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2786U - 一种新型3d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3d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22786U CN207322786U CN201721375025.5U CN201721375025U CN207322786U CN 207322786 U CN207322786 U CN 207322786U CN 201721375025 U CN201721375025 U CN 201721375025U CN 207322786 U CN207322786 U CN 2073227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otwear
- section
- new
- midsole
- wear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3D鞋的中底部的中底段包括自后底段向前底段或自前底段向后底段方向一体编织延伸而成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呈两端向中部逐渐缩窄的状态。中底段还包括自鞋身部朝向第一部分的两侧分别一体编织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两边分别与第二部分的末端缝合形成所述中底段。从而中底部和鞋身部,无需额外缝合,一次编织成型,极大地简化了鞋子的制造工序流程,降低制作成本。鞋子的中底部的两侧是由鞋身部一体编织延伸而成,从而鞋身部下端与中底的连接处为自然编织过渡而成,无接缝,耐受力大,在使用中不易断裂,确保了使用寿命。且,该3D鞋通体采用编织方法制成,其透气性能较佳,鞋子材质较柔软,舒适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3D鞋。
背景技术
在制鞋领域,通常是将鞋的各部分单独制作,再通过车缝或胶粘方式将其各部分组合在一起,该方式工序多,成本也较高,各部分的结合部若强度不够容易产生开裂或剥离。且鞋子中有多个材质较硬的支撑塑形部件,穿着时不柔软,影响舒适度。此外,中底部两侧与鞋身底部连接的位置因为在穿着时受力较大,容易开裂,降低了鞋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且鞋底与鞋身连接处不易开裂的新型3D鞋。
一种新型3D鞋,包括中底部和鞋身部,所述中底部和鞋身部围成用于容纳穿用者脚部的空间。所述中底部包括位于两端的、分别用于与穿用者的脚部的后跟底部及脚趾部底部接触的后底段和前底段,还包括分别连接后底段和前底段的用于与穿用者脚部底部的中部接触的中底段。所述中底段包括与后底段和前底段一体编织成型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两端向中部逐渐缩窄的状态。所述中底段还包括自鞋身部朝向第一部分的两侧分别一体编织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两边分别与第二部分的末端接合形成所述中底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位于两端的大体呈梯形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大体呈长方形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长底分别与后底段和前底段一体编织相连,其短底分别与第三连接段一体编织相连;所述第二部分大体呈梯形,其长底与鞋身部一体编织相连,其短底及腰与第一部分的两侧接合。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鞋身部包括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跟腱起直到脚跟的区域的部分的后跟部、用于覆盖穿用者的除了所述后跟部覆盖的部分的至少脚背两侧的鞋面部、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至少脚趾头部的鞋头部和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至少脚背部的鞋舌部;所述两个第二部分自后跟部底端的与中底部侧面相对的位置,以及鞋面部底端的与中底部侧面相对的位置朝向第一部分一体编织延伸而成。
优选的,所述鞋舌部中部还设有鞋舌吊带,所述鞋面部的上部边缘设有用于穿鞋带的护眼。
优选的,所述鞋头部与穿用者脚趾尖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波谷。
优选的,所述后跟部设置有用于塑形的后套。
优选的,在鞋面部底端与第二部分的交界处或交界处及交界处附近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塑形的铲针区。
优选的,所述鞋头部下端形成为鞋外头,所述鞋外头对应脚趾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塑形的铲针区。
优选的,所述鞋舌部和鞋头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用于过渡的铲针区,所述鞋舌中部形成与脚背相应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3D鞋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中底部和鞋身部,无需额外缝合,一次编织成型,极大地简化了鞋子的制造工序流程,降低制作成本。鞋子的中底部的两侧是由鞋身部一体编织延伸而成,从而鞋身部下端与中底的连接处为自然编织过渡而成,无接缝,耐受力大,在使用中不易断裂,确保了使用寿命。且,该3D鞋通体采用编织方法制成,其透气性能较佳,鞋子材质较柔软,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新型3D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新型3D鞋的中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新型3D鞋的机编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为描述方便,以新型3D鞋平放在水平面上的状态进行参考,鞋各部分的上和下、顶部(顶端)和底部(底端)的相对关系以水平面作为基准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新型3D鞋,包括中底部3和鞋身部,中底部3和鞋身部围成用于容纳穿用者脚部的空间。其中,鞋身部包括后跟部1、鞋面部2、鞋头部4、鞋舌部5。后跟部1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跟腱起直到脚跟的区域的部分,平铺开来近似梯形。鞋头部4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脚部的前面一部分(至少包括脚趾头的部分,一般不包括脚趾头和脚掌连接的、可弯曲部分)。鞋面部2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至少脚背两侧的部分(可能还包括脚背顶部的一部分),但不包括后跟部1和鞋头部4覆盖的部分。为了方便穿用者穿脱,一般鞋面部2的与脚背部顶端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狭长的开口,鞋舌部5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至少脚背部分,从而填补鞋面部2在脚背部形成的开口。
