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0697U -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0697U
CN207280697U CN201721086743.0U CN201721086743U CN207280697U CN 207280697 U CN207280697 U CN 207280697U CN 201721086743 U CN201721086743 U CN 201721086743U CN 207280697 U CN207280697 U CN 207280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nd
leak
head
hunting
leaks h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867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恢光
刘炳香
宋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867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0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0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0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包括驱动源;压盖,压盖与驱动源驱动连接;测漏组件,测漏组件包括密封件、及与压盖间隔设置的测漏头,测漏头设有测漏气道,密封件设置于测漏头上用于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压接密封;转动支撑体,转动支撑体抵压设置于压盖与测漏头之间;及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联接于压盖和测漏头之间并环绕转动支撑体间隔设置。如此能够针对气缸和待测容器的安装误差,自动适应并消除密封件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的装配缝隙,实现自动纠偏功能,从而防止出现合格容器误判为泄漏容器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减低容器的“废品率”,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Description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饮料行业中,为了使灌装容器具备循环再利用性能,就需要定期对灌装容器进行气密性检测,通常采用压力测漏机进行试验,而主要工作部件则为进气阀。具体测试方法为:由进气阀向容器内注入压缩空气,待停止充气后保压一定时间,系统检测压力的变化,之后再根据设定条件判断容器是否发生泄漏。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压缩空气进气管路及进气阀与容器口接触端面需保证不漏气,因而进气阀的结构及形状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进气阀结构通常为气缸连接阀头,阀头带有密封件,密封件与阀头粘接无泄漏;在气缸推程作用下,密封件与容器口接触形成端面密封。但是实际工作中会由于安装精度、空间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气缸安装并不完全垂直,同时容器口的端面也不处于理想的水平状态,致使密封件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存在缝隙因而无法形成良好密封。如此,由于装配面产生泄露,会导致合格容器也误判为泄漏容器,测试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大大降低,容器“废品率”大大增加,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测漏目标,同时还会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能够针对气缸和待测容器的安装误差,自动适应并消除密封件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的装配缝隙,实现自动纠偏功能,从而防止出现合格容器误判为泄漏容器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减低容器的“废品率”,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纠偏测漏机构,包括:
驱动源;
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驱动源驱动连接;
测漏组件,所述测漏组件包括密封件、及与所述压盖间隔设置的测漏头,所述测漏头设有测漏气道,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测漏头上并位于所述测漏气道的出气口一侧、用于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压接密封;
转动支撑体,所述转动支撑体抵压设置于所述压盖与所述测漏头之间;及
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联接于所述压盖和所述测漏头之间、并环绕所述转动支撑体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自纠偏测漏机构对容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首先将气源装置的气管接头与测漏头连接良好,避免出现泄漏;之后开启驱动源提供动力,从而推动压盖下压使密封件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接触,而当驱动源进一步推动压盖下压时,转动支撑体可提供转动支点,此时通过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的自适应伸缩调节作用使压盖自动封堵密封件与容器口装配面的缝隙,压盖以转动支撑体为支点转动的同时并与测漏头实现刚性接触,由此使得测漏头推动密封件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形成良好的端面接触密封。如此能够针对气缸和待测容器的安装误差,自动适应并消除密封件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的装配缝隙,实现自动纠偏功能,从而防止出现合格容器误判为泄漏容器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减低容器的“废品率”,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三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且三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沿所述压盖和所述测漏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压盖沿周向开设有三个安装通孔,所述测漏头面向所述压盖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三个锁孔,所述弹性伸缩组件、所述安装通孔、所述锁孔一一对应相对,且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包括锁紧件和弹性抵压件,所述锁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头、光面段及锁紧段,所述锁紧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扣头与所述压盖卡扣配合,所述锁紧段与所述锁孔锁固配合,所述弹性抵压件套装于所述光面段上、并抵设于所述压盖和所述测漏头之间。如此采用三个弹性伸缩组件连接压盖与测漏头,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构的整体连接强度,同时使压盖相对测漏头的转动更加平稳;此外,采用锁紧件、弹性抵压件与压盖和测漏头的上述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同时弹性抵压件的伸缩移动顺畅、灵敏度好,有利于提升机构面对不同安装误差的待测容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的自适应与自纠偏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撑体为钢珠,所述压盖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凹设有第一球面部,所述钢珠抵设于所述第一球面部与所述测漏头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部与所述钢珠的球面适配。