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2168U - 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2168U
CN207292168U CN201721376572.5U CN201721376572U CN207292168U CN 207292168 U CN207292168 U CN 207292168U CN 201721376572 U CN201721376572 U CN 201721376572U CN 207292168 U CN207292168 U CN 207292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urbulent
component
impeller
top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765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鹏
王盼盼
刘雪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765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2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2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2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紊流部件,所述紊流部件可转动地设在车身的顶部后侧且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以使得流向车身尾部的气流变为紊流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身的顶部后侧设置紊流部件,紊流部件至少部分突出于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以使得流向车身尾部的气流变为紊流状态,能够降低汽车尾部的真空粘滞阻力,从而提高车辆高速行驶中的燃油经济性。紊流部件与发电装置相连能够将紊流部件转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发电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电,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油耗。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阻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迎风阻力,这与车辆的正面面积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气流流过汽车在汽车尾部因局部真空引起的真空粘滞阻力.
当车辆低速行驶时候,风阻可以不予考虑,但是当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时,风阻就是油耗的一大因素之一,在车辆速度较高的情况下,气流流经车辆表面已经是处于层流状态,其空气阻力主要是层流粘滞阻力,这与车辆表面积成正比,但当气流流至车辆尾部处,因车身表面的突然降低,气流不能随着车身表面而及时降低,从而在车辆尾部产生一个真空区域,形成真空粘滞阻力。
因此降低风阻是车辆设计人员一直追求的目的,当前更多是减小车辆的迎风面积以降低迎风阻力,还有就是将车辆设计成更好的流线型,令车辆的风阻更多的只是层流粘滞阻力,但对于车辆尾部的真空粘滞阻力则涉足较少,一方面部分车型出于运动需要,需要利用车辆尾部的真空设计扰流板,令车辆后部空气下压力增大,满足操控性能。另一方面则是优化该真空粘滞阻力的结构过于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行驶过程中车尾部的风阻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
紊流部件,所述紊流部件可转动地设在车身的顶部后侧且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以使得流向车身尾部的气流变为紊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紊流部件形成为叶轮。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包括:
轮盘,所述轮盘的中心形成有转轴安装孔;
多个转动叶片,多个转动叶片设置在所述轮盘上,
所述叶轮由转轴穿过所述转轴安装孔安装在所述车身顶部后侧,其中,所述转轴沿着所述车辆的车身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转动叶片可倒伏地设置在所述轮盘上以能够改变迎风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形成有多个,多个所述叶轮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形成为前向叶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还包括:
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紊流部件相连以将所述紊流部件转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车辆的电机相连,以为所述电机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相连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身的顶部后侧设置紊流部件,紊流部件至少部分突出于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以使得流向车身尾部的气流变为紊流状态,能够降低汽车尾部的真空粘滞阻力,从而提高车辆高速行驶中的燃油经济性。紊流部件与发电装置相连能够将紊流部件转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发电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电,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油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
叶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基于以下事实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如图1,现有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当气流流至车辆尾部处,因车身表面的突然降低,气流不能随着车身表面而及时降低,从而在车辆尾部产生一个真空区域,形成真空粘滞阻力,如图1中区域B所示,从而增加车辆的油耗。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紊流部件,紊流部件可转动地设在车身的顶部后侧且至少部分突出于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以使得流向车身尾部的气流变为紊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紊流部件至少部分突出于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即紊流部件高于车身上表面,因此,当气流流经紊流部件后,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根据卡门涡街效应,会在紊流部件后方产生一个局部真空,但由于紊流部件的转动,气流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发生变化,局部真空无法产生,这使得气流的层流状态被打破,变为紊流状态,此时的气流流向则处于无规则无定向状态,部分气流则会经减速后沿着车身表面向下流动,填充因车身形状突变而产生的真空区域,从而消除了真空粘滞阻力。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在车身的顶部后侧设置紊流部件,能够降低汽车尾部的真空粘滞阻力,从而提高车辆100高速行驶中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紊流部件形成为叶轮10。叶轮10为常见配件,容易获得,且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些车辆100,叶轮10包括轮盘和多个转动叶片。
