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0062U -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60062U
CN207160062U CN201721004930.XU CN201721004930U CN207160062U CN 207160062 U CN207160062 U CN 207160062U CN 201721004930 U CN201721004930 U CN 201721004930U CN 207160062 U CN207160062 U CN 207160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l
connector
minus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49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燕
史海欧
王晓娜
梁锋
苏锦峰
麦家儿
孙菁
翟利华
王建
杨德春
朱能文
赖鹏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049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60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60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60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包括连续墙、负一层侧墙、负二层侧墙、结构底板、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挡板、预埋板接驳器和预埋钢筋;两个连续墙之间设置结构底板;负一层侧墙、负二层侧墙紧贴连续墙设置,负一层侧墙位于负二层侧墙的上部;第一道支撑位于两个负一层侧墙的顶部,第二道支撑位于负一层侧墙和负二层侧墙之间;挡板设置于连续墙的顶部;预埋板接驳器、预埋钢筋均设置于连续墙内,预埋板接驳器紧贴连续墙与负二层侧墙连接的端部,预埋板接驳器连接预埋钢筋。本实用新型的可减少建筑垃圾,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可以减少主体结构的砼用量,节约费用缩短工期,提前开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站点、地面客流的集散点,联系着地面与地下的客运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地铁车站,当车站站台宽度超过9m时,一般采用单柱两垮或者双柱三跨结构,结构上采用梁、板、柱结构。由于有柱车站存在着如下劣势:
1)站厅公共区的楼扶梯组合受柱跨影响,布置不灵活;
2)站台层上下车人流被柱子打断、隔阻;
3)站厅站台视野通透被柱子遮挡,不利于乘客规划自我流线;
4)在车站总宽度相同的情况下,有柱车站侧站台宽度较无柱车站少约0.5m;
5)有柱车站存在着下反顶纵梁,不利于综合管线敷设。
由于有柱车站存在着上述缺点,无柱大跨车站显的越来越重要,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国内无柱车站多是9m站台以内的车站,结构上多采用变截面板方案或者密肋梁方案。现有的技术方案一般是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分开的,围护结构不兼做主体结构,在施工主体结构过程中是需要拆除的,这样会造成砼的浪费和浪费工期,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围护结构(即连续墙)的支撑独立于车站的主体结构,在施工主体结构时需要对围护支撑拆除处理,即耽误工期,又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解决了在施工主体结构过程中围护结构需要拆除的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包括至少一连续墙、负一层侧墙、负二层侧墙、结构底板、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挡板、预埋板接驳器和与预埋板接驳器连接的预埋钢筋;两个所述连续墙之间设置所述结构底板,所述结构底板设置于两个连续墙的下部;所述负一层侧墙、所述负二层侧墙紧贴连续墙设置,负一层侧墙位于负二层侧墙的上部,负二层侧墙的底边与结构底板的顶边齐平;所述第一道支撑位于两个负一层侧墙的顶部,所述第二道支撑位于负一层侧墙和负二层侧墙之间;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连续墙的顶部;所述预埋板接驳器、所述预埋钢筋均设置于所述连续墙内,预埋板接驳器的一端紧贴连续墙与负二层侧墙连接的端部,预埋板接驳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预埋钢筋。
更优地,还包括腰梁、中板接驳器、第一侧墙接驳器和钢筋,所述腰梁设置于负二层侧墙与第二道支撑的连接处,所述中板接驳器、所述第一侧墙接驳器均连接所述钢筋,中板接驳器、第一侧墙接驳器、钢筋均设置于腰梁内。
更优地,所述中板接驳器的外边缘紧贴第二道支撑的外边缘设置。
更优地,所述第一侧墙接驳器的下边缘紧贴负二层侧墙的上边缘设置。
更优地,还包括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和与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相连的预埋板钢筋;所述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所述预埋板钢筋均设置于连续墙内,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的一端紧贴腰梁的外边缘设置,另一端连接预埋板钢筋。
更优地,还包括冠梁、连接钢筋、顶板接驳器和第二侧墙接驳器,所述冠梁设置于第一道支撑与连续墙的连接处,所述顶板接驳器、所述第二侧墙接驳器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钢筋,顶板接驳器、第二侧墙接驳器和连接钢筋均设置于所述冠梁内。
更优地,所述顶板接驳器靠近所述第一道支撑设置,且顶板接驳器的外边缘与第一道支撑的外边缘齐平。
更优地,还包括腋角,所述腋角设置于所述负一层侧墙与所述第一道支撑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站支撑结构全部采用砼支撑,有利于基坑安全;不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拆除,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可以减少主体结构的砼用量,节约费用;由于无需对支撑结构进行拆除,可以缩短工期,提前开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车站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钢筋,因而无需再另外设置压顶梁,节约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的俯视图。
其中:
1-连续墙、2-负一层侧墙、3-负二层侧墙、4-结构底板、5-第一道支撑、6-第二道支撑、7-挡板、8-预埋板接驳器、9-预埋钢筋、10-腰梁、11-中板接驳器、12-第一侧墙接驳器、13-钢筋、14-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15-预埋板钢筋、16-冠梁、17-连接钢筋、18-顶板接驳器、19-第二侧墙接驳器、20-腋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包括至少一连续墙1、负一层侧墙2、负二层侧墙3、结构底板4、第一道支撑5、第二道支撑6、挡板7、预埋板接驳器8和与预埋板接驳器连接的预埋钢筋9。