如此能够实现钢珠的安装限位,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滑移,影响测漏机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第一球面部与钢珠的球面配合,还能使压盖的转动更为平稳、顺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漏头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凹设有与所述第一球面部相对的第二球面部,所述钢珠抵设于所述第一球面部和所述第二球面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球面部与所述钢珠的球面适配。如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对钢珠的安装限位,防止其工作过程中出现滑移,影响测漏机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第一球面部和第二球面部与钢珠的球面配合,还能使压盖和测漏头的自适应转动更为平稳、顺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漏头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安装段,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所述安装段上并与所述本体抵接。如此通过将密封件过盈配合的套装于安装段上能够实现牢固安装,同时受到本体的抵挡,进一步保证密封件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压紧接触,提升装配面的密封可靠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安装段的外周壁上向内凹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密封圈卡设于所述环形卡槽内。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密封圈的安装牢固程度,防止长时间频繁使用时发生脱落,影响测漏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的自由端设有便于与待测容器套接的导入部。如此能够便于测漏头的安装段快速、准确对位插入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内,利于提升测试效率和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漏气道靠近其进气口的内壁上设有便于与气管接头连接的螺纹部。如此不仅便于测漏头与气源装置的气管接头实现牢固安装,而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气缸安装板,所述驱动源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上。如此能够通过气缸安装板实现对气缸的安装与支撑定位,确保气缸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测漏装置,其包括气源装置和如上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所述气源装置包括气管接头,所述气源装置通过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自纠偏测漏机构连接。
应用上述测漏装置试验对容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首先将气源装置的气管接头与测漏头连接良好,避免出现泄漏;之后开启驱动源提供动力,从而推动压盖下压使密封件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接触,而当驱动源进一步推动压盖下压时,转动支撑体可提供转动支点,此时通过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的自适应伸缩调节作用使压盖自动封堵密封件与容器口装配面的缝隙,压盖以转动支撑体为支点转动的同时并与测漏头实现刚性接触,由此使得测漏头推动密封件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形成良好的端面接触密封。如此能够针对气缸和待测容器的安装误差,自动适应并消除密封件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的装配缝隙,实现自动纠偏功能,从而防止出现合格容器误判为泄漏容器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减低容器的“废品率”,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测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驱动源,200、压盖,210、安装通孔,220、第一配合面,221、第一球面部,300、测漏组件,310、密封件,320、测漏头,321、测漏气道,321a、出气口,321b、进气口,321c、螺纹部,322、锁孔,323、第二配合面,323a、第二球面部,324、本体,325、安装段,325a、导入部,400、转动支撑体,500、弹性伸缩组件,510、锁紧件,511、扣头,512、光面段,513、锁紧段,520、弹性抵压件,600、气缸安装板,700、气管接头,800、待测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进气阀体及其相关机构,即将进气阀体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对接压紧实现接触面密封,之后向待测容器800内通入高压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采用测压装置对容器内压力进行检测,进而判定该待测容器800是否具有漏点的残次品。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包括:驱动源100;压盖200,测漏组件300,转动支撑体400及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500,所述压盖200与所述驱动源100驱动连接;所述测漏组件300包括密封件310、及与所述压盖200间隔设置的测漏头320,所述测漏头320设有测漏气道,所述密封件310设置于所述测漏头320上并位于所述测漏气道的出气口321a一侧、用于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压接密封;所述转动支撑体400抵压设置于所述压盖200与所述测漏头320之间;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00联接于所述压盖200和所述测漏头320之间、并环绕所述转动支撑体400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自纠偏测漏机构对容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首先将气源装置的气管接头700与测漏头320连接良好,避免出现泄漏;之后开启驱动源100提供动力,从而推动压盖200下压使密封件310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接触,而当驱动源100进一步推动压盖200下压时,转动支撑体400可提供转动支点,此时通过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500的自适应伸缩调节作用使压盖自动封堵密封件310与容器口装配面的缝隙,压盖200以转动支撑体400为支点转动的同时并与测漏头320实现刚性接触,由此使得测漏头320推动密封件310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形成良好的端面接触密封。如此能够针对气缸和待测容器800的安装误差,自动适应并消除密封件310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的装配缝隙,实现自动纠偏功能,从而防止出现合格容器误判为泄漏容器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减低容器的“废品率”,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请继续参阅图1,以该视角进一步详述本测漏机构的工作原理:当驱动源100的安装位置以及待测容器800位置出现偏斜时,此时密封件310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的接触处无法形成环形接触面,即在一种情况中可能出现密封件310与容器口的右边压紧接触而左边出现装配缝隙的情况,即会出现泄漏导致待测容器测试误判为废品(但该待测容器800实际为合格品);而通过采用本申请的自纠偏测漏机构进行气密性测试时,弹性伸缩机构则可以根据其自身良好的伸缩弹力使测漏头320很好的适应位置出现偏斜的驱动源100和待测容器800,即位于右侧的弹性伸缩机构压缩程度较大从而使该侧部分的密封件310与容器口的端面可靠接触,而位于左侧的弹性伸缩机构压缩程度较小,但通过弹力仍然可以使该侧部分的密封件310与容器口的端面接触良好。进一步地,驱动源100的推动力通过压盖200、转动支撑体400依次传递给测漏头320,还可使密封件310与容器口紧密压接,进而形成气密性优良的端面密封,如此便可以很好的消除上述误判的问题发生。
