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6401U -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6401U
CN207276401U CN201720716785.1U CN201720716785U CN207276401U CN 207276401 U CN207276401 U CN 207276401U CN 201720716785 U CN201720716785 U CN 201720716785U CN 207276401 U CN207276401 U CN 207276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dimentation tank
oil
primary sediment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167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斯文
张建明
黄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167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6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6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6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相邻的隔油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和生物沉淀池,所述隔油初沉池和生物沉淀池位于水解酸化池同侧,所述隔油初沉池位于生物沉淀池上方;所述隔油初沉池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连通管,隔油初沉池通过出水连通管与水解酸化池底部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上设有连通管,水解酸化池通过连通管与生物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生物沉淀池侧壁上设置有滗水器,所述滗水器连接有尾水排放管。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使用方便、构造简单、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成本低,主要针对含有分散油粒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工业企业增多,带来更为复杂的工业废水治理问题。如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工业废水,普遍具有含油粒、含较高浓度有机物,含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由于这些企业很多为中小规模,废水量不大,经济投入有限,因此急需构造简单、建设成本低、效果稳定、运行成本低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处理后的废水一般要求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2462-205)后,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道。
常规污水处理的沉淀池、A20生物池等,无法较好的去除油粒,并且针对该类型废水的直接可生化性并不好,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而且构筑物数量较多,占地面积大、土建和设备成本比较高;而新兴的超滤、MBR、臭氧活性炭等工艺,具有设备多,反冲洗水量大,运行成本比较高的特点,对于中小型企业也难以普遍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使用方便、构造简单、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成本低,主要针对含有分散油粒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相邻的隔油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和生物沉淀池,所述隔油初沉池和生物沉淀池位于水解酸化池同侧,所述隔油初沉池位于生物沉淀池上方;所述隔油初沉池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连通管,隔油初沉池通过出水连通管与水解酸化池底部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上设有连通管,水解酸化池通过连通管与生物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生物沉淀池侧壁上设置有滗水器,所述滗水器连接有尾水排放管。
所述隔油初沉池顶部设置有向池内中部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一侧设置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朝向进水管;隔油初沉池底部设置有布气管道和排泥管、设有进水管的侧壁上安装有扫油管;所述集油管和扫油管位于隔油初沉池液面位置;所述隔油初沉池上设置有与出水连通管连接的初沉池集水堰,所述初沉池集水堰与隔板另一侧相对。
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设有穿孔配水管、侧壁中部设有搅拌器,所述穿孔配水管与出水连通管相接;所述水解酸化池上设有酸化池集水堰,所述酸化池集水堰与连通管相接;水解酸化池中部设置有污泥排放管。
所述生物沉淀池底部设有空气管,所述空气管垂直于生物沉淀池底部,空气管底部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所述生物沉淀池底部设有回流污泥泵,所述回流污泥泵上接有回流污泥管,所述回流污泥管与水解酸化池相连通。
所述进水管位于隔油初沉池内的一端为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与进水管另一端垂直、且长度与所在的隔油初沉池侧壁底边相等,所述配水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水孔。
所述布气管道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5-8㎜。
所述穿孔配水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0-50㎜。
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复合材料、防腐钢制材料进行预制,建设周期短;并且为一体化设施,占地面积小,一组装置即可实现隔油沉淀,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及沉淀出水的各种工况,最终达标排入市政管网。该装置的工艺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隔油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和生物沉淀池三个处理单元组成,处理后污水经过滗水器与出水管连通排放。
废水首先进入隔油初沉池,隔油初沉池总停留时间为1.5-2小时,池底部设置了布气管道,废水中较轻的悬浮物和油粒则附着在微气泡上,通过浮力作用到达表面,再经过表面扫油管的吹扫,悬浮物和油粒将被另一侧的集油管收集,而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及杂质则通过重力作用,沉淀下来,通过隔油初沉池排泥管排走;废水经过隔油初沉池后,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为12-14 小时,为提高水解酸化效果,将后续生物沉淀池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提高污泥浓度,通过本单元不仅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可以部分有机物被分解,cod值降低;水解酸化池通过集水堰收集废水后,通过连接管排入生物沉淀池。生物沉淀池为连续进水,间歇出水的处理单元,一个运行周期为4小时,0-2时为曝气阶段,2-3.5小时为沉淀阶段,3.5-4小时为滗水阶段。生物沉淀池污泥浓度4g/L,气水比为5:1,处理后尾水,通过滗水器收集后,进入尾水排放管,最终达标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实现隔油沉淀,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及沉淀出水一体化。
