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1496U -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1496U
CN207271496U CN201721306684.3U CN201721306684U CN207271496U CN 207271496 U CN207271496 U CN 207271496U CN 201721306684 U CN201721306684 U CN 201721306684U CN 207271496 U CN207271496 U CN 207271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locking device
rotary components
shaft
rot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66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山
杨耀枝
姚方兴
熊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66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1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1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1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拱桥,传送链,设置在传送链上的搬运车,设置在两个拱桥之间供传送链穿过的通道,设置在拱桥一侧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推送装置;搬运车上沿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自锁装置、旋转组件和第二自锁装置;第一自锁装置和第二自锁装置均顶持旋转组件;当第一自锁装置与拱桥的顶部接触时,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旋转组件,旋转组件与推送装置接触,且可在与行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下旋转并下压第二自锁装置,第一自锁装置与拱桥的配合可以对旋转位进行定位,避免旋转组件错位;当推送装置脱离旋转组件时,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反向推动旋转组件,以使旋转组件静止时相对于初始时旋转预定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工件进行漆料喷涂时,多将工件安装在旋转机构上,工件的一面喷涂完成后,通过旋转机构旋转,以对工件的另一面进行喷涂。现有的旋转机构采用的是链条链轮的形式,即将一个用于放置工件并通过自身旋转带动工件旋转的旋转轴安装到链轮上,运行到将工件翻面的旋转位停止,气缸带动链条进而拨动链轮,从而完成固定角度的旋转,比如一些固定场合将工件的一面喷涂后,需要将工件旋转90°才能对另一面喷涂,那么旋转机构就需要提供90°的旋转角度,但是在旋转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由于链轮的运行精度不高,当链轮停止运动时,其停止位置会有一定偏移,即无法完全定位在旋转位,且链条链轮方式对链条和链轮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现实中无法完全达到要求的精度,最终导致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不精确,无法达到预定的角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精确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拱桥,传送链,设置在所述传送链上的搬运车,设置在两个拱桥之间供所述传送链穿过的通道,设置在所述拱桥一侧的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推送装置;所述搬运车上沿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自锁装置、旋转组件和第二自锁装置;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均顶持所述旋转组件;当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与所述拱桥的顶部接触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且可在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下旋转并下压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当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时,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反向推动所述旋转组件,以使所述旋转组件静止时相对于初始时旋转预定角度。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且顶部开口的套筒,沿竖直方向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套筒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的转轴,沿着所述转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载物架、用于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的拨叉组件,以及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以限制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的限位组件。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沿着所述转轴的圆周平均设置的四个拨叉;四个拨叉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初始时,所述四个拨叉中的一个拨叉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该拨叉用于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且所述平面位于该拨叉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之间。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可随所述转轴转动的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个滚动组件;所述底板为正方形且初始时所述底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均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滚动组件为4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沿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底板的连接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滚筒;所述滚筒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初始时其中两个滚筒与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可沿所述支架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支架之间并可与所述底板接触,另一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且其两端可分别与两个所述拱桥接触。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两侧的L型支撑架,限位轴以及配重块;所述L型支撑架包括相连接的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垂直部连接;所述配重块分别与两个水平部连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配重块之间;所述限位轴可与所述滚筒接触。