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2672U -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2672U
CN207272672U CN201721231383.9U CN201721231383U CN207272672U CN 207272672 U CN207272672 U CN 207272672U CN 201721231383 U CN201721231383 U CN 201721231383U CN 207272672 U CN207272672 U CN 207272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eat
base
positioning seat
veh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13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征
许飞
赵凯
马三伟
邢拴林
丁秀菊
康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313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2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2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2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包括左、右安装座,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发动机的第一定位支撑机构,右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后桥的第二定位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第一定位支撑机构上集成有多种车型发动机的支撑座和定位座,第二定位支撑机构上集成有多种车型后桥的支撑座和定位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存放空间;装配时通过支撑座之间的切换和定位座之间的切换即可满足不同尺寸动力总成的装配需求,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轻松完成所有装配任务;定位座同时具有定位和支撑作用,即确保动力总成的装配精度,又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

Description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装配支撑,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生产过程中,车辆发动机和后桥在分装时均需要支撑装置,以满足其装配需求。我公司生产的汽车型号主要有X11M车型(即日产NV200,七座商务车)、S12车型(即SUV车型)及C16车型(即东风帅客,七座商务车)等,由于不同车型的动力总成尺寸不同且不同配置的动力总成的尺寸也不同,因而在实际装配时,每一种动力总成需要一种与其相对应的支撑装置,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存放空间;其次,在装配时,装配不同尺寸的动力总成需要来回更换支撑装置,不仅降低了装配效率,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经济实用且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的右端水平设置有向右延伸的支撑梁,在所述支撑梁上间隔设置有支撑卡块,所述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发动机的第一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机构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与S12车型相配合,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前支撑座和第一后支撑座,其用于支撑X11M车型及C16车型,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前支撑座和第二后支撑座;与所述第一后支撑座左端对应处的左安装座上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端部向后延伸出左安装座,延伸出左安装座的安装板左右间隔设置有用于支撑C16车型和X11M车型的第三支撑座和用于支撑S12车型的第四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座与第一后支撑座左端部前后间隔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后支撑座横向支撑部下方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五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座左端部后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座,位于第一前支撑座右端部后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六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后支撑座右端部前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七支撑座,所述第七支撑座与所述第六支撑座前后对应设置,位于第六支撑座右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座,所述第三定位座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前后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右前侧和第二后支撑座右后侧的左安装座上前后对应设置有与C16车型和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八前支撑座和第八后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右方的左安装座上间隔设置有第四前定位座和第四后定位座;位于第二后支撑座右侧的左安装座上前后间隔设置有第五前定位座和第五后定位座;所述第二前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第五支撑座、第八前支撑座、第八后支撑座、第四前定位座、第四后定位座、第五前定位座和第五后定位座的支撑结构为结构相同的折叠式结构;