此外,还包括气缸安装板600,该气缸安装板600安装于机座上,所述驱动源100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600上。如此能够通过气缸安装板600实现对气缸的安装与支撑定位,确保气缸工作可靠。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包括三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00,且三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00沿所述压盖200和所述测漏头32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压盖200沿周向开设有三个安装通孔210,所述测漏头320面向所述压盖200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三个锁孔322,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00、所述安装通孔210、所述锁孔322一一对应相对,且所述弹性伸缩组件500包括锁紧件510和弹性抵压件520,所述锁紧件510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头511、光面段512及锁紧段513,所述锁紧件510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210内,所述扣头511与所述压盖200卡扣配合,所述锁紧段513与所述锁孔322锁固配合,所述弹性抵压件520套装于所述光面段512上、并抵设于所述压盖200和所述测漏头320之间。如此采用三个弹性伸缩组件500连接压盖200与测漏头320,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构的整体连接强度,同时使压盖200相对测漏头320的转动更加平稳;此外,采用锁紧件510、弹性抵压件520与压盖200和测漏头320的上述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同时弹性抵压件520的伸缩移动顺畅、灵敏度好,有利于提升机构面对不同安装误差的待测容器800进行气密性测试时的自适应与自纠偏性能。其中,锁紧件510可选使螺钉,锁孔322可选是螺纹孔。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转动支撑体400为钢珠,所述压盖200包括第一配合面220,所述第一配合面220凹设有第一球面部221,所述钢珠抵设于所述第一球面部221与所述测漏头32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部221与所述钢珠的球面适配。如此能够实现钢珠的安装限位,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滑移,影响测漏机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第一球面部221与钢珠的球面配合,还能使压盖200的转动更为平稳、顺滑。
进一步地,所述测漏头320包括第二配合面323,所述第二配合面323凹设有与所述第一球面部221相对的第二球面部323a,所述钢珠抵设于所述第一球面部221和所述第二球面部323a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球面部323a与所述钢珠的球面适配。如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对钢珠的安装限位,防止其工作过程中出现滑移,影响测漏机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第一球面部221和第二球面部323a与钢珠的球面配合,还能使压盖200和测漏头320的自适应转动更为平稳、顺滑。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球面部221和第二球面部323a的弧面面积较优的是不大于钢珠的半个球面面积,优选是不大于半个球面的二分一面积,如此使得接触面积适当的最小,使得相对转动摩擦阻力适当最小,确保转动顺滑。此外,第一球面部221和第二球面部323a的中心与压盖200和测漏头320的中心重合(即位于同一轴线上),如此使得压盖200与钢珠的接触力能够均匀传递给各个弹性伸缩组件,以确保压盖200沿周向范围内的位置摆动调整灵敏、顺滑。
此外,所述测漏头320包括本体324、及与所述本体324连接的安装段325,所述密封件310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所述安装段325上并与所述本体324抵接。具体的,上述本体324为测漏头320的主体部分,即进气阀体的主体部分,安装段325则为进气阀体主体部分上沿测漏气道321的出气口321a向外延伸凸设的一端柱体,用于伸入容器口内部,使测漏用的气体能可靠进入容器内部。如此通过将密封圈过盈配合的套装于安装段325上能够实现牢固安装,同时受到本体324的抵挡,进一步保证密封件310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压紧接触,提升装配面的密封可靠程度。
进一步地,沿所述安装段325的外周壁上向内凹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密封圈卡设于所述环形卡槽内。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密封圈的安装牢固程度,防止长时间频繁使用时发生脱落,影响测漏机构的使用寿命。其中,环形卡槽的槽宽与密封圈的厚度适配,因而能实现过盈配合的紧固安装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段325的自由端设有便于与待测容器800套接的导入部325a。如此能够便于测漏头320的安装段325快速、准确对位插入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内,利于提升测试效率和效果。具体的,导入部325a可选是沿柱体(安装段325)的端面边缘切削或磨削形成的倒角或圆角。
请继续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测漏装置,其包括气源装置和如上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所述气源装置包括气管接头700,所述气源装置通过所述气管接头700与所述自纠偏测漏机构连接。
应用上述测漏装置试验对容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首先将气源装置的气管接头700与测漏头320连接良好,避免出现泄漏;之后开启驱动源100提供动力,从而推动压盖200下压使密封件310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接触,而当驱动源100进一步推动压盖200下压时,转动支撑体400可提供转动支点,此时通过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500的自适应伸缩调节作用使压盖自动封堵密封件310与容器口装配面的缝隙,压盖200以转动支撑体400为支点转动的同时并与测漏头320实现刚性接触,由此使得测漏头320推动密封件310与待测容器800的容器口形成良好的端面接触密封。如此能够针对气缸和待测容器800的安装误差,自动适应并消除密封件310与容器口端面接触处的装配缝隙,实现自动纠偏功能,从而防止出现合格容器误判为泄漏容器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减低容器的“废品率”,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所述测漏气道靠近其进气口321b的内壁上设有便于与气管接头700连接的螺纹部321c。具体的该螺纹部321c为内螺纹,气管接头700上设有外螺纹,如此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接不仅便于测漏头320与气源装置的气管接头700实现牢固安装,而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源;