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以及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可与所述旋转组件接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拨杆向所述行进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拨杆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与所述拱桥的顶部接触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且可在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下旋转并下压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当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时,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反向推动所述旋转组件,以使所述旋转组件静止时相对于初始时旋转预定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位于旋转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自锁装置、所述第二自锁装置与所述旋转组件初始时配合安装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自锁装置、所述第二自锁装置与所述旋转组件初始时配合安装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自锁装置、所述第二自锁装置与所述旋转组件初始时配合安装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组件初始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拱桥1,传送链,设置在所述传送链上的搬运车11,设置在两个拱桥1之间供所述传送链穿过的通道,设置在所述拱桥1一侧的机架2,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的推送装置;所述搬运车11上沿行进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依次设置有第一自锁装置、旋转组件和第二自锁装置;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均顶持所述旋转组件;当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与所述拱桥1的顶部接触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且可在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下旋转并下压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当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时,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反向推动所述旋转组件,以使所述旋转组件静止时相对于初始时旋转预定角度。
所述拱桥1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固定安装工件,所述搬运车11用于放置所述旋转组件,所述传送链用于传送所述搬运车11,将所述搬运车11从上一个工位传送至旋转位(旋转位是指需要将工件旋转预定角度的加工位,以便于后续对工件进行喷涂等加工方式),旋转完成后再将所述搬运车11传送至下一工位。未处于旋转位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分别沿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的方向,从所述旋转组件的两侧顶持所述旋转组件,防止在所述传送链传送过程中所述旋转组件由于颠簸而产生旋转位移。
所述拱桥1不仅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接触时使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不再对所述旋转组件限位,为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提供位移空间,还用于定位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位,即所述传送链将所述搬运车11传送至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与所述拱桥1的顶部接触时,便停止,此时所述推送装置刚好与所述旋转组件接触,并推动所述旋转组件旋转,最终才能在所述第二自锁装置与所述旋转组件的配合下使所述旋转组件转动预定角度。
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搬运车11上且顶部开口的套筒3,沿竖直方向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套筒3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套筒3转动的转轴31,沿着所述转轴3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载物架32、用于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的拨叉组件,以及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以限制所述转轴31的旋转角度的限位组件。
所述载物架32、所述拨叉组件均与所述转轴3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1与所述套筒3转动连接,当所述推送装置推动所述拨叉组件时,所述拨叉组件带动所述转轴31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载物架32旋转。所述限位组件、所述拨叉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自锁装置的配合来决定所述转轴31的旋转角度;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转轴3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1转动时,带动所述限位组件转动;不需要进行旋转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均与所述限位组件接触,限位所述限位组件不能旋转,从而避免所述转轴31旋转;当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限位组件时,所述限位组件可旋转,且所述限位组件旋转过程中一直与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并对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施力,使所述第二自锁装置产生位移以为所述限位组件的旋转提供位移空间;当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拨叉组件时,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第二自锁装置的推力消失,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将所述限位组件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所述限位组件,以带动所述转轴31回退一定角度,直至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回退至初始状态,并与所述限位组件接触,此时相对于初始时,所述限位组件旋转的角度为预定角度,所述转轴31带动所述载物架32旋转的角度也为预定角度。
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沿着所述转轴31的圆周平均设置的四个拨叉33;四个拨叉3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拨叉33为圆柱体,四个所述拨叉33中,其中两个拨叉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另外两个拨叉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四个所述拨叉33的中心轴线组成十字型,且十字型的中心交叉点位于所述转轴31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拨叉33的一端与所述转轴31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
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旋转组件在旋转位需要旋转的预定角度为90°,初始时,所述四个拨叉33中的一个拨叉与所述转轴31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60°;该拨叉用于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且所述平面位于该拨叉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之间。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31上并可随所述转轴31转动的底板34,以及沿所述底板34的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34上的若干个滚动组件;所述底板34为正方形且初始时所述底板34的其中两个侧边均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底板34的中心位于所述转轴31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滚动组件为4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34的四角;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沿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底板34的连接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滚筒35;所述滚筒35位于所述底板34的下方,且初始时其中两个滚筒与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底板34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底板34的下方并悬空,所述滚筒35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转轴31转动时带动所述底板34转动,所述连接轴随所述底板34一起旋转;所述滚筒35可相对于所述连接轴沿水平方向旋转。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搬运车11上的支架4,设置在所述支架4上并可沿所述支架4转动的转动件41;所述转动件41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转动件41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支架4之间并可与所述底板34接触,另一端与连杆42连接;所述连杆42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且其两端可分别与两个所述拱桥1接触。