在所述右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后桥的第二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支撑包括通过支撑腿左右间隔设置在右安装座上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前后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右安装座,在第一纵梁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一对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一后桥支撑座,在第二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支撑板,在两所述支撑板右部对应设置有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一后桥定位座,在其左部对应设置有与C16车型相配合的第二后桥定位座;在靠近所述第一后桥定位座内侧的第二纵梁上对应设置有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三后桥定位座,位于两所述第三后桥定位座之间的第二纵梁上间隔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四后桥定位座,所述第四后桥定位座位于右定位座上方;在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右安装座上前后间隔设置有一对安装支腿,在所述安装支腿设置有用于支撑C16车型和X11M车型的第二后桥支撑座;所述第一定位座、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第六支撑座、第七支撑座、第三定位座、第一后桥支撑座、第二后桥支撑座、第一后桥定位座、第二后桥定位座、第三后桥定位座及第四后桥定位座的支撑机构为结构相同的折叠式结构。
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内通过第一铰轴分别铰连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设置有前定位头,在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设置有支撑块,位于所述前定位头后侧的支撑块上设置有后定位头,所述前定位头与所述S12车型、C16车型相配合,所述后定位头与所述X11M车型相配合,前定位头的高度高于后定位头的高度。
所述第一前支撑座和第一后支撑座均包括横向支撑部,在所述横向支撑部的左右两端间隔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立柱,所述左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立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台,支撑立柱底部活动插设在所述安装台的安装孔内。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垂直设置有铰座,所述第一底座一端水平开设有与所述铰座端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铰座通过第二铰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铰连为一体。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底座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铰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铰连为一体,第二支撑杆底部通过定位插头卡装在第二安装槽底部的定位孔内,第二支撑杆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铰轴相配合的长条孔。
所述第三后桥定位座的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后桥定位座、第二后桥定位座及第四后桥定位座的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所述第二前支撑座与所述第二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八前支撑座与所述第八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第二前支撑座与所述第四前定位座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第八前支撑座之间的距离;第四前定位座与第五后定位座前后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将多种车型的动力总成支撑集中在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上,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存放空间;装配时通过支撑座之间的切换和定位座之间的切换即可满足不同尺寸动力总成的装配需求,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轻松完成所有装配任务;定位座既具有定位作用,还具有支撑作用,在确保动力总成稳定性的前提下,确保动力总成的装配精度,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定位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定位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三支撑座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第四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左安装座1和右安装座2,左安装座1的右端水平设置有向右延伸的支撑梁3,支撑梁3为伸缩式结构,以满足不同车型的装配需求;在支撑梁3上间隔设置有支撑卡块4,用于支撑四驱动车型的传动轴;
如图1、图3、图6所示,左安装座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发动机的第一定位支撑机构,第一定位支撑机构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座5、第一支撑座及所述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二支撑座,第一定位座5与S12车型相配合并间隔设置在左安装座1左端,第一支撑座与X11M车型及C16车型相配合,其包括第一前支撑座6.1和第一后支撑座6.2,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前支撑座7.1、第二后支撑座7.2;与第一后支撑座6.2左端对应处的左安装座1上固连有安装板8,安装板8的后端部向后延伸出左安装座1,延伸出左安装座1的安装板8左右间隔设置有用于支撑C16车型和X11M车型的第三支撑座9和用于支撑S12车型的第四支撑座10,第四支撑座10与第一后支撑座6.2左端部前后间隔设置;
