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8911U -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8911U
CN207288911U CN201721218438.2U CN201721218438U CN207288911U CN 207288911 U CN207288911 U CN 207288911U CN 201721218438 U CN201721218438 U CN 201721218438U CN 207288911 U CN207288911 U CN 207288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ace
feed opening
fixedly connected
bearing inn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84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康华
潘坚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Kanglida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Kanglida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Kanglida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Kanglida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84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8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8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89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容纳盘,所述容纳盘上转动连接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输送板,所述容纳盘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抹平板,所述抹平板与所述输送板之间具有与轴承内圈高度相等的空隙,所述容纳盘的侧壁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提升轴承内圈高度的提升组件,所述下料口上设置有用于输送轴承内圈到达所述提升组件的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位于所述提升组件与所述下料口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设置抹平板、连接板和阻挡板,使轴承内圈不易重叠且减小了轴承内圈从容纳盘和运输轨道上掉落的几率,减小了轴承内圈的受损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线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推力轴承的生产工艺中需要依次对轴承内圈进行镗孔、车沟槽、倒角等操作。
目前,轴承内圈一般通过转动盘和倾斜的输送轨道对轴承内圈进行输送,工人通过转动盘将轴承内圈输送至输送轨道内,利用轴承内圈的自身重力作用输送至车床的进料口,进入到车床内进行镗孔或车沟槽、倒角操作,但转动盘在转动时容易将重叠的轴承输送至输送轨道内,导致轴承内圈掉落出输送轨道,造成轴承内圈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具有减小轴承内圈损坏几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容纳盘,所述容纳盘上转动连接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输送板,所述容纳盘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抹平板,所述抹平板与所述输送板之间具有与轴承内圈高度相等的空隙,所述容纳盘的侧壁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提升轴承内圈高度的提升组件,所述下料口上设置有用于输送轴承内圈到达所述提升组件的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位于所述提升组件与所述下料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轴承内圈放置到输送板上,电机带动输送板转动,输送板转动带动轴承内圈移动,当轴承内圈移动至抹平板处时,由于抹平板与输送板之间的空隙只允许单个轴承内圈通过,重叠在一起的轴承内圈只能够有一颗通过空隙,使得容纳盘内的不易产生重叠的轴承,使轴承均能够不重叠的到达运输组件,减小了轴承掉落损坏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口上的运输轨道、开设在所述运输轨道上用于放置单个轴承内圈的容纳孔、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用于推动位于所述容纳孔内的轴承内圈的推动件,所述运输轨道靠近所述下料口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运输轨道远离下料口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运输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当轴承内圈落入容纳孔内时,轴承内圈不再移动,当推动件将轴承内圈从容纳孔内推出时,轴承内圈再次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运输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了单个轴承内圈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轨道上的推动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推动气缸的推动杆上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位于所述容纳孔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启动带动推动块移动,推动块移动带动位于容纳孔内的轴承内圈移动,轴承内圈离开容纳孔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运输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轴承内圈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口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运输轨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端朝所述运输轨道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的连接板使得轴承内圈较顺滑的从下料口上进入至运输轨道内,使轴承内圈能够较稳定的进入到运输轨道内,减小了轴承内圈从运输轨道掉落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口上固定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端朝所述输送板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引导板增大了轴承内圈与引导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引导板能够和较多数量的轴承内圈进行接触,从而引导较多的轴承内圈从下料口离开容纳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口上固定连接有阻挡板,阻挡板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端背向所述引导板,所述阻挡板与所述引导板位于所述下料口的同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板的设置使沿引导板运动的轴承内圈受到阻碍,使轴承内圈不易继续沿引导板的长度方向运动,减小了轴承内圈从下料口掉落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输送块、驱动所述输送块移动的驱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且用于限制轴承内圈移