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19907U -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9907U
CN207319907U CN201721243894.2U CN201721243894U CN207319907U CN 207319907 U CN207319907 U CN 207319907U CN 201721243894 U CN201721243894 U CN 201721243894U CN 207319907 U CN207319907 U CN 207319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axle
sleeve
winding machine
coil winding
wire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38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TRANSFORM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TRANSFORM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TRANSFORME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TRANSFORM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438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9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9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99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包括:固定轴、套筒以及端板;固定轴用于与绕线盘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用于阻止固定轴相对于绕线盘转动;套筒套设在固定轴上、且套筒与固定轴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相对于固定轴转动;端板设置在套筒的一端,端板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导线。通过使套筒套设在固定轴上、且套筒与固定轴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相对于固定轴转动;使得绕线盘开始转动的瞬间,套筒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不会因导线的拉力而发生转动,导线与模具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绕线盘的旋转圈数与线圈的匝数相同,提高了线圈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背景技术
电器设备中常常设置有一定匝数的线圈,线圈是由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缠绕形成的,用于产生电感;在电气设备加工时,如何缠绕导线成为研究的热点。
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绕线机来绕制线圈。绕线机一般包括支撑架、电动机、绕线盘、模具以及固定轮,支撑架设置在地面上,电动机的外壳与支撑架连接,电动机的主轴与绕线盘的后侧面传动连接,模具设置在绕线盘的前侧面上;固定轮包括固定轴、套筒以及焊接在套筒一端的端板,固定轴的一端与绕线盘的前侧面固定连接、且固定轴的轴线与电动机主轴的轴线共线,套筒由固定轴的另一端套设在固定轴上;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导线的卡口。在使用时,先将导线的一端卡设在端板上的卡口内,并将导线在套筒上缠绕至少一圈;之后开启电动机,使电动机驱动绕线盘转动,绕线盘带动模具转动,进而使导线缠绕到模具的外围,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线圈。绕线机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绕线盘转动的圈数,以便操作人员在绕线盘旋转一定圈数时关闭电动机,得到具有匝数与绕线盘旋转圈数相同的线圈。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在绕线盘开始转动的瞬间,导线对固定轮的拉力增大,使得套筒相对于固定轴转动,进而缠绕在套筒上的导线解除缠绕;导致导线与模具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得绕线盘旋转的圈数与线圈的匝数不等,降低了线圈的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以解决,在绕线盘开始转动的瞬间,导线对固定轮的拉力增大,使得套筒相对于固定轴转动,进而缠绕在套筒上的导线解除缠绕;导致导线与模具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得绕线盘旋转的圈数与线圈的匝数不等,降低了线圈的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机固定轮,包括:固定轴、套筒以及端板;所述固定轴用于与绕线盘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用于阻止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绕线盘转动;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轴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阻止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固定轴转动;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导线。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固定轴上截面呈多边形的第一轴颈,所述第一轴颈用于穿设在所述套筒的多边形轴孔内。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固定轴上形成的凸出部、以及所述套筒的轴孔侧壁形成的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凹陷部。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为多个,所述套筒的轴孔侧壁形成多个所述凹陷部,多个所述凸出部分别与多个所述凹陷部配合。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连接盘用于与所述绕线盘连接。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连接盘向外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设在所述绕线盘上的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固定轴的轴线与所述绕线盘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固定轴的一端由所述连接盘向外伸出形成有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颈用于穿设在所述绕线盘上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轴颈的末端设置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用于与所述安装孔底部的顶针抵接。