如图3所示,在位于第一后支撑座6.2横向支撑部下方的左安装座1上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五支撑座11;位于第一前支撑座6.1左端部后侧的左安装座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座,位于第一前支撑座6.1右端部后侧的左安装座1上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六支撑座12,位于第一后支撑座6.2右端部前侧的左安装座1上设置有第七支撑座13,第七支撑座13与所述第六支撑座12前后对应设置,位于第六支撑座12右侧的左安装座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座14,第三定位座14与第二前支撑座7.1前后间隔设置;位于第二前支撑座7.1右前侧和第二后支撑座7.2右后侧的左安装座1上前后对应设置有一对与C16车型和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八前支撑座15.1和第八后支撑座15.2,第二前支撑座7.1与第二后支撑座7.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八前支撑座15.1与所述第八后支撑座15.2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二前支撑座7.1右方的左安装座1上间隔设置有第四前定位座16.1和第四后定位座16.2,第二前支撑座7.1与所述第四前定位座16.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第八前支撑座15.1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二后支撑座7.2右侧的左安装座1上前后间隔设置有第五前定位座17.1和第五后定位座17.2,第四前定位座16.1与第五后定位座17.2前后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前支撑座7.1、第二后支撑座7.2、第五支撑座11、第八前支撑座15.1、第八后支撑座15.2、第四前定位座16.1、第四后定位座16.2、第五前定位座17.1和第五后定位座17.2的支撑结构为结构相同的折叠式结构;
如图3所示,以第二前支撑座7.1为例,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8和第一支撑杆19,第一支撑杆19的底部垂直设置有铰座20,第一底座18一端水平开设有与所述铰座20端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铰座20通过第二铰轴与第一安装槽铰连为一体;第二前支撑座7.1有两种状态,将铰座20水平放置,第一支撑杆19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二前支撑座7.1具有支撑作用;将铰座20翻转90°,第一支撑杆19处于如图3所示的水平状态,便于其他动力总成的装配;
如图1、图2所示,右安装座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后桥的第二定位支撑机构,第二定位支撑机构包括通过支撑腿21左右间隔设置在右安装座2上的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前后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右安装座2,在第一纵梁22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一对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一后桥支撑座24,在第二纵梁23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支撑板25,在两支撑板25右部对应设置有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一后桥定位座26,在其左部对应设置有C16车型相配合的第二后桥定位座27;在靠近第一后桥定位座26内侧的第二纵梁23上对应设置有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三后桥定位座28,位于两第三后桥定位座28之间的第二纵梁23上间隔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四后桥定位座29,第四后桥定位座29位于右安装座2上方;在位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之间的右安装座2上前后间隔设置有一对安装支腿30,在安装支腿30设置有用于支撑C16车型和X11M车型的第二后桥支撑座31,即第一后桥支撑座24、第二后桥支撑座31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后桥定位座29均为前后设置的两个;第一定位座5、第三支撑座9、第四支撑座10、第六支撑座12、第七支撑座13、第三定位座14、第一后桥支撑座24、第二后桥支撑座31、第一后桥定位座26、第二后桥定位座27、第三后桥定位座28及第四后桥定位座29的支撑机构为结构相同的折叠式结构;
如图3、图5所示,以第三支撑座9为例,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底座32和第二支撑杆33,第二底座32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呈U形结构,第二支撑杆33通过第三铰轴34与第二安装槽的侧壁铰连为一体,第二支撑杆33底部通过定位插头35卡装在第二安装槽底部的定位孔36内,第二支撑杆33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第三铰轴34相配合的长条孔37;第三支撑座9有两种状态,图1中第三支撑座9处于支撑状态,为确保第二支撑杆33的稳定性,第二安装槽两侧壁形成的竖向槽口宽度一大一小,并在与宽度较大竖向槽口对应处的第二安装槽顶部铰连弧形限位挡板,以确保第三支撑座9的支撑稳定性;将第二支撑杆33向上提起,当第三铰轴34位于长条孔37最下方时,将第二支撑杆33从宽度较大的竖向槽口处弯折,第三支撑座9处于折叠状态,防止其妨碍其他尺寸动力总成的装配;实际制造时,第三后桥定位座28的第二支撑杆33的长度大于第一后桥定位座26、第二后桥定位座27及第四后桥定位座29的第二支撑杆33的长度,以满足不同尺寸动力总成的装配需求。
如图3、图4所示,为满足不同尺寸动力总成的装配需求,第二定位座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底座38.1和第二安装底座38.2,第一安装底座38.1和第二安装底座38.2内通过第一铰轴分别铰连有第一支撑柱38.3和第二支撑柱38.4,第二支撑柱38.4顶部设置有前定位头38.5,在第一支撑柱38.3有支撑块,位于前定位头38.5后侧的支撑块上设置有后定位头38.6,前定位头38.5与C16和S12车型相配合,后定位头38.6与X11M车型相配合,前定位头38.5的高度高于后定位头38.6的高度;通过第一支撑柱38.3控制后定位头38.6的折叠与竖直工作状态,第二支撑柱38.4控制前定位头38.5的折叠与竖直工作状态。
如图3所示,第一前支撑座6.1和第一后支撑座6.2均包括横向支撑部,在横向支撑部的左右两端间隔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立柱39,左安装座1上分别设置有与支撑立柱39一一对应的安装台40,支撑立柱39底部活动插设在安装台40的安装孔内;通过支撑立柱39的插拔即可实现第一前支撑座6.1和第二后支撑座7.2的安装与拆卸,便于装、卸。
