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3787U -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3787U
CN205953787U CN201620929777.0U CN201620929777U CN205953787U CN 205953787 U CN205953787 U CN 205953787U CN 201620929777 U CN201620929777 U CN 201620929777U CN 205953787 U CN205953787 U CN 205953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layer
printing
detection cell
bio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297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297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3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3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3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吸水池、细隔栅、曝气池,曝气池分支出两条出路;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安全池及生物膜检测池,生物膜检测池内设置多层生物膜,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生物膜检测池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第一回水管连接细格栅的进水口;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管道混合器、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系统、消毒设备及藻类检测池,藻类检测池内培养有水藻,藻类检测池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藻类检测池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第二回水管连接中间池的进水口。

Description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深度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因排放量大、污染严重,已成为水处理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的生产废水总排放量仍须维持在原有水平,因此,需要在原有废水处理设备基础上对部分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减少废水排放量,以达到综合治理、回收利用的目的。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深度处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较复杂,处理每吨水的费用约为一级处理费用的4-5倍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由此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细隔栅、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安全池及生物膜检测池,所述生物膜检测池内设置多层生物膜,所述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所述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所述生物膜检测池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上述细格栅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管道混合器、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系统、消毒设备及藻类检测池,所述藻类检测池内培养有水藻,所述藻类检测池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所述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所述藻类检测池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上述中间池的进水口。
本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先将印染废水引入吸水池,再经细隔栅拦截纤维和大的悬浮砂砾,曝气池和二沉池是原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主体,先让废水进入曝气池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再进入二沉池污泥分离、澄清,最后经安全池排入生物膜检测池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在曝气池中存在大量的棉纤维导致二沉池的沉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废水处理效果,因而将部分经过曝气池处理的废水引至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废水先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通过计量泵将絮凝剂PAC,PAM加入到管道混合器中,为絮凝反应做准备。絮凝剂PAC,PAM经管道混合器加到待处理的废水后进入混合池,经变速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搅拌使它们充分接触。再分从曝气池中出来的水引入斜管沉淀池,进行深度处理。当斜管区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匀时,使水流在某些斜管处流速过高,这样就会出现矾花泛起的现象,以致出现出水效果比没有斜管还要差。为此,斜管沉淀池的布水采用异向流布置,使布水更为均匀。而后深度处理过的废水引入过滤池过滤,利用微混凝过滤原理对废水中剩余的胶体物质进行捕捉、吸附、过滤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对废水的浊度和色度的降低特别有效,也可使悬浮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再进入反冲洗系统,用以清除滤料中所截留的污物,使过滤池恢复工作能力。而后进入消毒设备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排入藻类检测池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
在上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中,所述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所述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所述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所述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在上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在上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中,所述藻类检测池的底部铺设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所述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所述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所述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在上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在上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中,所述消毒设备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根据不同处理后的水体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若净化程度符合标准便导出利用,若不符合便回流进行二次净化程序,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水池;2、细隔栅;3、曝气池;4、二沉池;5、安全池;6、生物膜检测池;7、中间池;8、管道混合器;9、混合池;10、絮凝反应池;11、斜管沉淀池;12、过滤池;13、反冲洗系统;14、消毒设备;15、藻类检测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1、细隔栅2、曝气池3,曝气池3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4、安全池5及生物膜检测池6,生物膜检测池6内设置多层生物膜,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生物膜检测池6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第一回水管连接细格栅的进水口;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7、管道混合器8、混合池9、絮凝反应池10、斜管沉淀池11、过滤池12、反冲洗系统13、消毒设备14及藻类检测池15,藻类检测池15内培养有水藻,藻类检测池15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藻类检测池15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第二回水管连接中间池7的进水口。