本实施例中,该新型3D鞋是利用横机一体编织成型,无需二次缝合各部分连接处。此外,鞋面部2的底端与中底部3的交界处无缝口,为一体编织过渡,从而强度有保障,不易在使用中开裂、断裂。
具体的,请参考图2,中底部3包括位于两端的、分别用于与穿用者的脚部的后跟底部及脚趾部底部接触的后底段31和前底段32,还包括分别连接后底段31和前底段32的用于与穿用者脚部底部的中部接触的中底段33。而中底段33又包括自后底段31向前底段32,或自前底,32向后底段31方向一体编织延伸而成的第一部分331,其中第一部分331呈两端向中部逐渐缩窄的状态。中底段33还包括自后跟部1底端的与中底部3侧面相对的位置,以及鞋面部2底端的与中底部3侧面相对的位置朝向第一部分331的两侧一体编织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部分332。中底段33由第一部分331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二部分332的末端缝合而形成。由于第二部分332是后跟部1以及鞋面部2朝向第一部分331的侧边一体编织延伸而成,因此后跟部1以及鞋面部2与中底部3的交界处无缝口,为一体自然编织过渡,强度较靠人工或机器缝合而成的鞋子强度高。此外,因为后跟部1和鞋面部2与中底部3的交界处无缝口,所以穿着舒适度也会提高(因为足弓的存在即脚底心处较窄,该缝口一般会露出鞋子内垫边缘而被脚部接触)。而鞋子加工好之后,一般会垫一个内垫,该内垫会遮盖中底部3的第一部分331和第二部分332处的缝口。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中底段33的第一部分331包括位于两端的大体(即实质为或常识判断中接近于)呈梯形的第一连接段3312和第二连接段3311,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段3312和第二连接段3311的大体呈长方形的第三连接段3313。其中,第一连接段和3312第二连接段3311的长底(梯形的较长的底,又称下底)分别与后底段31和前底段32一体编织相连,其短底(梯形的较短的底,又称上底)分别与第三连接段一体编织相连。第二部分332也大体呈梯形,其长底与后跟部1和鞋面部2一体编织相连,其短底及腰与第一部分331的两侧缝合。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31可不为梯形与长方形连接的形状,可为更为圆滑的弧形过渡,只要中部较窄而两端较宽,呈两端向中部逐渐缩窄的状态即可。
此外,鞋舌部5的中部设有鞋舌吊带51,鞋面部2的上部边缘设有用于穿鞋带的护眼21,以方便使用鞋带。
其他实施例中,鞋面部2的上部可不形成缝隙,鞋面部2的上部可使用弹性线一体编织,从而可省略鞋舌。
下面参考图3的机编组织图,详细描述上述实施例中的新型3D鞋的制作方法。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横机进行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后跟部1的顶端朝向鞋头部最后至鞋舌部5末端为止。该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从后跟部1的顶端部分,具体为领口位置11朝向鞋头部方向开始编织,一体编织出后跟部1和鞋面部2,并在后跟部1的与中底部3侧面相对的底端位置以及鞋面部2的底端22编织完成后,继续朝向第一部分两侧一体编织延伸出中底部3的第二部分332。为了使后跟部1具有一定的硬度,在编织后跟部的时候利用铲针方法对后跟部上对应脚跟的后套12进行塑形,形成有后套12。此外,在鞋面部2底端与第二部分332的交界处或交界处及其附件位置处利用铲针方法塑形,形成铲针区,以增加鞋子的强度和立体效果。在编织鞋身部2的上端边沿时编织护眼21,用于穿引鞋带。
步骤二,在后跟部1的与中底部3的后端相对的底部继续一体编织,顺序延伸而出中底部3的后底段31、中底段32的第一部分331和前底段32。为实现一体编织成型,在编织后底段31、第一部分331和前底段32的过程中,采用搬针方法逐步将后底段31两侧与后跟部1底端、第二部分332末端与第一部分331两侧、以及鞋面部2底端与和前底段32两侧缝合,从而在前底段32还未编织完的情况下,鞋子的立体形状已经初步显现。
步骤三,在前底段32的末端继续一体编织延伸而出鞋头部4。制作鞋头部4时,先编织鞋头部下端的鞋外头41,并在鞋外头对应脚趾的位置即脚趾部43采用铲针方法塑形,形成过渡铲针区。再采用谷波方法转而编织鞋头部上端的鞋内头42,在鞋头与脚趾尖对应的位置形成一条谷波位44,鞋外头41与鞋内头42由谷波位44分隔,美观大方。
步骤四,在鞋头部4末端继续一体编织延伸而出鞋舌部5。其中,在编织鞋舌部5的末端时,采用套针方法进行收边。进行鞋舌部5的编织时,鞋舌部5和鞋头部4的连接处采用铲针方法过渡,形成铲针区,并采用铲针方法在鞋舌中部形成与脚背相应的凸起,以使得鞋舌贴合脚背。此外,还要在凸起处,也即在鞋舌部5的中部编织鞋舌吊带51。
步骤五,将步骤四结束后形成的一体编织鞋套上鞋楦,加热定型。一般为采用蒸汽加热定型。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从鞋舌部开始编织,在后跟部结束,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3D鞋,包括中底部和鞋身部,所述中底部和鞋身部围成用于容纳穿用者脚部的空间;所述中底部包括位于两端的、分别用于与穿用者的脚部的后跟底部及脚趾部底部接触的后底段和前底段,还包括分别连接后底段和前底段的用于与穿用者脚部底部的中部接触的中底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段包括与后底段和前底段一体编织成型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两端向中部逐渐缩窄的状态;所述中底段还包括自鞋身部朝向第一部分的两侧分别一体编织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两边分别与第二部分的末端接合形成所述中底段。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位于两端的大体呈梯形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大体呈长方形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长底分别与后底段和前底段一体编织相连,其短底分别与第三连接段一体编织相连;所述第二部分大体呈梯形,其长底与鞋身部一体编织相连,其短底及腰与第一部分的两侧接合。