具体地,轮盘的中心形成有转轴安装孔;多个转动叶片设置在轮盘上,叶轮10由转轴穿过转轴安装孔安装在车身顶部后侧,其中,转轴沿着车辆100的车身宽度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多个转动叶片可倒伏地设置在轮盘上以能够改变迎风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叶轮10形成有多个,多个叶轮10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叶轮10形成为前向叶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车辆100还包括发电装置,发电装置与紊流部件相连以将紊流部件转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电装置与车辆100的电机相连,以为电机提供电能。
由此,发电装置可利用紊流部件,如叶轮10,进行发电,其产生的电能可用于车辆100消耗,由此进一步降低了车辆100的油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发电装置与车辆100的蓄电池相连以为蓄电池充电。
由此,发电装置可将来自紊流部件的能量存储起来,这种能源不仅有助于降低车辆100油耗,而且清洁、绿色环保。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在车身的顶部后侧设置紊流部件,如叶轮10,可以减小汽车行驶阻力,消除汽车尾部真空带来的真空粘滞阻力,叶轮10在打破层流状态的同时还能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100油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紊流部件,所述紊流部件可转动地设在车身的顶部后侧且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车身的顶部后侧表面以使得流向车身尾部的气流变为紊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部件形成为叶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
轮盘,所述轮盘的中心形成有转轴安装孔;
多个转动叶片,多个转动叶片设置在所述轮盘上,
所述叶轮由转轴穿过所述转轴安装孔安装在所述车身顶部后侧,其中,所述转轴沿着所述车辆的车身宽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动叶片可倒伏地设置在所述轮盘上以能够改变迎风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形成有多个,多个所述叶轮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形成为前向叶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紊流部件相连以将所述紊流部件转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车辆的电机相连,以为所述电机提供电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相连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CN201721376572.5U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车辆 Active CN207292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6572.5U CN207292168U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6572.5U CN207292168U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2168U true CN207292168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272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76572.5U Active CN207292168U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2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4291A (zh) * 2020-09-28 2021-01-15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发电功效的车用扰流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4291A (zh) * 2020-09-28 2021-01-15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发电功效的车用扰流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0691B2 (en) Wind driven generator for vehicles
CN101947981A (zh) 机动车节能翼板
CN106438209A (zh) 风能在车辆内部及外部的利用方法以及风挡气幕装置
CN207292168U (zh) 一种车辆
CN102826123B (zh) 一种汽车底部结构
CN205344517U (zh) 一种搭载风力发电系统的电动汽车
JP6031663B2 (ja) 自動車用空気抵抗低減装置
CN107813707A (zh) 一种电动车能量收集转换装置
US8757700B2 (en) Ground vehicle wing
CN203666809U (zh) 机动车前轮空气扰流装置
CN201573709U (zh) 汽车阻风装置
CN203753255U (zh) 一种汽车后扰流板
CN204526832U (zh) 车载式拖轮发电装置
CN108482542A (zh) 摩托车尾部导风翼
CN207889849U (zh) 一种货车底部减阻装置
CN103395369A (zh) 一种车轮及车
CN203358727U (zh) 货车厢体底部导流结构
CN208484754U (zh) 电力驱动地效滑翔车
CN208198670U (zh) 摩托车尾部导风翼
CN204871258U (zh) 一种汽车风洞结构及汽车
CN205951732U (zh) 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节能装置及其应用
CN208827972U (zh) 一种可降低风阻的装置
CN108457807A (zh) 车辆行走过程中利用风力自行发电系统
CN219619251U (zh) 一种赛车空气动力学工装
CN201258030Y (zh) 可控旋翼式增强汽车行驶稳定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