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由所述端板侧边向内凹陷形成的卡口。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优选地,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卡口的外侧,所述压板用于将所述导线压在所述卡口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绕线机,包括:支撑架、驱动装置、绕线盘以及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绕线盘转动,所述固定轮设置在所述绕线盘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通过使套筒套设在固定轴上、且套筒与固定轴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相对于固定轴转动;使得绕线盘开始转动的瞬间,套筒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不会因导线的拉力而发生转动,导线与模具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绕线盘的旋转圈数与线圈的匝数相同,提高了线圈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轴; 101,第一轴颈;
102,连接盘; 103,第二轴颈;
104,锥形孔; 20,套筒;
201,多边形轴孔; 30,端板;
301,减重孔; 302,卡口;
303,螺钉孔; 40,固定螺母;
50,第一过渡套; 60,第二过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电器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线圈的制造是主要的加工过程,其中以变压器的制造过程尤为复杂。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磁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缠绕在磁芯上,初级线圈与电源电连接,次级线圈与用电设备电连接;接通初级线圈后,交流电的电流经过初级线圈,进而在磁芯内产生交变磁场,与此同时次级线圈因电磁感应原理而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为用电设供电。调节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可以调节次级线圈的电压与初级线圈的电压比,进而可以起到变压的作用。变压器中的线圈是由导线按照一定方向缠绕形成的,其中绕制线圈的导线质量、导线之间的绝缘性以及线圈匝数的准确性都影响着变压器的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包括:固定轴10、套筒20以及端板30;固定轴10用于与绕线盘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用于阻止固定轴10相对于绕线盘转动;套筒20套设在固定轴10上、且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端板30设置在套筒20的一端,端板30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导线。
具体地,绕线盘是用于缠绕线圈的装置,绕线盘上设置有模具,模具的形状与变压器的磁芯形状相同,这样在绕向盘转动的过程中,导线会逐渐缠绕到模具的外侧上,以形成线圈。本实施例对绕线盘不做限制,例如:绕线盘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固定轴10的轴线与绕线盘的轴线平行,连接装置可以为任意能够阻止固定轴10相对于绕线盘转动的装置,本实施例对连接装置不做限制;例如:连接装置可以包括固定销,固定轴10上形成的第一外螺纹,绕线盘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外螺纹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绕线盘向外形成有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固定轴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固定销穿设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以实现固定轴10与绕线盘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在绕线盘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绕线盘转动的圈数,以显示线圈的匝数。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轴10的一端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绕线盘连接;或者,固定轴10还可以与绕线盘一体成型。
具体地,套筒20可以呈圆柱状、棱柱状等规则形状,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对套筒20的轴孔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只要保证固定轴10能够穿设在轴孔内即可;例如:轴孔可以呈圆柱状、棱柱状等规则形状,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限位装置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的装置,本实施例对限位装置不做限制;例如:限位装置可以包括限位销以及分别在固定轴10和套筒20上设置在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限位销穿设在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内,即实现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或者,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上的第一键槽、在套筒20的轴孔侧壁上开设的第二键槽、以及设置在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内的平键。
具体地,端板30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他不归形状,本实施例对端板3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阻挡导线由固定轴10上脱落即可。端板30可以采用任意一种连接方式与套筒20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端板30不会与套筒20脱离即可。例如:端板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套筒20的一端连接;或者套筒20与端板30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另外,可以在端板3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在套筒20的外壁上形成有止挡环,套筒20的外壁上还形成有第二外螺纹,套筒20穿设在端板30上的第一通孔内,并且紧固螺母与第二外螺纹配合,以将端板30夹设在止挡环与紧固螺母之间,进而实现端板30与套筒20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在端板30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301,用于减小端板30的材料使用。
