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5224U -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5224U
CN207205224U CN201721277219.1U CN201721277219U CN207205224U CN 207205224 U CN207205224 U CN 207205224U CN 201721277219 U CN201721277219 U CN 201721277219U CN 207205224 U CN207205224 U CN 207205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quetting
groove
projected parts
strip projected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72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增未
王洪
刘士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7212772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5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5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5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块及模具组件,涉及压铸模具的技术领域,所述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形成排气通道;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排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扰流槽与扰流凸起用于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Description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进行压铸铸造时,如果模具内部残存的空气或由于离型剂等而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卷入到熔融金属内部,那么将发生气泡等缺陷。当机械加工该铸造品时,由于气密性不良会产生泄露,并且在切削面上容易产生气孔等。为了解决这些缺点,有必要使用冷却排气口。该冷却排气口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在成型时型腔内的空气或气体通过该冷却排气口向模具的外部排出,并且在流入型腔内的铝等熔融金属向模具外部流出之前,该冷却排气口使铝等固化。由此,能够得到所述空气或气体基本上全部排出且没有气孔的优良的成型品。
工业生产上,搓板式的排气装置较为常见,一般能满足模具的使用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是这种排气装置的排气量大小取决于排气板的大小,只有足够大的排气板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排气量。这就对整体的铸件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面积的搓板排气板安装排气板的模框需要增大;另一方面,压铸过程的铸造压力产生的涨模力也会增大,需要更大的锁模力,当涨模力低于锁模力时,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才不会再模具的分型面上造成铝液的飞溅,会影响铸件的质量和给操作人员的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块及模具组件,以缓解了现有的排气装置排气量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排气通道;
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
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所述扰流槽与扰流凸起用于增大合金液在排气通道内的行程;
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错位;
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用于与动模和定模固定,防止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发生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包括脱模孔,所述脱模孔内设置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用于将固化的铸件原料顶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包括推出机构,用于将所述脱模杆推出所述脱模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推出机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脱模孔连通;
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复位杆、推板、弹簧和中心杆,所述复位杆和脱模杆固定于所述推板的正面,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板的背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面,所述弹簧用于推动所述推板,以使所述脱膜杆伸出所述脱模孔;所述中心杆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垂直贯穿所述推板,以使所述推板沿所述中心杆滑动;
所述第一压块包括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两侧,所述复位杆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压紧时,推动所述推板向内运动,以使所述脱模杆缩回所述脱模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杆内设置有第一喷气通道,用于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喷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脱模杆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向所述推板所在方向倾斜;
所述脱模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对应的挡风槽,所述挡风槽的开口方向朝所述第一出气口,以使所述第一出气口内喷出的气体进入到所述挡风槽内,用于将所述脱模杆顶出所述脱模孔。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杆包括杆部与帽体,所述杆部朝向帽体的一端为向所述帽体一侧凸起的第一圆锥面,帽体朝向所述杆部的一端为朝背离所述杆部方向凸起的第二圆锥面,且所述杆部与帽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杆部的第一圆锥面上设置有导气口,以使气体从所述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之间的间隙向周围吹出。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杆的端部设置有止挡结构,所述复位杆向所述止挡结构的投影落在所述止挡结构上;所述复位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止挡结构对应的止挡槽,用于防止所述复位杆的端部缩入所述复位孔的开口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杆内设置有第二喷气通道,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包括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止挡结构朝向所述推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沿竖直方向向外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传导冷却液,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之间的铸件原料更快速的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所述弯曲通道用于增加与所述排气通道的换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组件,包括上述的排气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沿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申请中的条状凸起包括弧形部,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为了防止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结合时发生错位,导致条状凸起与凹槽部分贴在一起,而另外部分间隙又较大。影响排气。