳定碎石(29)和沥青混凝土面层(30);水泥稳定碎石(29)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绿化带位于两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之间;所述水泥稳定碎石(29)内设有用于定位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的路缘石底固定键(34)和分离埋入式拉板(35);所述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内侧设置水泥混凝土压块(27),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和水泥混凝土压块(27)之间设置路缘石侧防水布(31);所述水泥混凝土压块(27)位于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与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之间;所述水泥混凝土压块(27)上端面由沥青混凝土面层(30)向预制透水混凝土板(39)倾斜布设;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30)靠近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位置处设置有路面导水槽(32);所述定型化排水路缘石(33)上设置路缘石排水槽(36),该路缘石排水槽(36)、路面导水槽(32)和水泥混凝土压块(27)上端面在同一倾斜平面上。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之任意所述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线、开挖基槽:对开挖线进行定位,开挖基槽,并进行基槽支护;
步骤二、雨水井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检测承载力,合格后进行雨水井基础(56)施工;
步骤三、雨水井施工:雨水井基础(56)施工完成后安装预制井身(62)和排水管(55),雨水井(54)内安装活动截污槽(67),雨水井(54)上部安装预制盖板(64);
步骤四、蓄水石笼施工:开挖基坑放置蓄水石笼(20);
步骤五、路缘石及路面施工:路基施工完成后,安装路缘石(7),施工路面;
步骤六、绿化带施工:在绿化带内安装生态渗滞蓄净排微系统(37),路缘石(7)和蓄水石笼(20)侧设置植生混凝土过渡区(10)和消能卵石(11),绿化带内安装预制挡流堰(13),种植绿化植被(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26413.0A CN109577132A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26413.0A CN109577132A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77132A true CN109577132A (zh) | 2019-04-05 |
Family
ID=6592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26413.0A Withdrawn CN109577132A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77132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5179A (zh) * | 2019-11-20 | 2020-01-2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多功能雨水树井结构及其运维方法 |
CN110853483A (zh) * | 2019-11-05 | 2020-02-28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 |
CN110880270A (zh) * | 2019-11-05 | 2020-03-13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铺装功能演示模型 |
CN112252217A (zh) * | 2020-09-12 | 2021-01-22 | 上海亦构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
CN112811486A (zh) * | 2021-03-23 | 2021-05-18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污水管网检查井的中端污水处理方法 |
CN113308960A (zh) * | 2021-05-27 | 2021-08-27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周转装配式路沿石垫块及其模具、施工方法 |
CN113863465A (zh) * | 2021-11-18 | 2021-12-31 | 昆明理工泛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
CN114673119A (zh) * | 2022-04-15 | 2022-06-28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 |
-
2018
- 2018-11-27 CN CN201811426413.0A patent/CN10957713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3483A (zh) * | 2019-11-05 | 2020-02-28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 |
CN110880270A (zh) * | 2019-11-05 | 2020-03-13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铺装功能演示模型 |
CN110725179A (zh) * | 2019-11-20 | 2020-01-2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多功能雨水树井结构及其运维方法 |
CN112252217A (zh) * | 2020-09-12 | 2021-01-22 | 上海亦构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
CN112252217B (zh) * | 2020-09-12 | 2022-02-18 | 上海亦构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
CN112811486A (zh) * | 2021-03-23 | 2021-05-18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污水管网检查井的中端污水处理方法 |
CN113308960A (zh) * | 2021-05-27 | 2021-08-27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周转装配式路沿石垫块及其模具、施工方法 |
CN113863465A (zh) * | 2021-11-18 | 2021-12-31 | 昆明理工泛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
CN114673119A (zh) * | 2022-04-15 | 2022-06-28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77132A (zh) |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及施工方法 | |
CN203546888U (zh) | 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 | |
CN111255011A (zh) |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1539012U (zh) |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 |
CN10926744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CN104032793B (zh) |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 |
CN110042724A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205348354U (zh) |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 | |
CN105926408A (zh) |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 |
CN106917522A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
CN206736658U (zh) | 一种透水路面 | |
CN206571217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
CN109797839A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 |
CN203487428U (zh) | 多功能公路道边管道 | |
CN20958491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 | |
KR102076482B1 (ko) | 경계석을 이용한 보차도 간격설치 식생도랑 구조물 | |
CN106088684B (zh) |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1333120B1 (ko) | 가로수목 식재박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물 순환 환경 구축을 위한 가로 수목 공간 조성 구조 | |
CN102086658A (zh) |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 |
CN106638919B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用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3977495U (zh) |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 |
CN208748463U (zh) |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渗蓄排一体化系统 | |
CN206916893U (zh) |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 |
CN213681555U (zh) | 一种城市道路 | |
CN211446435U (zh) | 便于排水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修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