进一步优选地,端板30为两个,两个端板30分别设置在套筒20的两端,将导线夹持在两个端板30之间,防止导线由套筒20上脱落。
具体地,夹持装置可以为任一能够夹持导线前端的装置,本实施例对夹持装置不做限制。例如:夹持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在端板30上的第一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上的夹紧螺柱、与夹紧螺柱配合的夹紧螺母以及设置在夹紧螺母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的第二夹持板;将导线的前端设置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同时旋转夹紧螺母,使夹紧螺母抵顶第二加持板向第一夹持板移动,进而将导线夹持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加持板之间。或者,夹持装置可以包括弹性片,弹性片的一端与端板30连接,弹性片可以将导线的前端按压在端板30上,进而实现对导线的夹持。
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导线的一端夹持在端板30上的夹持装置上,之后操作人员手持导线、且将导线缠绕在套筒20外侧至少一圈;之后驱动绕线盘转动,绕线盘带动绕线盘上的模具转动,由于导线的前端夹设在夹持装置上,因此在绕线盘转动的同时,导线逐渐缠绕在模具上,进而形成线圈;绕线盘上的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绕线盘的旋转圈数,以显示线圈的匝数,在线圈达到预定匝数时停止驱动绕线盘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通过使套筒20套设在固定轴10上、且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使得绕线盘开始转动的瞬间,套筒20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不会因导线的拉力而发生转动,导线与模具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绕线盘的旋转圈数与线圈的匝数相同,提高了线圈的加工精度。
图4为图1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具体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轴10上截面呈多边形的第一轴颈101,第一轴颈101用于穿设在套筒20的多边形轴孔201内。截面为多边形的第一轴颈101穿设在多边形轴孔201内即可阻止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的转动,安装方便,且结构简单。优选地,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多边形。进一步优选地,固定轴10可以呈截面为多边形状的棱柱状,方便了固定轴10的加工制造。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颈101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非圆形的截面,相应的套筒20的轴孔截面与第一轴颈101的截面相同,同样可以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
具体地,限位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轴10上形成的凸出部、以及套筒20的轴孔侧壁形成的与凸出部配合的凹陷部。增加了固定轴10与套筒2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以防止因固定轴10和/或套筒20的轴孔侧壁发生形变导致的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凸出部为多个,套筒20的轴孔侧壁形成多个凹陷部,多个凸出部分别与多个凹陷部配合。增强了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凸出部为形成在固定轴10上的外花键,多个凹陷部为在套筒20的轴孔侧壁上形成的内花键,外花键与内花键啮合,进而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
具体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盘102,连接盘102固定在固定轴10上,连接盘102用于与绕线盘连接。固定轴10通过连接盘102与绕线盘连接,增加了固定轴10的连接稳固性。优选地,连接盘10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绕线盘连接;连接盘10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固定轴10连接,或者连接盘102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与固定轴10一体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轴10背离绕线盘的一端形成有第三外螺纹,固定螺母40与第三外螺纹配合,以阻止套筒20由固定轴10上脱落。优选地,在套筒20与连接盘102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套50,在套筒20与固定螺母40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套60,通过调节第一过渡套50和第二过渡套60的长度,可以改变套筒20在固定轴10上沿轴线方向的位置。
优选地,连接盘102向外形成有凸起,凸起用于卡设在绕线盘上的凹槽内。凸起卡设在凹槽内进一步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
具体地,固定轴10的轴线与绕线盘的旋转轴线共线;固定轴10的一端由连接盘102向外伸出形成有第二轴颈103,第二轴颈103用于穿设在绕线盘上的安装孔内;第二轴颈103的末端设置有锥形孔104,锥形孔104用于与安装孔底部的顶针抵接。固定轴10的轴线与绕线盘的旋转轴线共线,可以在将导线的前端夹持在夹持装置上之后,驱动动绕线盘转动,与此同时,套筒20和固定轴10也绕着绕线盘的旋转轴线转动,导线可以直接缠绕在套筒20的外侧;无需通过手动缠绕的方式将导线缠绕在套筒20上,省时省力、且操作简单。另外绕线盘上安装孔的底部设置的顶针具有一锥形侧面,在第二轴颈103穿设在安装孔之后,顶针抵顶在锥形孔104内,且顶针的锥形侧面与固定轴10上锥形孔104的侧壁接触,起到自定心作用,保证固定轴10的轴线与绕线盘旋转轴线共线,提高了固定轴10与绕线盘之间的连接精度。
继续参照图3。具体地,夹持装置包括由端板30侧边向内凹陷形成的卡口302。导线的前端设置在卡口302内,之后将导线折弯即可形成对导线的夹持。加工方便、且操作简单。优选地,卡口302可以呈梯形,梯形较长的底边朝向卡口302的外部,这样导线可以由具有较大的底边的一侧卡进卡口302内,方便了导线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卡口302为两个,两个卡口302间隔的设置在端板30上,以使在缠绕完一个线圈之后,在不拆卸现有线圈的基础上,将另一导线的前端卡设在另一卡口302内,绕制另外一个线圈,增加了绕线机固定轮的利用率;尤其是在绕制变压器的线圈时,可先绕制初级线圈,之后绕制次级线圈,再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作为整体从模具上取下来,方便了变压器线圈的加工。