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块结合后,可以使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正好对齐结合,从而可以使条状凸起与凹槽正好配合形成排气通道。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用于与夹具固定,夹具带动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防止在排气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发生相对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组件,包括上述的排气块。所述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沿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申请中的条状凸起包括弧形部,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为了防止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结合时发生错位,导致条状凸起与凹槽部分贴在一起,而另外部分间隙又较大。影响排气。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块结合后,可以使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正好对齐结合,从而可以使条状凸起与凹槽正好配合形成排气通道。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用于与夹具固定,夹具带动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防止在排气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发生相对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脱模孔位置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冷却通道俯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第一压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一种第一压块一种状态左视方向的横截图;
图7为图6中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一种第一压块另一种状态左视方向的横截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排气块的另一种第一压块左视方向的横截图;
图10为图9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排气块的第一压块左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排气块的冷却通道俯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排气块的冷却通道俯视方向的截面图。
图标:100-第一压块;110-条状凸起;120-扰流槽;130-弧形部; 200-第二压块;210-凹槽;300-冷却通道;310-弯曲通道;410-脱模杆;411-帽体;412-导气口;420-脱模孔;421-挡风槽;510-复位杆; 511-止挡结构;512-止挡槽;513-第二喷气通道;520-推板;530-弹簧;540-第一出气口;600-定位块;700-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块,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100和第二压块200,沿所述第一压块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100 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110,所述第二压块200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110对应的凹槽210,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110与凹槽21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沿条状凸起110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110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130,所述弧形部130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申请中的条状凸起110包括弧形部130,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沿所述条状凸起110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1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120,所述凹槽2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120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 120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120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如图4所示,为了加快铸件原料的凝固速度,铸件原料可以为铝液,所述第一压块100内设置有冷却通道300,所述冷却通道300用于传导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为水,水不断的流过冷却通道300对第一压块100进行降温,从而吸收铝液热量,进一步确保铝液不会飞溅出模具外。
弧形部130可以为多个,多个向下弯曲的弧形部130可以使条状凸起110的表面形成褶皱状,从而增加了条状凸起110的上表面积,在压块的宽度一定的情况下能增加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从而增加了排气块型腔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
为了防止第一压块100和第二压块200结合时发生错位,导致条状凸起110与凹槽210部分贴在一起,而另外部分间隙又较大。影响排气。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600,所述第二压块 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600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块600结合后,可以使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正好对齐结合,从而可以使条状凸起110与凹槽210正好配合形成均匀的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700,其用于与模具的动模和定模分别定位固定,防止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排气块结构在模具上发生移动。
如图5所示,优选的,开模后,需要对凝固在第一压块100上的铝片进行清理,但是因为铝片紧贴在第一压块100上,不容易剥落。所述第一压块100包括脱模孔420,所述脱模孔420内设置有脱模杆 410,所述脱模杆410用于将凝固的铸件原料顶起。
脱模孔420可以为通孔,穿过通孔的脱模杆410可以将覆盖在第一压块100上的铝膜顶出。
如图6-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块100可以包括推出机构,用于将所述脱模杆410推出所述脱模孔420,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推出机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脱模孔420连通。所述推出机构可以包括复位杆510、推板520、弹簧530和中心杆,复位杆510 和脱模杆41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复位杆510和脱模杆410固定在所述推板520的正面,脱模杆410可以主要位于第一压块100的前端,所述弹簧530两端分别顶住所述推板520的背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弹簧530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的弹簧530用于推动所述推板520,可以使所述脱模杆410伸出所述脱模孔420,从而将铝片推起。所述中心杆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垂直贯穿所述推板520,可以使所述推板520沿所述中心杆滑动,防止推板520发生倾斜。所述第一压块 100包括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左右两侧,当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压紧时,复位杆510被压进复位孔内,从而推动所述推板520向内运动,从而压缩弹簧530,可以使所述脱膜杆410缩回所述脱模孔420内,准备完成下一次的脱模,脱模杆410的伸出与缩回都是完全自动的。