(2)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对含油粒、含较高浓度有机物,含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COD≤800mg/l,BOD5≤200mg/l,SS ≤200mg/l的进水条件下,出水水质可控制在COD≤100mg/l,BOD5≤50mg/l, SS≤50mg/l。
(3)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复合材料、防腐钢制材料进行预制,建设周期短;构造简单,投资少,设备少,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对中小型规模的工业厂具有明显优势。
(4)生物沉淀池作为可以连续进水或间歇出水的处理单元,一个运行周期为 4小时,0-2时为曝气阶段,2-3.5小时为沉淀阶段,3.5-4小时为滗水阶段,最终实现曝气、沉淀、出水在一个池内完成。
(5)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连续进水,在水量较小或者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暂时实施一组装置运行。
(6)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采用滗水器出水,实现间歇性出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隔油初沉池1;进水管2;布气管道3;管道支架4;扫油管5;集油管6;隔板7;排泥管8;初沉池集水堰9;水解酸化池10;出水连通管11;穿孔配水管12;搅拌器13;酸化池集水堰14;连通管15;生物沉淀池16;空气管17;曝气管18;曝气头19;回流污泥泵20;回流污泥管21;回流阀门22;滗水器23;尾水排放管24;污泥排放管2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相邻的隔油初沉池1、水解酸化池10和生物沉淀池16,隔油初沉池1和生物沉淀池16位于水解酸化池10同侧,所述隔油初沉池1位于生物沉淀池16上方;隔油初沉池1上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连通管11,隔油初沉池1通过出水连通管11与水解酸化池10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10上设有连通管15,通过连通管15与生物沉淀池16底部连通;生物沉淀池16侧壁上设置有滗水器 23,滗水器23连接有尾水排放管24;隔油初沉池1顶部设置有向池内中部延伸的隔板7,隔板7一侧设置有集油管6,集油管6朝向进水管2;进水管2位于隔油初沉池1内的一端为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与进水管2另一端垂直、且长度与所在的隔油初沉池1侧壁底边相等,配水管上均匀分布有出水孔;隔油初沉池1 底部设置有3个布气管道3和1个排泥管8、设有进水管2的侧壁上安装有扫油管5,每个布气管道通过管道支架4支撑;所述布气管道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3㎜;集油管6和扫油管5位于隔油初沉池1液面位置;隔油初沉池1上设置有与出水连通管11连接的初沉池集水堰9,初沉池集水堰9与隔板7另一侧相对、且底部高于隔板7的下边缘。水解酸化池10底部设有穿孔配水管12、侧壁中部设有搅拌器13,穿孔配水管12与出水连通管11相接;穿孔配水管1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的直径为30㎜;水解酸化池10上设有酸化池集水堰14,酸化池集水堰14与连通管15相接,水解酸化池10中部设置有污泥排放管25。生物沉淀池16底部设有空气管17,空气管17垂直于生物沉淀池 16底部与大气相通,空气管17底部接有曝气管18,曝气管18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19;生物沉淀池16底部设有回流污泥泵20,回流污泥泵20上接有回流污泥管21,回流污泥管21与水解酸化池10相连通;回流污泥管21上还设置有回流阀门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废水首先通过进水管2进入隔油初沉池1,进水管2采用与池同宽的穿孔配水管进行配水,使布水均匀;隔油初沉池1底部设置布气管道3和管道支架4,布气管道3通过穿孔向池内布气形成微气泡,废水中较轻的悬浮物和油粒则附着在微气泡上,通过浮力作用到达表面,再经过表面扫油管5的吹扫,悬浮物和油粒将被另一侧的集油管6收集排出,集油管6固定于玻璃钢隔板7上,玻璃钢隔板7既起到固定集油管6的作用,也起到隔离表面油粒进入后续初沉池集水堰9;经过本单元处理后,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及杂质则通过重力作用,沉淀下来,通过隔油初沉池排泥管8排走;处理后废水进入隔油初沉池集水堰9,通过隔油初沉池1的出水连通管11进入水解酸化池10,水解酸化池10底部采用穿孔配水管 12进行配水,使布水均匀;水解酸化池10池内水深二分之一处设置搅拌器13,保证废水在池内均匀混合;水解酸化池10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4小时,为提高水解酸化效果,将后续生物沉淀池16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20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0,增加污泥浓度,通过本单元处理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池10中部设置污泥排放管25用于排放剩余污泥,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废水通过酸化池集水堰14收集废水后,通过连通管15排入生物沉淀池16底部,连通管15采用与池同宽的穿孔管小孔布水,废水缓慢进入生物沉淀池 16,即使生物沉淀池处于沉淀或者滗水工况,从水解酸化池10进入的废水基本上可不扰动池中水层;空气管17进入生物沉淀池底部,空气管17连接有曝气管 18,曝气管18上设置有曝气头19,通过曝气头19对池中进行间歇曝气,为池内反应提供氧气;生物沉淀池16内的污泥不对外排放,而是通过回流污泥泵20 连接回流污泥管21,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0,增加水解酸化池10内的活性污泥浓度,回流阀门22可控制回流污泥流量;生物沉淀池16为连续进水,间歇出水的处理单元,一个运行周期为4小时,0-2时为曝气阶段,2-3.5小时为沉淀阶段, 3.5-4小时为滗水阶段。生物沉淀池污泥浓度4g/L,气水比为5:1,处理后尾水,通过滗水器收集后,进入尾水排放管,最终达标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效果如下:
表1
出水条件 COD≤800mg/l BOD5≤200mg/l SS≤200mg/l
出水水质 COD≤100mg/l BOD5≤50mg/l SS≤50mg/l
