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77842U -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 Google Patents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77842U
CN207177842U CN201720985075.9U CN201720985075U CN207177842U CN 207177842 U CN207177842 U CN 207177842U CN 201720985075 U CN201720985075 U CN 201720985075U CN 207177842 U CN207177842 U CN 207177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cylinder
liquid
oil pipe
retracting devic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50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新忠
肖新初
卢延生
赵向红
赵永峰
逯志刚
杨树章
郭晓东
胡恒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50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77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77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77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其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回收筒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油井连通,油管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回收筒以及连接管回流至油井内。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泄油器失效后油管内的液体无法回流至油井内的问题。

Description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背景技术
井下作业作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增产增注的一项必要技术措施。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水,对作业场所和现场设施造成污染,威胁着现场操作员工的人身健康。为解决修井作业起管柱造成的污染,在起管柱(油管)之前,先通过投棒打开泄油器,此时,管柱内的原油及污水能够通过泄油孔卸出,原油、污水排放在井筒内。上述结构虽然可大量减少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污染物,防治污染设备及井场周边环境。但是,由于在抽油井生产时,抽油杆可能会产生偏磨或断脱现象,因此无法投棒,导致泄油器打不开。一旦上述现象发生现场操作员工还需要像现有技术中一样将油管上提至井口进行卸扣。当卸扣完成时,油管内的液体在液柱压差的作用下从油管下端瞬间倾泻、飞溅,造成现场操作员工的身体和施工场地被严重污染,导致施工场地湿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泄油器失效后油管内的液体无法回流至油井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回收筒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油井连通,油管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回收筒以及连接管回流至油井内。
进一步地,回收筒包括:筒体段以及设置在筒体段端部的导流段,筒体段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连接管的第一端设置在筒体段上并与容纳空间连通,油管内的液体在导流段的导流作用下流入容纳空间内后,从连接管流出。
进一步地,导流段的内表面为锥面,导流段的内表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
进一步地,回收装置还包括:导流装置,与回收筒连通,导流装置围设在油管的周向外侧,当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液体通过导流装置流入回收筒内,当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回收筒的上方时,油管内的液体能够直接流入回收筒内。
进一步地,导流装置为环形导流盘。
进一步地,环形导流盘的外环的侧壁上具有导流盘开口,回收筒上具有回收筒开口,导流盘开口与回收筒开口相对设置,油管内的液体先后通过导流盘开口以及回收筒开口后流入回收筒内。
进一步地,连接管为软管。
进一步地,回收筒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油管内的液体经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后流入连接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井,包括:套管,套管的端部设置有井口套管阀门;油管,位于套管内,油井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的连接管的第二端通过井口套管阀门与套管连通,回收装置为上述的回收装置。
进一步地,油井还包括:防喷器,设置在套管的端部,防喷器上设置有防砸盘,防砸盘上设置有避让油管的避让孔,回收装置还包括: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围设在防砸盘的周向外侧,导流装置与回收筒连通,当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液体通过导流装置流入回收筒内,当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回收筒的上方时,油管内的液体能够直接流入回收筒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以及与回收筒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油井连通,当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会落入回收筒内。进入回收筒内的液体将会通过连接管回流至油井内。因此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上述结构使得油管内的液体能够顺利回收至油井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泄油器失效后油管内的液体无法回流至油井内的问题,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进而使得施工现场更加安全,改善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条件,实现了修井作业安全、清洁生产的目的。第二,由于油管不断地从油井内取出,因此油井内液位会下降,压井液柱压力也会随着液位的下降而下降。一旦油井内的液柱压力低于地产压力时,可能会造成井喷现象。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油管内的液体能够回流至油井内,从而补充因上提油管所造成的压井液的损失,保证平衡压井的压力。第三,当回流至油井内的油管内的液体不足以补充压井液的损失时,需要人工向油井内加注压井液以平衡压井的压力。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需要人工加注的压井液的需要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现场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此外,还能够提高井内液柱压力,满足修井作业井控和安全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收装置的实施例的回收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回收装置的回收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井的回收装置与防喷器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回收筒;11、筒体段;12、导流段;121、回收筒开口;20、连接管;20a、第一端;20b、第二端;30、导流装置;31、导流盘开口;40、过滤装置;50、井口套管阀门;60、防喷器;61、防砸盘;611、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10以及连接管20。