需要说明的,为了能清楚的查看脱模杆410与脱模孔420的结构,图6-8中,脱模杆410与脱模孔42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而实际中二者是紧贴的。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杆41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喷气通道,第一喷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喷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540 位于所述脱模杆410的上部的侧壁上,当脱模杆410需要顶出脱模孔 420时,可以向侧面的挡风槽421进行喷气,因为相互作用力可以将脱模杆410顶出脱模孔420。所述第一出气口540的开口向所述推板 520所在方向倾斜,当铝片与第一压块100的结合力太大时,单纯依靠弹簧530的弹力可能不足以将铝片推出,因为气体向挡风槽421 内喷气,可以将脱模杆410顶出脱模孔420,进一步的推动铝片。当第一出气口540脱离了脱模孔420后,可以向第一压块100的表面进行喷气,将第一压块100表面的金属碎渣吹飞,防止碎渣堆积堵塞排气通道,所以该结构不仅可以清理铝渣,还可以提升推动力,使铝膜脱离第一压块100表面,一举两得。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脱模杆410可以包括杆部与帽体411,所述杆部朝向帽体411的一端为向所述帽体411一侧凸起的第一圆锥面,帽体411朝向所述杆部的一端为朝背离所述杆部方向凸起的第二圆锥面,且所述杆部与帽体411之间存在间隙,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杆部的第一圆锥面上设置有导气口412,气体从导气口412喷出后,进入到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形成的环形出风结构内,可以使气体从所述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之间的间隙向周围吹出,这时,气体朝四周吹去,可以增加吹出的覆盖的面积,从而增加清理的效果。
所述复位杆510的端部可以设置有止挡结构511,所述复位杆510 向所述止挡结构511的投影落在所述止挡结构511上,也就是说,当止挡结构511为圆柱形时,止挡结构511的直径大于复位杆510的直径。所述复位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止挡结构511对应的止挡槽 512,用于防止所述复位杆510的端部缩入所述复位孔的开口以下,通过限制复位杆510的运动,可以防止复位杆510过度缩入第一压块 100内。因为复位杆510、推板520和脱模杆410三者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所以一旦复位杆510的端部粘上一些金属碎渣,当第二压块200下压时导致,复位杆510将过度缩入复位孔中,将间接导致脱模杆410也过度缩入脱模孔420中,这样铝液将会流入到脱模孔420 中,铝液凝固后与脱模孔420的内壁产生较大的粘附力,将堵塞脱模杆410,影响脱模杆410的顺利弹出,所以通过限制复位杆510的位置,可以使脱模杆410的上端面与第一压块100的表面平齐。
所述复位杆510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喷气通道513,所述第二喷气通道513包括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止挡结构511朝向所述推板52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沿竖直方向向外倾斜。一方面,第二出气口喷出气体,也可以增加脱模杆410对铝膜的推力,另一方面,对第一压块100表面进行清理的时候,可能将金属碎屑吹入到止挡槽512内,当止挡结构511进入到止挡槽512时,二者表面将无法完全贴合,所以需要对止挡槽512进行清理,而第二喷气口的作用就是将止挡槽512内的杂质吹离。同时,第二喷气口还可以将第一压块100上与第二压块200结合的面清理干净,防止二者的接合面无法完全贴合,从而避免造成压铸过程中逐渐出现变大变厚的“飞边”,进一步的使排气块结构无法贴合。
实施例2
如图11-图1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冷却通道 300的布置面积,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所述冷却通道300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100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130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310,所述弯曲通道310夹设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进液通道上包括多个与弯曲通道310连通的出液口,从而可以使进入到进液通道的冷却液快速的进入到弯曲通道310内,每一个弯曲通道310均与条状凸起110对应,从而可以使铝液快速凝固。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1和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冷却通道300 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100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130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310,为了增加冷却液的使用效率,所述多个弯曲通道310依次连通,形成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的进水口与进液通道连通,中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与上述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该结构没有支路,只有一条通道,增加了冷却液的流动路程,从而可以充分吸收铝液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组件,包括上述的排气块,排气块包括第一压块100和第二压块200,沿所述第一压块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110,所述第二压块200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110对应的凹槽210,所述第一压块100与第二压块200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110与凹槽21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排气块长度方向形成排气通道。沿条状凸起110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110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130,所述弧形部130 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100的上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搓板式的排气块,因为本申请中的凸起包括弧形部130,所以排气通道的有效宽度增加了,从而在不改变排气块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气的面积,从而加大了排气的效率,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涨模力,几乎不会对模具的安装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沿所述条状凸起110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1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120,所述凹槽210 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120对应的扰流凸起,当合金液经过扰流槽120与扰流凸起所在位置时,扰流槽120的波折结构会使合金液在前进方向反复翻转,能增大合金液在压块上的行程,使合金液有充足的时间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防止压射过程中出现排气块处喷铝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气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条状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扣合后,所述条状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排气通道;
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用于增加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面积,提高排气效率;
沿所述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所述条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槽,所述凹槽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扰流槽对应的扰流凸起,所述扰流槽与扰流凸起用于增大合金液在排气通道内的行程;