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驱动源驱动连接;
测漏组件,所述测漏组件包括密封件、及与所述压盖间隔设置的测漏头,所述测漏头设有测漏气道,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测漏头上并位于所述测漏气道的出气口一侧、用于与待测容器的容器口压接密封;
转动支撑体,所述转动支撑体抵压设置于所述压盖与所述测漏头之间;及
至少两个弹性伸缩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联接于所述压盖和所述测漏头之间、并环绕所述转动支撑体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且三个所述弹性伸缩组件沿所述压盖和所述测漏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压盖沿周向开设有三个安装通孔,所述测漏头面向所述压盖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三个锁孔,所述弹性伸缩组件、所述安装通孔、所述锁孔一一对应相对,且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包括锁紧件和弹性抵压件,所述锁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头、光面段及锁紧段,所述锁紧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扣头与所述压盖卡扣配合,所述锁紧段与所述锁孔锁固配合,所述弹性抵压件套装于所述光面段上、并抵设于所述压盖和所述测漏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体为钢珠,所述压盖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凹设有第一球面部,所述钢珠抵设于所述第一球面部与所述测漏头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部与所述钢珠的球面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漏头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凹设有与所述第一球面部相对的第二球面部,所述钢珠抵设于所述第一球面部和所述第二球面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球面部与所述钢珠的球面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漏头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安装段,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所述安装段上并与所述本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安装段的外周壁上向内凹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密封圈卡设于所述环形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的自由端设有便于与待测容器套接的导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漏气道靠近其进气口的内壁上设有便于与气管接头连接的螺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安装板,所述驱动源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上。
10.一种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装置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纠偏测漏机构,所述气源装置包括气管接头,所述气源装置通过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自纠偏测漏机构连接。
CN201721086743.0U 2017-08-28 2017-08-28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Active CN207280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6743.0U CN207280697U (zh) 2017-08-28 2017-08-28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6743.0U CN207280697U (zh) 2017-08-28 2017-08-28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0697U true CN207280697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86743.0U Active CN207280697U (zh) 2017-08-28 2017-08-28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06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845A (zh) * 2017-08-28 2018-01-26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845A (zh) * 2017-08-28 2018-01-26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80697U (zh)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CN204988699U (zh) 一种燃气比例阀测试设备
US2021014084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ylinder Leaks
CN108362450A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静态密封试验的微型试验装置
KR101372527B1 (ko) 벨로우즈의 진공누설 검사기기
CN102829930B (zh) 试漏机
CN115077806B (zh) 一种压力容器焊缝无损快速检测装置
CN107631845A (zh) 自纠偏测漏机构及测漏装置
KR20070088361A (ko) 진공용 공압 앵글밸브의 테스트 장치
CN103852224A (zh) 燃气表壳漏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782683A (zh) 升降式止回阀密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092470B (zh) 压力反应釜泄露检测器
CN106950016A (zh) 一种用于高压油管高压检漏的装置
CN210319434U (zh) 一种管道测漏装置
KR102016513B1 (ko) 다양한 크기의 펌프 메커니컬실 집합체의 성능테스터
CN217442797U (zh) 一种密封垫片性能检测装置
CN103257022A (zh) 密封测试仪及密封测试方法
CN110702334A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5940905U (zh) 一种注液机夹具气密检测装置
CN205958208U (zh) 发动机燃烧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6891669U (zh) 一种汽车进气管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08871705A (zh) 定量加压设备与管道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570307U (zh) 一种用于检测阀门焊接部位气密性的气压检测台
CN208091657U (zh) 发动机缸盖气密性自动检测设备
CN103776591B (zh) 低温阀的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