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运输轨道的一侧与所述运输轨道远离下料口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圈从运输轨道到达输送快上,并于限位板抵触,限位板使轴承内圈不易在输送块上移动,同时驱动件带动输送块移动,输送块带动轴承内圈移动,对轴承内圈的高度进行提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两端的转动轮、包覆在所述转动轮上且使所述转动轮联动的传动带、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且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轮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输送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带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通过与传动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后带动输送块移动,输送块带动轴承内圈移动,使轴承内圈的高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抹平板、连接板和阻挡板,使轴承内圈不易重叠且减小了轴承内圈从容纳盘和运输轨道上掉落的几率,减小了轴承内圈的受损几率;
2、通过设置运输组件和提升组件,使轴承内圈能够单个输送至提升组件内,再通过提升组件的提升输送至后续工序,实现了自动进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输送板与空隙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连接板与运输轨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运输组件的内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提升组件的内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支撑架;21、容纳盘;211、抹平板;212、安装板;213、延伸部;22、输送板;23、下料口;231、引导板;232、阻挡板;24、连接板;25、空隙;3、运输组件;31、运输轨道;32、容纳孔;33、推动件;331、推动气缸;332、推动块;4、提升组件;41、支撑杆;42、输送块;43、驱动件;431、转动轮;433、驱动电机;432、传动带;44、限位板;441、下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的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呈圆盒状的容纳盘21,容纳盘21上转动连接有电机驱动转动的呈圆片状的输送板22,输送板22与容纳盘21同轴设置。容纳盘21的侧壁上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下料口23,下料口23上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的引导板231,引导板231远离下料口23的一端朝输送板22倾斜,下料口23上还固定连接有阻挡板232,阻挡板232远离下料口23的一端朝向背离引导板231的方向,阻挡板232与引导板231固定连接在下料口23的同一端。容纳盘21的内壁上通过弧形的安装板212固定连接有抹平板211,抹平板211的两端与安装板212的两端固定连接,安装板212的内凹面朝向抹平板211,抹平板211与输送板22之间具有与轴承内圈高度相等的空隙25(见图2),安装板212的凸起面上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延伸部213,延伸部213远离安装板212的一端朝向下料口23。
电动机带动输送板22转动,输送板22通过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轴承内圈移动,重叠的轴承内圈到达抹平板211时,上方的轴承内圈被阻挡并掉落至输送板22上,下方的轴承通过空隙25从抹平板211的下方经过,当轴承内圈到达下料口23时,轴承内圈在引导板231和阻挡板232的作用下离开下料口23。
如图3和图4所示,下料口23上固定连接有截面呈弧形且朝下方弯曲的连接板24,连接板24远离下料口23的一端上设置有运输组件3,运输组件3包括运输轨道31、容纳孔32和推动件33,运输轨道31的侧壁与连接板24固定连接,运输轨道31的底面上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容纳孔32,运输轨道31远离连接板24一端的高度低于靠近连接板24一端的高度,推动件33包括固定连接在运输轨道31底面外壁上的推动气缸331和固定连接在推动气缸331的推进杆上的推动块332,推动块332的截面大小与容纳孔32的截面大小相等。
轴承内圈离开下料口23后沿连接板24移动至运输轨道3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运输轨道31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容纳孔32内,此时轴承内圈位于容纳孔32内无法移动,此时工人启动推动气缸331,推动气缸331带动推动块332移动,使推动块332将轴承内圈推离容纳孔32,使轴承内圈在自身的重力继续沿运输轨道31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3和图5所示,底座1包括呈L形的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设置有提升组件4,提升组件4包括支撑杆41、输送块42、驱动件43和限位板44,驱动件43包括转动轮431、传动带432和驱动电机433,呈长方体状的支撑杆4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轮431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1的两端,传动带432包覆在两端的转动轮431上且使两端的转动轮431联动,传动带432为皮带,驱动电机433固定连接在的上端且输出轴与上端的转动轮431固定连接。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的输送块42固定连接在传动带432的侧壁上且沿传动带432的长度方向分布,截面呈L形的限位板44固定连接在支撑杆41上且位于传动带432的外侧,限位板44远离运输轨道31的一侧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下料槽441。
轴承内圈到达输送块42上后,与限位板44抵触,使得轴承内圈不易移动,同时驱动电机433带动转动轮431转动,转动轮431通过与传动带432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传动带432移动,传动带432移动带动输送块42移动,当输送块42输送轴承内圈离开限位板44后,轴承内圈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通过下料槽441离开提升组件4。
综上所述,工人将轴承内圈倒入容纳盘21内,电机带动输送板22转动,输送板22转动带动轴承内圈移动,轴承内圈通过输送板22的带动依次经过抹平板211、引导板231、阻挡板232和连接板24到达运输轨道31,抹平板211将重叠的轴承推落至输送板22上,引导板231和阻挡板232将轴承内圈引导至连接板24,连接板24将轴承内圈较平稳的输送至运输轨道31。轴承内圈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运输轨道3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进入容纳孔32内,此时轴承内圈在容纳孔32内无法移动,工人驱动推动气缸331工作,推动气缸331带动推动块332将轴承内圈推离容纳孔32,轴承内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至输送块42上,限位板44与轴承内圈抵触,使轴承内圈不易在输送块42上移动,此时驱动电机433带动转动轮431转动,转动轮431通过与传动带432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传动带432移动,传动带432移动带动传动带432上的输送块42移动,输送块42移动带动轴承内圈移动,使轴承内圈的高度上升,当输送块42将轴承内圈带动轴承内圈到达下料槽441时,轴承内圈从下料槽441离开提升组件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容纳盘(21),所述容纳盘(21)上转动连接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输送板(22),所述容纳盘(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