工作时,根据不同车型及不同车型不同发动力的需求,使与其相对应的支撑座和定位座处于竖直状态(即工作状态),确保妨碍其装配的支撑座和定位座处于水平防倒状态,将动力总成对应放置在支撑座和定位座上,并确保定位座的定位插头35对应插设在动力总成的定位孔内,实现动力总成的精确定位,确保装配精度;当一台动力总成装配完成后,进行下一动力总成的装配。其中,S12、C16及X11M三种车型的动力总成对应的支撑座与定位座具体如下:
对于X11M车型1.5L发动机:第三支撑座9、第五支撑座11、第八前支撑座15.1和第八后支撑座15.2为发动机支撑;第五前定位座17.1、第四后定位座16.2、第六支撑座12及后定位头38.6为发动机的定位支撑;第二后桥支撑座31用于支撑该车型的后桥;第四后桥定位座29为该车型后桥的定位装置。
对于C16车型1.5L发动机:第一前支撑座6.1、第一后支撑座6.2、第八前支撑座15.1及第八后支撑座15.2为该发动机的支撑装置,第四前定位座16.1和第五后定位座17.2为该发动机对应的定位装置;第二后桥支撑座31为该车型后桥对应的支撑座,第一后桥定位座26为该车型后桥对应的定位座。
对于C16车型1.6L发动机:第三支撑座9、第七支撑座13、第八前支撑座15.1及第八后支撑座15.2为该发动机的支撑座;第四前定位座16.1、第五后定位座17.2、第三定位座14及前定位头38.5为该发动机的定位座;第二后桥支撑座31为该车型后桥对应的支撑座,第二后桥定位座27为该车型后桥对应的定位座。
对于S12两驱车型2.0L发动机: 第四支撑座10、第七支撑座13、第二前支撑座7.1及第二后支撑座7.2为该车型发动机的支撑座;第一定位座5、第三定位座14及前定位头38.5为该发动机的定位座;第一后桥支撑座24为与该发动机相配合的后桥的支撑座,第三后桥定位座28为与该发动机相配合的后桥的定位座。
对于S12四驱车型2.0L发动机:第四支撑座10、第七支撑座13、第二钳支撑座7.1及第二后支撑座7.2位该车型发动机的支撑座;第一定位座5、第三定位座14及前定位头38.5为该发动机的定位座;第一后桥支撑座24为与该发动机相配合的后桥的支撑座,第三后桥定位座28为与该发动机相配合的后桥的定位座;支撑横梁3和支撑块4位该车型转动轴的支撑座。

Claims (7)

1.一种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的右端水平设置有向右延伸的支撑梁,在所述支撑梁上间隔设置有支撑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发动机的第一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机构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与S12车型相配合,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前支撑座和第一后支撑座,其用于支撑X11M车型及C16车型,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前支撑座和第二后支撑座;与所述第一后支撑座左端对应处的左安装座上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端部向后延伸出左安装座,延伸出左安装座的安装板左右间隔设置有用于支撑C16车型和X11M车型的第三支撑座和用于支撑S12车型的第四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座与第一后支撑座左端部前后间隔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后支撑座横向支撑部下方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五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座左端部后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座,位于第一前支撑座右端部后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六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后支撑座右端部前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七支撑座,所述第七支撑座与所述第六支撑座前后对应设置,位于第六支撑座右侧的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座,所述第三定位座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前后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右前侧和第二后支撑座右后侧的左安装座上前后对应设置有与C16车型和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八前支撑座和第八后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右方的左安装座上间隔设置有第四前定位座和第四后定位座;位于第二后支撑座右侧的左安装座上前后间隔设置有第五前定位座和第五后定位座;所述第二前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第五支撑座、第八前支撑座、第八后支撑座、第四前定位座、第四后定位座、第五前定位座和第五后定位座的支撑结构为结构相同的折叠式结构;
在所述右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后桥的第二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支撑包括通过支撑腿左右间隔设置在右安装座上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前后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右安装座,在第一纵梁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一对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一后桥支撑座,在第二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支撑板,在两所述支撑板右部对应设置有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一后桥定位座,在其左部对应设置有与C16车型相配合的第二后桥定位座;在靠近所述第一后桥定位座内侧的第二纵梁上对应设置有与S12车型相配合的第三后桥定位座,位于两所述第三后桥定位座之间的第二纵梁上间隔设置有与X11M车型相配合的第四后桥定位座,所述第四后桥定位座位于右定位座上方;在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右安装座上前后间隔设置有一对安装支腿,在所述安装支腿设置有用于支撑C16车型和X11M车型的第二后桥支撑座;所述第一定位座、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第六支撑座、第七支撑座、第三定位座、第一后桥支撑座、第二后桥支撑座、第一后桥定位座、第二后桥定位座、第三后桥定位座及第四后桥定位座的支撑机构为结构相同的折叠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内通过第一铰轴分别铰连