两个连续墙1之间设置结构底板4,结构底板4设置于两个连续墙1的下部。
负一层侧墙2、负二层侧墙3紧贴连续墙1设置,负一层侧墙2位于负二层侧墙3的上部,负二层侧墙3的底边与结构底板4的顶边齐平。
第一道支撑5位于两个负一层侧墙2的顶部,第二道支撑6位于负一层侧墙2和负二层侧墙3之间。
挡板7设置于连续墙1顶部。
预埋板接驳器8、预埋钢筋9均设置于连续墙1内,预埋板接驳器8的一端紧贴连续墙1与负二层侧墙3连接的端部,预埋板接驳器8的另一端连接预埋钢筋9,预埋钢筋9设置于连续墙1内。
该种结构的优点为支撑采用浇筑并兼做永久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围护结构的现浇支撑,减少主体砼用量,节约造价;支撑兼做永久结构不用拆除,可以减少建筑垃圾,节约费用,缩短工期,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兼做永久结构的支撑即与车站主体结构相连又与围护结构相连,使得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有较强的联系,无需另外设置压顶梁。
图1中挡板外侧水平线的位置为地面。
该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还包括腰梁10、中板接驳器11、第一侧墙接驳器12和钢筋13。该腰梁10设置于负二层侧墙3与第二道支撑6的连接处,中板接驳器11、第一侧墙接驳器12均连接钢筋13,中板接驳器11、第一侧墙接驳器12、钢筋13均设置于腰梁10内。
该中板接驳器11的外边缘紧贴第二道支撑6的外边缘设置。第一侧墙接驳器12的下边缘紧贴负二层侧墙3的上边缘设置。
该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还包括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14和与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相连的预埋板钢筋15。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14、预埋板钢筋15均设置于连续墙1内,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14的一端紧贴腰梁10的外边缘设置,另一端连接预埋板钢筋15。
该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还包括冠梁16、连接钢筋17、顶板接驳器18和第二侧墙接驳器19。冠梁16设置于第一道支撑5与连续墙1的连接处,顶板接驳器18、第二侧墙接驳器19上均连接有连接钢筋17,顶板接驳器18、第二侧墙接驳器19和连接钢筋17均设置于冠梁16内。顶板接驳器18靠近第一道支撑5设置,且顶板接驳器18的外边缘与第一道支撑5的外边缘齐平。
该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还包括腋角20,腋角20设置于负一层侧墙2与第一道支撑5的连接处。
利用地下连续墙、支撑作为永久受力结构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根据地层、荷载等条件,首先通过计算确定支撑、结构底板4、连续墙1等相应构件的尺寸;
2、场地平整,进行连续墙1及中立柱施工,并在墙内预埋好与中板结构及支撑连接的钢筋;
3、开挖基坑至顶板所在标高;
4、施做支撑,使得第一道支撑5在竖向和顶板标高的一致,并预留好与后期施做结构顶板相连的顶板接驳器18;
5、继续开挖基坑至中板标高处,施做第二道支撑6并预留好与后期施做结构中板相连的中板接驳器11;
6、继续开挖基坑至结构底板4标高处,施做垫层、防水并浇筑结构底板4;
7、凿毛负二层连续墙内表面,通过预留的直径200mm的砼浇筑孔13浇筑负二层侧墙3砼;
8、浇筑中板砼,后浇筑中板部分通过中板接驳器11与先浇筑的中板相连;
9、凿毛负一层连续墙内表面,通过预留的直径200mm的砼浇筑孔13浇筑负一层侧墙2砼;
10、浇筑顶板砼,后浇筑顶板部分通过顶板接驳器18与先浇筑的顶板相连,完成整个车站砼浇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车站支撑结构全部采用砼支撑,有利于基坑安全;不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拆除,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可以减少主体结构的砼用量,节约费用;由于无需对支撑结构进行拆除,可以缩短工期,提前开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车站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钢筋,因而无需再另外设置压顶梁,节约造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连续墙、负一层侧墙、负二层侧墙、结构底板、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挡板、预埋板接驳器和与预埋板接驳器连接的预埋钢筋;
两个所述连续墙之间设置所述结构底板,所述结构底板设置于两个连续墙的下部;所述负一层侧墙、所述负二层侧墙紧贴连续墙设置,负一层侧墙位于负二层侧墙的上部,负二层侧墙的底边与结构底板的顶边齐平;所述第一道支撑位于两个负一层侧墙的顶部,所述第二道支撑位于负一层侧墙和负二层侧墙之间;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连续墙的顶部;
所述预埋板接驳器、所述预埋钢筋均设置于所述连续墙内,预埋板接驳器的一端紧贴连续墙与负二层侧墙连接的端部,预埋板接驳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预埋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腰梁、中板接驳器、第一侧墙接驳器和钢筋,所述腰梁设置于负二层侧墙与第二道支撑的连接处,所述中板接驳器、所述第一侧墙接驳器均连接所述钢筋,中板接驳器、第一侧墙接驳器、钢筋均设置于腰梁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接驳器的外边缘紧贴第二道支撑的外边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接驳器的下边缘紧贴负二层侧墙的上边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和与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相连的预埋板钢筋;所述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所述预埋板钢筋均设置于连续墙内,连续墙预埋板接驳器的一端紧贴腰梁的外边缘设置,另一端连接预埋板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冠梁、连接钢筋、顶板接驳器和第二侧墙接驳器,所述冠梁设置于第一道支撑与连续墙的连接处,所述顶板接驳器、所述第二侧墙接驳器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钢筋,顶板接驳器、第二侧墙接驳器和连接钢筋均设置于所述冠梁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接驳器靠近所述第一道支撑设置,且顶板接驳器的外边缘与第一道支撑的外边缘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腋角,所述腋角设置于所述负一层侧墙与所述第一道支撑的连接处。
