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9497U -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9497U
CN207369497U CN201721131378.0U CN201721131378U CN207369497U CN 207369497 U CN207369497 U CN 207369497U CN 201721131378 U CN201721131378 U CN 201721131378U CN 207369497 U CN207369497 U CN 207369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housing
vehicle
control module
mount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13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13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9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9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9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包括壳体,主散热片和副散热片,所述壳体为具有设置集成电路的内腔的多面体结构,其至少一个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主散热片和所述副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主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副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开设多个散热通孔并配合设置在壳体外侧的两组散热片实现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功能,所述副散热片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散热面积更大的主散热片,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面上设置散热片和散热孔的形式,加大了热量散出的通道,以及壳体的散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控制的逐步发展,汽车装载的控制模块也越来越多,例如车身控制模块、车载娱乐主机等。以车载娱乐主机为例,其中包括了视频运算处理、车窗投影处理、地图助理和语言助理等众多功能,其在运行时,内部的集成电路会产生热量,若集成电路的温度过高,则会导致集成电路损坏,而现有的散热方式是在主机外壳上设计一个散热片和通风孔将热量传输至外部空气中。
随着汽车功能和娱乐功能的逐渐增多,硬件元器件相应的增加,车载控制模块产生的热量越来越高,目前采用的散热方式已满足不了需求,容易造成因散热不好,车载控制模块硬件损坏或减少使用寿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控制模块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具有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包括壳体,主散热片和副散热片,其中:所述壳体为具有设置集成电路的内腔的多面体结构,其至少一个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主散热片和所述副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主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副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面积。通过在壳体上开设多个散热通孔并配合设置在壳体外侧的两组散热片实现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功能,所述副散热片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散热面积更大的主散热片,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面上设置散热片和散热孔的形式,加大了热量散出的通道,以及壳体的散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主散热片覆盖所述壳体的相邻两个侧面,所述主散热片同时覆盖壳体的两个侧面,只需要将主散热片弯折一个角度即可可同时提高相邻两个侧面的散热面积,即通过简单易实现的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壳体为四方体结构;所述主散热片具有90度弯折部,所述90度弯折部一侧覆盖所述四方体结构的一个侧面,所述90度弯折部另一侧覆盖所述四方体结构的另一个侧面的1/3的部分。由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的壳体均为四方体结构,因此其能够适于目前大部分的集成电路产品,具有更好的通用性,而且所述主散热片设置为具有90度弯折的结构也更便于加工实现。主散热片覆盖四方体结构的一个完整侧面及与之相邻侧面的1/3部分,目的是使壳体能够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设置其他部件或者设置散热通孔。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主散热片,所述90度弯折部另一侧与所述副散热片在所述四方体结构的同一侧面上。将两组散热片集中在壳体的相邻两个侧面上设置,可以在设置集成电路时,使集成电路散热面与这两个相邻侧面相对或者靠近,能便于集成电路散发的热量通过这两个散热性能最好的侧面散发出去。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壳体上成型有适于所述主散热片嵌入的主卡槽和适于所述副散热片嵌入的副卡槽。通过卡槽的形式固定主散热片和副散热片,能够在保证散热效果较佳的同时,使产品的整体体积更小,有效节约安装空间,便于在汽车中安装。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还包括电子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部分所述散热通孔相对的位置处。电子风扇能够有效地加速空气流动速度,使其正对散热通孔设置,电子风扇吹出的风可直接将集成电路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通孔散出去。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还包括电子风扇,设置在所述主卡槽上与所述主散热片相对的位置处。电子风扇能够有效地加速空气流动速度,使其与所述主散热片相对,电子风扇吹出的风可直接将集成电路散发的热量通过主散热片散出去。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壳体、所述主散热片和所述副散热片均由金属材料制备得到。用于热量传导的壳体、主散热片和副散热片均采用金属制备,能够利用金属良好的导热性快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通过在壳体上开设多个散热通孔并配合设置在壳体外侧的两组散热片实现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功能,所述副散热片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散热面积更大的主散热片,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面上设置散热片和散热孔的形式,加大了热量散出的通道,以及壳体的散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别,并且不一定是描述特定的次序或者按时间的顺序。要理解,这样使用的这些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描述的主题的实施例如是能够以与那些说明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或者以在此描述的另外的次序来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可以应用于车辆上的任何控制模块中,包括娱乐主机、车身控制模块等。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1,主散热片2和副散热片3,其中:所述壳体1为具有设置集成电路的内腔的多面体结构,所述多面体结构可以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可以为三棱柱、六面体等等,图中以四面体结构(即长方体结构)为例。其至少一个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4;所述主散热片2和所述副散热片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主散热片2形成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副散热片3形成的散热面积。如图,所述主散热片2和所述副散热片3,均包括多个片状散热结构,片状散热结构制备成为翅片形状,相邻片状散热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散热通孔4可直接开设在所述主散热片2和所述副散热片3的附近。