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还包括压板,压板设置在卡口302的外侧,压板用于将导线压在卡口302内。防止导线由卡口302内掉落。优选地,在端板30上开设有螺钉孔303,压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紧固螺钉穿过第二通孔旋入螺钉孔303内,即可实现压板与端板30之间的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紧固螺钉可以为多个,对应的在端板30上开设多个螺钉孔303,增加了端板30与压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绕线机,包括:支撑架、驱动装置、绕线盘以及如上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架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绕线盘转动,固定轮设置在绕线盘上。
具体地,支撑架架设在地面上;驱动装置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输出一定转速和扭矩的装置,例如电动机;驱动装置与绕线盘传动连接,以驱动绕线盘转动。
其中,绕线机固定轮包括:固定轴10、套筒20以及端板30;固定轴10用于与绕线盘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用于阻止固定轴10相对于绕线盘转动;套筒20套设在固定轴10上、且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端板30设置在套筒20的一端,端板30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导线。
具体地,绕线盘是用于缠绕线圈的装置,绕线盘上设置有模具,模具的形状与变压器的磁芯形状相同,这样在绕向盘转动的过程中,导线会逐渐缠绕到模具的外侧上,以形成线圈。本实施例对绕线盘不做限制,例如:绕线盘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固定轴10的轴线与绕线盘的轴线平行,连接装置可以为任意能够阻止固定轴10相对于绕线盘转动的装置,本实施例对连接装置不做限制;例如:连接装置可以包括固定销,固定轴10上形成的第一外螺纹,绕线盘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外螺纹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绕线盘向外形成有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固定轴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固定销穿设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以实现固定轴10与绕线盘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在绕线盘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绕线盘转动的圈数,以显示线圈的匝数。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轴10的一端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绕线盘连接;或者,固定轴10还可以与绕线盘一体成型。
具体地,套筒20可以呈圆柱状、棱柱状等规则形状,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对套筒20的轴孔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只要保证固定轴10能够穿设在轴孔内即可;例如:轴孔可以呈圆柱状、棱柱状等规则形状,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限位装置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的装置,本实施例对限位装置不做限制;例如:限位装置可以包括限位销以及分别在固定轴10和套筒20上设置在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限位销穿设在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内,即实现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或者,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轴10上的第一键槽、在套筒20的轴孔侧壁上开设的第二键槽、以及设置在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内的平键。
具体地,端板30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他不归形状,本实施例对端板3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阻挡导线由固定轴10上脱落即可。端板30可以采用任意一种连接方式与套筒20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端板30不会与套筒20脱离即可。例如:端板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套筒20的一端连接;或者套筒20与端板30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另外,可以在端板3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在套筒20的外壁上形成有止挡环,套筒20的外壁上还形成有第二外螺纹,套筒20穿设在端板30上的第一通孔内,并且紧固螺母与第二外螺纹配合,以将端板30夹设在止挡环与紧固螺母之间,进而实现端板30与套筒20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在端板30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301,用于减小端板30的材料使用。
进一步优选地,端板30为两个,两个端板30分别设置在套筒20的两端,将导线夹持在两个端板30之间,防止导线由套筒20上脱落。
具体地,夹持装置可以为任一能够夹持导线前端的装置,本实施例对夹持装置不做限制。例如:夹持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在端板30上的第一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上的夹紧螺柱、与夹紧螺柱配合的夹紧螺母以及设置在夹紧螺母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的第二夹持板;将导线的前端设置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同时旋转夹紧螺母,使夹紧螺母抵顶第二加持板向第一夹持板移动,进而将导线夹持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加持板之间。或者,夹持装置可以包括弹性片,弹性片的一端与端板30连接,弹性片可以将导线的前端按压在端板30上,进而实现对导线的夹持。