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设置有前定位头,在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设置有支撑块,位于所述前定位头后侧的支撑块上设置有后定位头,所述前定位头与所述S12车型、C16车型相配合,所述后定位头与所述X11M车型相配合,前定位头的高度高于后定位头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支撑座和第一后支撑座均包括横向支撑部,在所述横向支撑部的左右两端间隔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立柱,所述左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立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台,支撑立柱底部活动插设在所述安装台的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垂直设置有铰座,所述第一底座一端水平开设有与所述铰座端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槽,铰座通过第二铰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铰连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底座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铰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铰连为一体,第二支撑杆底部通过定位插头卡装在第二安装槽底部的定位孔内,第二支撑杆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铰轴相配合的长条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后桥定位座的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后桥定位座、第二后桥定位座及第四后桥定位座的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支撑座与所述第二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八前支撑座与所述第八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第二前支撑座与所述第四前定位座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第八前支撑座之间的距离;第四前定位座与第五后定位座前后对应设置。
CN201721231383.9U 2017-09-25 2017-09-25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Active CN207272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1383.9U CN207272672U (zh) 2017-09-25 2017-09-25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1383.9U CN207272672U (zh) 2017-09-25 2017-09-25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2672U true CN207272672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1383.9U Active CN207272672U (zh) 2017-09-25 2017-09-25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2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8831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 罐车组装工装及组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8831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 罐车组装工装及组装方法
CN112108831B (zh) * 2019-06-20 2022-06-14 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 罐车组装工装及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72672U (zh)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CN107584276A (zh) 适于多种车型动力总成装配的柔性支撑装置
CN2054988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机舱电器辅助支架总成
CN203532413U (zh) 试验台上设置负载液压缸总成的测试装置
CN206067890U (zh) 前伸支架及具有该前伸支架的车辆
CN205733556U (zh) 一种汽车左右a柱内板总成夹具
CN210262565U (zh) 一种临时道路板
CN105857420B (zh) 牵引车
CN205098285U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pdu控制器总成的安装结构
KR20060039907A (ko) 유틸리티 차량을 위한 운전자용 캡
CN208867785U (zh) 一种汽车车轮安装使用的移动支架
CN202811674U (zh) 一种箱体的框腔和框盖的连接装置
CN105439015A (zh) 一种支腿装置及支腿式工程机械
CN207309801U (zh) 动力总成装配用工装
CN216488352U (zh) 一种挂式动力电池支架结构及纯电动矿用自卸车
CN214648978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
CN103660894B (zh) 矿山用电动轮自卸车的动力总成安装架
CN102808822A (zh) 一种箱体的框腔和框盖的连接装置
RU2631755C2 (ru) Рамная несу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с третьей продо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CN216101645U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换电站及储能站
CN213926927U (zh) 书画修复专用旋转活动木制墙面
CN210554255U (zh) 充电支架和车辆
CN202439674U (zh)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CN216663891U (zh) 一种施工用警示灯具
CN216426613U (zh) 一种桥梁维护用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