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身部包括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跟腱起直到脚跟的区域的部分的后跟部、用于覆盖穿用者的除了所述后跟部覆盖的部分的至少脚背两侧的鞋面部、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至少脚趾头部的鞋头部和用于覆盖穿用者的至少脚背部的鞋舌部;所述两个第二部分自后跟部底端的与中底部侧面相对的位置,以及鞋面部底端的与中底部侧面相对的位置朝向第一部分一体编织延伸而成。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舌部中部还设有鞋舌吊带,所述鞋面部的上部边缘设有用于穿鞋带的护眼。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部与穿用者脚趾尖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波谷。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设置有用于塑形的后套。
7.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在鞋面部底端与第二部分的交界处或交界处及交界处附近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塑形的铲针区。
8.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部下端形成为鞋外头,所述鞋外头对应脚趾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塑形的铲针区。
9.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3D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舌部和鞋头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用于过渡的铲针区,所述鞋舌中部形成与脚背相应的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75025.5U CN207322786U (zh) | 2017-10-24 | 2017-10-24 | 一种新型3d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75025.5U CN207322786U (zh) | 2017-10-24 | 2017-10-24 | 一种新型3d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22786U true CN207322786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236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7502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2786U (zh) | 2017-10-24 | 2017-10-24 | 一种新型3d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22786U (zh) |
-
2017
- 2017-10-24 CN CN201721375025.5U patent/CN2073227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73113U (zh) | 鞋 | |
KR101437472B1 (ko) | 신발 갑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발 | |
CN104470390B (zh) | 包含编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 |
JP6026583B2 (ja) | シューズのアッパー構造およびシューズ | |
CN107105821B (zh) |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 | |
JP3162440U (ja) | フットカバー | |
CN107752204A (zh) | 一种以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编织方法 | |
US20230198646A1 (en) | Shoe with Knit Upper Having Thermoplastic Yarn Regions | |
CN106560103A (zh) | 立体飞织鞋面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的鞋 | |
CN107874349A (zh) | 一种新型3d鞋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0919969B1 (ko) | 봉제선이 없는 덧신양말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하여 제조되는 덧신양말 | |
CN207322786U (zh) | 一种新型3d鞋 | |
CN108685249A (zh) | 一种新型3d针织立体成型鞋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7855131U (zh) | 一种双层3d针织鞋 | |
CN103355858B (zh) | 一种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263228B (zh) | 可松紧脚背周围舒适穿着的靴子 | |
CN106923434A (zh) | 一种可跨码袜子鞋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174865A (zh) | Pu车缝防脱胶高固鞋 | |
CN207341287U (zh) | 一种鞋及其后套构件 | |
JP6580005B2 (ja) | シューズのアッパー構造およびシューズ | |
CN206659252U (zh) | 鞋类物品及其针织鞋面 | |
CN205682558U (zh) | 一种针织鞋 | |
TWM481627U (zh) | 一片式緯編針織鞋面及以該鞋面所製成之鞋子 | |
CN214340426U (zh) | 一种改进的男鞋 | |
CN208144547U (zh) | 一种新型3d针织立体成型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