较佳的,所述支架4为U型,其开口向下,所述支架4的两个内壁之间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转动件41,并将所述转动件41限位在所述支架4的两个侧壁之间;所述转动件41可绕所述连接件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41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架4与底板34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架4远离所述底板34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杆42。所述支架4上还设置有向远离所述钻转组件一侧延伸的两个支撑臂43,两个支撑臂43分别与所述支架4的两个侧壁连接,所述支撑臂43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且初始时,所述转动件41位于所述底板34与所述支架4之间的一端顶持所述底板34,所述连杆42置于所述支撑臂43上。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转动件41包括第一水平部411和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连接的倾斜部412,所述倾斜部412上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411的一端与所述连杆42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和所述倾斜部412均为扁平状,所述第一水平部411的上表面与所述倾斜部412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45°,所述第一水平部411的下表面与所述倾斜部412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25°,所述倾斜部412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向下倾斜。
两个所述拱桥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杆42的长度,使得当所述搬运车11运动至所述拱桥1处时,所述连杆42的两端均可与所述拱桥1接触,且伴随着所述搬运小车沿所述行进方向运动,所述连杆42沿着所述拱桥1滑动,所述连杆42的高度上升,当所述连杆42运动至所述拱桥1的顶部即所述拱桥1的最高处时,所述搬运车11达到旋转位,并停止运动,等待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操作。在所述连杆42沿着所述拱桥1上升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41的一端上升,则所述转动件41会绕着所述连接件转动,使其顶持所述底板34的一端下降并脱离所述底板34,为所述限位组件的旋转提供位移空间。
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套筒3的两侧的L型支撑架5,限位轴53以及配重块54;所述L型支撑架5包括相连接的水平部52和垂直部51;所述限位轴5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垂直部51连接;所述配重块54分别与两个水平部52连接;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套筒3与所述配重块54之间;所述限位轴53可与所述滚筒35接触。
两个所述L型支撑架5对称,所述垂直部51位于所述套筒3远离所述第一自锁装置的一侧;所述水平部52与所述垂直部51的底部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支架4远离所述底板34一侧;所述水平部52与所述套筒3转动连接,所述L型支撑架5转动时,所述垂直部51向下转动,所述水平部52远离所述垂直部51一端向上转动;所述配重块54位于两个水平部52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水平部52连接;所述水平部52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连杆42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水平部52;所述限位轴53位于两个垂直部5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垂直部51连接;初始时,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垂直部51位于所述底板34的下方,所述限位轴53与所述滚筒35接触,并顶持所述滚筒35,从而对所述限位组件限位,避免所述限位组件转动,从而避免当所述旋转组件不处于旋转位时产生旋转。
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时,所述转动件41顶持所述底板34,所述垂直部51保持竖直,所述水平部52保持竖直,所述限位轴53同时与两个滚筒接触;所述连杆42随所述传送链运动至所述拱桥1的最高处时所述传送链停止运作,所述转动件41上顶持所述底板34一端下降并脱离所述底板34,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拨叉33接触,此时所述推动装置沿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所述拨叉33,所述转轴31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底板34转动,与所述限位轴53接触的所述滚筒35边绕所述转轴31公转,边在所述限位轴53的推力下自转;由于所述底板34为正方形,当只有一个所述套筒3与所述限位轴53接触时,所述垂直部51在所述滚筒35的推动作用下下移,所述水平部52转动,所述配重块54翘起,所述限位轴53与所述套筒3之间的距离增大;在所述推送装置推送过程中,所述限位轴53从在初始时与两个滚筒接触,变为只与一个滚筒接触,再转变为与两个滚筒接触;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拨叉33之前,所述转轴31还会继续转动,即所述限位轴53转变为与一个滚筒接触,不过此时所述底板34的侧面与所述限位轴53之间的夹角并不大,当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拔叉,所述底板34失去所述转轴31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所述垂直部51复位,所述限位轴53上升,所述限位轴53与所述套筒3之间的距离减小,所述限位轴53复位过程中会沿与所述推送装置推动所述拨叉33旋转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下推动所述底板34,使所述底板34反向转动,直至两个滚筒与所述限位轴53接触,这样一来,初始时所述底板34上与所述限位轴53相邻的侧边旋转至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底板34相对于初始时旋转90°,则所述转轴31旋转90°,所述置物架旋转90°。
如图1所示,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的机架2,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的驱动装置,以及拨杆22;所述拨杆2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可与所述旋转组件接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拨杆22向所述行进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21,所述气缸21的活塞杆与所述拨杆22连接,所述拨杆22和所述气缸21依次沿着所述行进方向设置,当所述气缸21的活塞杆动作时,才能将所述拨杆22向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所述拨叉33。当所述连杆42与所述拱桥1的顶部接触时,所述拨杆22悬空一端可与一个拨叉接触。
所述机架2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拨杆22连接。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的导轨23,以及与所述导轨23卡合连接并可沿所述导轨23往复滑动的导向件24,所述导向件24与所述拨杆22连接;所述导轨23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