所述第一压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错位;
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槽,用于与动模和定模固定,防止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发生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包括脱模孔,所述脱模孔内设置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用于将固化的铸件原料顶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包括推出机构,用于将所述脱模杆推出所述脱模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推出机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脱模孔连通;
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复位杆、推板、弹簧和中心杆,所述复位杆和脱模杆固定于所述推板的正面,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板的背面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面,所述弹簧用于推动所述推板,以使所述脱模杆伸出所述脱模孔;所述中心杆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垂直贯穿所述推板,以使所述推板沿所述中心杆滑动;
所述第一压块包括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两侧,所述复位杆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压紧时,推动所述推板向内运动,以使所述脱模杆缩回所述脱模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杆内设置有第一喷气通道,用于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一喷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脱模杆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向所述推板所在方向倾斜;
所述脱模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对应的挡风槽,所述挡风槽的开口方向朝所述第一出气口,以使所述第一出气口内喷出的气体进入到所述挡风槽内,用于将所述脱模杆顶出所述脱模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杆包括杆部与帽体,所述杆部朝向帽体的一端为向所述帽体一侧凸起的第一圆锥面,帽体朝向所述杆部的一端为朝背离所述杆部方向凸起的第二圆锥面,且所述杆部与帽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杆部的第一圆锥面上设置有导气口,以使气体从所述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之间的间隙向周围吹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的端部设置有止挡结构,所述复位杆向所述止挡结构的投影落在所述止挡结构上;所述复位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止挡结构对应的止挡槽,用于防止所述复位杆的端部缩入所述复位孔的开口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内设置有第二喷气通道,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包括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止挡结构朝向所述推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沿竖直方向向外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传导冷却液,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之间的铸件原料更快速的散失热量并冷却凝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压块长度方向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弧形部对应的多个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所述弯曲通道用于增加与所述排气通道的换热面积。
10.一种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气块。
CN201721277219.1U 2017-09-30 2017-09-30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Active CN207205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7219.1U CN207205224U (zh) 2017-09-30 2017-09-30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7219.1U CN207205224U (zh) 2017-09-30 2017-09-30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5224U true CN207205224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20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7219.1U Active CN207205224U (zh) 2017-09-30 2017-09-30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52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1385A (zh) * 2022-05-10 2022-08-09 珠海嵘泰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排气方法及排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1385A (zh) * 2022-05-10 2022-08-09 珠海嵘泰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排气方法及排气装置
CN114871385B (zh) * 2022-05-10 2024-01-02 珠海嵘泰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排气方法及排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04823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塑胶注塑模具
CN207205224U (zh)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CN207547573U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N107486547B (zh)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CN209261664U (zh) 一种离心式汽车进风处理装置
CN207577389U (zh) 排气块及模具组件
CN107457385B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N205341844U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圆铸锭模
CN212019319U (zh) 一种水泵法兰铸件浇铸模具的浇道结构
CN210851151U (zh) 一种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
CN103737757B (zh) 新型汽车模具
CN207857814U (zh) 一种用于模具的防跑铝排气道结构
CN208712669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08099251U (zh) 一种精确定位模具
CN209174879U (zh) 一种用于轮毂模具的侧模水冷结构
CN206748956U (zh) 便于产品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8083917U (zh) 一种碳素制品用便于下料的成型装置
CN210415415U (zh) 一种注塑机用下料口冷却装置
CN215203334U (zh) 一种注塑模具高效冷却装置
CN214349444U (zh) 一种压缩机螺杆铸造模具
CN214557323U (zh) 一种铸造加工用具有伸缩喷头的冷却装置
CN212551698U (zh) 用于铝棒加工后的快速冷却装置
CN107471603A (zh) 一种塑料材料成型冷却引流槽
CN211679967U (zh) 一种新型低压铸造模具分水器与分流锥组合结构
CN210679332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