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导线的一端夹持在端板30上的夹持装置上,之后操作人员手持导线、且将导线缠绕在套筒20外侧至少一圈;之后驱动绕线盘转动,绕线盘带动绕线盘上的模具转动,由于导线的前端夹设在夹持装置上,因此在绕线盘转动的同时,导线逐渐缠绕在模具上,进而形成线圈;绕线盘上的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绕线盘的旋转圈数,以显示线圈的匝数,在线圈达到预定匝数时停止驱动绕线盘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固定轮,通过使套筒20套设在固定轴10上、且套筒20与固定轴10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用于阻止套筒20相对于固定轴10转动;使得绕线盘开始转动的瞬间,套筒20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不会因导线的拉力而发生转动,导线与模具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绕线盘的旋转圈数与线圈的匝数相同,提高了线圈的加工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轴、套筒以及端板;所述固定轴用于与绕线盘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用于阻止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绕线盘转动;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轴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阻止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固定轴转动;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固定轴上截面呈多边形的第一轴颈,所述第一轴颈用于穿设在所述套筒的多边形轴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固定轴上形成的凸出部、以及所述套筒的轴孔侧壁形成的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多个,所述套筒的轴孔侧壁形成多个所述凹陷部,多个所述凸出部分别与多个所述凹陷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连接盘用于与所述绕线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向外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设在所述绕线盘上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轴线与所述绕线盘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固定轴的一端由所述连接盘向外伸出形成有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颈用于穿设在所述绕线盘上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轴颈的末端设置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用于与所述安装孔底部的顶针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由所述端板侧边向内凹陷形成的卡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卡口的外侧,所述压板用于将所述导线压在所述卡口内。
10.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驱动装置、绕线盘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固定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绕线盘转动,所述固定轮设置在所述绕线盘上。
CN201721243894.2U 2017-09-26 2017-09-26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19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3894.2U CN207319907U (zh) 2017-09-26 2017-09-26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3894.2U CN207319907U (zh) 2017-09-26 2017-09-26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9907U true CN207319907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389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19907U (zh) 2017-09-26 2017-09-26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99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3809A (zh) * 2018-06-04 2018-09-25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3809A (zh) * 2018-06-04 2018-09-25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84351U (zh) 一种绕线夹具
CN106981349A (zh) 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07319907U (zh) 绕线机固定轮及绕线机
CN101807838B (zh) 单相电容运转式电动机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36027U (zh) 一种络筒机
CN209515450U (zh) 一种变压器的电磁线圈缠绕装置
CN201673806U (zh) 椭圆线圈绕线胎
CN206480504U (zh) 椭环形变压器线圈绕制胎具
CN201616748U (zh) 单相电容运转式电动机定子
CN204884808U (zh) 一种散热式节能干式变压器线圈
CN208848750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线圈绕线模
CN209562368U (zh) 一种直线感应牵引电机铁芯
CN220510945U (zh) 一种线圈缠绕装置
CN202307508U (zh) 双饼式线圈组装装置
CN205319026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CN202172347U (zh) 发电机转子的绕线机的新型模头
CN213781799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内框
CN205080990U (zh) 变压器骨架
CN207748588U (zh) 一种多领域适合型打卷机
CN210327319U (zh) 一种震动电机绕线机专用绕线装置
CN215417872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全自动穿套管绕线机
CN214848179U (zh) 一种卷铁心层式线圈绕制结构
CN201655540U (zh) 用于变压器分段式线圈的绕线模
CN211929294U (zh) 一种张力可调节式变压器生产用铜丝缠绕装置
CN212182146U (zh) 一种变压器加工用线圈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12, tuoxiang Road, Luoyang sub district office, Kun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ina (Yun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Kunming, Yunnan 650000

Patentee after: YUNNAN TRANSFORMER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650106 No. 71, Changy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Kunming, Yunnan

Patentee before: YUNNAN TRANSFORMER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