抹平板(211),所述抹平板(211)与所述输送板(22)之间具有与轴承内圈高度相等的空隙(25),所述容纳盘(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下料口(2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提升轴承内圈高度的提升组件(4),所述下料口(23)上设置有用于输送轴承内圈到达所述提升组件(4)的运输组件(3),所述运输组件(3)位于所述提升组件(4)与所述下料口(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输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口(23)上的运输轨道(31)、开设在所述运输轨道(31)上用于放置单个轴承内圈的容纳孔(32)、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31)上用于推动位于所述容纳孔(32)内的轴承内圈的推动件(33),所述运输轨道(31)靠近所述下料口(23)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运输轨道(31)远离下料口(2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动件(33)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轨道上的推动气缸(331)、固定连接在所述推动气缸(331)的推动杆上的推动块(332),所述推动块(332)位于所述容纳孔(3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料口(23)通过连接板(24)与所述运输轨道(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4)远离所述下料口(23)的一端朝所述运输轨道(31)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料口(23)上固定连接有引导板(231),所述引导板(231)远离所述下料口(23)的一端朝所述输送板(22)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料口(23)上固定连接有阻挡板(232),阻挡板(232)远离所述下料口(23)的一端背向所述引导板(231),所述阻挡板(232)与所述引导板(231)位于所述下料口(23)的同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提升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杆(41)、设置在所述支撑杆(41)上且沿所述支撑杆(4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输送块(42)、驱动所述输送块(42)移动的驱动件(4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41)上且用于限制轴承内圈移动的限位板(44),所述限位板(44)靠近所述运输轨道(31)的一侧与所述运输轨道(31)远离下料口(23)的一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43)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41)两端的转动轮(431)、包覆在所述转动轮(431)上且使所述转动轮(431)联动的传动带(43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41)上且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轮(431)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433),所述输送块(42)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带(432)上。
CN201721218438.2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88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438.2U CN207288911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438.2U CN207288911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8911U true CN207288911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843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88911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89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0373A (zh) * 2022-04-14 2022-07-22 深圳大华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轴承内圈沟道磨床
CN115072344A (zh) * 2022-07-01 2022-09-20 新昌沛斯轴承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内圈的传输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0373A (zh) * 2022-04-14 2022-07-22 深圳大华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轴承内圈沟道磨床
CN114770373B (zh) * 2022-04-14 2023-04-25 深圳大华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轴承内圈沟道磨床
CN115072344A (zh) * 2022-07-01 2022-09-20 新昌沛斯轴承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内圈的传输装置
CN115072344B (zh) * 2022-07-01 2024-05-17 新昌沛斯轴承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内圈的传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88911U (zh)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CN202575197U (zh) 一种步进式轴类工件输送装置
CN102658947A (zh) 一种步进式轴类工件输送装置
CN107539861A (zh) 一种用于大楼物件派送的送货装置
CN109277310A (zh) 一种微型转盘分拣机
US20080283358A1 (en) Apparatus for Longitudinally Aligning Concrete Blocks on a Conveyor
CN104908982B (zh) 一种重力驱动的颗粒物连续装袋机
CN113376471B (zh) 一种不良替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自动测包系统
CN105923375B (zh) 生料带卷芯动作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06235A (zh) 一种建筑屋顶结构
CN206395420U (zh) 一种薄膜热切机上料装置
US6155403A (en) Golf ball conveyor
CN206156301U (zh) 转向凸轮
CN207226379U (zh)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机构
CN212221409U (zh) 一种石油钻杆加工用下料辅助装置
CN210192670U (zh) 一种磁吸式自动送螺丝装置
CN109704092B (zh) 一种智能控料运料设备
CN113830483A (zh) 一种可自动卸载的智能仓储货架
US2145882A (en) Conveyer
CN206915193U (zh) 一种用于套筒转换头和钢珠弹簧的自动装配机构
CN219382945U (zh) 一种热淋清片旋转上料装置
CN215363263U (zh) 一种砂石输送带用防护栏
CN215247840U (zh) 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
CN219429164U (zh) 一种金属板件输送用翻转机构
CN109514223A (zh) 一种机身装配用的挡风圈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