如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对油粒、含较高浓度有机物,含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复合材料、防腐钢制材料进行预制,建设周期短,构造简单,投资少,设备少,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对中小型规模的工业厂具有明显优势;所述生物沉淀池采用滗水器出水,使其可以作为连续进水或间歇出水的处理单元,一个运行周期为4小时,0-2时为曝气阶段,2-3.5小时为沉淀阶段,3.5-4小时为滗水阶段,最终实现曝气、沉淀、出水在一个池内完成。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换与改型,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相邻的隔油初沉池(1)、水解酸化池(10)和生物沉淀池(16),所述隔油初沉池(1)和生物沉淀池(16)位于水解酸化池(10)同侧,所述隔油初沉池(1)位于生物沉淀池(16)上方;所述隔油初沉池(1)上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连通管(11),隔油初沉池(1)通过出水连通管(11)与水解酸化池(10)底部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10)上设有连通管(15),水解酸化池(10)通过连通管(15)与生物沉淀池(16)底部连通;所述生物沉淀池(16)侧壁上设置有滗水器(23),所述滗水器(23)连接有尾水排放管(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初沉池(1)顶部设置有向池内中部延伸的隔板(7),所述隔板(7)一侧设置有集油管(6),所述集油管(6)朝向进水管(2);隔油初沉池(1)底部设置有布气管道(3)和排泥管(8)、设有进水管(2)的侧壁上安装有扫油管(5);所述集油管(6)和扫油管(5)位于隔油初沉池(1)液面位置;所述隔油初沉池(1)上设置有与出水连通管(11)连接的初沉池集水堰(9),所述初沉池集水堰(9)与隔板(7)另一侧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10)底部设有穿孔配水管(12)、侧壁中部设有搅拌器(13),所述穿孔配水管(12)与出水连通管(11)相接;所述水解酸化池(10)上设有酸化池集水堰(14),所述酸化池集水堰(14)与连通管(15)相接;水解酸化池(10)中部设置有污泥排放管(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沉淀池(16)底部设有空气管(17),所述空气管(17)垂直于生物沉淀池(16)底部,空气管(17)底部接有曝气管(18),所述曝气管(18)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19);所述生物沉淀池(16)底部设有回流污泥泵(20),所述回流污泥泵(20)上接有回流污泥管(21),所述回流污泥管(21)与水解酸化池(1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位于隔油初沉池(1)内的一端为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与进水管(2)另一端垂直、且长度与所在的隔油初沉池(1)侧壁底边相等,所述配水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道(3)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5-8㎜。
7.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配水管(1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0-50㎜。
CN201720716785.1U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07276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6785.1U CN207276401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6785.1U CN207276401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6401U true CN207276401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2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16785.1U Active CN207276401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64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0888A (zh) * 2021-01-11 2021-05-28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水解酸化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12931370A (zh) * 2021-01-28 2021-06-11 西南大学 一种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0888A (zh) * 2021-01-11 2021-05-28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水解酸化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12931370A (zh) * 2021-01-28 2021-06-11 西南大学 一种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3494A (zh) 洗车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7459213A (zh) 一种圆筒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1056758U (zh) 一种基于气浮工艺的除磷装置
CN101591118A (zh) 多功能通用污水处理系统
CN107151053A (zh) 一种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装置
CN107473378A (zh) 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方法
CN207276401U (zh) 一种处理含油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CN206607128U (zh) 一种基于水处理剂和陶瓷膜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CN209797712U (zh) 一种中高浓度综合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CN103332834A (zh) 一种适用于乡镇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107619154A (zh) 移动式重污染河道水体处理装置
CN207193070U (zh) 一种高效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CN208166683U (zh) 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07193043U (zh) 一种具有多级除杂功能市政用污水处理系统
CN111333281A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101896434A (zh) 涉及水处理的改进方法
CN203200128U (zh) 食品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8008546U (zh) 一种mbr工艺可调容积圆柱形污水处理设备
CN106315969A (zh)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处理工艺
CN206232523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953787U (zh)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KR101543548B1 (ko) 중력식 여과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총인여과방법
CN208594093U (zh) 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07091166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101293724A (zh) 小型通用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