当所述转轴31转动90°,且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拨叉33后,所述传送链启动工作,继续沿着所述行进方向运动,所述连杆42从所述拱桥1的最高处运动至最低处并脱离所述拱桥1,所述转动件41复位并顶持所述底板34,此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重新对所述限位组件顶持限位,避免其转动,从而将所述转轴31固定在转动预定角度后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拱桥,传送链,设置在所述传送链上的搬运车,设置在两个拱桥之间供所述传送链穿过的通道,设置在所述拱桥一侧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推送装置;所述搬运车上沿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自锁装置、旋转组件和第二自锁装置;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均顶持所述旋转组件;当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与所述拱桥的顶部接触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且可在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下旋转并下压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当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时,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反向推动所述旋转组件,以使所述旋转组件静止时相对于初始时旋转预定角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拱桥,传送链,设置在所述传送链上的搬运车,设置在两个拱桥之间供所述传送链穿过的通道,设置在所述拱桥一侧的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推送装置;所述搬运车上沿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自锁装置、旋转组件和第二自锁装置;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均顶持所述旋转组件;当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与所述拱桥的顶部接触时,所述第一自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且可在与所述行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下旋转并下压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当所述推送装置脱离所述旋转组件时,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复位并反向推动所述旋转组件,以使所述旋转组件静止时相对于初始时旋转预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且顶部开口的套筒,沿竖直方向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套筒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的转轴,沿着所述转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载物架、用于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的拨叉组件,以及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和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以限制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的限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沿着所述转轴的圆周平均设置的四个拨叉;四个拨叉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初始时,所述四个拨叉中的一个拨叉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该拨叉用于与所述推送装置接触;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且所述平面位于该拨叉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可随所述转轴转动的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个滚动组件;所述底板为正方形且初始时所述底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均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为4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沿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底板的连接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滚筒;所述滚筒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初始时其中两个滚筒与所述第二自锁装置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可沿所述支架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支架之间并可与所述底板接触,另一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行进方向,且其两端可分别与两个所述拱桥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两侧的L型支撑架,限位轴以及配重块;所述L型支撑架包括相连接的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垂直部连接;所述配重块分别与两个水平部连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配重块之间;所述限位轴可与所述滚筒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行进方向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以及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可与所述旋转组件接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拨杆向所述行进方向的反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拨杆连接。
CN201721306684.3U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Active CN207271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6684.3U CN207271496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6684.3U CN207271496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1496U true CN207271496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6684.3U Active CN207271496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1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7717A (zh) * 2017-10-11 2018-01-05 深圳市柳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7717A (zh) * 2017-10-11 2018-01-05 深圳市柳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CN107537717B (zh) * 2017-10-11 2022-10-04 深圳市柳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259A (zh) 车架浸渍处理站
CN207271496U (zh)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CN206345374U (zh) 地面输送机
CN107934595B (zh) 一种单向上料型机器人装车系统
CN204873785U (zh) 旋转跟踪式灌装机灌装机构
CN208585707U (zh) 一种车身输送系统及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
CN206599233U (zh) 汽车饰件涂装输送线
CN206996928U (zh) 轮对喷涂系统
CN203728484U (zh) 工装板的提升装置
CN101462647A (zh) 半门式刮板取料机
CN107537717A (zh) 一种旋转角度可控的旋转机构
CN206654453U (zh) 连续式循环升降机
CN106865117A (zh) 连续式循环升降机
CN205771629U (zh) 转运平车设备
CN211172947U (zh) 一种抹灰机器人检测装置
CN110356795B (zh) 一种物料转运系统
CN211109640U (zh) 一种用于铸管喷锌加工中的上下料机构
JPH1135112A (ja) 棚入れ装置、搬送物を棚に収容する棚入れ方法及び棚入れ装置において受取コンベアを受け取り高さに設定する方法
CN207497982U (zh) 换撬区的移行顶升装置
CN103552824B (zh) 一种用于传输板状构件的延伸平台
CN205802394U (zh) 多方向运输平台
CN220264139U (zh) 一种易于调整的台车式输送机
CN211732971U (zh) 一种铜板传输翻转设备
CN220238976U (zh) 一种粉末喷涂装置
CN207046346U (zh) 一种工件旋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