其中,连接管20的第一端20a与回收筒10连通,连接管20的第二端20b与油井连通,油管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回收筒10以及连接管20回流至油井内。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筒10以及与回收筒10连接的连接管20,连接管20的第二端20b与油井连通,当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会落入回收筒10内。进入回收筒10内的液体将会通过连接管20回流至油井内。因此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上述结构使得油管内的液体能够顺利回收至油井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泄油器失效后油管内的液体无法回流至油井内的问题,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进而使得施工现场更加安全,改善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条件,实现了修井作业安全、清洁生产的目的。第二,由于油管不断地从油井内取出,因此油井内液位会下降,压井液柱压力也会随着液位的下降而下降。一旦油井内的液柱压力低于地产压力时,可能会造成井喷现象。因此,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油管内的液体能够回流至油井内,从而补充因上提油管所造成的压井液的损失,保证平衡压井的压力。第三,当回流至油井内的油管内的液体不足以补充压井液的损失时,需要人工向油井内加注压井液以平衡压井的压力。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需要人工加注的压井液的需要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现场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此外,还能够提高井内液柱压力,满足修井作业井控和安全要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回收筒10包括:筒体段11以及设置在筒体段11端部的导流段12,筒体段1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连接管20的第一端20a设置在筒体段11上并与容纳空间连通,油管内的液体在导流段12的导流作用下流入容纳空间内后,从连接管20流出。上述结构使得油管内的液体能够被顺利导入至容纳空间内并最终流入油井内,从而避免油管内的液体污染施工现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回流至油井内的油管内的液体不足以补充压井液的损失时,现场操作员工将压井液直接倒入回收筒10内即完成了油井内的压井液的补充。
还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压井液灌入口较小,因此现场操作员工灌入压井液需要的时间较长,使得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压井液很容易溢出。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回收筒10的直径大于压井液灌入口的尺寸,因此补充同样量的压井液的时间能够被大大缩短,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段12的内表面为锥面,导流段12的内表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上述结构使得导流段12的开口处的直径较大,使得从油管下端瞬间倾泻、飞溅的液体能够尽可能多地通过导流段12被引入筒体段11内。从而进一步减少施工场地被污染的程度,保持施工场地的干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段12呈喇叭口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油管由多根小油管组成,相邻的两根小油管之间通过连接扣连接。在拆卸油管时,需要先将位于最顶部的小油管向上提直至位于最顶部的小油管的底部从井口提出,然后通过其他部件将下一根小油管固定住以防止油管下落,然后进行卸扣作业。当卸扣完成后,位于最顶部的小油管内的液体会瞬间倾泻下来,由于小油管与回收筒1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因此还是会有部分液体倾泻至地面上,导致施工场地被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回收装置还包括导流装置30。导流装置30与回收筒10连通,导流装置30围设在油管的周向外侧,当卸扣时,从小油管内泄出的液体将直接流入导流装置30内,而后从导流装置30流入回收筒10内。接着被卸下的小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快速移动至回收筒10的上方,使得小油管内剩余的液体能够直接流入回收筒10内。上述结构使得小油管向着回收筒10移动过程中所泄出的液体也能够被回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进而使得施工现场更加安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油管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快速移动至回收筒10的上方的。上述的外力可以是有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加,也可以通过某些驱动装置提供。为了进一步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可以使用驱动装置以及自动卸扣装置。工作人员可先通过自动卸扣装置进行卸扣,然后再控制驱动装置,使得驱动装置驱动小油管向回收筒10的上方移动。在上述操作的整个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都可以远离油管,避免从油管飞溅出的污染液体溅到施工人员的身上,从而保证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而外力的提供可以是通过现场的施工人员提供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装置30为环形导流盘。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导流盘的外环的侧壁上具有导流盘开口31,回收筒10上具有回收筒开口121,导流盘开口31与回收筒10开口相对设置,油管内的液体先后通过导流盘开口31以及回收筒开口121后流入回收筒10内。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导流盘的底面可以为倾斜面,其中导流盘开口31处的环形导流盘的底面为最低点。上述结构使得环形导流盘不会存留液体,尽量避免环形导流盘被液体腐蚀,提高环形导流盘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0为软管。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由于油管内的液体包括洗井使用的洗井液以及油液,因此油管内的液体的杂质较多。为了降低液体内的杂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回收筒10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0,油管内的液体经过过滤装置40进行过滤后流入连接管20内。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油井,根据本申请的油井的实施例包括:套管、油管以及回收装置。其中,套管的端部设置有井口套管阀门50。油管位于套管内。回收装置的连接管20的第二端20b通过井口套管阀门50与套管连通,回收装置为上述的回收装置。由于上述回收装置具有降低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油井也具有上述优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井口套管阀门50处于常开状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油井还包括防喷器60。防喷器60设置在套管的端部,防喷器60上设置有防砸盘61,防砸盘61上设置有避让油管的避让孔611,回收装置还包括:导流装置30,导流装置30围设在防砸盘61的周向外侧,导流装置30与回收筒10连通,当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液体通过导流装置30流入回收筒10内,当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回收筒10的上方时,油管内的液体能够直接流入回收筒10内。上述防喷器设置在套管的端部(出口处),并且能够防止井喷。此外,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因油管提出后压井液面降低,平衡压井压力失衡,造成井喷。按照井控设计要求,每上提10根小油管要往油井内灌注压井液0.12方、以平衡压井压力。在未安装回收装置时,灌注压井液时要向防喷器内灌液,又由于防喷器孔径较小,因此灌液时速度较慢,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使用该回收装置后,每上提10根油管后直接往回收筒10内灌液即可,灌液速度快,操作简便,能够满足修井作业井控和安全要求,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隐患,同时易于推广。其中,防喷器孔径指的就是上述压井液灌入口的直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收筒(10);