本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先将印染废水引入吸水池1,再经细隔栅2拦截纤维和大的悬浮砂砾,曝气池3和二沉池4是原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主体,先让废水进入曝气池3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再进入二沉池4污泥分离、澄清,最后经安全池5排入生物膜检测池6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在曝气池3中存在大量的棉纤维导致二沉池4的沉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废水处理效果,因而将部分经过曝气池3处理的废水引至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废水先通过管道混合器8混合,通过计量泵将絮凝剂PAC,PAM加入到管道混合器8中,为絮凝反应做准备。絮凝剂PAC,PAM经管道混合器8加到待处理的废水后进入混合池9,经变速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搅拌使它们充分接触。再分从曝气池3中出来的水引入斜管沉淀池11,进行深度处理。当斜管区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匀时,使水流在某些斜管处流速过高,这样就会出现矾花泛起的现象,以致出现出水效果比没有斜管还要差。为此,斜管沉淀池11的布水采用异向流布置,使布水更为均匀。而后深度处理过的废水引入过滤池12过滤,利用微混凝过滤原理对废水中剩余的胶体物质进行捕捉、吸附、过滤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对废水的浊度和色度的降低特别有效,也可使悬浮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再进入反冲洗系统13,用以清除滤料中所截留的污物,使过滤池12恢复工作能力。而后进入消毒设备14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排入藻类检测池15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
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
藻类检测池15的底部铺设培养基,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
消毒设备14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本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根据不同处理后的水体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若净化程度符合标准便导出利用,若不符合便回流进行二次净化程序,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吸水池1;细隔栅2;曝气池3;二沉池4;安全池5;生物膜检测池6;中间池7;管道混合器8;混合池9;絮凝反应池10;斜管沉淀池11;过滤池12;反冲洗系统13;消毒设备14;藻类检测池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细隔栅、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分支出两条出路;其特征在于,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安全池及生物膜检测池,所述生物膜检测池内设置多层生物膜,所述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所述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所述生物膜检测池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上述细隔栅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管道混合器、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系统、消毒设备及藻类检测池,所述藻类检测池内培养有水藻,所述藻类检测池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所述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所述藻类检测池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上述中间池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所述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所述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所述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检测池的底部铺设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所述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所述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所述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 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设备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CN201620929777.0U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Active CN205953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29777.0U CN205953787U (zh)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29777.0U CN205953787U (zh)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3787U true CN205953787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29777.0U Active CN205953787U (zh)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37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5838A (zh) * 2017-02-28 2017-06-20 东南大学 一种印染废水脱色回用装置
CN108996811A (zh) * 2018-07-17 2018-12-14 浙江弘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回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5838A (zh) * 2017-02-28 2017-06-20 东南大学 一种印染废水脱色回用装置
CN106865838B (zh) * 2017-02-28 2020-07-31 东南大学 一种印染废水脱色回用装置
CN108996811A (zh) * 2018-07-17 2018-12-14 浙江弘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回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2821B (zh) 一种高效资源回收低能耗的制药废水处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9592840A (zh) 一种校园污水处理装置
CN102351380A (zh) 一种含己内酰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207404940U (zh) 一种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08271730A (zh) 一种基于厌氧反硝化的低碳零排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4193074B (zh)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CN106892499A (zh) 一种多介质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中药饮片废水的方法
CN206127067U (zh) 集装箱式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5556380U (zh) 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1056758U (zh) 一种基于气浮工艺的除磷装置
CN102267785B (zh) 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7055932A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7619154A (zh) 移动式重污染河道水体处理装置
CN205953787U (zh)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5439286B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04588956U (zh) 一种低浊度微污染地表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5676326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中间过滤生物反应器
CN205773891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系统
CN107129119A (zh) 一种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6746223A (zh) 混凝‑厌氧水解‑好氧协同处理切削液废水装置及方法
CN207031192U (zh)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CN105948252B (zh) 上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氧化沟有机污水处理工艺及其系统
CN206204118U (zh)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CN202148236U (zh) 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
CN205710299U (zh) 一种流动式膜泥耦合池型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