CN201721004930.XU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Active CN207160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4930.XU CN207160062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4930.XU CN207160062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60062U true CN207160062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4930.XU Active CN207160062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6006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4003A (zh) * 2018-09-28 2019-03-01 青岛市地铁号线有限公司 一种暗挖型无柱拱形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555130A (zh) * 2018-12-29 2019-04-0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铁主体结构中板兼作临时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305418A (zh) * 2020-03-27 2020-06-1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扩大无柱车站空间的牛腿型承重墙
CN112411621A (zh) * 2020-10-26 2021-02-26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预制型综合管廊的装配施工方法
CN113513041A (zh) * 2021-03-22 2021-10-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CN115324103A (zh) * 2022-07-26 2022-11-11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连墙及楼板简支的大跨装配式地下车站及施做方法
CN115387378A (zh) * 2022-07-26 2022-11-25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4003A (zh) * 2018-09-28 2019-03-01 青岛市地铁号线有限公司 一种暗挖型无柱拱形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555130A (zh) * 2018-12-29 2019-04-0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铁主体结构中板兼作临时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555130B (zh) * 2018-12-29 2024-01-05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地铁主体结构中板兼作临时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305418A (zh) * 2020-03-27 2020-06-1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扩大无柱车站空间的牛腿型承重墙
CN112411621A (zh) * 2020-10-26 2021-02-26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预制型综合管廊的装配施工方法
CN113513041A (zh) * 2021-03-22 2021-10-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CN115324103A (zh) * 2022-07-26 2022-11-11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连墙及楼板简支的大跨装配式地下车站及施做方法
CN115387378A (zh) * 2022-07-26 2022-11-25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CN115324103B (zh) * 2022-07-26 2023-11-24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连墙及楼板简支的大跨装配式地下车站及施做方法
CN115387378B (zh) * 2022-07-26 2023-11-24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0062U (zh)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CN207160061U (zh) 一种地下无柱复合墙车站
CN107558494B (zh)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07905114B (zh) 一种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拱桥的施工方法
CN105970811B (zh) 大跨径空间三维曲面鱼腹式箱型钢结构高架桥梁施工工艺
CN107975038A (zh) 一种盖挖法临时支撑作永久结构用砼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78777B (zh) 一种临时便桥装置
CN108708396A (zh) 一种预制拼装的u形通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2966016A (zh) 一种盾构隧道内部双层预制化行车道结构
CN207331457U (zh) 一种装配式支线上跨桥钢板组合梁桥
CN204475188U (zh) 一种老桥墩台上的满堂支架
CN204325821U (zh) 中低速磁悬浮低置线路连续框架式承轨梁结构
CN108678445A (zh) 一种厂房的结构
CN210239246U (zh) 一种宽扁梁式装配式铁路站台混凝土雨棚
CN105888281A (zh) 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
CN208734343U (zh) 一种带有临时中隔柱支撑的车站隧道开挖结构
CN212404650U (zh) 反向扣压预制轨枕以及反向扣压预制道床
CN215760640U (zh) 既有建筑加层的短肢剪力墙框架结构
CN206034264U (zh) 新型钢结构廊桥基础结构
CN114961772A (zh) 一种地铁车站与隧道结合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03878B (zh) 一种混凝土箱梁高空快速横移方法
CN213417435U (zh) 埋入式预制纵向轨枕及纵向整体道床
CN211899171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1369634U (zh) 一种地铁车站换乘楼梯墙体加固结构
CN113293941A (zh) 钢结构建筑中预制楼梯及其建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10 No. 204 Huanshi We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10 No. 204 Huanshi We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