连接管(20),所述连接管(20)的第一端(20a)与所述回收筒(10)连通,所述连接管(20)的第二端(20b)与油井连通,油管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回收筒(10)以及所述连接管(20)回流至所述油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筒(10)包括:筒体段(11)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段(11)端部的导流段(12),所述筒体段(1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管(20)的第一端(20a)设置在所述筒体段(11)上并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油管内的液体在所述导流段(12)的导流作用下流入所述容纳空间内后,从所述连接管(20)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12)的内表面为锥面,所述导流段(12)的内表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
导流装置(30),与所述回收筒(10)连通,所述导流装置(30)围设在所述油管的周向外侧,当所述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所述液体通过所述导流装置(30)流入所述回收筒(10)内,当所述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回收筒(10)的上方时,所述油管内的液体能够直接流入所述回收筒(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30)为环形导流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盘的外环的侧壁上具有导流盘开口(31),所述回收筒(10)上具有回收筒开口(121),所述导流盘开口(31)与所述回收筒(10)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油管内的液体先后通过所述导流盘开口(31)以及所述回收筒开口(121)后流入所述回收筒(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0)为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筒(10)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0),所述油管内的液体经过所述过滤装置(40)进行过滤后流入所述连接管(20)内。
9.一种油井,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的端部设置有井口套管阀门(50);
油管,位于所述套管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还包括:
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的连接管(20)的第二端(20b)通过所述井口套管阀门(50)与所述套管连通,所述回收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还包括:
防喷器(60),设置在所述套管的端部,所述防喷器(60)上设置有防砸盘(61),所述防砸盘(61)上设置有避让所述油管的避让孔(611),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导流装置(30),所述导流装置(30)围设在所述防砸盘(61)的周向外侧,所述导流装置(30)与所述回收筒(10)连通,当所述油管内的液体流出时,所述液体通过所述导流装置(30)流入所述回收筒(10)内,当所述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回收筒(10)的上方时,所述油管内的液体能够直接流入所述回收筒(10)内。
CN201720985075.9U 2017-08-08 2017-08-08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Active CN207177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5075.9U CN207177842U (zh) 2017-08-08 2017-08-08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5075.9U CN207177842U (zh) 2017-08-08 2017-08-08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77842U true CN207177842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4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5075.9U Active CN207177842U (zh) 2017-08-08 2017-08-08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77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2383A (zh) * 2020-11-30 2021-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管提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2383A (zh) * 2020-11-30 2021-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管提液装置
CN112412383B (zh) * 2020-11-30 2022-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管提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707B (zh) 井下循环开关阀
CN207177842U (zh) 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油井
CN107676051A (zh) 一种煤层气井环空增压捞煤粉装置及方法
CN206554877U (zh) 一种用于分注井的洗井泄压装置
CN206129237U (zh) 一体式通刮器
CN105399227B (zh) 一种气田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9603919U (zh) 不停泵负压冲砂井口自封装置
CN204532255U (zh) 地面液压开启式井下泄油装置
CN208950557U (zh) 一种油井防倒灌管柱
CN106677727A (zh) 连续负压冲砂装置及其系统
CN201433747Y (zh) 油气井藤管装置
CN106801588A (zh) 承压水地层钻孔施工半封闭泥浆保压循环工艺
CN201180521Y (zh) 一种用于水平井捞砂的系统
CN206554888U (zh) 油管内单管柱正循环喷射泵机组采油装置
CN208934658U (zh) 井下生产兼反洗双功能阀
CN211924146U (zh) 一种用于高碳蜡采油井的井筒降粘装置
CN209083239U (zh) 用于顶驱装置的钻井液灌注和循环作业装置及顶驱装置
CN204113205U (zh) 合页式可循环堵塞器
CN106437584A (zh) 一种负压连续捞砂装置
CN202560181U (zh) 一种管柱沉砂器
CN204703850U (zh) 无污染洗井装置
CN106437645A (zh) 分层注水井自动换向配水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5277368U (zh) 多功能油管浮箍
CN206600153U (zh) 一种伸缩式连续冲砂装置
CN219864956U (zh) 一种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排液采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