以上方案中,通过在壳体1上开设多个散热通孔4并配合设置在壳体1外侧的两组散热片实现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功能,所述副散热片3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散热面积更大的主散热片2,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面上设置散热片和散热孔的形式,加大了热量散出的通道以及壳体的散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主散热片2覆盖所述壳体1的相邻两个侧面。所述主散热片2同时覆盖壳体1的两个侧面,只需要将主散热片2弯折一个角度即可可同时提高相邻两个侧面的散热面积,即通过简单易实现的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主散热片2具有90度弯折部,所述90度弯折部一侧覆盖所述四方体结构的一个侧面,所述90度弯折部另一侧覆盖所述四方体结构的另一个侧面的1/3的部分。由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的壳体1均为四方体结构,因此其能够适于目前大部分的集成电路产品,具有更好的通用性,而且所述主散热片2设置为具有90度弯折的结构也更便于加工实现。主散热片2覆盖四方体结构的一个完整侧面及与之相邻侧面的1/3部分,目的是使壳体能够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设置其他部件或者设置散热通孔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主散热片2,所述90度弯折部另一侧与所述副散热片3在所述四方体结构的同一侧面上。将两组散热片集中在壳体1的相邻两个侧面上设置,可以在设置集成电路时,使集成电路散热面与这两个相邻侧面相对或者靠近,能便于集成电路散发的热量通过这两个散热性能最好的侧面散发出去。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所述壳体1上成型有适于所述主散热片2嵌入的主卡槽和适于所述副散热片3嵌入的副卡槽。相应地,在实现散热片固定时还可以通过螺栓辅助固定散热片。通过卡槽的形式固定主散热片2和副散热片3,能够在保证散热效果较佳的同时,使产品的整体体积更小,有效节约安装空间,便于在汽车中安装。
上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中,还包括电子风扇5。所述电子风扇5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与部分所述散热通孔4相对的位置处。因为电子风扇5能够有效地加速空气流动速度,使其正对散热通孔4设置,电子风扇5吹出的风可直接将集成电路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通孔4散出去。
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风扇5设置在所述主卡槽上与所述主散热片2相对的位置处。电子风扇5能够有效地加速空气流动速度,使其与所述主散热片2相对,电子风扇5吹出的风可直接将集成电路散发的热量通过主散热片2散出去。
以上各方案中,所述壳体1、所述主散热片2和所述副散热片3均由金属材料制备得到。用于热量传导的壳体1、主散热片2和副散热片3均采用金属制备,能够利用金属良好的导热性快速散热。
以上各个方案中提供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大大提升了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效率,将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减轻电子元器件因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带来的损伤,延长集成电路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缓解车载控制模块由于发热量大对周边电器件的影响,大幅提高车辆使用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散热片和副散热片,其中:
所述壳体为具有设置集成电路的内腔的多面体结构,其至少一个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主散热片和所述副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主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副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散热片覆盖所述壳体的相邻两个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四方体结构;
所述主散热片具有90度弯折部,所述90度弯折部一侧覆盖所述四方体结构的一个侧面,所述90度弯折部另一侧覆盖所述四方体结构的另一个侧面1/3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散热片,所述90度弯折部另一侧与所述副散热片在所述四方体结构的同一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成型有适于所述主散热片嵌入的主卡槽和适于所述副散热片嵌入的副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部分所述散热通孔相对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风扇,设置在所述主卡槽上与所述主散热片相对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所述主散热片和所述副散热片均由金属材料制备得到。
CN201721131378.0U 2017-09-05 2017-09-05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Active CN207369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1378.0U CN207369497U (zh) 2017-09-05 2017-09-05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1378.0U CN207369497U (zh) 2017-09-05 2017-09-05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9497U true CN207369497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5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1378.0U Active CN207369497U (zh) 2017-09-05 2017-09-05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9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90983U (zh) 多风道atr密封机箱散热装置
CN101600325B (zh) 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102573412B (zh) 带冷却功能的控制装置
KR101608159B1 (ko) 냉각효율이 향상된 송풍구 구조를 적용한 bldc타입 블로어 모터
CN102469752A (zh) 功率转换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07369497U (zh) 车载控制模块的散热组件
CN203561928U (zh) 一种可混装3u与6u模块的1/2atr加固机箱
CN209692641U (zh) 散热构造体和车载电源装置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09784927U (zh) 计算机服务器节能型降温装置
CN203537687U (zh) 机箱
CN206099401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208273477U (zh) 一种散热结构总成及一种车载行车记录仪
CN212990175U (zh) 一种车载视频监控装置
CN204929519U (zh) 一种一体化散热结构
CN209460713U (zh) 一种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2949687U (zh) 一种插片式电机控制盒风冷散热结构
CN207800689U (zh) 一种电池箱结构
CN208620456U (zh) 一种新型模块散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08338160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电气柜
CN206855950U (zh) 全封闭、高效散热的精密热流道温控箱
CN110799017A (zh) 一种冷板带风道的全密封机箱散热结构
CN206472412U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
CN211321853U (zh) 空调控制器用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